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白輪船》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讀後感2.0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輪船》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白輪船》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白輪船》讀後感 篇1

同事周老師推薦閱讀的這本仿童話小說《白輪船》,是蘇聯作家艾特瑪托夫的巔峯之作,該作品發表於1970年,作家把神話、幻想與現實三條線索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深刻揭露了人與自然的鬥爭、善與惡的較量。今天剛一字一句讀完,語言優美,畫面感很強,感觸亦極深。

“小孩”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七歲的男孩,是故事發生地護林所僅有的三家人之中唯一的一個孩子,他是被父母遺棄在外公(莫蒙爺爺)家的孩子,父母都已有各自的新家庭,他們的新家庭或許容不下這個“小孩”。“小孩”什麼也沒有,連名字也沒有,但他心存夢想,儘管這些美好的夢想最終以悲劇結束。

上學的夢想——這是他的第一個夢想。“百事管”的莫蒙爺爺幫他實現了第一個夢想:貧窮善良的莫蒙爺爺在流動商店售貨員的固執堅持下爲可憐的“小孩”買了“這只不尋常然而又是最普通的上學用的書包”,他高興急了,向所有人炫耀,分享自己的喜悅,儘管阿洛斯古爾姨夫對他不屑一顧,“他纔不管什麼倒黴的書包呢!還有這個被父母拋棄了的孩子、老婆的外甥,跟他有什麼相干!”“小孩”喜歡與書包對話、訴說。他嚮往與長角鹿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幻想着有朝一日變成一條小魚游到白輪船邊去看父親。

與“長角鹿母”快樂的生活——這是他的第二個夢想。這個故事是爺爺反覆講給他的:很久很久以前,吉爾吉斯人遭到外族的殺戮,正當全族人幾近滅絕,僅剩的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也將被麻臉瘸腿婆婆推下懸崖的時候,忽然來了一隻長角鹿母,挽救了兩個孩子......重新建立了吉爾吉斯民族。但到了後來,吉爾吉斯民族的後代,以惡報善,忘記了長角鹿母的救命大恩,以獵取鹿角賣錢爲職業,捕殺鹿母的後代。“小孩”夢想着長角鹿母的歸來,夢想着與長角鹿母快樂地生活,他還祈求長角鹿母帶個白樺木的搖籃給阿洛斯古爾姨夫和別蓋依姨媽,“讓他們有孩子吧”,好讓別蓋依姨媽免除因不能生育而經常遭受姨夫的痛打和侮辱。莫蒙爺爺在一次幫阿洛斯古爾姨夫偷運樹木的時候,爲了接“小孩”放學回家而遭到阿洛斯古爾姨夫解僱,意味着他們將沒有生活來源,“小孩”非常生氣,“爲了不讓別人看見他哭,他沿着河岸跑了起來”,而就在河邊,他看見了三隻真正的鹿,安詳幽靜地散步,“小孩”被這優美的畫面和長角鹿母雍榮的體態所吸引,我想,這可能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家”。

去看父親——這是他的第三個夢想。這個夢想他從未和任何人說起,他想要看見白輪船,因爲父親是個水手,他相信白輪船上有他的父親。他“幻想着能變成這樣的一條魚——身體、尾巴、鰭、麟都是魚的,只有他的頭仍舊是自己的!……”沿着小河,一直到湖裏,去到白輪船邊,去看看自己的父親,也讓父親看看自己。

“小孩”的三個夢想是緊密相連的。莫蒙爺爺給他買了書包,雖然家離學校很遠,但莫蒙爺爺每天騎馬送他上下學,他的第一個夢想得到了實現。一天,爲了接“小孩”放學回家,莫蒙爺爺與林場領導阿洛斯古爾姨夫發生了激烈衝突,莫蒙爺爺將因此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爲了保住工作,莫蒙爺爺不得已在阿洛斯古爾姨夫的強迫下違心地向長角鹿母開了槍,內心痛苦難捱,一夜酩酊大醉。這夜“小孩”病着,他聽到院子里人們飲酒吃鹿肉快樂的聲音,他的心靈受到強烈衝擊,第二個美好夢想隨之灰飛煙滅。“小孩象魚一樣在河裏遊走了”,現在,他心裏留存的只有第三個夢想,他要變成一條小魚找白輪船,要去看父親……

《白輪船》讀後感 篇2

第一次接觸《白輪船》是在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裏,曉霞和少平深刻的熱愛使我對這本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圖書館偶然翻到這本書,便一發不可收拾。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七八歲、生活在森林、連名字都不曾有的男孩,在整本書裏,孩子就是他的代稱。孩子是一個遭父母遺棄,跟着外公生活的少年。父母的遺棄、繼外婆的冷眼和辱罵是孩子離開森林、尋找白輪船的不懈動力。爲什麼尋找白輪船呢?孩子聽人說,自己的父親在輪船上當海員。讀到這,不禁淚目: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便是父母的陪護與關愛,在被拋棄後孩子仍想着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孩子多麼無辜,父母何其殘忍!

