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

讀後感1.4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1

在課外的興趣班裏,我有機會了解了更多的著名作家,寒假裏我便開始翻看這些名家名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歐也妮·葛朗臺》。

這本書是由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所寫的長篇小說。如果你瞭解了巴爾扎克的童年,就不難看出他爲何會如此痛恨有錢人。他父母很愛錢,爲了錢可以完全忽視他的存在,所以在他的作品裏都很憎恨金錢至上的人。《歐也妮·葛朗臺》就是其中一本。書中的老葛朗臺是他筆下的四大吝嗇鬼之一。

故事講述了貪財的葛朗臺一生爲了錢,可以不顧親情,造成了身邊親人的種種不幸。他的女兒歐也妮也深受他的破害,但是在如此可恨的父親的淡薄對待之下,她仍然保持自己的善良,又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可惜善良的女兒直到父親去世,也沒有求得父親的一聲祝福。

輕輕合上最後一頁,我嘆了口氣,我並不喜歡這樣的的結果,我遐想着:假如歐也妮出生在一個溫暖的家庭,她一定會幸福吧;假如她的父親最後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能給女兒起碼的愛,他的女兒會快樂一點吧;假如她的母親沒有這麼早去世,她還能感受到一點愛吧......可惜沒有這麼多的假如,葛朗臺的貪婪和冷酷最終造就了這悲慘的結局。

媽媽說我的年紀還不會太明白和體會書中內容的含義,但至少我讀了以後明白了——人並不只是爲了錢而活着,親情永遠是最重要的。物質的富有遠比不上真正善良的人心靈之美的富有,我很慶幸,我有愛我的爸媽,可愛的妹妹,我是多麼幸福。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2

在歐洲文學史上,有着四大吝嗇鬼,《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慳吝嗇》中的阿巴貢,《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老葛朗臺,他們都是視錢如命的守財奴。

《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中的葛朗臺是個地地道道的慳吝精明人,把人情、尊嚴、顏面都看得一錢不值,甚至也不在乎自已的手足骨肉,什麼親人朋友,都不過是他賺錢發家的工具。這世上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黃金,他人生一切事的意義就在於有利可圖。在生意場上,不管多麼微薄的蠅頭小利,他也會用最卑鄙的手段去攫取提取。在日常生活中,他一分一釐都不願意消費,只想從別人身上盤剝。包括對妻兒也非常專橫刻薄,他把家中的所有物資都牢牢抓緊在手中,儲藏間的鑰匙掛在褲腰帶上,誰也碰不得,妻兒的衣食住行能縮減就縮減,哪怕看着妻兒挨餓受凍,他也沒有一絲憐惜之情。

我真不明白一個富有的商人,那麼有錢,爲何忍心讓自己的妻兒挨餓受凍,特別是他的女兒,正在長身體,更經受不起折磨。另外,我覺得他的妻子也是太懦弱無能了,爲何不站出來反抗呢?家裏的財政大權爲何不奪過來呢?爲何活得那麼卑微……如果我有這樣的一個爸爸,我肯定會想方設法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改變金錢觀,讓一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老葛朗臺一家的生活讓我無法理解,這樣的富翁一點都不配做富翁,如果他是個窮困潦倒的人,妻兒挨餓受凍,可能大家還會同情他們,還會伸出援助之手。而一個富翁的妻兒挨餓受凍,反而會遭到大家的唾棄、冷眼。

不管什麼人,都要在精神和物質方面做到平衡,要在富裕和善良之間把握好尺度。老葛朗臺的慳吝無情,也許是當時社會的黑暗無情罷了。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3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葛朗臺是個典型的吝嗇鬼,愛財如命的金錢狂,認爲人與人之間甚至與太太和女兒之間,只有金錢關係,根本沒有親情可言,見到金幣眼睛就射出光芒,想要佔有金子的慾望,已經達到癡狂的程度,貪婪成癖的守奴財,反映了當時充滿銅臭味的社會背景。

