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讀後感2.8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1

細節問題關係到企業的前途,透過對《細節決定成敗》一書進行了詳細的閱讀,心中感慨良多。

中國人的性格是隨意的,老子說,道法自然,又說無爲而治。結果是,“隨意”成爲一種風範,這種隨意表現在生活中,就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表現在工作中就是馬馬虎虎、不夠嚴謹,忽略細節的重要。然而正如書中所寫,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同質性越來越強,差異性越來越小,微利時代已經來臨,大家拼的就是細節。但是專業形象的傳遞,不僅僅表現在精湛技術上,還體現在周到細微貼心服務等多個方面。

卷而思,工作也有幾年時間了,在細節上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還真不是太多,其實任何大事的發生都起源於小事的彙集,所以工作的成敗關鍵在於我們處理細小、細節問題上是否得力、及時、嚴肅。細節的實質是什麼?細節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準備,從而獲得的一種機遇。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只有保持這樣的工作標準,才能注意到問題的細節,才能做到爲使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而思考細節,纔不會爲了細節而細節。在工作中,如果我們關注了細節,就可以把握了創新之源,也就爲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後的驚喜。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讓我們以此共勉。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2

學校推薦的讀汪中求先生寫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讀罷此書,掩飾不住內心的那份激動,讀到一本好書猶如邂逅一位大師。正如有人說,讀書是在書中發現自己、反思自己。的確,這本書猶如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也爲汪先生的良苦用心所感動,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回顧全書,作者用極爲詳盡真實的案例和一系列令人膽戰心驚的數據強有力地證明了細節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細節決定成敗》讀完後,我感受到書中所強調的細節問題不僅僅是企業管理問題,對於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實踐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啓發和借鑑意義。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細節問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我作爲一老師,在讀完這本書後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點膚淺的想法。作者所強調的注重細節的理念對於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分明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鑑意義。那麼,怎樣才能把這一理念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使它爲我們的教育服務呢?

從對老師自身的要求來看,老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切細節問題當作一件大事來做,花大力氣做,把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細緻嚴謹。比如備課中的問題設計,問什麼問題怎樣問何時問甚至問題的遣詞造句都要進行慎重的考慮和選擇,爭取使每個問題都問得有價值,有針對性。另外。老師也要十分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因爲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最後,老師還應本着“以人爲本”的原則來教育管理學生。只有瞭解自己教育的對象,才能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教育和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行等細節上的表現,瞭解他們各自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教書育人的工作決不能等同於工廠製造產品,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針對人的教育如果失敗了,損失卻是無法用數字來衡量的。這是我讀了《細節決定失敗》最大的感受,這也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把目光放在學生的長遠發展上。

目光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首先關注的應是身邊小事,學生成長的環節就是由這些小事構成的,學生髮展的任何事都要求教師用心對待,千萬不可小視之。

從對學生的要求來看,我覺得老師也十分有必要將注重細節的理念傳達給學生。我們應該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細節抓起,嚴格要求學生養成注意細節,一絲不苟的好習慣,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將會成爲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因爲習慣決定行爲,行爲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我認爲,我們細心的工作決定的是教育的成敗,學生的成敗,只有把細節處理好了,教育才能取得全局性的成功。我決定從細處着手,小事做起,把教育工作做細,做到最好。成爲一名優秀的高素質的教師。

《細節決定成敗》真的是一本好書,不僅對做好工作有幫助,對於我們如何爲人處事更起到了啓迪作用。書中的許多話語如“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所爲絕招,是用細節的功夫堆砌出來的”、“我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如果你經營出色,就必須使每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都盡善盡美。”“一些不經意中流露出來的‘小節’往往能反映一個人深層次的素質”等。理解了這樣的道理,我留意了以往自己的一些細節,發現它們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身上存在的種種不足,給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面對何人何事,我一定要用心籌劃、用心去做,凡事未雨綢繆、考慮全面細緻,凡事要強烈的責任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素養。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3

一本《細節決定成敗》風靡全國,幾乎每個企業家都在談論細節,強調細節。聽說很多老闆專門給員工送這本書,偏愛之情由此可見。

然而員工對此是何反應呢?一次和友人談及此書,她的第一反應是:“老闆的說教書”,只是“幫資本家洗員工的腦”罷了,我不禁莞爾。一千人有一千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前不久和Andre聊天時,他問我:“你是爲自己打工還是爲別人?”突然茅塞頓開。我們常常怪老闆不把我們視爲企業的主人,我們自己有沒有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主人?爲別人打工的人常常夢想做大事結果連小事都做不好,而爲自己打工的人卻能終小事繼而成大事——這是一個自我定位的問題。