孩子一直盼望着能夠見到白輪船,爲此拿着望遠鏡跑到山上遙望海面,不惜忍受繼外婆的辱罵。而夢中變成魚游到白輪船上時,孩子卻猶豫了:父親的妻子和孩子看到我做何感想,父親如何自處……多麼善良、多麼無辜的孩子!

在漫長歲月中,外公講的守護家族的長角鹿媽媽的故事是孩子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消失多年的長角鹿再現森林,孩子是多麼興奮、激動,甚至求長角鹿媽媽用角給可憐的姨媽和殘暴的姨夫送去孩子。可是,夢想幻滅了,長角鹿被那殘暴不仁的姨夫和他的朋友殺害並食之,外公和孩子信仰破滅了—外公倒下了,孩子在悲痛之後也繼續開始了他的尋找白輪船之旅。

故事到這截止,我們不知道孩子旅程的結果,可我們仍然熱切地希望孩子不再孤苦,一生平安!

《白輪船》讀後感 篇3

在故事趨近結束,我也在遐想着故事會以怎樣的方式結尾,只是我猜中了故事的悲劇性,卻沒想到作者又會在流血的傷口上,狠狠的撒了一把濃鹽。

如果說我們以某一類別將這世上的人歸爲三類,一類是生活在童話世界裏的人,一類是用童話來麻醉生活的人,一類是對童話世界嗤之以鼻的人(本想如此,可又一想,畢竟我們是小說之外平凡世界中的普通人,我們是敬畏童話,在現實中鍥而不捨掙扎的好人)那麼,故事中的孩子(我們叫他小魚兒吧),莫蒙爺爺,小魚兒的姨夫奧羅茲庫爾之流便可以對號入座了。

小說是這樣開始的:他有兩個故事,一個是他自己的,別人誰也不知道。另一個是爺爺講的。到後來一個都沒有留下來。我們說的就是這回事。只有在看完整個故事之後,再回過頭來才能感受到作者似在以一種怎樣的淡然的口氣講述着一個多麼酸楚的故事。或許,這樣的開場或許可以表述成這樣一個意思,小魚兒的世界有兩個,一個是小魚兒想象中豐富多彩的世界,一個是愛小魚兒的爺爺給他創造的純真的童話王國。

小魚兒的身世是悽楚的,小魚兒的世界是單調的,但是像很多孩子一樣,他們總是能在縱使這樣枯燥乏味的世界創造自己的童話王國,那裏的花草數目都是有生命的,那裏的石頭不是石頭,是坦克是駱駝是狼,那裏的花草也是分爲勇敢的膽小的快樂的聰明的。那裏的色拉爾珍草可以是很可靠的夥伴,他可以讓你在傷心難過而不想讓別人看到時給你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天空,那裏的天空獨爲你而變幻多姿,那裏的氣味獨爲你而芳香撲鼻。那個世界中的書包是可以談心的,那裏的望遠鏡是可以說話的,那裏的伊塞克湖可以像大海一樣遼闊,那裏的白輪船上是有爸爸的,那裏的小魚兒也是可以像魚兒一樣自由自在的在水裏遨遊。

那都是屬於小魚兒的故事,那是小魚兒的童話,小魚兒的童話是不會破滅的,即便爺爺的童話丟了,小魚兒依舊可以變成一個小魚兒,一個頭是人頭身卻是魚身的小魚兒,小魚兒依舊可以遊向白輪船,然後向白輪船熱情地打招呼:嗨,白輪船,我來了,我就是那個經常用望遠鏡看你的小魚兒!

