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飄》的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後感1.54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飄》的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飄》的讀後感(精選10篇)

《飄》讀後感1

千百年來,愛是什麼?即使是哲人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愛是有定義的,就像數學公式那樣,那麼,世間的癡男怨女就可以對號入座,而不會再有像《飄》那樣的悲劇了。

我佩服思嘉,她敢愛敢恨,更敢於追求她所追求的東西。在她所生存的那個上流社會,大多數人這樣做,所以你也必須這樣做,稍有一點不同,就會被人看成是反叛甚至是罪惡的。在那個只能是男人經商的時代,思嘉做爲一名應該在家相夫教子的女性,她用她精明的頭腦,在商業場上做出的一凡成績,可以說比任何一個男人都要出色。她也不理會別人怎麼說,如何議論她,她有她的執著!在美國的那場南北戰爭中,她不愧爲亂世佳人!

但是,在感情的世界裏,她卻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艾希禮愛着媚蘭,可他卻要等到她死之後才真正明白過來。而思嘉,就在他曖昧不明的態度下苦苦等着他。如果他能早點明白,在思嘉第一次說愛他那時,斷然拒絕她,那她就能解脫開來。像她自己所說那樣,即使痛苦,也能挺過來的。但是一切都晚了!而思嘉,如果能知道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愛上瑞德,那事情就有迴旋的餘地,就不會走到一個前後都堵住的死衚衕。

他們兩人(思嘉、艾希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明明愛着一個眼前人卻不知道,不懂得去珍惜。特別是思嘉,瑞德一次又一次給她機會,而她就像瑞德所說的,像一個頑固的小孩,固執得可愛。他愛思嘉,但他更瞭解思嘉,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透過行動表達,而思嘉卻總是利用別人對她的愛來轉化成鞭子,一下下鞭打愛她的人,也從來不曾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重複去嘗試,他累了。最終,把他對她的愛消磨殆盡。她悔悟得太晚了。他的心,已死。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就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破碎的東西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樣了。

是誰將思嘉從守寡的抑鬱中拽拖出來?是誰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着思嘉的嬌縱和無理取鬧?是誰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從容淡定地擺平一切。

那麼耐心地等待着思嘉長大,而思嘉卻那麼無知愚蠢地等待着希禮長大。金錢不曾讓瑞德失望,而思嘉卻讓瑞德絕望了。

我不知道,一個在最後才明白自己是深愛着那個一直深愛着她的人,而那個人卻決定永遠離開她時,那會是怎樣一種心情?無助、迷茫、痛苦、後悔亦或是心碎?無論如何,那種感覺肯定是不好受的!

《飄》讀後感2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麗,像是光芒撕裂開一大片黑壓壓的陰霾,然後無數白光瞬間涌進來,照亮一整個世界。

一個從小生活在富足家庭裏的莊園主的女兒,一個心裏只想着舞會、郊遊、圍着她轉的崇拜者的小姐,因爲一張戰爭,將一切一切美好的夢境舉到頭頂,然後重重砸到地上,碎了一地的過去。幾乎所有柔弱的南方男子,扛起了以前只用來狩獵的刀槍,毅然衝上了前線,開始了長達多年的——美國南北戰爭。

1864年夏天,北軍直逼亞特蘭大,身在亞特蘭大的斯佳麗不得不被迫逃出被北軍包圍的城市,帶着懷孕的梅勒妮回到塔拉老家去。她聽見炮火在破舊的馬車旁邊炸開,熊熊烈火似要吞噬全部,恐懼從後脊樑蔓延到髮根,她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逃!1865年4月,南方邦聯軍投降,戰爭結束。幾乎所有南方人都在爲他們的失敗而悲憤。而在斯佳麗的心裏,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住塔拉莊園。

一個瘦弱的女子,肩上擔負着整個莊園大大小小的事務。最敬愛的母親因瘟疫而死,不久後終日守在臺階上盼母親回來的父親也一併跟隨而去。單調乏味的玉米麪取代了可口的甜點美食,本應拿着羽扇的雙手被鐮刀磨得粗礪不堪。她摒棄了貴族小姐的嬌氣和風度,傳統淑女應有的禮節和矜持,不顧外界社會對她的指指點點,衝破一切枷鎖,只是爲了守護一個支離破碎的家。

