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最新《有效教學》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後感2.1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有效教學》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有效教學》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有效教學》讀後感1

近期抽空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從而也形成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有效教學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兩個層面。而要使教學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慮到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時間因素、教師因素、學生因素和資源因素。

一、時間因素

對於科學的教學來說,有些內容是透過課時教學能夠實現的,並能馬上測量的,是教學的短期效應。拿英語這門課來說,就是這堂課下來,學生能學會使用那些字詞,掌握那些句型結構,能用英語進行某項活動。有些內容則是需要透過長期的教學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是教學一個長期的效果。《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實施意見??英語》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長期目標,是英語有效教學的長期效應。英語教學的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各有其作用,但短期效應是有長期效應的基礎,教學的長期效應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標,“舍長求短”是與新課程目標相違背的。英語教學有效性與否的評價不應只停留在短暫的單位課時,還應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對教學效果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方可體現全面性。

二、教師因素

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無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師執教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謂“英語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所有行爲。這道出了英語教師教學有效性的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展開的,日常英語教學當中,學生出現厭學現象則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的表現之一;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學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英語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纔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英語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英語課堂語言使用的適度性,教師過於流利地使用過於深奧的語言都不好讓學生理解,反而會使英語教學成爲無效或低效。

因此,作爲一名英語教師,首先要具有紮實英語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水平;其次得具有很強的英語課堂教學監控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爲以及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電和不斷開展反思性研究的意識。當然課前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學生因素

教學的直接對象就是學生,學生是英語有效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就是評價有效教學與否的重要依據。而學生作爲主體,他的參與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或靜心默讀,或朗讀,或潛心思考,或積極爭辯,或大膽陳述,或仔細扎筆記等都是學生參與的重要體現。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真正參與是需要客觀的分析,不能臆斷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有學生想參與但沒有參與課堂的能力和勇氣,當然也有不想參與的學生。因而英語有效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差異上開展的,否則教學就是無效的教學或者是低效的教學。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着諸多差異,有的習慣成爲“leaders”、有的習慣成爲“followers”;有的個性張揚、有的喜歡沉默;有的口頭表達能力突出,有的則在書面上表達出其強項;有的對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的則對一切都很漠視;有的努力學習英語爲了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有的則只想安逸地度過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英語基礎紮實,有的英語基礎則不達小學生水平。

因此,英語有效教學必須是建立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的情況下開展的,只有對學生資訊進行綜合的瞭解,有效教師才能設計出學生外語學習的“最近發展區”。

四、資源因素

《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出:英語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實施英語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髮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英語教材、教學設施、文字音像、網絡資訊等物質條件,以及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和有助於英語課程實施和發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環境、人才及其智力資源等在內的非物質條件。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是促進英語有效教學的重要輔助條件。

因此要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英語有效教學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物質條件,使知識內化爲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求極力營造非物質條件,使優良學校校風、學風以及教師風采、學校的文化環境建設成爲促進學生心智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有效教學》的閱讀我纔剛剛接觸它的皮毛,今後還將繼續深入閱讀,要達到觸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課堂是我的目標,爲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決杜絕負效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主快樂的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有效教學》讀後感2

這幾天,我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對此頗有一些感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是組織者,又是引導者。那麼,教師教學行爲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學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新課程背景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教師教學行爲的有效性的一點看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輔以生動的教學手段。

原則上講,針對每節課,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但生動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師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時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爲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適當且適度地把內容引申到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區域,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應當被允許的。否則,均應予以否定。

二、教學重點突出,不要糾纏枝節瑣碎。

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比如,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要求學生課下自行學習。而對那些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三、教學內容正確,治學態度要嚴謹。

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符合邏輯的或者說是符合主流觀點的,並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正確,否則,就是教學錯誤。不要以爲教師對某些問題都比學生懂得多,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沒有把握,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哪位同學能回答?”“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咱們可以請教某某老師!”“我想和你們共同學習,好不好?”。

四、教學方法得當,表達手段清晰。

教師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面對爭議性強的問題,講授不如組織學生討論。對於學生不熟悉的事物,講述不如演示來得直觀,等等。除了方法得當,教師的普通話教學和書寫能力也非常重要,畢竟流暢的語言結合規範工整的板書,能夠更好地促使師生間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動”。

教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創造精品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學》讀後感3

