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2.89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後感(通用5篇)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後感1

遇見這本書,是在一個朋友家裏,無意間在她的書桌上發現的,當書的題目映入眼簾時,我不禁問自己,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關注到關心教育了嗎?學校裏教會孩子的究竟是什麼,是學會寫作?是學會計算?還是學會某種特長呢?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都以自我爲中心,很少學會關心家人、朋友、甚至小動物等,他們真的太需要學會關心了,所以我果斷地問朋友借下了。

諾丁斯是美國的一個哲學家、一個前任數學教師、一個母親、一個充滿激情和愛心的人。她在書中告訴我們: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她同意海德格爾的觀點:關心是人類的一種存在形式。關心是對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間的憐憫,是人世間所有的擔心、憂患和苦痛。但諾丁斯更強調:關心,意味着一種關係,它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連接或接觸。兩個人中,一方付出關心,另一方接受關心。要使這種關係成爲一種關心關係,當事人雙方都必須滿足某些條件。無論是付出關心的一方還是接受關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關心關係就會遭到破壞。

學會關心的首要祕訣在於專注。專注在此並不意味着瘋狂或者癡迷,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接受。當真正關心一個人,就會認真去傾聽他、觀察他、感受他,願意接受他傳遞的一切資訊。這種專注或者關注可能僅僅持續片刻,以後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但在任何關心的交流過程中,它都是關鍵因素。諾丁斯說:當一個陌生人向我問路,我們之間的交流就可能變成一種關心關係,即使這種交流的時間很有限。我專注地傾聽他的問題和需要,然後認真地回答他。當他接受了我的專注、認真和答案,這種關心的關係就完成了。

諾丁斯還批判了現代人的關心現狀:不關心(對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視之),部分關心(關心知識、偉大事業、物質世界、動植物,卻對同類缺乏同情),僞關心(以關心的名義幹危害他人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她賦予關心全面的含義:關心自己,關心身邊最親近的人,關心與自己有各種關係的人,關心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人,關心植物和自然環境,關心人類製造出來的物品以及關心知識和學問,關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她還堅定的說:毫無疑問,作爲教育者,我們的責任包括正視精神信仰問題。

無疑,諾丁斯是在用“關心”來治療千瘡百孔的教育。她認爲,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讓人類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

如何具體地實踐關心教育?諾丁斯告訴我們,需要因地因人採用不同的策略:或嚴厲或溫柔;對嚴肅者要敬慕和尊重,對溫柔隨和的人可以透過擁抱;有時,關心只需幾分鐘的注意,有時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她提醒我們,智力上的注意力並非就能轉移到人際關係中去,很多智力高度發達的人對其他人和其他生命形式毫無興趣,漠不關心。

教育學生是需要時間的。是需要一種鼓動關心和連續性。如果希望教育成功,必須從建構信任關係開始,並且持續維護和完善這種信任關係。在學校裏我們會過多的強調學習。所有的話題都離不開學生的學習。這樣過多的強調就在無形之中加深了孩子對成年人的不滿。他們抱怨大人們不關心他們。在任何地方都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孩子是國家的未來等等。可是現在我們的教育是以學科教育爲主,很難再花很多的時間去關心一下孩子。所以當我們的孩子遇到火災的時候他到底會不會自己逃脫危險?教會孩子學會自我的關心。自我的身體只是一個方面,我們同時也應該注意義自我的情感部分,精神部分和智力部分。

關心不是孤立的,自我從來就是存在與一系列人際關係之中的。在特定的時間內,我們作爲個人的態度與行爲將會影響身處的各種人際關係的質量,我們要教會還學會關心他人。作者用整整的一章節文字來講述。總結下來包括以下幾點:第一,作者認爲存在很多所有人都共同關心的領域,因而孩子在這些領域內的能力必須得到開發。第二,駕馭必須開發所有孩子都具有的某種特殊能力或者智慧,這要求我們對猛力的多元性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第三,對各種關心領域的重視和能力的開發必須要考慮由於性別,民族和宗教而導致的各種差異。

看了整本書我覺得深有感觸。如果我們真正愛孩子,我們就要不僅尊重孩子們所顯示的各種才能以及他們後來所從事的各種職業,我們還要深切的關心他們。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後感2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20xx年寒假,我讀了內爾·諾丁斯著作的《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這是一本文筆獨特的書,讀後讓我陷入久久的沉思。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一書就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維度闡述了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們學會關心。而這對於從事基礎教育的.我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霖。

諾丁斯認爲,教育最好圍繞關心來組織:關心自己、關心身邊最親近的人、關心與自己有各種關係的人,關心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人、關心動物、植物和自然環境、關心人類製造出來的物品、以及關心知識和學問。在這段概括全書主要觀點的話中,我發現:原來關心的順序應該是從人到環境,最後到知識學問的。這和我們中國的千年古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替、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人、有餘力、則學文。”不是不謀而合的嗎?