人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打擊?答案是無盡的。一個人如果有信念,無論身上壓的是多大的巨石,仍夠可以要緊牙關,撐起一方小小的天地。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生活在那樣一種對女性設有條條框框的時代,面對外界的輿論和被敵軍踐踏後的一個家,是否能像斯佳麗那樣,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她告訴我,困難面前要堅強,也只能堅強,把血吞進肚裏去,把淚水擦乾,然後朝着光明的地方走去。

獨立,自主。這是父母親常常對我失望的地方。這個社會有太多太多陰暗面,只有勇敢堅毅地去面對一切未知的將來,才能生存下去,在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立足。有人告訴我,我們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沒有對女性的歧視,沒有拘束,任何事情都取決於自己。

顛簸在回家路上的斯佳麗自言自語地說:“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一道光刺破了瞳孔,那是追求自由的光,灑在那條名爲人生的道路上。

《飄》讀後感3

坐在書桌上,映着月色,開啟一本曠世絕作,在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文字中,走入美國的南北戰爭,走入《飄》的世界……

《飄》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美國內戰時期的故事。內戰發生以前,美國南部以種植園經濟爲主。女主人公斯佳麗便是出生在富裕種植家庭的驕傲公主。

十六歲時,斯佳麗愛上了鄰居阿希禮,可阿希禮卻不顧斯佳麗的大膽表白,和表妹玫蘭妮結婚。斯佳麗一氣之下嫁給了玫蘭妮的哥哥查爾斯。不就,戰爭爆發,所有南方的青年都去參軍了。兩個月後,查爾斯在軍營中去世了,年紀輕輕的斯佳麗成了寡婦,爲了讓女兒心情好一些,埃倫讓斯佳麗去亞特蘭大。戰爭達到了亞特蘭大,斯佳麗帶着快要臨盆的玫蘭妮坐着瑞特的車回到了塔拉莊園,可塔拉早已變得一窮二白。斯佳麗的母親埃倫剛剛去世,而父親因爲悲傷而變的神志不清。在這樣的情況下,斯佳麗帶領家庭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後來爲了家庭富裕,她違心嫁給了自己妹妹的男朋友費蘭克,成爲木材中的佼佼者。有一次,爲了個斯佳麗報仇,費蘭克死在搶下。而一直深愛斯佳麗的瑞特不敢再等,最終和斯佳麗喜結連理。但最終因小女兒的夭折和一直沒得到斯佳麗的心,最終離開了她。

斯佳麗,一個貓一樣的女性,她堅強、執着。當塔拉被燒得只剩棉花時,她不再是以前那個小姐,她親自帶領妹妹下田種植,用她的能力,成爲了這個家的唯一支柱。她貪心、貪錢、冷漠。可這些詞用在她身上卻是可愛的。

美國內戰四年,南北方回異的政見導致他們分裂。這本小說也同時讓讀者看到了戰爭的硝煙給普通百姓帶來的無盡痛苦。

19世紀的美國南方,上流社對婦女的要求是苛刻的。在男人面前,女人必須要表現的軟弱無助。出嫁之前必須是家裏的乖乖女,出嫁後要成爲相夫教子的典範。誰要是走出家庭,撇開丈夫在社會上嶄露頭角,那就是離經叛道的行爲。而斯佳麗·奧哈拉對這一切嗤之以鼻,對所有的一切發起了義無反顧的挑戰。

