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

讀後感2.1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1

早聞史記這本書的大名,這個暑假媽媽就給我買了《史記》。這本書分爲本紀、世家和列傳。列傳裏還有我們學過的課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看完了史記,我最喜歡淮陰候列傳和李將軍列傳。

先說淮陰候列傳,淮陰候指韓信,小時因貧窮而無錢買飯,曾多次前往南昌亭亭長那裏要飯吃,可亭長卻不給他飯吃,又有一位屠戶侮辱韓信,說他膽小怕事,又說:”你要不怕死,就刺死你。若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忍受屈辱,於是匍匐了下去。

後來韓信隨項王打仗,韓信頻頻向他出謀略,可項羽不聽,於是他歸順了漢王。到了漢王那裏,丞相蕭何十分欣賞他的才能,推薦給了劉邦,劉邦不像項王一樣不採取韓信的方法,而是採用了韓信的方法,最後才征服了天下。可韓信沒聽萌通的建議,導致最後被呂后誅殺他們家的三族。

再說說李將軍李廣,他善使箭,多次抗擊匈奴。因爲箭法厲害,所以斬殺敵人首級甚多。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廣射石頭,因爲李廣喜歡打措,有一次,他打措看到一隻老虎,便挽弓搭箭射向老虎,箭射了過去,一看居然是石頭。後來又試了幾次,均未射進。後赤有句佳話叫”精誠所加,金石爲開。“後來水滸傳裏的花榮因爲射箭好叫小李廣花榮。

這本書,司馬遷以諷刺的手法諷刺了當時的天子昏庸無能,貪財好色,腐敗無能。被魯迅成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看完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2

《史記》讀後感在我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講了《史記》的故事,從此,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史記》見面,《史記》讀後感作文。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史記》,我高興極了,連忙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透過閱讀,我知道了《史記》是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歷史學術,它記述了從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事件。在《史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最早的皇帝——秦始皇這個人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功勞很大,讀後感《《史記》讀後感作文》。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改郡縣制,還頒佈了新法;在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幣制度、量衡制度。還修築了“東通海邊”、“南入吳楚”兩條大道,一但有叛亂,可以隨時派兵鎮壓;在軍事方面,秦始皇派兵出擊匈奴,將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起來,修築了萬里長城,另外,在文化思想上秦始皇也統一了文字。可秦始皇雖然對歷史做出了貢獻,但他對勞動人民卻很殘暴。他“焚書坑儒”,將儒生等四百餘人坑殺於咸陽,又下令燒掉諸子百家著作,給中國歷史造成了巨大損失。讀完《史記》,我還了解到其它的歷史人物,如屈原、陳勝與吳廣起義、楚霸王項羽等等,歷史畫面如在眼前

。這本書讓我增長很多知識,現在我知道《史記》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還是一本深奧的文學作品。《史記》,讓我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是多麼宏偉,同時也使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知識增加自豪感。 ····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3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讀《史記》這本名著。它不像有些書華而不實,《史記》這本書很吸引人,爸爸媽媽和我爭着看。

《史記》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論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彷彿再現了歷史社會畫面。書中有許多我們認識的人物,如孔子、晏子、廉頗、藺相如、屈原等,記敘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時間跨越了三千多年。

讀了這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我想到了很多。我的見解不可能和專業人員相比,但是我的真實體會。我的體會有兩點,第一點是古代的君王分兩種,一種是一心爲民的君王,一種是貪圖利益、沉迷於酒色之中的君王。而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心爲民的君王,受到百姓的熱愛和後人的讚揚,而後者則讓百姓唾棄,最終致使國家滅亡。雖然經歷了幾千年,但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常在電視上看的那些貪贓受賄的官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的第二點感受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老百姓不能過上安穩的生活,每天都有戰爭。各國諸侯你掙我搶,都想一統天下,而不顧及百姓死活。沒了錢,就加大稅款;沒了糧,就逼迫百姓交糧食;沒了打仗的人,就到各家各戶去找年輕力壯的人。弄得百姓妻離子散、民不聊生。

然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美好。不用擔心發生戰爭,不用怕吃不飽穿不暖。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更要努力學習。

這就是我讀《史記》的感受,希望大家也看一看這本史學鉅著。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4

有人說:“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我想,每個人都有着當英雄的渴望吧!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如果那麼容易,世界上豈不人人都是英雄?老師說過,有人主張成敗論英雄,有人主張君王草寇論英雄。在我眼裏,《史記》就是一部中華兒女英雄傳——命運不濟的英雄,成就霸業的英雄,仁勇集一身的女英雄……

