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最新目送讀後感600字

讀後感3.1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目送讀後感6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目送讀後感600字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臺。

有人是這樣評價龍應臺的文字的,“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爲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百鍊鋼化作繞指柔,想來也只有“愛”能有這般巨大的威力。

文中寫道,從兒子華安上小學開始,母親的目光如那緊緊附着其他枝幹的菟絲花一般,也緊緊地跟隨着他。“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羣裏,我無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哪怕是重重人海,母親仍有若”火眼金睛”的能力找到孩子,直到孩子消失在那一邊,再也,再也不見。母親的愛,就藏在這戀戀不捨的目光中。

青春期的我們,也如同那個在機場被母親目送走的十六歲少年華安——母親的深情在我們眼中,宛若“洪水猛獸”。我們不能理解母親突如其來的一個擁抱,那太肉麻;我們不願聆聽母親輕聲細語的一頓教誨,那是嘮叨。可我們不曾想過,體會過母親心裏的難過。“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交車,我從高樓的視窗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交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隻立着一隻郵筒。”那三字“進不去”,蘊含着多少無奈與心酸,渴望親近卻只能遠望的.心酸呢?龍應臺眼裏的青年,終究是不見了。他走在他的路上,可路上沒有他的母親。此時龍應臺心裏大概只剩落寞和惆悵罷了。

這在背後的靜靜目送,讓我也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幕不禁讓朱自清先生潸然淚下。父親的偉岸,就是在堅持爲兒子做簡簡單單之事時所現。

當我閱讀《目送》,當我想起《背影》,我也總忍不住想起車站裏一次目送,一個背影。

數日前,我需坐動車前往學校。父親將我送到車站門口,將行李遞給我。別時,也只是叮囑我幾句,諸如安全學習一類。當我忍不住回首時,發現父親還在等候,還在看着我。也許是等我的背影消失,目送我的又一次遠行;也許是等我的一次回首,盼望我的再一個眼神。古人常雲:父愛如山。父親的愛,大概也就藏在一次又一次駐足中吧。

讀了《目送》,讓我更容易體會到一個個細節隱藏之下的情感,是父母擔心自己的多次問候,是父母在車站駐足不前,是父母準備的一桌飯菜。

感謝《目送》,給我以情感上的啓迪,感謝龍應臺,告知我世間純純的愛,感謝書籍,給我帶了溫情的文字。讀書,不僅可以沉浸於作家優美的文字,而且可以豐富自己的內心。讓讀書,讓溫情,伴我們遠行……

標籤:讀後感 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