面對困難,斯佳麗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也沒有絕望氣餒、得過且過,沒有沉溺在過去的美好時光裏,他曾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塔拉生存下去。他放下小姐架子,外出向鄰居借糧食和種子,甚至殺了一個前來家裏盜竊的北方士兵。他屈尊向瑞特求助,嫁給妹妹的男朋友,參與費蘭克的生意,最後還成爲了一個精明成功的生意人。雖然斯佳麗的掙錢行爲不可取,但她的目的卻是爲了全家人不在捱餓,爲了塔拉不落入別有用心的人手裏。斯佳麗強烈的責任感和不畏困難、想盡辦法克服困難的勇氣着實令人佩服,她站在塔拉莊園的紅土上大聲宣誓:“從此之後,我發誓,不再讓自己和全家人捱餓!”他把母親的天鵝絨窗簾改成裙子,決心征服世界,讓那些欺負他們、冷眼看他們的人刮目相看。因爲她斯佳麗,是塔拉莊園的大姐,他要照顧爸爸和兩個妹妹。父親曾說過,凡是身上流着一滴愛爾蘭人的血,他們就一定會熱愛土地。

當瑞特離開她的時候,她心裏的藍圖再次被殘酷的現實撕碎,她傷心、難過,但沒有耍賴、撒潑,而是堅強的接受的這一事實。“等明天回到塔拉莊園在考慮這一切吧,到那時候我就能夠忍受了。我明天會想出辦法重新得到他的。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是斯佳麗屢試不敗的法寶。是呀,過去的已經過去,不管遭遇了什麼不幸和挫折,這都已經成爲歷史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明天會帶來新的希望。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明天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飄》讀後感4

《飄》中記述了美國的南北戰爭,描寫了19世紀中葉美國南方由奴隸制向資本主義進化的痛苦蛻變過程。但其主題並不是戰爭,作者無意做歷史的論道者。其主題是愛,關於青春。

戰爭時期消磨了女主思嘉的青春,他曾是一個任性直爽,充滿活力與幻想。像一個綠色精靈的女孩。但在這些美麗活潑的外表下,她也同樣倔強而虛僞,以受人追逐爲榮卻不加珍惜。高傲的她錯過了英俊倜儻她深愛着的艾希禮,並遭到了其拒絕以及後來瑞德的嘲笑。然後她帶着自暴自棄的心理把自己嫁給了查爾斯,終結了其美好的少女時代。之後查爾斯不幸陣亡,她十七歲就成了寡婦。其接下來的生活都可謂是不幸的,最後她不得不以尖酸刻薄的形象來維護一個混亂破敗的家庭。

其實她本來可以過得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她的虛榮傲慢傷到了那些愛她的男人的心,就像文中他們所說的:“願上帝保佑那個愛過你的人,你把他的心都揉碎了,”,“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片碎片,把它們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件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願記住它最好的樣子,而不是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破碎了的地方。”,“我愛你,可我不想讓你知道,你對那些愛你的人太殘忍了,你抓住他們的愛,像鞭子一樣在他們頭上揮舞。”

事實上,作者是在思嘉身上寄喻了濃厚的對青春逝去的依戀和傷感,與其說這部小說是展現戰爭的殘酷,不如說是告誡人們要珍惜青春,抓住眼前人。

《飄》讀後感5

讀完《飄》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不是因爲感動而是因爲氣憤。氣憤於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殘忍甚至陰險,因爲大凡看小說,讀者總是有種先入爲主的期望,期望女主角溫良賢淑,大度寬容或者純潔善良、忠貞不渝。不想,小說剛開始沒多久,郝思嘉就在12根橡樹衛希理和梅蘭的訂婚宴會上爲了報復衛希理而""梅來的弟弟。很快他們就結婚並且還生了一個兒子,看到此處我好不氣憤,期望中女主角清純的形象蕩然無存。好在梅來弟弟很快就死在了南北戰爭的戰場上,也使我憤憤的內心燃起了"期望",期望郝思嘉"往後"能和白馬王子白瑞德能有驚天動地令人陶醉的故事。可是後面無情的事實是,美麗的女主角郝思嘉爲了300塊陶樂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騙錢被識破而未果後,又故伎重演甚至還是她妹妹未婚夫的乾癟老頭弗萊,就只因爲這個乾癟老頭有一個小小的木材廠,能夠提供她300塊。讀到這裏我都快被氣炸了,甚至我都不想看下去了,真是令我失望,女主角會如此的隨便,沒有一絲的對愛情的忠貞。幸好老頭弗萊沒多久後也由於郝思嘉的原因死了。終於,她和白瑞德走在了一起,可思嘉還是對衛希理賊心不死,居然身在曹營心在漢。正所謂一樣東西只有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才知道珍惜它,郝思嘉也是如此,到了最後,她才明白只有白瑞德才是值得她愛的,可惜那時白瑞德都被她氣跑了。