春秋戰國是貨真價實的亂世,又是人才英雄輩出的大時代。有一羣人不想在亂世浮生,成爲了《史記》裏叱吒風雲的辯士英雄。而蘇秦便可以稱爲其中的超級辯士了。他主張合縱,遊說六國聯盟抗秦,從而掛六國相印,名震於下。

雖然《戰國策》裏對蘇秦的描述也並不正確,其實蘇秦與張儀並不是同學,蘇秦更沒有同時佩戴六國相印等等。但這些並不重要,《蘇秦列傳》依然很有文學價值,因爲正是它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一大批像蘇秦一樣的縱橫家們,是如何在各國之間推銷自己的獨特見解,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讓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來說服君王、贏天下的。縱橫捭闔的即使不是蘇秦,也一定會有一個像他一樣的超級英雄來拯救黎民百姓。

可以說,蘇秦的智慧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他憑一個人的力量使得戰事頻發時期各國和平共處了十五年,沒有了戰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他遊說時,立論之前先鋪墊,否定外交政策,會出現的惡果並警示;一個讚頌,一個類比,一語點明實行合縱之策;然後,正反論述如何實行合縱之策。最終成就了六國軍事聯盟。他可真是氣勢磅礴、雄辯方法多變的超級英雄!

然而,我並不認爲所有的縱橫家都能成爲英雄。大時代的縱橫家亦是魚龍混雜,參差不齊,不乏有些前倨後恭,毫無品行之人。歷史證明只有那些先人後己、大公無私、爲民着想的辯士提出的見解才能真正被人們所接受。我們作爲新時代的少年兒童,要學習辯士們“語言的藝術”,而不是權術。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部《史記》幫助我們看清那段風雲變幻的時代。

這一次,我明白了——英雄者,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思,不懼強權之勇,能言善辯之才,爲國爲民之懷。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5

史記是西漢時期司馬遷所作的,司馬遷(前145—?),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夏陽龍門(今陝西韓城南)人。司馬遷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這本書記敘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計三千多年的歷史它的敘事簡明生動非常得吸引人。《史記》是歷史的“實錄”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價值。它的文學價值表現在運用真實的歷史材料並且成功地塑造出衆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司馬遷真正做到了將歷史、人物和主題統一起來這樣既寫活了歷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像每個人物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他還非常善於透過人物的言行舉止來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我覺得《史記》的語言真不愧後來被奉爲“古文”的最高成就。

在《史記》這本書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歷史故事是:《五張羊皮的故事》。這則故事主要講了:春秋戰國時候愛惜人才的秦穆公爲了贖回聰明才幹的百里奚用五張羊皮去跟楚人交換他最後秦穆公贖回了自己最喜歡的大臣百里奚。讀了這篇故事後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樣他如果用重金去贖回百里奚的話楚人覺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會輕易交換。但是如果用五張羊皮去交換的話楚人必定會很輕視百里奚而同意交換。聰明的秦穆公就換了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最終如願以償。我覺得我應該向秦穆公學習。

透過《史記》讓我更加深刻的瞭解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瞭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了一些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6

作爲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爲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史記》是一本能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史記》與司馬遷讀後感。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史記》第一次以人爲本位來觀照、審視、記載歷史,表現出對多種人物在歷史中的地位與作用的高度重視、對歷史人物心靈與命運的極大關注。

許多人都知道司馬遷,也都知道他所著的《史記故事,我買到了《史記故事》認真地閱讀了一遍。《史記故事》是從“五帝”講到“張騫”,把中國古代黃帝時期到西漢時期這一段歷史幾乎都寫了進去。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例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着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讀《史記故事》這本書有很多值得我佩服的人,比如:知識淵博的黃帝,“飛將軍”李廣,“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和“把皇位禪讓給舜”的堯等等而我最崇拜的是屈原,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爲了抒發自己的不快和抑鬱,寫下了名垂千古的詩——《離騷》。而且中秋的`划龍舟等等傳說是源於屈原飲恨投河的。《史記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中國過去的許多歷史,還讓我時時警醒。讀了《史記故事》,真可說:“人一生的朋友是書,人一生最好的朋友是一本好書。”《史記故事》就是一本好書!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7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看到這句話,大家肯定會想到兩個字——《史記》。沒錯,今年暑假,我就品讀了這部輝煌的歷史鉅著。

《史記》這部書記敘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發生的史事,是我國的第一部記傳體史書。它逐一記述了夏、商、周、秦的興盛和衰敗的原因,堪稱一本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

《史記》的作者是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父親的薰陶下,他20歲就開始遊歷全國,收集素材。在他47歲時,他因爲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腐刑。出獄後,司馬遷忍辱負重,花了20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史記》,完成了他父親的遺願,也終於名垂於青史。