小魚兒想象自己幻作魚兒遊向了白輪船,去尋找爸爸,去尋找庫魯別克,因爲小魚兒從來沒有想過長角鹿媽媽會死的,他從來沒想過會有人殺死長角鹿媽媽,更沒有想過莫蒙爺爺會殺死長角鹿媽媽。爺爺愛小魚兒,小魚兒愛爺爺,小魚兒搖晃着躺在灰土裏死一般的爺爺,作者在問“誰知他那孩子的頭腦是否懂得,莫蒙爺爺躺在這裏,是在爲自己那長角鹿媽媽的故事的幻滅而痛心;是否懂得,是爺爺違心地背棄了自己要他終生信奉的東西,背棄了祖先的遺訓,背棄了良心和自己珍貴的信念,而於這種事是爲了自己苦命的女兒,也是爲了他這個外孫……”,也許小魚兒不懂,也許小魚兒嚇到了,也許此刻的小魚兒更需要有人來保護……“我要變魚。你聽我說,爺爺,我要遊走了。要是庫魯別克來了,你就告訴他,我已經變魚了。”也許小魚兒就應該這麼變成一個魚兒遊走,也許小說就應該以這麼一種方式結尾,至少小魚兒的故事小魚兒的童話還是存在的。但是,歷經世故的作者似在淡然的撫摸着流淚的小魚兒“可是你遊走了。你知道嗎,你永遠也變不成魚。你也遊不到伊塞克湖,看不到白輪船,不能對白輪船說:”你好,白輪船,我來了!“,但是在作者的世界中小魚兒是可以這樣選擇的,也是我們的選擇”你遊走了。你沒有等庫魯別克來。非常遺憾,你沒有等庫魯別克來。爲什麼你不朝大路上跑呢?要是你在大路上多跑些時候,你一定會遇上他的。你老遠就能認出他的汽車。你只要招一招手,他馬上就會停下車子。“也許作者就那一類人,敬畏童話,但在現實中鍥而不捨掙扎的好人……

莫蒙爺爺騎着奧羅茲庫爾的阿拉巴什帶着小魚兒忐忑不安的走在路上,那是莫蒙爺爺第一次反抗奧羅茲庫爾,結果證明那不是一次徹徹底底的反抗,他也確實沒有能力來一次徹底的反抗,但是那一次他確確實實的頂撞了奧羅茲庫爾,對於這麼一大把年紀的老人來說已經無所求了,只希望大女兒能夠生個兒子,只希望外孫能夠健康成長,也許正因如此他纔不能反抗,也許正因如此,莫蒙爺爺背棄了祖先,背棄了信念,背棄了外孫,背棄了自己,親手殺死了長角鹿媽媽。莫蒙爺爺是悲劇性的一個人物,奧羅茲庫爾之流這樣的法西斯告訴他,那些個傳說,那些個童話,都是封建,都是迷信,都是地主老爺玩弄農民的把戲,一位社會主義小青年也說,那些個傳說那些個童話都是迷信,他應該接受一下社會主義再教育,唯有小魚兒是相信莫蒙爺爺的童話傳說,但他卻親手將之扼殺!莫蒙爺爺給外孫講長角鹿媽媽的故事,外孫高興,他便也高興起來,作者寫到”幸福來的時候,不幸總是悄悄守候在旁邊,時時要闖進你的心靈,闖進你的生活,寸步不離地跟隨着你,永遠跟隨着你,叫你甩也甩不脫。甚至就在此時此刻,在爺爺和外孫都覺得十分幸福的時候,在老人家心中,同時又是喜悅,又是擔心:奧羅茲庫爾在那裏怎麼樣了啊?他在打什麼主意,打算怎樣來整治人呢?他想出什麼點子來處罰他這個膽敢不聽話的老頭子呢?“,有沒有感覺到在寫自己呢,不通於孩子,孩子的幸福是純粹的,傷心也是純粹的,可是大人們的世界,幸福就像是黑夜的蠟燭,他們看到不僅是幸福還有光之所指的黑暗……莫蒙也許是悲劇的,可誰又不是呢?!