平心而論我是很喜歡郝思嘉獨立、自我、有想法有作爲的"豪放"性格的。同時,對於其"不擇手段"式的"自私鑽營",對感情不純真、不忠貞是很氣憤的。曾經有好幾次,我和不同的女孩子討論過郝思嘉,希望瞭解從女性的角度怎麼看待郝思嘉。得到的結果是,她們大多是很佩服欣賞郝思嘉在那個年代的勇氣、能力和作爲,而對於其沒有節氣式的"隨便"卻持寬容態度,認爲那些是她不得已而爲之的權宜之計,都是爲了生存。不過靜靜想想也確實如此,在郝思嘉所處的那個動盪變革的時代,沒有她那"強悍"的性格,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養活一個家庭、一幫朋友也保不住父親留下的陶樂。郝思嘉透過用斤斤計較的賺來的錢,透過各種"殘酷手段",換得了自己的新生,換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另一方面,郝思嘉對待梅蘭是很好的,是極盡關愛的。開始可能是出於對衛希理的愛而愛屋及屋,但到了後來則完全不是。她們兩個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思嘉經常生梅來的氣,甚至還想棄她於不顧,好在在關鍵時刻,思嘉沒有以個人的私利干擾自己的情感選擇。以至最後,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卻達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誼,實在是一種奇蹟。至於思嘉對瑞德的感情,開始時我覺得思嘉是出於功利性目的的,是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利用瑞德,直到最後思嘉看清了希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就是瑞德。反觀瑞德對思嘉的愛則確是真切的,雖然瑞德的性格和思嘉類似都是功利的性格,而且他還痞子氣十足。但我以爲他從在12根橡樹第一次遇見思嘉就已喜歡上她了,這種喜歡是出於愛慕、出於對思嘉的愛。

相對於我對郝思嘉的既喜歡又氣憤,文中白瑞德這個形象我是比較喜歡的。他"放蕩不羈"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氣但又不失男子漢的愛國豪情,而且居然他還出身名門(美國西點軍校炮兵專業畢業生)。白瑞德看起來像個玩世不恭、唯利是圖的老痞子,但是從華貝兒口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白瑞德是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至於瑞德的愛國情操那就更不用說了,在他們的"國家"(南方)危機的時候,白瑞德領導的封鎖線商人,歷經艱辛、排除萬難衝破北方的封鎖線爲南方運輸急需的物資,並且在亞特蘭大陷落那晚在他親自上陣,操炮反擊"北方佬"。即便如此,也只有梅蘭瞭解白瑞德,亞特蘭大的上流人士還是不齒他。

雖然《飄》只是小說,但是透過讀《飄》,我也對美國的南北戰爭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從歷史角度判斷,北方戰勝南方,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些我們都在歷史書上學到過了。但是透過讀《飄》後,我們能看到從道德判斷來看,南方奴隸制中也有溫情也有情誼,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侵略,摧毀着南方的秩序和關係,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種族衝突。

總之,《飄》不愧是世界名著,看後令我感慨良久。

《飄》讀後感6

瑪格麗特·米切爾在她的小說《飄》中說:“冥冥中已命中註定,當一切都隨風而逝,我們還能說什麼做什麼,在現實面前,夢想總那麼脆弱無力。錯過的都已錯過,失去的都已失去,生命中還有許多未知的苦難和甜美,值得我們堅持等待和珍惜,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所以,我也想說,處於或迷惘或頹廢中的我們,醒過來吧,青春年少的我們,何必執着地問:“路在何方”呢?