品讀全書,我心中百感交集。我笑烽火戲諸侯的幽王,我憎驕奢淫逸的紂王,我贊愛國、執着的蘇武,我頌敢於自薦的毛遂,我敬潛心鑽研道德學問的老子……

在我心中,”英雄“這個字眼不誰都能配得上的,而在這本書中,我就找到了很多名副其實的大英雄,項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鴻門宴時放走了自己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劉邦,在告別了虞姬之後,他突圍失敗,被困在了東城,也損失了700餘人,到了烏江,一位亭長讓他渡船前去江東稱個王,但是項羽婉言拒絕,並把他的烏騅馬贈於亭長,然後,他讓僅剩的二十多人拿着短刀,跟漢軍打肉搏戰,在殺了幾百名漢軍之後,拔劍在烏江自刎。

像這樣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之後,讓我彷彿徜徉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細細品味着每一個歷史故事。我彷彿看見了太史公在昏暗的光下,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若有所思……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8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衆,後面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爲司馬遷這樣爲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肉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只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裏。

司馬遷認爲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爲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着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9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史記》的書。這裏面的所有故事讓我明白做人應該怎麼做;明白了哪些是明君,哪些是昏君,我的感悟真的很深。

這個《史記》它主要講了歷人物的功過和是非,一些篡權奪位的人;一些功績很高,下場卻很慘的人;一些後宮干預朝政的人和一些從小努力奮鬥的君臣。即稱讚了歷優秀人物,又揭露了醜惡的現象。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是:有些帝王可真是殘忍,比如:商朝最後一位帝王紂,爲了讓妲己開心竟用炮烙燒大臣,挖比干的心,還有更慘的,把他們的肉剁碎,骨頭給狗吃,用肉做大餅讓他們的兒子或父親吃,;周幽王,就爲了讓褒姒笑一笑竟然點燃如此重要的烽火,雖然千金難買一笑,但也不用這麼過分把!最終還是自食其果,像這種昏君還多着呢。簡直是數不勝數!

因爲他們的壞,才能體現明君的好,比如:黃農氏,爲了要醫治百姓,讓百姓可以吃上即好吃又無害的東西,竟然用自己的生命當賭注,勇試百草,還教他們如何耕種,敢問,歷有像黃農氏一樣的明主嗎?我很敬佩他;唐堯,他重用賢才,不用小人他不因爲丹朱是自己的兒子就讓他當君主,他禪讓賢讓虞舜這樣的孝順的人當上君王。在遠古時期,在五帝的統治下,這個世界是遠離戰爭的,過着這樣和平的日子,這纔是百姓嚮往的世外桃源。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列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着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所以這本書被魯迅先生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10

我敬佩司馬遷能把《史記》寫得那麼深動敬佩《史記》當中的每一個英雄人物敬佩中國擁有那麼豐厚悠久的歷史,史記的讀後感。今天我終於把厚厚的一本《史記》讀完了讀完這本書後我的收穫還真是不小。

們先看看堯吧!其父帝嚳死後,位置本來是傳給堯的哥哥,結果《史記》說哥哥"不善崩"了,弟弟堯就上了位,史記讀後感。"不善"大概就是沒做出什麼政績,"崩"就是死了的意思。這就很奇怪了,"不善"就是"不善","崩"就是"崩",這個"不善崩"難道是說:因爲沒做出什麼政績所以就死了?邏輯不通。怎麼個"不善"法?沒說。怎麼"崩"的?也沒說。況且,此前帝位都是在整個家族裏接力的,爲什麼到這裏變成家庭接力?這一段寫得這麼簡單而模糊,我想我可以大膽假設:是不是堯和哥哥爲王位明爭暗鬥,結果哥哥勝出,而後堯在心腹的幫助下,設計把同父異母的哥哥弄死了,手段無非是暗殺或政變兩種,然後隨便找了個理由對付一下輿論,自己就補上去了。舜被登用後,先是把自己打扮成萬民擁戴、百姓爭相來附狀。你看他住的地方:"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他出道前,在老家住了三十年,也不見"成都",還受到父母的追殺。如今一得到元首的垂青,渾身光環就出來了,讓我想到了現代領導們喜歡搞的政績工程。接着他還排除異己,堯的時候,鯀、共工、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11

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先生說過。當年司馬遷因爲爲李陵辯護而被貶下獄,在獄中度過餘生,編寫下了我國曆史文化長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便是——《史記》。