對於現代教育來說“有效教學”一詞,應該是很熟悉了,我卻遲遲未深入學習,讀《有效教學》有感。最近有幸讀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學》一書,頗有感觸,一直以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非常淺薄:有效教學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師教學領域裏,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結果來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達到又快又好的本質。其實,我的理解有些偏頗,不僅失之科學,而且過於片面。現就閱讀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寫點讀後感想。

一、書中基本框架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資訊、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網站的選擇等都體現瞭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於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小學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bigidea),而不至於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本書的組織架構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並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鬆、易懂、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讀書收穫

(一)明確有效教學的課堂框架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規範的教學行爲的指路明燈。在閱讀第一章的開頭,文章就提出問題:什麼是教學?我在線教育已經十多年啦,可還不曾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總是認爲教學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教給未知的學生。

所謂“有效”,主要是透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引起意向——學生想學習,即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

(二)明釋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纔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三)調適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指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資訊技術中在講述理論時要配合適當的實踐操作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爲真正的教學。

(四)關注結果——學生學會了,教學行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落腳點在於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所以一些課堂行爲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捨本逐末地脫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教學最實質的內容在於學生得到了什麼。因此,有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二)理解怎樣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學的靈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在頭腦中或書面形成一個計劃,讀後感《讀《有效教學》有感》。教學準備的核心就是爲實現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綜合考慮各種資源和影響因素,並作出各種決定,進而形成相應的方案。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爲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潰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思考怎樣教得更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單元的“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是:一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後是專家引領。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對於一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以前讀書的時候,心理學的書中也有提到,波斯納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因此,我們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書中明確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經驗的橋樑、是錘鍊思維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動力。對於我來說,懶於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當你遇到一個難題時,自己怎麼絞盡腦汁都無從着手時,可以藉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別人總會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們資訊技術學科爲例吧,師資少,學校裏僅有五位資訊技術教師。書中提到一點同伴互導時應注意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第一是要積極參與合作;第二是心態要平和,坦誠相待;第三是學會如何合作;第四是積極行動,共同擔當。在師資少的情況下,同伴互導可以激發每位參與者的合作動機或智慧,讓每位參與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後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說,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於困惑狀態時,專家給予啓發、點撥而使你破解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我們資訊技術學科雖然在中學中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們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導,有些問題是我們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專家引領。那專家在哪裏呢?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專家也需要我們去發現。當然,如果學校給我們搭建和專家交流的平臺那當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學》這本書的讀後感。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有效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後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力爭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有效教學》讀後感4

開學初期,工作忙碌,匆匆忙忙讀完《有效教學》,卻只能算讀了半本書,因爲只是讀了其中的小小的一部分,卻是讓我受益匪淺。

作爲一個剛剛參加工作半年的青年教師,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有效教學只能算是一種並不遙遠的奢望。說它是奢望一點也沒錯,現在的我在課堂上只能夠把課堂流程很順利的進行下來,卻不能達到讓人很滿意的所謂的有效教學。但是說它是並不遙遠的卻也是言之有理,藉着學校實行翻轉課堂課改之際,我的教學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我相信,教學不僅僅是我的目的,有效教學纔是我的最終目標。

捫心自問,在看這本書之前,對於教學我一直是處於盲人之際,摸摸索索小心翼翼的前進,生怕碰到懸崖深淵讓自己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下錯的棋子還有悔棋的餘地,可是對於學生來說,學習知識的機會如果被這樣破壞,該是怎樣的懊惱悔恨。

可是在看了這本書之後,讓我有了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瞬間感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可能不是最優秀的那個,不是最努力的那個,我只要求自己能夠做到最用心,讓我的學生能夠在回想起來時嘴角是上揚微笑着的。

作爲一個老師,最成功的事情莫過於學生聽到上自己的課時是歡欣雀躍而非垂頭喪氣的。這樣的課堂纔是一個有效的課堂,一個活躍的課堂。

教學,原來是這樣一件簡單卻又浩大的工程。要想課堂上能夠讓學生真正活躍起來,把知識收入囊中,就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我認爲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課堂上要有笑聲。師生之笑能舒緩緊張情緒,激發師生教學的積極心態,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樹立歡樂課堂觀念,讓學生快樂學習。課堂上要有教學內容引發的笑聲,有教學情境設定引發的笑聲,有教師幽默語言引發的笑聲,有學生機敏語言動作引發的笑聲……有笑聲的課堂,師生關係和諧,學生學習參與度更大。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所以,每一節課,教師至少要讓學生笑一次。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