記得以前,朋友之間經常會進行一些關於幻想的對話。談論最多的是“如果有來生,你最想變成什麼?”我的答案往往大同小異。我想變成雲,因爲它去留無意,漫觀雲捲雲舒,令人淡定愜意;我想變成風,因爲它無拘無束,微風的吹拂讓人心馳神往。可時至今日,如果你再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竟然不知所措。是我變了嗎?還是生活無情地將我欺騙,讓我失去了靈魂?

不知年少的你是否與我有着同樣的經歷與體會?熟悉的突然變成陌生,周圍的一切都使你狂躁,無處可逃,只好透過幻想來尋找最後的一片淨土。你有沒有試過在課堂上聽着老師不厭其煩地爲我們講解題目,看着身邊的同學奮筆疾書,你卻會突然大腦短路,放下筆,只想看看窗外那飄蕩的雲,聽聽那飛鳥的鳴叫聲,好不愜意!可卻又會突然感到糾結,只因看到一片突然掉落的嫩綠的葉子。就在這一陣恍惚中,你又回到了課堂,努力地追隨着老師講課的身影。甚至在街道上,你也會突然走神,駐足觀看這川流不息的人羣。雖然盯着人羣,而你的思緒卻不知飛向了何方。

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到陌生,我不再明白是不是經歷風雨後就一定能見到彩虹。我不知道是否真如亦舒所說的“人一定要受過傷纔會沉默專注,無論是心靈或肉體上的傷害,對成長都有益處。”現在的我很焦慮,對此時的厭煩,對未來的恐懼及對人生的無奈包裹着我,讓我無法喘氣。路究竟在何方?我經不起等待。

直到那天,不知是什麼原因,假期素愛睡懶覺的我居然早晨5點多就醒了,閒不住就想到公園裏去晨練。那時的街道上寥寥幾個行人,整個小城依然沉浸在一片寧靜之中。我呼吸着新鮮的空氣,不知不覺來到了山頂。坐在樹下,望着天空露出的魚肚白與那似有似無的絲絲陽光,心中好像有了久違的期待。呆呆地望着天空,忘卻了周圍,也忘了自已,只是等待着。我感覺到了太陽在緩緩地上升,一點兒一點兒,儘管雲霧遮擋,但依然溫暖着我。等着看着,太陽的光芒終於突破了雲層的阻撓,將那燦爛的金線灑滿神州大地,我的心頓時覺得豁然開朗,好像堵在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下來了。對自已說,何必那麼較勁?人生就是這樣!就像天氣預報,雖然能夠預測得到,但又結果往往令人意想不到。所以,何必總是充滿憂慮?何不趁着自已青春尚未逝去,還沒謀殺這似水年華時,努力朝着自已所向往的方向走呢?珍惜好每個今天,纔不會成爲扼殺明天的兇手!

成長需要方向,也需要等待,方向不是由別人指點,它只在你自已的心中。縱使最後結局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徒勞,我們也依然能驕傲地大喊:“我們曾經歷過!”

《飄》讀後感7

《飄》這本書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斯嘉麗的家庭也因爲戰爭而被迫搬遷。斯嘉麗也因此遇到許多磨難,但她始終那麼堅強,不管遇到什麼難題都會勇敢地去面對,從不退縮。

斯嘉麗的勇敢我們不用質疑,因爲事實擺在眼前。當斯嘉麗家的東西將被搶走,而對方又帶着槍時,斯嘉麗沒有被嚇哭,而是從容地把值錢的東西藏好,她甚至把東西藏在嬰兒的尿布裏。當有人搶走斯嘉麗的東西后,斯嘉麗沒有服從,而是拿起了一個女人所不使用的東西-槍,對準了對方,扣下板機。當強盜死後,鮮血流了一地,別人都十分害怕,只有斯嘉麗仍然鎮定地想辦法,把屍體埋了起來。