我們常常會評估付出是否值得,是因爲我們從來不知道每一筆付出最終的受益人是自己。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細節決定成敗》的開篇語:“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何謂大禮?小讓方能成就大禮。“胸中有丘壑”固然是一種胸襟,而“不拒細壤”“不擇細流”卻更顯博大。如果我們過份計較個人得失,結局必然是因小利而失大利。汪中求先生一針見血:“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有意思的是,成功的企業總是一樣的(而不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故事)。前段時間Jim和華西希望集團陳育新總裁會晤,我有幸旁聽。作爲中國第一大民營企業集團的領軍人之一,陳總的談話一直圍繞着自己如何注重細節,從小事處改良創新展開。每每談到對細節如何改良如何獲益,陳總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離開辦公室時,陳總對員工叮囑道,記得把花園的水龍頭關了。看似無心,原來財富數以億計的陳總卻是如此“處處有心,處處留意”。突然我理解到,一直倡導“追求完美”、嚴於律己的陳總成功的奧祕所在。

都說生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是沒有經歷過風雨的年輕一代,相對於我們的祖輩和父輩多了一分毛糙和浮躁。一心只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但事實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衆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我們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不僅是企業成功的利器,也是我們鍛造自我核心競爭力的法寶所在。細節做好了,表面是企業受益,最終是個人得利。我們在嚴謹的工作中培養了自身的細節意識,這種意識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將支撐我們自身的成功,獲得超值的個人財富。細節是自己的終身財富,讓我們爲自己打工,對自己負責。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4

近日拜讀了汪中求所著《細節決定成敗》系列,被作者精闢的見解深深的震撼,第一部書將“細節是一種精神,一種用專業去敬業的精神”深深的烙印在人的心頭,第二部講述的如何注重細節,引導着人衝破迷惘的思想,告訴我們不論做什麼工作,都必須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

在工作中,首先要意識到的是事無大小、事無鉅細。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它精闢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世間上不論什麼事,從最根本的角度來說,都是由一些細節構成的,在今天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隨着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與生活時代已經到來。真所謂成也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

第二,我們要意識到認真做好細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和效果。從因果關係來看,細節是因,細節的.好壞直接的決定了果。如果杜康沒留意發酵的午飯,白酒現在有沒有都不得而知,文人墨客或許也不在那麼輝煌。

第三,我們要意識到細節的核心本質就是找準細節,爲的是改善細節後確保由千萬細節組成的事情能夠達到預想結果,也就是說細節是建立在知識的積累、大量實踐以及思考之上的,所以說細節透過紮實進取、堅持不捨才能更好的發現和解決。曾經的海爾公司管理混亂,張瑞敏入主後製定的第一條制度竟是“不許隨地大小便”令人瞠目,寫了十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多項管理、工作、技術標準,把小事當做大事做,纔有了今天的成就。

最後,也是最重要最難的一方面,做好細節必須做到:以系統作保證、以標準謀細化、以數字達精確、以專業臻卓越、以持續求發展!要想比別人更優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輝煌,而很少去關注他們工作中對細節的用心。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5

這些年來,每每有人問起你在單位裏如何,我總是一臉茫然無奈地說,還是那樣,平平常常,每天無非是對付幾筆帳,周而復始,瑣瑣碎碎,談及別人如何如何輝煌那等那等成就,總是報之以羨慕感慨以至失落的神情,有如面對一座雄偉的高山險峯,遠眺他人已登臨顛峯之上,而自己仍徘徊於山腳下踟躕不前,感慨前途茫茫,何處是秋霜。可是,今日有幸一讀《細節決定成敗》一書,自己頓覺,在芸芸衆生迷茫彷徨之中找到了奮鬥的方向。

書中表述,所謂細節處理,就是要從自身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流程着手,透過抓好過程,導致好的結果;透過評價結果,不斷改進過程,形成處理事務的良性循環。想過之後頗多感慨,回看今天我們身邊,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似乎仍然還是不絕於耳。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覈算上的差錯,內控中的問題,服務上的投訴,履查履犯甚至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而與“差不多”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好小事。汪中求先生在書中一下點中要害:“芸芸衆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隨着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例如三株管理上的混亂和大肆鋪張浪費,凱瑪特高層管理者對小問題的熟視無睹和推諉扯皮,擁有百年基業的巴林銀行對違規的帳戶事權劃分的漠視,終於使他們在市場的汪洋大海中翻船落馬,折戟沉沙!