其次,課堂上要有讚美聲。有些教師上課,習慣做"糾錯"工作,課堂上常出現"批評聲"、"嘆息聲",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無聲"、其實,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那種一味批評糾錯的方式,用激勵讚美聲代替批評聲,用激勵讚美聲來促使師生進入教學的興奮狀態。課堂教學中要有師生對教學內容的讚美;有教師對學生學習進步和取得成績的讚美;有學生對教師精湛教學技藝的讚美;有學生對學生學習創新的讚美……這些"讚美",催發師生學習進取精神,激活師生沉澱的潛力,提高師生的美感品位。這樣,使教學的內涵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爲融洽,必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課堂上要有驚訝聲。課堂上有沒有令學生"驚訝之處",關鍵看教師能否挖掘教學內容並巧妙設定情境。教師本身也能呈現"驚訝之舉",要看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素質並教學絕活。"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驚奇感,引發學生的驚訝聲。

課堂上真正的活躍是教師以淵博的學識、敏捷的思維、生動的教學、豐富的情感帶來的激情投入,從而吸引學生,帶動學生思維的'活躍,課堂的活躍,並且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效果。當然這就要看教師是否具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了。而較高水平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來自於平常教學的不斷積累,我想,這應該與平日的教學工作息息相關吧。

《有效教學》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有效教學》第三單元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這本書對我的專業教學給予了很大的啓迪與指導,而這一單元更從教學實際爲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與思考的方向。

本單元從有效備課、有效指導、有效互動、有效管理、有效練習、有效策略六個方面較爲完整的介紹了我們如何去做到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下面我就從有效備課這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備好課是一個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對我這樣的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來說備課顯得尤爲重要。而如何有效地備課是我應該多學習多思考的,這一單元就讓我在這一方面收穫很大。

有效備課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裏(時間、精力、努力、物質),形成有個性、有亮點、有創意、有拓展的教學設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有效備課是教學經驗、教學積澱的總結。有效備課是教學思考、教學研究的深入。有效備課是解讀教材,超越教材的創新。有效備課是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的昇華。

書中提到的適合“入格”型教師的“三備法”就爲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第一次備課,自己獨立深入鑽研,不參考任何資料;第二次備課,參照相關資料,看看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想一想別人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想到的智慧;第三次備課在上課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就小學英語學科來說,課的前期準備工作很多,但備課無疑是其中是最基礎卻又最重要的工作,因爲備課質量的好與壞、備課的全面與否都直接決定了教學工作的成與敗。有效備課,就是要以尊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況爲基礎,準確地預測和評估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將之消滅於未然或過程中,確保學生全面有效地掌握各個知識點。

備課就是對教材把握上的一種深入。我們要深鑽教材、多思考方法對自己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處於網絡時代的我們,也可以適當開拓自己的眼界,但是絕對不可以下載教案。一旦失去了自主教學設計的習慣,離一個失去思考能力的人也就不遠了。

在教學中,強調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運用。這就要求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要充分的發揮。在這部分有效指導的學習中,也讓我收穫許多。我覺得,老師的指導一定要適時。要在最恰當的時候進行指導。不要指導的過早,要給學生自主研究的時間和機會。另外,指導要適度。不能包辦替代,指導不是完全的告訴與給予。要防止不必要的指導,以免剝奪了學生嘗試方法的機會。在教學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追求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實踐的收穫與體驗,更要求我們教師提供更有效的指導。

作爲一名新教師,備課工作不夠紮實,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計不足,導致英語教學效果有時不甚理想,而且由於缺乏英語教學經驗,在備課過程中有時會過分地相信和依賴教師用書,認爲書中提到的重點和難點就是主要考點,因此就作爲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忽視學生掌握過程中真正遇到困難的知識點,這導致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因爲現代英語教學測試更注重考察學生對英語知識掌握的全面性,所以經常會考到一些很細微的知識點,而這一部分往往是在我備課過程容易忽視的。因此,備課過程中,一方面要善用但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用書,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學生實際的接受情況,做到“重點難點不放過,微小細節盡掌握”,只有這樣的備課才能對英語教學工作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實現有效教學。

我將繼續研讀這本書,從中多學習些爲我的成長和發展有用的精華,爲早日成爲一名好教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