當歐也妮23歲生日的晚上,來了客人,全心全意都在葛朗臺太太和歐也妮面前獻殷勤。也就在當晚,來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爲父親破產而投奔葛朗臺家。天真美麗的歐也妮愛上了窮酸落魄的表弟查理,因爲父親的逼迫與自己心愛的人分開,愛情初萌到離別的無奈。爲了資助查理,她將父親的金幣全部偷偷贈送了給他,這一舉動激怒了葛朗臺,掀起了父女的矛盾衝突,歐也妮吃盡了苦頭。他在太太去世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佔有太太的遺產。葛朗臺的性格表現出極端的自私貪婪,欺騙自己女兒,連哄帶騙怕女兒與自己爭奪財產,要她自動放棄對其母親的繼承權,自己佔爲己有。他這一生爲了建立更多的金幣而活,因爲金錢的關係使他從手中失去了幸福,因此失去了親人曾有過的關懷。葛朗臺先生一生積累了萬貫家財,一文也帶不進墳墓,也是因爲他守財奴的天性使得他失去了性命,在精神上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到頭來一無所獲,一夜成爲富翁的歐也妮,卻成爲了大家追捧的獵物,無家的感覺。

葛朗臺這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騙財、守財、一個吝嗇的暴發戶,爲了金子不顧女兒的愛情。歐也妮和他父親兩種不同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葛朗臺的貪婪性格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4

《歐也妮葛朗臺》是由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寫成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葛朗臺精於算計,趁着當時劇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亂中發財,成爲蘇繆城的首富。他是個十足的守財奴,雖然他有四五百萬的家產,但生活卻還不如普通人,常常把租戶交來抵租的水果蔬菜拿到市場賣,把剩菜爛果子留在家裏自己吃。不到規定的時間不準生火,不管天多冷都不能。晚上一家人都到一個房間做事,那樣可以節約蠟燭。他把什麼都當做自己賺錢的工具。他最後將要死的那幾天,總是叫女兒拿出一把黃金來灑在桌子上,還說:“我看見他們心裏就熱乎了。”臉上露出極爲幸福的表情。

雖然我感到他很可惡,竟然這麼冷酷無情,但他將要逝世的時候,我還是爲他的死感到可惜:一生就這麼過去了,每天腦子裏只有錢,只有算計,這樣他會快樂嗎?對於他也許是的。但是想想,你有那麼多金子,你渴望自己擁有這麼多金子,但當你死去的時候,那錢是帶不走的。你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最後還是留給了你的後人(當然歐也妮很孝順)。與其這麼攢錢,倒不如好好的生活。這樣,是虧了自己。他的人生除了錢就沒有別的了嗎?他腦中就轉不過這個彎來嗎?

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着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纔會快樂!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5

素雅的蘭花本不可沾染於泥塵,塵土散了它的香,失了它的色。究竟是被塑造後的感傷,還是風無情,落花依舊、沾染紅塵?

——題記

她是一個悲劇,出生在葛朗臺家族,卻有花一般的氣質、雪一般的純潔。從小,她過着全封閉的日子清貧、樸素。窗抵擋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的土灰,內心的貞潔予她美麗、淡雅。透過窗後,一雙善良的眼睛看到的只是落雪、飛鳥,那些流浪的人兒怎敢出現在葛朗臺老爹的視線裏呢?

窗終被開啟了,二十三歲的生日宴上,克呂旭家族對她有禮相待、有意奉承;格拉珊的公子對她討好,親熱。一切都那麼可笑,歐也妮一個被大家都下了寶的吝嗇大財主的獨生女,有着萬千嫁妝的女繼承人!那時的她,二十三歲,像蓮花一樣美麗,一心愛上了儀表不凡的堂弟夏爾葛朗臺。

這是一場悲劇,父親愛財莫過於親人,母親因純金梳妝檯而失了性命,父親只注重於萬貫家私的繼承,一次次地算計。心愛的人兒流浪天涯,記着金錢、美女,卻獨獨忘了她。

蓮花終染了塵土,醜陋的人性刺傷了她涉世不深的幼稚心靈,她嫁給了庭長,一生孤苦。

這是一場美麗的悲劇,她無法撼動人性,只能在無人之地輕吻傷口;在無人的歲月獨舔傷與痛。她雖未失了本質,但塵土玷污了她的幼稚,天真是過去式,純真香消玉損,開了一場贊禮。她開始精打細算着金錢,枯燥清貧地生活。

這是一個美麗的悲劇。她終未逃過世俗的沙礫,究竟是時代的角逐絆引了她,還是父親的本性在她身上得以延續?或許這兩者皆有,這朵素色的蓮花喲,終成了那個社會的犧牲品!