由此看來,狠抓細節管理,刻不容緩。

我想首先,我們要做好服務規範和人力資源中的細節管理。注重服務的全過程,特別是要加強對重點客戶挖掘維護工作,做好細節服務文章。細節其實最能體現工行員工的服務素質和服務技巧,也最能讓客戶感受服務的優劣。因此,讓客戶對工行的服務滿意,必須從服務的細節入手,站在客戶的角度審視和查找服務的薄弱環節,逐個問題、逐個細節加以持續改進,切實促進網點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在細節上不斷磨練。還要重視產品的後續服務,使我們的金融產品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所謂“於細微處見精神”。同時對人員實行細化管理,經常進行思想上溝通交流,掌握行爲動態管理,合理調整勞動組合,切實做到人崗匹配、人事相宜,不斷培養積聚人才。適應前臺綜合化、後臺集中化的改革,透過業務流程的再造和組織機構、操作流程的有效整合,挖掘潛力,促使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和員工結構的優化,同時抓好執行力的約束力的強化。強化員工崗位職責落實。促使網點人員自覺抓好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落實。強化員工溝通和激勵機制,獎罰分明切實提高員工嚴格執章、嚴肅執紀的意識。以人爲本,塑造輝煌。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6

假期讀了《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深入論述了許多真正的實例、細節,個人修養、團結合作,在企業經營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各個層面反映的很大使用價值。從忽略細節的損害成本,到高度重視細節的獲得經濟效益正反兩方面顯著的體現細節的必要性。詳實的事例刻骨銘心的大道理令人深有感觸,獲益匪淺。書裏細節決定成敗的核心理念,好似一根毫針,紮在大部分人辦事不光滑,考慮於類似的病穴上,也讓觸碰電子器件文化藝術多過度紙質文字的我刻骨銘心地體會來到書籍文字產生地震撼人心。

最先,要反思自己。作爲一名教育者,因爲崗位習慣性,在思想方面會比平常人針對細節的關心更多一些。由於我們知道,教師的一些微小行爲或是不經意之語給學生導致的危害能夠是處事不驚的,也可能是攜刻一輩子的。因此大家會不經意的多關心一些細節,對學生們的文化教育也是以細節做起。文化教育她們一切必須自小做起;不拒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所以能從總體上高;一家沒治,緣何治天地許許多多的大道理針對學生來講是自小提到大,但是實際效果怎樣呢能有幾個真實保證了拋開社會發展大環境,親子教育參差不齊等不談,校園內這一正面教育的大環境中學生們假如還沒法做到做不太好,那麼難以想像出了社會發展大家這些學生會怎樣。還記得有那樣一句話:院校事無大小,事事有文化教育;老師事無大小,隨處是榜樣;管理方法無空白頁,時刻能教書育人。要讓學生們學好從細節做起,老師們最先還要從本身做起,給學生們塑造優良的榜樣。資金投入到細節文化教育工作上,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她們的特性,關心每一個學生,溫暖每一顆內心,高度重視她們的體會,掌握她們的必須,把握她們的心態發展趨勢,聆聽她們的響聲,進行個性化的文化教育。以把每一件容易的事搞好便是不容易,把每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搞好便是非凡。爲觀念核心,儘快進行學生的各層面課堂教學工作中。

次之,要縱覽社會發展。一直以來,我們中國人的確有大而化之,虎頭蛇尾的問題,社會發展上差不多先生數不勝數,彷彿,基本上,好像,接近,大概,大致,大概,大約這些,變成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對自身,對他人全是這般。就在這種語彙一再應用的另外,生產流水線的殘品出來。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7

近日閱讀了院黨組推薦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該書是由奇正諮詢機構深圳公司首席營銷管理顧問的汪中求先生根據自身經歷而用“心”寫出的一本經驗之談,看後感慨頗深,尤爲覺得這不僅是一本好書,更是一本真經。作者爲我們提出了一個當前普遍存在而又被忽視的問題——關於 “細節”問題。書中剖析了大量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對成功者的經驗進行了集中概括總結,對受挫者的教訓進行了深刻歸納反思。探索從“細節”走向成功之道,讀完該書應該能夠引起我們對細節問題的高度重視與思考。

“細節”一詞,指細小的環節或情節。因其細小,人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忽視了它,或者因時間、精力有限而顧不上細節,更有一些人急功近利而對細節不屑一顧。其實,應該看到世上大事都是由具體的小事構成的,《細節決定成敗》中羅列的例子,已經證明了一個事實:現實社會,要想取得成功,必須關注你所從事的“事”的細節,做好每一件具體的事。

細節表述的是一種責任。責任可以重於泰山,但泰山也是一塊塊石頭堆砌而成。沒有細節的支撐,擔負責任是句空話。不注意隨手關掉辦公室內的電燈、空調的人,卻要說爲節約院內的日常開支作出努力,那是諷刺。