斯嘉麗也是一個有能力的女人。當原本的家產幾乎變得一無所有時,斯嘉麗沒有恐慌,而是儘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它們。斯嘉麗的妹妹已準備好了嫁人,逃離這苦難的地方,但只有斯嘉麗留下來保護家產。很快,斯嘉麗就透過做生意賺了錢,並用了當時愛人敵視的.也是最便宜的黑人。在斯嘉麗的智慧和努力下,棉花生長了,有東西吃了,條件也變得好了,但是斯嘉麗不是滿足於現況,而是用這點本錢,將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斯嘉麗的能力總是讓人無法相信這只是一個柔弱的女人,另外斯嘉麗的臨危不懼,堅強勇敢,她的能力,智慧一樣讓人敬佩。

斯嘉麗是樂觀的,她總是相信明天會更好,因爲明天畢竟是新的一天了。

斯嘉麗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堅強的重要,我們要擦乾眼淚,在陽光下微笑,用堅強去與困難抗爭。我們一定可以成功的,因爲斯嘉麗正在對我們微笑呢,你看到了嗎?

《飄》讀後感8

《飄》是米切爾奉獻給世界的一部經典愛情小說。故事以南北戰爭爲背景,郝思嘉是“亂世佳人”,白瑞德可謂“亂世英雄”,但他們的愛情卻誕生在戰爭的廢墟之上,跟蒼涼的大地一樣悽婉哀傷,彷彿那血雨腥風中嬌豔而蒼白的小花。

郝思嘉最動人心神之處就在於她的真實。她是個多面人物,有時讓人覺得親切熟悉,彷彿身邊一個任性的朋友;有時又讓人感到彆扭甚至無法理喻,她的貪婪冷酷似乎超出了人們對女性的 一慣理解。然而她始終給我以真實感,是真正的“這一個”。

從道德意義上講,她是純粹的叛逆者,她拋棄了南方的淑女美德,爲了擺脫貧困,振興家業,她可以把愛情與婚姻做爲交易。但從審美意義上說,郝思嘉就像她動人的外貌與舞姿一樣魅力四射。她是一個真正的行動者,決不沉溺與哀傷,也不甘於被動。她纖巧的身軀上頂着顆盲目而勇敢的頭顱。她對南方傳統習俗的背叛使她被排除在舊南方的圈子之外,但也正是她,幫助衛希禮,媚蘭這些典型的舊南方人度過戰爭中及戰後最艱難的時光。

這本書中最讓我難忘的還是白瑞德與郝思嘉的愛情。郝思嘉儘管是社交的寵兒,是“勾引”人的高手,卻正如白瑞德所說,是愛情的白癡。最初征服衛希禮的失敗矇蔽了她的眼睛,她像個孩子似的把的不到的東西奉爲珍寶。直到最後,她才發現自己不過是虛構了一份對衛希禮的愛,整個青春的愛竟是虛夢一場。與她相比,外表粗獷的瑞德愛得真實,愛得細膩,愛得痛苦又愛得曠日持久。

只有他真正瞭解 郝思嘉,他珍愛她,欣賞她,也只有他真正同情她遭遇的一切,讚賞她的勇氣,直率與真實,他對她的愛中包含憐惜,他希望卸下思嘉身上沉重的擔子,希望他做個無憂無慮自由嬉戲的孩子。他忍受了一個戀人,一個丈夫不能容忍的一切。他在煎熬中等待思嘉幡然醒悟的一天。但是白瑞德也有他的驕傲和固執。他把那份愛深藏在心底,而當這一切,可用於言直接表達的時候,他已經愛得太疲倦,已不願再繼續。

全書情節生動,幾度離合,幾度悲歡,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飄》讀後感9

一直以來不喜歡看翻譯的外國名著,還自嘲的感覺翻譯的真爛,買《飄》是因爲一朋友在我耳邊經常嘮叨她的經典,也就在噹噹網上買回來了,靜靜的躺在牀頭櫃上好久了,一天是在無聊的很。我隨手翻看了幾頁,誰知居然越看越有趣,看上冊的時候我感嘆的是美國的歷史,看下冊感概最多的是斯佳麗和瑞特的愛情。

