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1.57W

通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開始渴望瞭解過去的產物。在近代以前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發展中,編寫了蔚爲大觀的史書,但是不可能有對全球歷史進行敘述的史書。實際上,連研究歐亞大陸甚至於東亞圈的通史都不可能產生。唐代是中國古代一個空前絕後繁榮的時代,疆界遠至近日的中亞,但是仍然不會產生哪怕範圍稍微擴大的史書,最多隻有一些遊記而已。從現代的角度理解,編寫通史遠不止是簡單的技術問題,根本的,它涉及到對於人類自身的反思和再理解。這樣看來,在人類發展歷史的縱軸上,在某個時間點之前,通史的產生是不具備條件的。它不像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導致工具和技術的進步那樣自然而然。或者作作的說,影響通史產生的變量更爲多樣、複雜。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

如此,通史觀點或者通史性的歷史著作在西方產生也是必然的。箇中的原因現在人所共知:正如書中提到的那樣,從15、16世紀開始西方文明首先開始全球擴張並領先於其他的地域文明,且時至今日仍然佔有絕對的優勢。

本書是《全球通史》的第七版。在序言中,stavrianos教授說明了爲什麼需要一部21世紀的全球通史。簡而言之,我的理解是,由於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在一定的空間範圍之內已然成爲自然界的主宰。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追求何在?也許,stavrianos教授是在給我們一個暗示或者說一個警告:前進的時候不要停下來回想走過的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序中兩次提到了中國。看得出來,stavrianos教授也擔心類似於中國這樣的發展會嚴重的增加全球的負擔(而不是所謂的威脅)。實際上,如我們所覺察到的那樣,當代中國的發展已經對局部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驚人的影響,並且勢必也將會極大的影響全球環境,這遠比蝴蝶效應要嚴重得多的多。甚至於,一些激進的西方人可能會認爲,沒有中國人,這個世界會更加美好。值得稱讚的一點是,每段歷史都能夠給現在的我們以教訓和啓迪,比如爲什麼現在的中國社會會有這麼多問題,會顯得這麼浮躁和焦慮,大概可以用書中的一段話來解釋:

”問題的關鍵是在從技術變革的產生到允許其大規模發揮效用所必需的社會變革的出現之間,存在着一個時間差。造成這種時間差的原因是:技術變革因爲能夠提高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通常很受歡迎,所以馬上就會被採用;而社會變革則由於要求人類進行自我評估和自我調整,通常會讓人感到受威逼和不舒服,因而通常也就會遭到抵制。這就解釋了當今社會的一個悖論,即人類在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變得越來越能依照自己的意願去改造環境的同時,卻不能使他們所處的環境變得更適合於居住。簡而言之,人類作爲一個種羣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自身知識的不斷增長與如何運用這些知識的智慧相對滯後之間的矛盾。我們將會看到這一平衡問題曾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反覆出現,並在今天由於我們運用知識的智慧無法趕上人類日益增長的知識而顯得更爲頻繁和迫切。“

目前的社會如此,個人也同樣如此,我們所追求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心靈生活卻有些趕不上。讀一讀歷史,能夠更懂一些。

最後,斯塔夫裏阿諾斯本人在“致讀者”中有這樣的表述:“每個時代都書寫它自己的歷史。不是因爲早先的歷史書寫得不對,而是因爲每個時代都會面臨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疑問,探求新的答案。這在變化節奏成指數級增長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們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問並給出新的答案的新歷史“。這樣的一本歷史著作,大概也是時代的最好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