細節體現效率。只有事前的深思熟慮和幹事時的精工細做,纔會出現減少返工和節省成本的效果。複習司法考試時,對法條的遣詞造句不加註意,理會不深不透,考場上面對似是而非的選項左右爲難,爲了區區幾分,一年努力付諸東流,重頭再來,那是教訓。

細節超越標準。標準只是我們最低的要求和準則,僅僅關注標準是不夠的,突破標準的約束才能成就細節的完美。裝訂案卷敷衍了事,遺漏頁碼,製作法律文書缺頭少尾,不甚規範,卻要說做“強素質、促業務”的骨幹,那是空談。

那麼,怎樣才能把“細節”做好呢?其實並不難,能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即可。

心到:首先要有做好任何事情的願望,心裏始終要裝着那份責任。具有責任感的人,做事勤快,認真細緻,思路嚴謹。懶惰之人做事馬虎,冷漠之人做事敷衍,私心重的人做事勉強,這幾種人不會去關注什麼細節,更不要說,做好細節。

眼到:我們知道,細節是容易被忽視的。所以必須善於觀察,擁有一雙“慧眼”。走廊地上的廢紙菸蒂,有人拾起來,有人視而不見,昂首而過,這種視而不見,就是眼沒到,要工作中,做有心之人,眼裏要有活,眼裏沒活,談何創新,又拿什麼去爭先?辦案,更要睜大了眼睛。那些細枝末節、蛛絲馬跡的東西,說不定就成了破案的關鍵。

手到:就是認真去做。要把“細節”做好,光想到了看到了還不夠,要緊的是做好,做到位。常言道:說話容易做事難。把“細節”做好,就要捨得多花力氣多花時間,否則一切都是空話。在單位裏做事,按規矩辦,照規範做,也是做好“細節”的一個必須。如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本院、上級的各項規章制度能被全面、嚴格地遵守了,就會爲完成好各項檢察業務提供可靠保證。例如我們院有環境衛生方面的要求,如果每個部門每個人都照着辦,院裏就不用經常忙着查衛生了。

工作中的細節,需要的是揣摩。任何工作成功的過程都是由無數個細節構成,每一個細節實際就是每一個目標。在工作中,忽略了一個細節,意味對整體的放棄。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細節就意味着奪取先機,獲得更多更好的機遇。但願我們都能用心做好那些看似細微的事,既爲檢察事業出了力,也在做好細節中昇華了自我。

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讀後感8

細節在教育中無處不存在,它往往表現在瞬間,善於把握機會的人就會把握住細節,這需要用心才能實現。

教育是一個大的概念,但卻包含着許多細小的事情與環節,關注這些環節與小的事情就是處理好了教育中的細節,因爲小事情往往就是大細節的體現,它的表現具有瞬時性和隨意性,如果我們能在這種瞬間注意到了,就是捕捉到了機會,這就是解決了細節。而事實上,這一點往往又最容易被忽視,人們總是習慣注意大事情,忽視了小事情,從而忽視了細節。所以汪中求先生告訴我們:“偉大源於細節的積累——從小事做起。”要對細節有無限的愛,而細節的實質是“用心才能看得見”的,也只有用心才能把握住細節。

然而,事實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一些現象,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卻不能做到,比如,要求學生不要遲到,但自己經常在上課鐘聲響了以後才進課堂;要求學生加強校園的文明規範意識,自己卻在校園內騎車,隨便丟紙屑;升國旗的時候,學生嚴肅致禮,教師卻在隊伍後面高談闊論;口口聲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體罰學生的現象卻屢禁不鮮;對待學生家長談話高高在上,忽視別人的存在和對別人的尊重等。這些表現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看起來是小事情的現象,恰恰是映射出大的道理,有的是表現了我們的素質,有的是體現了我們的修養,而這些也都是我們身邊隨意產生的而又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細節的積累產生偉大,這需要用心去實現,這是細節的實質,如果我們不能對發生在生活中瞬時的事情用心去發現、去創造,那麼就會輕而易舉失去了機會,“細節隱藏機會”,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失去了細節的管理機會。

管理就好象一部作品,充滿藝術,充滿激情,充滿着智慧,充滿着科學。正因爲如此作品才具有魅力,而作品的藝術程度或者說這部作品的魅力是什麼?主要決定於作品內在的細節的處理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教育要從教育的真正內涵入手,讓細節滲透於人本發展的各個層面,而不是僅僅體現在思想的表面化,應該發展於理念,昇華於實踐,實現於發展。這樣,學校管理這部作品才具有和真正的藝術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