即便是奧羅茲庫爾,這麼一個可恨至極的傢伙,可誰又不是呢!不僅僅小魚兒又兩個故事,奧羅茲庫爾也有兩個故事,他自己的故事是想象自己像一個達官顯貴一般生活在城市,過着聲色犬馬的生活,在那裏,他可以娶個演員,他可以有幾個孩子,而且他也會使勁的寵慣着他的孩子。”他對一切人、一切事惱恨透了。惱恨頭頂上哇哇直叫的寒鴉,惱恨倒黴的老頭子莫蒙,惱很能掐會算、三天前就跑到城裏去賣土豆的懶傢伙謝大赫瑪特“奧羅茲庫爾就是這樣一個傢伙,他恨一切東西,對一切不滿,永遠將錯誤歸咎於他人,愛面子,愛耍酒瘋,永遠的自以爲是,他將我們身上的所有缺點集成化了。他討厭莫蒙和尚一般叨叨他的童話傳說,可又有些害怕,可是像這樣一個毫無憐憫之心的傢伙,越是害怕越是瘋狂,他毀了莫蒙的童話,毀了小魚兒的童話,像個法西斯一般在掠奪,在掠殺……

《白輪船》讀後感 篇4

小說留給我們三個故事,一個是白輪船的故事,一個是長角鹿母的故事,還有一個人魚的故事;三個浪漫而又虛無的故事。

每一個故事中男孩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孩子的爸爸媽媽在生下孩子之後就離開了,媽媽在遙遠的城裏做織布工的消息對男孩來說,根本就是虛無飄渺的東西,所以他把對媽媽的這種留戀融入爺爺給他講的長角鹿母的故事裏,似乎長角鹿母就是他心中那神聖無暇的母親,爺爺會在夜幕降臨的時候,一遍遍地重複母親的這個故事。可是後來,長角鹿母被凶煞的奧羅茲庫爾殺了,而給他說長角鹿母故事的爺爺卻軟弱地成了幫兇,這無異於對他幼小的心靈施暴,他選擇了變成人魚,尋找白輪船,尋找爸爸。

他能找到白輪船,找到爸爸嗎?他曾經幻想過,幻想爸爸會把他從水裏撈起,但是最終,幻想並沒有一個好的結局,爸爸要回家,岸上有人等爸爸,而自己卻不可能跟着爸爸去打擾爸爸現在的家庭。也可以這麼認爲,男孩其實很清楚自己的尋親不會有結果,但是他卻毅然跨進了水裏,不顧滑跌,急急忙忙地在淺灘上奔跑……

他的選擇,有評論說他是被惡勢力征服了,也有評論說他這是和惡勢力的分離,是勝利的表現,我個人覺得,他是一個男孩,他根本還沒有善與惡的意識,但是他清楚自己的感覺,變成人魚是他跟着感覺走的結果。而這種感覺來源於弗洛伊德的戀父戀母情結。他非常渴望,渴望有爸爸媽媽的愛,當母親的愛在他心裏徹底玩完的時候,他就奮不顧身的撲向了父親。

小說人物簡單,故事清晰,思想也單純。它以男孩死的抗爭來啓示世人:給自己的孩子愛吧!他可以什麼都不要,包括自己的生命,但他不能沒有愛,爸爸媽媽的愛!

《白輪船》讀後感 篇5

想起俄語文學,很多讀者首先想到的是普希金、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到他們筆下對倫理道德的關注、對現實人生的追問,以及對宗教真諦的求索。不過,除此之外,俄語文學還有另一抒情傳統,以伊凡·屠格涅夫、普里什文爲代表,注重對俄羅斯山野、河流、森林的描繪。在後一傳統中,其實還可以加上艾特瑪托夫(雖爲吉爾吉斯斯坦作家,但若依據語言文化,便不太勉強)。

艾特瑪托夫出生於1928年,全名欽吉斯·託瑞庫洛維奇·艾特瑪托夫,漫長的文學生涯中,他創作有《白輪船》《花狗崖》《草原和羣山的故事》《永別了,古利薩雷》《一日長於百年》《斷頭臺》《羣峯顛崩之時》等作,曾榮獲前蘇聯國家文學獎、列寧獎。艾特瑪托夫的作品,多寫鄉間故事、兒童經歷,語言簡潔流暢,故事飽含詩意,征服了世界上很多讀者。

《白輪船》被中國讀者歸爲中篇小說,譯成中文大約十一萬字,但看作長篇小說未爲不可。雖然是長篇小說,但結構比較獨特:收錄七個可獨自成篇、彼此聯繫而又緊密的短篇小說,主人公是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以“孩子”稱之,卻沒有點出姓名),父、母親雖生下了他,但都離開了他,各自建立了新的家庭,留他與外公外婆(第二任外婆,第一任外婆去世了)一起生活。