落花隨流,隱遁紅塵,歐也妮葛朗臺,一個柔女,一場美麗的悲劇!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6

《歐也妮葛朗臺》講述的是一個吝嗇鬼的故事,作者巴爾扎克將這個吝嗇鬼與他身邊的人描寫得個性鮮明,有的地方甚至十分誇張,但正是因爲這些,才使這篇小說跌宕起伏。

主人公葛朗臺有數不清的家產,但他從不買肉和水果等。連他的哥哥去世時,都不曾用錢去追悼他。而哥哥的兒子夏爾來投靠他時,還嫌棄夏爾沒有錢。可諷刺的是,正是因爲嗜錢如命,也讓葛朗臺死去——他在垂危時看到牧師禱告用的銀盃而伸手去抓,一用力便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金錢對於葛朗臺來說就如囊中的獵物,但他也被“獵物”所束縛,變成了一個狡詐無情的人。爲了金錢,他甚至不惜犧牲女兒歐也妮的幸福。

和夏爾生活在一起的歐也妮愛上了夏爾,爲了他,她將自己的積蓄都給了夏爾去經商,而夏爾去印度經商後變得唯利是從,還娶了一個伯爵小姐。歐也妮爲了成全他,繼承父親的遺產後幫夏爾還清了他父親生前欠下來的債,還資助貧窮的人們。在這鮮明的對比之下,更加顯現了歐也妮的善良和堅強高尚。

歐也妮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其實善良又何嘗不是一筆財富呢?善良是一種智慧,讓你透徹幸福的含義;善良是一種自信,讓你更加愉悅美麗;善良是一筆財富,讓你的生活更加充實。

“我是醫生,我在和生命打交道,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是醫生陳曉蘭的話,她爲了舉報假劣醫療器械,十多年在京滬線上往返四十多次,但她並不放棄。陳醫生不是天使,她卻又天使般的善良。

善良的心並不是琢磨不透的,它就在身邊,像歐也妮、陳曉蘭那樣善良的人還有許多,她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愉悅。

“善良”淺顯易懂,與人終生相伴。“善爲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善良也是一筆財富,一筆永無止境的財富。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7

有錢但是不幸福。巴爾扎克的小說《歐也妮 葛朗臺》深刻地證實了這一觀點。當我偶然讀起這本小說時,才體會到金錢所造成的悲劇。

小說的作者巴爾扎克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家。《歐也妮 葛朗臺》講述了守財奴葛朗臺自私冷酷,把金錢看重於一切而百般誘哄妻子,逼走侄兒,毀掉女兒歐也妮愛情的故事。葛朗臺死後雖留下一份偌大的產業,卻無補於歐也妮的青春幸福及家庭悲劇。

讀了這本小說,我真心爲葛朗臺一家而感到悲哀,對歐也妮的印象極爲深刻。她樸實而端莊,在被金錢充斥的社會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嗜財如命的葛朗檯面前虔誠的如傻子一般,可在自己的愛情信物面前卻以死相爭。我認爲,歐也妮在年輕時相信愛情時是因爲她單純無畏,可經過歲月的磨練,歐也妮因爲自己的父親葛朗臺的吝嗇和逼迫,放棄了對愛情的渴望,以至於她的新婚丈夫死去之後,她把人世間的一切看的很淡。

書中還描寫了許多精緻的細節。比如作者巴爾扎克在葛朗臺瀕臨死亡時,緊緊抓住了他那雙小小的眼睛及其情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他僅有的一點生命全縮聚進眼睛裏,傾注到金錢上,壽終前他竭力去抓那些金子,卻斷了他的生命。這恰恰反映來了他對金錢幾近變態的迷戀。這種想法,至死不變。

金錢,固然可以換到很多東西。而小說《歐也妮 葛朗臺》中的金錢卻是萬惡之源。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8

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家,朔造典型的巨匠,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大師。曾經有人斷言:“自莫里哀的《吝嗇人》以後,不會再有人寫吝嗇鬼了!”莫里哀筆下的阿巴公已將吝嗇鬼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巴爾扎克不僅大膽地拾起了這個題材,並賦予了最深刻的歷史內容。

《歐也妮葛朗臺》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臺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巴爾扎克固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爲力的。葛朗太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一無所獲。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臺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向歐也妮這類心地單純的姑娘,金錢與她既不是一種需要,也不是一種慰藉,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爲貪慾所支配的人,纔會將金錢視爲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臺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9