我認爲關心自己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沒有熱愛生命的情感,沒有關心自己的能力,最終將帶給親人和社會沉重的災難和深深的遺憾。我想數學家陳景潤如果學會照顧自己,稍留心自己的生活和健康,他一定可以長壽延年,爲國家和世界驗證更多的猜想。我想英年早逝的好乾部沈浩,如果在投入的工作之餘能關心自己的身體,哪怕是早晨喝一杯溫開水,上午吃一個蘋果,或是睡前燙燙腳,生命也許不會突然暗淡,留給人們的愧疚和遺憾揮之不去。我們不願看到爲了教育學生撇家舍業的教師,連自己最親愛的父母孩子都不關心的老師怎麼能更好的關心別人?所以一個熱愛生命關心自己的老師纔會感召一批熱愛生命、關心自己的學生。

從書中我體會到如果想要得到幸福,那就應該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得到他人的關心是一種幸福,關心他人更是一種幸福。 讓我們一起去關心他人,並因此得到幸福。 每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這個世界上,那麼這就需要互相幫助,你想,我現在幫了別人,那麼以後我有困難了別人也就會來幫助我啊。

那麼就需要多觀察一下週圍的人都是怎麼關心你,人家是怎麼關心別人的,用心看,用心學,然後不自覺地自己就會用真心去對待別人,先從熟悉的人,朋友開始,和他們有了感情,就會理所當然地想對他們好了。

這使我想到了我們自己,作爲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不是無度的縱容,不是華麗漂亮的言辭,也不是虛無縹緲的承諾,更不是物質的給予,而應是發自內心地着眼於學生健康成長,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的目標之上。作爲教師,首先必須有一顆愛生之心,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處,只有關愛學生,纔會尊重每一個學生,纔會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切實做到“愛生如子”。

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關心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麼關心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被人關心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心他人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

讀了這本好書,讓我的心靈得到洗禮、情感得到昇華,我會會把書中所體現的學會關心落實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後感3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該書出自美國斯坦福大學榮譽教授內爾·諾丁斯博士之手。身爲美國教育學會主席的內爾·諾丁斯博士盡二十年的學術努力,提出了重視生命差異,關注師生關係對於學生的關懷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關懷倫理學以及關懷取向的教育思想。該書應該是先生此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在過去的十幾年裏,不光是中國,在美國的學校中,所有的學生都被灌輸標準的課程,然後接受標準化的考試。雖然很多教育家都對這種模式提出了反對,但是該機制仍然控制着我們的學校。改革者們試圖突破這種受考試所左右的課程設定,代之以一個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發展的教育。但是,改革嘗試往往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抵制。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有能力、關愛人也值得人愛的人。爲了實現這一目的,"關心"必須主導學校課程。孩子們應該學會如何關心作爲物質和精神結合體的自我,如何關心身邊的和遠在他鄉的人,如何關心動物、植物和地球,如何關心人類創造的物質世界,以及如何關心各種學科知識。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倡導的就是一種"關心"教育,作者在引言中指出了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基於動物本能的一種需要,但是在現今這種社會,關心和被關心彷彿成了一種奢侈品,人們之間變成越來越冷漠,人們渴望多一點關心,呼喚一種充滿關心的新型人際關係。

但是這種以"關心"爲基石的社會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就需要我們從孩童時代就要進行關懷的這種教育,可以這麼說,少年時代的教育決定了社會的走向。我們培育怎樣的人,怎麼培育這樣的人,這是社會的問題,更是教育的問題。顯然,我們目前的教育目標並不是培養會關心的人,而是近乎殘忍的學術訓練。我並非主張不要學術,我們需要重新分清孰重孰輕。所有孩子都應該學會關心他人,也都應該學會關心其他生命或事物。

圍繞關心來組織教育,這是諾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張,也應該成爲我們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研究的出發點。諾丁斯的教育思想則超越了對教育概念的狹隘理解,認爲"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提出從關心的角度來組織教育,把學會關心提升爲學校教育的最爲重要的使命。