《白輪船》虛構出了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在深林中,住着三戶人家:男孩與外公外婆、別蓋伊姨媽和奧羅茲庫爾、年輕媳婦古莉查瑪同謝大赫瑪特。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看護森林,防止別人偷伐樹木。奧羅茲庫爾是護林員,謝大赫瑪特給他幫忙,男孩的外公、他的岳父,被他“僱傭”,因此,在基層的倫理關係外,奧羅茲庫爾與男孩外公,還存在着上下級關係。也正因爲此,兩人之間失常爆發衝突。

在男孩的生活中,日常的“娛樂”(如果可以這麼說的話)是在森林中奔跑、跟各種各樣的石頭說話,聽爺爺反覆講述長角鹿媽媽的故事。當他逐漸長大之後,爺爺送給他一個書包,每天騎馬送他上學。在空閒時間,男孩會來到山頂,用望眼鏡看着湖上的白輪船——他父親在上面工作;他還會想象着自己變成一條魚,游到白輪船上,好父子團圓。這是俄語文學中少見的精靈一般純潔的兒童形象。

不過,男孩,這個山之子的生活中,也有些那麼不如意的地方:外婆不疼他,經常冷言冷語,將其視爲外人;姨媽別蓋伊因沒有生育,長期遭到姨夫奧羅茲庫爾的家暴,甚至自我內疚;男孩沒有父母的疼愛,整天只能與書包、石頭交流,很少人有意識地呵護着他幼小的心靈。在進入成人世界之前,他已經見識到了太多成人的不堪:尤其是外公獵殺了長角鹿這件事,直接促使他對成人世界感到“噁心”,最終投水而死。

與男孩的最終命運,與聖艾克絮佩裏的《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小王子(同樣無名)相似,在長成大人之前,他們便失去了生命。無論是男孩,還是小王子,都呼應了“永遠的少年”這一原型,他們註定了不會來到成人世界。不過,誰能知曉,這到底是福氣,還是悲劇呢?福氣指的是不必被捲入成人世界,麻痹自己的心靈;而悲劇指的是,一個年輕生命的凋亡,生命諸多可能性尚未展開。

《白輪船》讀後感 篇6

我緩緩的合上書籍,內心有種說不出的五味雜陳,初看《白輪船》,覺得有點像曹文軒的《草房子》,小時候充滿童真,可以與任何生物對話,沒有那麼大的追求,有個新書包,就能高興想與所有認識的人分享快樂,“快腿莫蒙”是個老好人,熱心幫助鄰里,疼愛自己的外孫,即使自己穿着寒磣的衣着,也要爲外孫買個新書包,文章的`開頭這種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不禁讓自己聯想到自己小時候,但是奧羅茲庫爾的登場,噩夢也就開始了,也許早就開始了,奧羅茲庫爾是莫蒙的女婿,也是別蓋伊姨媽的丈夫,他可以什麼都不幹,讓外公莫蒙去幹幾乎所有的活,因爲別蓋伊姨媽沒有給他生一兒半女,他可以整天對姨媽拳加腳踢,外公想去勸說,外婆卻不讓外公去管,因爲他們要依靠奧羅茲庫爾生活,所以無論奧羅茲庫爾怎麼把別蓋伊姨媽打的半死,別蓋伊姨媽總是原諒他,外公也總是原諒他,由於可怕、蠻橫的奧羅茲庫爾的存在,註定了孩子、外公、姨媽的命運會是悲劇。

文中的“孩子”由於住在山上,無人可以與他玩耍,所以他跟大自然成了朋友,有“坦克”石頭、愛拍拍“睡駱駝”等等,帶刺的田薊是主要的敵人,他一天要跟田薊廝殺好幾次,表面看着很快樂,卻透着孩子兒時的孤單;孩子是善良的,當別蓋伊姨媽因未生個孩子多次遭到毒打時,他懇求着長角鹿媽媽能偕個神奇的搖籃,給他們帶來孩子;孩子又是正義的,長角鹿媽媽是他的信仰,當奧羅茲庫爾把別蓋伊姨媽打的半死時,他幻想着能去懲治惡人,當看到所有人都在分吃長角鹿媽媽的肉時,他想像這充滿正義的庫魯別克能給奧羅茲庫爾一些顏色看看,但是他還小,他沒本事,他只能選擇逃離,他要去變成魚,遊走,去追尋自己心中的“白輪船”。