這兩天都在看《歐也妮·葛朗臺》,看了之後有點感慨。人人都說葛朗臺是個吝嗇鬼,但我想用另一種方式來談論他。

葛朗臺靠做箍桶生意發了財,他度過了拿破崙時期,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但他過度節儉了。他在嚴格控制自己和家人的習慣的同時,也榨取了所在城市其他人的利益。對於吃的、穿的、用的、住的每樣東西,他都計算到極端,從不鬆懈。因此,儘管他很富有,他的妻子和女兒卻像女僕一樣整天呆在黑暗的房子裏,他們的生活沒有一點樂趣。

但實際上,我認爲這很好。雖然索漠是一個小城市,但這裏的陰謀仍然不少。歐也妮就是別人貪婪的對象,因爲他的父親很強壯,或者說他很富有。小歐也妮很可能上當受騙,這也許是葛朗臺女兒的保護。

但我認爲這裏的重點不在這裏,說實話,沒有人不喜歡錢,試着問一下,誰會對錢懷恨在心呢?但是葛朗臺曾經那種一切以“錢爲中心的態度,我想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了吧。但我認爲葛朗臺的態度是好的,這種“態度”和我們平時說的態度不同。我的意思是他對錢是專一的,對於錢,他可以忽略外面的一切。我只是說他是“一心一意”的,我並不是在提倡他的某些行爲。

例如,在他自己的弟弟自殺後,他沒有好好照顧他的侄子。不,他根本不打算照顧他。他甚至認爲他父親的死也無關緊要,失去錢纔是世界上的不幸。真的很恐怖!還有,妻子生病後,爲了省錢,他堅持不叫醫生,眼睜睜地看着妻子離開他。如果他不害怕女兒要求分遺產,他會一直把她軟禁在房間裏,很難想象。

《歐也妮·葛朗臺》這一部作品是法國資產階級的真實寫照,幾乎把法國一時期的歷史都寫進去了。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10

上個學期,我的記憶裏出現了一位文學大家——巴爾扎克。這是一位不屈不撓的現實主義批判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創作了著可等身的作品,其中最磅礴的要屬西方紅樓—《人間喜劇》。這是一部恢宏的史詩,這個假期,我有幸一氣呵成地讀完了他享譽盛名的一部作品:《歐也妮葛朗臺》。

過去的人都說,在莫里哀之後沒有人會在寫吝嗇鬼,可巴爾扎克卻冒了這個險,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小說中的主人公葛朗臺成爲了四大吝嗇鬼之一。

這是一部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決鬥的悲劇。箍桶匠葛朗臺在他面對金錢可恥的嘴臉下,一夜暴富,成爲小鎮上最富有的人,但他卻仍不滿足,裹着比乞丐還不看的生活。爲的只是能在每天晚上看着金子,在甜甜的入睡。葛朗臺一切都斤斤計較:每天用的蠟燭,全家人吃的麪包都由他親自分配;家裏有客人,他從不加菜招待,最多隻是用佃戶送來的烏鴉熬湯招待;家裏的爐火,只能在每年固定的月份點燃,不管天氣多麼嚴寒。妻子在他的冷酷無情中被慢慢地折磨死,但他最關心的是不能讓女兒分了妻子的遺產。女兒因爲把金幣偷偷的送給了心上人,他的堂弟,老頭的侄子,但父親卻破了產,把他交託給叔叔。老頭知道後,對他平時最好的女兒發怒了,歐也妮關進了黑屋子,說是不認她了,只給她冷水和乾麪包……

爲了金錢,葛朗臺是那麼的冷酷無情,但在他死後,卻不能把一分一釐帶走,他這輩子活的是那麼的可悲,看似金錢的主人,卻是金錢的奴隸。而歐也妮,一個善良單純的女孩,在被愛情傷害後,無味的活在父親留下的一百七十萬黃金下。

故事看完了,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舊世紀歐洲的金錢關係,黃金戰勝了一切,人與人之間感情淡漠。但回過頭來想想,這是否是現世紀的可悲現實呢?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11