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被逼垓下,四面楚歌,留下了豪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後提刀向頸一揮,從容倒下,“羽之甚勇,千古無二”。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昔日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豪言壯志,早已不復存在,長城邊境蒙恬與公子扶蘇自刎而死的畫面,看秦始皇陵想象當年千古一地的雄心壯志。

想當年,周幽王爲博褒姒一笑,竟昏庸到點燃烽火,引各諸侯舉全國之兵來支援,但卻沒有看到一位敵軍,褒姒見各諸侯面面相覷不禁一笑,可誰想到,爲博這一笑,西周將全氣數都賭上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商紂王的妲己,也賭上了商的氣數,英雄難過美人關。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當初,楚襄王聽信小人的奸言,將屈原放逐到荒涼之地—漢北去漢北之時,屈原望江而嘆,歌《離騷》,文采飛揚,一氣呵成。聽到楚亡後,屈原悲憤投江,縱觀屈原一生,都在爲楚國做貢獻。即使最後死了,也要盡忠報國。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太史公司馬遷他那酐暢淋漓的筆墨,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讓我們在茫茫歷史中,尋找教訓,感慨人生短暫,認識自己和世界,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原汁原味的文化。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12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裏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爲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而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爲了自己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爲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在史記裏,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爲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非常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爲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着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願望未能實現,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了史記後我才明白,原來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爲王,他們如果沒有那“品”不正的王,一定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瞭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都是因爲社會腐敗、墮落的現象,導致有些人只想着個人利益,纔會讓那些真正爲國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纔是最重要的吧……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13

在歷史的長河中,《史記》記載了一些豐富的歷史知識,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更加深入的瞭解了一些歷史知識,是我收穫不小呀。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秦始皇到唐朝這一段期間,是這本書的重點在這裏面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李廣爲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裏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和他人李廣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亦以射箭來賭酒爲樂,一生都以射箭爲消遣。

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爲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於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但李廣從不畏懼。

這麼一位可敬的大將,在最後還是自盡了,哎,這是可惜中的可惜。

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爲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歷史中的寶書,可貴的史書。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14

司馬遷從元封三年被封爲太史令後開始閱讀、整理史料,準備寫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寫作計劃,共經過十六年。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着光輝的偉大著作。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撰。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個部分,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歷史。它同時也是一部文學名著,是中國傳記文學的開創性著作。它的主體部分是本紀、世家和列傳,其中列傳是全書的精華。

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實錄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寫的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對史實反覆作了覈對。司馬遷早在二十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蹟,瞭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軼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開擴了眼界,擴大了胸襟。漢朝的歷史學家班固說,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也就是說,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這便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科學態度和史記的記事翔實。

司馬遷要堅持"實錄"精神,就必須面對現實、記錄現實,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忌諱"的問題。可是他在給人物作傳記時,並不爲傳統歷史記載的成規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對歷史事實的思想感情記錄。從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貴族,到將相大臣,再到地方長官等等,司馬遷當然不會抹殺他們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們的腐朽、醜惡以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尤其揭露了漢代統治階級的罪惡。他雖是漢武帝的臣子,但對於他的過失,司馬遷絲毫沒有加以隱瞞,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盛行的封禪祭祖、祈求神仙活動的虛妄。在《封禪書》中,他把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無聊行爲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初中作文閱讀史記有感15

《史記》這本書出自司馬遷之筆,司馬遷是一個西漢史學家,他自幼學習刻苦,他在安徽一帶生活,過着一邊幫父母農作,一邊研讀古書的生活。

長大後,他繼承父親的遺願,花了13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了《史記》。史記記載的不是我們熟悉的編年體,而是以人物爲中心的來反映歷史發生的事。所以,章節裏有“本紀”“世家”和“列傳”三大版塊,本紀是寫一個時代發生的事情,世家是寫一個大家族的人發生的事歸納在一起,而列傳是寫一些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發生的事。在書中,寫了許多關於歷代皇帝繼位、政變、戰爭時發生的事,像“文王興周”“武王代紂”“臥薪嚐膽”等。

同時,他也記載了一些關於各個時期不良現象,例如“焚書坑儒”“指鹿爲馬”等。在這本書中,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五帝本紀中的“禪讓”故事了,那時候,部落的領袖都爲了天下人的利益,讓百姓選擇有德行的人來作爲自己的領袖。像黃帝、堯、舜、禹等,但因爲禹的兒子啓生性賢德,懂得重用人才,再加上他是大禹的兒子,所以諸侯們都去朝拜啓,從此,爲民着想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替代。

《史記》中,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有“天下一統”、“建造長城”和“退避三舍”等。司馬遷花了畢生的精力把這些歷史事件一一記錄下來,這對後人研究歷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我們記不住的段落,而記錄,是我們文化傳承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