外公莫蒙一個老好人,古往今來現實都在教訓這樣的人:“別做好人,快做惡人!給你一鞭子,再來一鞭子!快做惡人”,可惜的是,他始終是一個老好人,他很愛自己的女兒和外孫,也許在他這裏,你才能感受到一點親情,他又是懦弱的,面對惡人多次暴打自己的女兒,他選擇隱忍、原諒;而他又是富有反抗的,當奧羅茲庫爾讓外公把木頭拖到地點,不讓他去接孩子時,他開始是順從的,當外公怎麼努力,木頭就是拖不到目的地時,他放棄了,他要去接自己的外孫,無論奧羅茲庫爾怎樣打罵,他還是去了,可是也因爲這件事,他後來不得不到低聲下氣的去“巴結”奧羅茲庫爾,他殺害了他信仰的長角鹿媽媽,他很痛苦,他不單是爲自己那長角鹿的媽媽的故事的幻滅而痛心,也爲自己違心地背棄了自己要自己終生信奉的東西,背棄了祖先的遺訓,背棄了良心和自己珍貴的信念而痛苦,但是他幹這種事是爲了自己苦命的女兒,也是爲了他這個外孫,他很困惑也很痛苦,只能用酒精來麻醉自己。

看完艾特瑪托夫著,力岡譯的《白輪船》,你會發現作者的文筆很細膩,人物的形象刻畫的也很清晰,內容很豐富,通篇就如曹文軒老師所說,透過一個七歲孩子的悲劇性故事,把富有寓意的神話、孩子的幻想與嚴酷的現實緊密交織在一起。

《白輪船》讀後感 篇7

這部小說被分類爲兒童文學,總覺着略有不妥。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將成年人內心的陰暗、自私、兇殘、狂暴表現的淋漓盡致,閱讀時似乎有一碗滾燙的油湯懸在頭頂,一點點的澆淋在讀者身上,從悲傷到疼痛,從疼痛到麻木,想大口的深呼吸,卻因沉重的語言將口腔塞的密不透風,本想暢快的談吐卻變成了無聲的控訴。

艾特瑪托夫的小說有沉重的人性,有優美的風景,有動人的歌謠,所有的情節交織在一起,便成了一部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或許不能稱爲童話,艾特瑪托夫只不過藉着童話的外衣去批判世間的善與惡,批判世間的美與醜。艾特瑪托夫的文風有一種詩意,像四季裏的微風,只不過這微風轉瞬即逝便變成了“興妖作怪”的暴風雨,他會在你沉浸於美麗的幻想時,趴下那層美麗的面紗,露出駭人的面龐。

《白輪船》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剛剛上學的孩童,他純潔無暇,世間的一切在他眼裏都是那麼的生機盎然,他能將石頭當作他的馬匹,他能將書包當成他的摯友,他的父母遺棄了他,他與外公相依爲命,他從未抱怨過生活的不公,樹林中靜止的事物他都能幻想成可人的動物。他喜歡爬到山頂,藉着望遠鏡向遠方的湖泊眺望,他期待父親會出現在駛來的白輪船上,白輪船是他生活的源動力,是他的希冀,是他與勾心鬥角的社會作鬥爭的武器,歸根結底,白輪船隻不過是他自我欺騙的幻想。他那和藹可親的外公,視他爲掌上明珠,他用思想爲孩童建起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他細心的照料着這個天真無邪的孩童,孩童理想化的生活來源於外公對他的保護,孩童不會被世俗所侵蝕,因爲外公將一切污濁阻擋在了城堡外。當外公自己倒下的時候,世人將這座城堡蹂躪成了碎渣,碾壓在了腳下,孩童被暴露在淫威肆毒的成人社會裏,他內心的五彩繽紛的幻想,猶如一個個脆弱泡沫,紛紛炸了開來。

讀完全書,如鯁在喉,我希望數千根麻繩鞭笞在那些世俗的人們身上,這是我的幻想,法律以及道德無法約束他們,我唯有用微不足道的想象去懲戒那些罪有應得惡人,我想爲孩童重鑄起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可這一切都不可能了,當孩童化作魚遊向白輪船的那一刻,他的幻想實現了,但他的生命也就此終結了。這是一個沉重的故事,一個猶如千百斤石塊壓在胸前的故事,一個走遍天涯海角也無處救贖的故事,只願孩童真能如魚一樣,自由的在水中翱翔,願他的天堂就是夢中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