然而,學會關心並非輕而易舉,不恰當的關心會適得其反。現在學生們最大的抱怨就是:"沒有人關心我們!"他們感覺自己遊離於學校功課之外,與教師們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們眼裏充滿困難和敵意。他們如浮萍一樣四處飄蕩。家長、教師如何正確地將關心傳遞給孩子,決定着關心關係能否確實地建立起來。正如諾丁斯所言:

"如果關心以不被學生們接受的方式出現,那麼它也不可能被學生們認識到。如果父母體罰孩子,還認爲那是爲孩子好的話,孩子可能會懷疑其他一切關心他的努力。這種情況給教師的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教師需要更認真地傾聽和理解孩子。身爲教師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接受關心。如果一個孩子在進入小學時還沒學會如何接受關心,那麼這個孩子的人生將處於危險之中。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包括學術上的。除非他學會對他人的關心進行恰當反應,否則,他不可能健康地長大,更不可能學會關心別人。"

我的中心主張是,應該更好關心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正確的引導各類學生,比如那些對某學科懷有特殊興趣的,可以深入到那個學科內,而對其他大多數學生,我們的目的是爲不同的學生提供因人而異的教育。教育應該圍繞關心主題來重新組織。關心,而非傳統學科,應該成爲教育的中心。普通教育應該面向所有的學生,指導他們關心自我,關心身邊的人,關心世界上所有的人,關心動植物,關心人類創造的物質世界,關心知識和學問。以關心爲核心的道德人生應該成爲教育的主要追求。這個目的並不與學生的智力發展或者學術進步相牴觸,相反,它爲智力和學術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成爲課程的建設者,師生合作必須成爲現實。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內爾·諾丁斯於1992年出版的《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一書在購書網上竟然出現了缺貨登記的資訊,雖然在僅有的一條讀者留言中寫道:“適合研究教育的人仔細品讀,有些晦澀。”但是讀過《2010年卷每週一讀》中推薦的這本書中的引言的人一定知道缺貨的原因,這位偉大的女教育家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一個母親真心的體驗向我們闡述了關心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以及關心所體現的人類道德的美好境界。我想這本書確實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研讀,也值得每一位母親細心品味。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後感4

諾丁斯認爲,教育最好圍繞關心來組織:關心自己、關心身邊最親近的人、關心與自己有各種關係的人,關心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人、關心動物、植物和自然環境、關心人類製造出來的物品、以及關心知識和學問。在這段概括全書主要觀點的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原來關心的順序應該是從人到環境,最後到知識學問的。這和我們中國的千年古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替、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人、有餘力、則學文。”不是不謀而合的嗎?

爲什麼我們的學生還在爲取得一個完美的成績而奮戰題海?爲什麼我們的家長爲了孩子能考得高分而費勁心力?爲什麼成績不不優的學生要揹負喪失自信的重創?爲什麼考不上大學的孩子會成爲父母的奇恥大辱?成績、分數,學生的命根、家長的自尊、教師的寶典、人才的標準……在這些墨守成規的社會準則和風潮中,中國的學生就像內爾教授說的一樣在遭受着近乎殘忍的學術訓練。

很難想象美國這個自由民主的國家也存在這樣的現狀和尷尬,也許是因爲世界強國不能忍受做世界第二,美國的孩子也有相當一部分列入了“我們不在乎你”的行列,所以,當美國的少女懷孕率、青少年自殺率、犯罪率急劇上升的時候,教育家開始探尋教育的問題出在哪裏?《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一書就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維度闡述了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們學會關心。而這對於中國的教育來說也如久旱逢甘霖。

關心自己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沒有熱愛生命的情感,沒有關心自己的能力,最終將帶給親人和社會沉重的災難和深深的遺憾。

爲了母親對自己選擇職業的強硬態度而自殺的青年大學生,爲了家庭貧困而自殺的女研究生……近年來,多少這樣年輕鮮活的生命隕落了,在無比偉大而尊貴的生命面前,這些孩子草率的選擇了放棄,全然不考慮親人會多麼悲痛,社會有多麼哀嘆。我想死去的人兒不關心自己,親人和社會也沒有關心她們的內心需求,在人類靈魂如此需要關心的時代,關心卻離我們日漸遙遠,所以悲劇層出不窮。

