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教育智慧的讀後感500字

讀後感2.06W

王曉春老師所著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時代呼喚智慧型教師和智慧型教育,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教育智慧到底從哪裏來,簡單的講教育智慧從教育者的實踐和思考中來,但很多時候,我們一線教師多的是實踐,少的是思考,當教育智慧不期而至的時候,我們也很少總結,把這種智慧傳承下去,所以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很難有所突破。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當珍視、積累教育中的點滴智慧,讓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

教育智慧的讀後感500字

以下是我教學中的兩個案例:

案例1:一次意外創作。一次全縣公開課,我上的是一節閱讀指導課《坐在最後一排》,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叫喬小葉的同學眼睛近視,但老師卻讓他坐在最後一排,和老師賭氣的緣故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後來一位叫白明的新班主任觀察到了這一點,在白老師的關心下,喬小葉終於走出陰影,取得了優異成績並坐到了第一排。文章讓我們懂得了這世上有最後一排的位置,但沒有永遠坐在最後一排的人。我在備課的時候,有感而發寫下一首名爲《收穫》的詩,課上我讓同學們談感受,談自己有沒有坐最後一排的經歷,不知是學生陌生還是緊張,沒有人吱聲,急中生智我提出“我也有坐最後一排的經歷,只要同學們肯談,我也可以拿出來與同學們交流”,這一招很有效,幾位同學站起來講述了自己經歷失敗的故事。我沒有食言,把《收穫》讀給同學們聽:

詩的背景:一次全縣的競賽,我很渴望,選拔賽後校長找我們談話,我很緊張,心怦怦直跳,遺憾的是我被安排做預備隊員,我很傷心,甚至落了淚。

那是一個

雨絲纏綿的秋天

爲了心中那份期盼

我奮力攀援

汗水溼衫

可無情的失敗

讓我汗顏

一如

那個坐最後一排的孩子

但老師的話語

想起我的耳畔

能爬上金字塔的

只有兩種生物

一種是展翅高飛的雄鷹

一種是鍥而不捨的蝸牛

我坦言

我算不上雄鷹

那就讓我做一隻

毅力前行的蝸牛吧

回想

坐最後一排的日子

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一如收穫了

碩果累累的秋天

沒想到,詩剛讀完學生的掌聲已經自發的響起。

啓迪:“山蘊玉而生輝,水懷珠而生媚”,我體會到詩歌能達到敘事達不到的渲染情感、深化主題的功效,在以後的教學中我經常根據課文內容創作或選編一些詩歌,靈活的插入到課堂中,如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我朗讀《沁園春.雪》讓學生領略一代偉人的寬廣胸襟;學習《羣鶴翔空》、《斑羚飛渡》我採用詩的形式做對比閱讀:雁回山,羣鶴翔空 ,迴盪着聲聲哀鳴 ;傷心崖 ,斑羚飛渡,連着悲壯的彩虹……。不但如此,我還逐步增加了課前五分鐘詩詞朗誦比賽活動,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讀詩、頌詩、寫詩的氛圍日益濃厚,學生也更加喜愛有詩的課堂,記得學習莫頓·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位同學飽含深情地用汪國真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的讀後感“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垂下頭顱,只是讓思想揚起,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讀後感《教育智慧:來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後感》。沒想到一次意外創作讓詩歌融入了我們的課堂,更沒想到詩歌會爲我們的課堂增添如此大的'色彩和藝術力量。

案例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次作文課,我佈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難忘,那次…… ”,40分鐘後作文完成了,我發現80%的同學內容集中在“失敗”“成功”兩方面,素材範圍很窄,大部分是寫學習經歷的,內容平淡,有些還是編造的。但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題目是“難忘,那次離家出走”,文章很新穎,充滿了童真、童趣,大意是:一個星期天,我和小夥伴們在村外玩耍,已近晌午才匆忙回家,慌亂中我不慎跌入路邊的水塘中,爲了逃避家人的責罵,我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家出走。我們偷偷溜回家帶了一些乾糧和水,便朝“三角窪”出發了,路上我們感覺天空是那樣的藍,小鳥的鳴叫是那樣的清脆、婉轉。後來我們在“三角窪”野炊,直到夕陽西下,我們纔在父母的招呼聲中,戀戀不捨的回家。我把這篇文章當成範文在全班朗讀,同學們都很興奮。見此情景我及時地調整了授課計劃,引領同學們共同分析這篇文章寫的好的原因在於素材來源於真實的生活。然後我順勢點燃了這朵“火花”,讓同學們蒐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如發生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上的故事,家鄉的傳說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興致很高,經過半個多月的蒐集,同學們都交給我一個小專輯,起的名字更是有新意,如“家鄉史話”“變遷的家鄉”“家鄉風情”“家庭故事”等。透過這次調查活動,同學們瞭解了自己家鄉的歷史和風土人情,更進一步瞭解了父輩創業的艱辛,同時提高了積累素材的意識和能力。

啓迪:這一案例讓我認識到,讓學生作文走進生活多麼重要,以此爲鑑,我根據學生年齡成長特點分年級設計了學生課外寫作專題,七年級是“家鄉篇”、“家庭篇”、“成長的歷程:童年篇”;八年級是“友誼篇”、“校園篇”、“成長的歷程:成長篇”;九年級是“讀書篇”、“思辨篇”、“理想篇”、“成長曆程:中學篇”。三年下來,厚厚的十卷作文稿,成了我和學生共同的教學資源和人生財富。

毋庸贅言,請記住這些教學生活中的案例吧,當意外的收穫來臨的時候,往往是教學智慧的一次閃光,把“光”留住的最好辦法就是反思、總結、應用、推廣。

標籤:教育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