寒假裏,我閱讀了巴爾扎克的名著——《歐也妮。葛朗臺》。

這本書主要講了老葛朗臺很會利用大革命的好時機,他在共和政府拍賣產業時,買通了監督官,花很少的錢買到了當地最好的葡萄園;他當市長時,說是爲"本地的利益",造了幾條通往自己產業的公路;他還十分會精打細算,酒桶比酒還貴時,他總有酒桶出售;別人100法郎就脫手的酒,他要等到每桶漲到200法郎才拋出來。他雖然有一千幾百萬法郎的財產,但他的家卻破舊不堪。由於他十分有錢,克羅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都想與歐也妮結婚,好繼承財產。可是歐也妮卻愛上了一位巴黎小夥,叫夏爾。葛朗臺,他父親破產了,還欠了別人400萬法郎,歐也妮幫夏爾還清了債務,但夏爾卻被打發到了大印度,最後,他發了財,也變得貪得無厭。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金錢並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創造幸福。歐也妮雖然有鉅額的財產,卻沒有家庭,也沒有幸福,只能成爲一幫利慾薰心之徒追逐圍獵的對象。老葛朗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在他的心裏,錢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甚至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候,看到了錢便感到了"溫暖"。這樣一個人,我們不能說他"愛錢如命",因爲在他的眼裏,錢比命更珍貴。他們都是一幫可憐蟲。

這是一場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12

這是一部描繪了吝嗇鬼與天使抗爭的故事,吝嗇鬼,不言自明,是歐也妮的父親,葛朗臺,而天使就是善良美好的'歐也妮了。筆墨盡其能事的拉開這兩個形象的極端:一個是資產階級爆發家,控制市場,哄擡物價,大搞公債投機,是個愛財如命,吝嗇的不能在吝嗇的老商人。他限制家裏的用煤和食物;即使來了客人,家裏也捨不得多點一盞燈;家裏的東西壞了,也不捨得請人來修,而是自己動手修,這些還不算什麼,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妻子病了的時候,他不捨得花錢請醫生;妻子死後,逼迫女兒歐也妮放棄了繼承母親遺產的權利;眼看着弟弟破產,卻不出一分錢幫忙。而另一個是守財奴的女兒,頭上始終閃着善良神聖的光環。從小就聽話,長着乾淨單純的面貌。她勤勞,她將愛視爲人性的頂峯。爲了她和表弟那段不爲父親認可的簡簡單單的愛情,她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議的舉動。

小說的故事是以歐也妮,葛朗臺的生日聚會開始的,就在此時,巴爾扎克讓小說中的人物一一登場,於是,夫妻關係、父女關係、母女關係、主僕關係以及百萬富翁獨生女兒的婚姻問題而在克呂旭家族和格拉山家庭之間展開的微妙而尖銳的勾心鬥角,全部在葛朗臺公館裏逐一鋪示,直到不速之客夏爾、葛朗臺(老葛朗臺的弟弟的兒子,也就是歐也妮葛朗臺的堂弟。家裏剛剛遭遇破產。)的出現,父女倆開始了魔鬼與天使的抗爭。

那是一個資本主義大爆發的時代,拜金風氣尤其的濃厚。就連愛着歐也妮的堂弟,在外漂泊數年後,也淡忘了他與歐也妮那簡單、樸素、純真的愛情。那個社會是不可理喻的。也就是因爲這樣,歐也妮那善良的本質才如此的吸引人。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13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作家,而我最喜歡的外國作家是巴爾扎克。在我的印象中,巴爾扎克的作品是諷刺作品的代表,有着犀利的語言,醜陋的主角。在巴爾扎克的筆下,讓我印象最深的《歐也妮·葛朗臺》。因爲他把一個吝嗇鬼的形象刻畫的惟妙惟肖。

《歐也妮·葛朗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葛朗臺一家住在破舊大房裏,葛朗臺雖然是個富翁,但卻十分吝嗇。葛朗臺的弟弟死了。侄子夏爾來到他家,葛朗臺的獨生女兒——歐也妮愛上了破產落魄的表弟夏爾,爲了資助夏爾,她將父親給自己的金幣贈給了夏爾。這一舉動激怒了愛財如命的葛朗臺,父女倆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一向膽小賢淑的母親因此一病不起,歐也妮這個癡情的姑娘最終等到的是小財歸來的負心漢。

讀完這本書,我有點瞧不起葛朗臺,他家裏從來不買麪包,從來不用白蠟燭,從來不在不是冬天但特別冷的時候點暖爐,這多麼可笑啊!有錢卻不知道享受。只會賺錢而不會花錢,真是個典型的守財奴。人們常說:“分享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可像葛朗臺那樣,一生吝嗇,他有過快樂嗎?就像《儒林外史》裏的嚴監那樣,到死都想着挑掉一根燈莖,在燈莖挑掉之後。他也終於斷了氣。而葛朗臺給我的印象是嗜錢如命的極端的吝嗇。他比舊式地主精明、兇狠,聚財方式也更加充滿血腥味。一個純正的資產階級暴發戶。