熱愛生命是人類最最基本的需求,教育必須喚醒這種需求。關心自己同樣是提高生命質量的根本,教育必須傳授這些技能。

我想數學家陳景潤如果學會照顧自己,稍留心自己的生活和健康,他一定可以長壽延年,爲國家和世界驗證更多的猜想。我想英年早逝的好乾部沈浩,如果在投入的工作之餘能關心自己的身體,哪怕是早晨喝一杯溫開水,上午吃一個蘋果,或是睡前燙燙腳,生命也許不會突然暗淡,留給人們的愧疚和遺憾揮之不去。

我們不願看到爲了教育學生撇家舍業的教師,連自己最親愛的父母孩子都不關心的老師不是什麼道德楷模;我們不欣賞孩子生病也顧不上照顧的老師,自己的孩子都不關心,如何去關心別人的孩子。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老師是多麼愛自己的家人比揹負老師如此盡心學生還不好好學習的責備要陽光的多。所以一個熱愛生命關心自己的老師纔會感召一批熱愛生命、關心自己的學生。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不生病的智慧》一書,書中介紹了很多自我保健、診療的方法,還把食物按照寒、涼、溫、熱進行分類,把飲食與健康的關係介紹的很透徹,書中說只要對自己的健康稍加留意,合理飲食調理,人類的平均壽命應該超過100歲。這本書我用了2天的時間就看完了,可是對我的震撼是強烈的,影響是深遠的。

《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讀後感5

最近讀了這樣一本書《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剛看到題目就被吸引,關心,何爲關心?關心就是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視和愛護。字面上的意思好懂,可是怎樣去關心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呢?內爾·諾丁斯博士在書中就爲我們做了解答。

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的主張開始,世界各個地方的教育家開始關注和研究學前教育,到1840年,福祿倍爾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大家開始培養和關心孩子在學前教育時期的各項能力的發展,再到1923年陳鶴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我國也開始了自己研究和培養優秀的幼兒,近些年,國家對學前教育更加重視,大力培養優秀的教師和給孩子一個創造一個有趣健康的學習環境。這些無不是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

在之前的幼兒園教育中,很多的教學活動都偏於小學化,呆板的老師、機械化的語言,很難培養出孩子多方面發展的能力,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雖然人文教育不是某種職業的訓練,卻是某些職業的訓練。普通教育成了爲孩子升入大學作準備的教育。這種實踐的結果是,大多數孩子既沒有得到任何有實際價值的知識或者技巧,也沒有養成一種對未來最終要做的工作的欣賞和喜愛。相反,他們很有可能學會一種對體力勞動者的鄙視,這種鄙視也有可能指向他們自己。”爲什麼會培養出這樣一些有負面思想的孩子呢?我想這一切都與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和愛不夠,如果想讓一個孩子成爲一個有愛心會關心他人的人,首先作爲他們老師的我們,要先學會關心他們和愛護他們,並且信任他們,書中還寫道“撫養孩子和教育學生都需要時間,都需要一種互動關係和連續性。二者要想成功,都必須從構建信任關係開始,並且持續維護和完善這種信任關係。

現在學生們最大的抱怨就是:“沒有人關心我們!”他們感覺自己遊離於學校功課之外,與教師們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們眼裏充滿困難和敵意。他們如浮萍一樣四處飄蕩。然而同時,大多數教師們都勤勤懇懇地工作,並且聲稱他們心裏裝着學生。教師們也許確實願意關心學生,這很重要。但問題在於,他們無法與自己的學生成功溝通,建立關心和被關心的雙邊關係。”

諾丁斯在書中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探討了這個以“關心”爲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種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問題,也啓發了我,讓我反思,我對孩子們的關心夠嗎?對孩子關心的方式對嗎?我是否是把他們當做我自己的孩子來愛護呢?關心並不是嘴上隨便說說的“我關心你呀,我是爲你好”而是真的發自內心,諾丁斯也在書中告訴我們“我們無需告誡學生去關心,我們只需與學生建立一種關心的關係,從而來演示如何關心。…關心他人的能力高低或許取決於有多少被關心的經歷。即使一個孩子年齡太小,不能成爲一個關心者,他也可以學會如何成爲一個被關心者。”

我們身邊的人會因爲你的態度而選擇怎樣對待你,那我們身邊的孩子也會因爲我們對待他的態度學會對待別人。教育孩子並不是要讓他們學會多少多少的唐詩認識多少多少的字,關心孩子和讓孩子學會關心,也是教育的另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