關上書,腦子裏都是書裏的情節,斯佳麗,瑞特,玫蘭妮,阿希禮,黑媽媽,埃拉,塔拉莊園,美國南北戰爭。有幾點讓我感觸良深:

1、美國的南北戰爭,美國透過南北戰爭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深深的陣痛之上的。

2、斯佳麗每一次遇到挫折總是想到埃拉(她的媽媽)和塔拉莊園(她的家鄉)。回想起自己每當遇到困難時何嘗不是這樣,家和媽媽永遠是自己的避風港。媽媽——每次下班回家,看着樓上的燈光,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小跑着跑上樓,媽媽總是開着門在迎接我。

3、玫蘭妮,她不是人,她是神,一位偉大的女性。

4、黑媽媽,永遠忠誠於自己的上司,如此之人,一生何求?

5、斯佳麗和瑞特的愛——自虐似的馬拉松似的愛情。

很多時候,相愛的戀人在乎的東西是飄渺的?在斯佳麗病重時她心理明明想的是瑞特,爲什麼沒有說出口?瑞特那麼牽掛着斯佳麗,爲什麼都不進房間看看,兩人都在乎對方,都渴望心靈的感應,也許瞭解的太多,也許瞭解的太少,這一對戀人過的有些自殘。

《飄》讀後感10

《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爲南方沒落莊園勢力譜寫了的一曲輓歌。故事中的郝思嘉美麗聰慧、高傲自私。

她就像個長不大的小女孩。一心瘋狂地迷戀着艾希禮,即使艾希禮已與她的好友玫蘭結婚,她也沒有放棄;她總覺得周圍的男人都該圍着她轉,不管任何地方,只要有她在,都該以她爲焦點;她爲了得到她想要的東西,可以不惜把純潔的愛情與婚姻當做交易品;她三次爲了不同目的很隨便地嫁給她根本就不愛的人,其中還包括她妹妹的未婚夫。這樣一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思嘉真的很讓人悲哀,以至於最後,當她發現她深愛的人其實是她的第三任老公瑞德——一個很多方面都能和她產生共鳴的人因一直付出得不到而希望決心離開她時,很多讀者都認爲她罪有應得,終於因她的任性自私而得到了她應有的懲罰。

可是,他們卻忽略了思嘉身上很多人都沒有的閃光點。畢竟這不是本諷刺小說,思嘉能當上女主角,肯定有她的過人之處。首先,她的單純、執着就讓我非常欣賞。在我眼裏,她是一個一直都在尊崇自己內心去生活去追求的小姑娘。在經歷了母親病故,父親變瘋,可謂家破人亡的這些磨難後,爲了保住腳下的土地,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她小小的肩膀得承受了多少的痛啊!在我眼裏,她的任性,她的高傲,她的不成熟在這些優點面前,都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了。就如同她一直傻傻地愛着艾希禮而不能理解艾希禮一樣。如此直率的她怎能理解到瑞德對她那冷嘲熱諷的愛情,她又怎能有火眼金睛洞穿瑞德滿不在乎外表下那顆對溫情、對愛情極度渴望的心呢?

總之,他們的愛情結局讓我很遺憾。不過,我還是依舊對他們的以後抱有很大希望的。“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是作者寫在故事最後的一句話。我想,這可能也是對廣大讀者的一種提示吧。我相信,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她一定會讓瑞德重新回到她身邊的。“失敗,放棄”這樣的字眼從未在勇敢堅強的郝思嘉身上出現過。這一路走來,她經歷多少的艱難與苦痛,爲了在她心目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塔拉與希禮,她曾一次又一次地在絕境中挺起不屈的脊樑。這次,對於瑞德的離開,她也一定可以的。況且,想要忘記一個人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瑞德走的時候說他已經疲乏了,他的心已經冷了。不過,你們說,一個曾深深嵌入你靈魂的人怎可能說忘記就忘記了?

最後,感謝《飄》,我喜歡裏面的每一個人物,他們教會了我許多我沒有的東西,譬如執着,勇敢,寬容,理解,珍惜,信仰,這些在變化世界中永遠都不會變的美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