我想,如果哪天我發了財,我一定不會像葛朗臺那樣。

書中揭露的葛朗臺與金錢赤裸裸的關係使我厭惡,也讓我明白:吝嗇不會有好結果,分享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14

這是一部衆所周知的鉅著,用巴爾扎克奇妙的文筆、對人世的深思和無法遏制的情懷鑄成。時至今日,仍令理論家百談不厭。以我現在的能力,也只夠發表一些淺薄理解。《歐也妮葛朗臺》講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造成家庭慘劇的故事。守財奴葛朗臺自私冷酷,把金錢看得重於一切,爲了省錢百般誘哄妻女,逼走來投靠他的侄子,也毀了女兒歐也妮的愛情,儘管死後給她留下一份偌大的傢俬,卻也無補於女兒的青春與幸福。

書中人物個個性格鮮明,最鮮明的莫過於老葛朗臺了。他爲了金錢陰險狡詐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慾已經達到病態程度,他經常半夜把自己關在密室裏愛撫、把玩、欣賞金幣;臨死前,還讓女兒把金幣放在他眼前以讓他溫暖;更有甚者,當他有求於人時就會裝作口吃,以迷惑對方。如此種種,不禁讓我心生厭惡與鄙視。世上竟會有吝嗇鬼這種人!他們瘋狂攢錢,卻不做點對他人有益的事。即使他們視金錢如保險,越多越好,那他們也太高估錢的作用了。友誼、親情和內在的良好品質纔是一個人一生的保險。由此來看,吝嗇鬼是變態的羣體,而真正的受害者是他們自己。

除了老葛朗臺,其他爲了繼承葛朗臺家產而向歐也妮求婚的人,都是自作自受,他們和可憐的歐也妮一樣被葛郎臺利用。這場婚姻早已成了以金錢爲籌碼賺更多錢的勾當了,露出了它猙獰的面目,作者藉此撕去了愛情“神祕”的面紗。諷刺啊,沒有刀光劍影的謀殺才最可悲。

這鉅著的完成歸功於巴而扎克對資產階級深刻的認識,它透過誇張的諷刺勾勒出一羣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們自己釀成的悲劇,以達到警醒世人的目的。然而,在現實世界,我們要相信並踐行真善美,這樣,才能讓《人間喜劇》變成人間真正的喜劇。

《歐也妮 葛朗臺》讀後感15

他的錢多的數不清,但他家的老房子卻年久失修,牆垣殘破,樓梯踩上去嘎吱作響;當他病倒在牀,奄奄一息時,想的居然是讓女兒在他死後料理好一切,到陰間向他報賬;當神父把鍍金的十字架湊近他的嘴層,讓他最後吻一下基督像,他卻喪心病狂地企圖抓住十字架·····他就是葛朗臺,一個被金錢異化的著名吝嗇鬼。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十分不解,金錢就算再具誘惑力,也比不上親情,而葛朗臺卻把金錢看成他生命的全部,妻子生病時,都捨不得爲妻子看病,認爲那是浪費錢。可是,金錢能買來昂貴的補品,卻買不到最起碼的健康;能買來美味可口的食物,卻買不了胃口;能買來精緻的鐘表,卻永遠買不到寶貴的時間。

如果吝嗇到連一點兒錢也不願意花,寧願做一個守着金庫的守財奴,還不如做一個窮人。就像一個故事所講的,有一個有錢人擁有數不清的金錢,但他整日提心吊膽、憂慮重重,生怕自己的金錢被小偷盯上,而且他重來不交朋友,他認爲那些人都是爲了他的金錢才與他交朋友。這個有錢人就在這種忐忑不安的生活中病倒了。而他的鄰居是一個窮人,整天過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但窮人的家中總是傳出歡歌笑語,而且因爲窮人十分熱心,他有不少知心的好朋友。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擁有金錢的人不一定擁有幸福和快樂,相反,有時窮人反而往往會比有錢人要快樂,他們不需想要那麼多,只用健康快了地活着。

其實,有些窮人比有錢人擁有更多的財富,比如親情、友情、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