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後感2.6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超級整理術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精選10篇)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1

買了這本書後,在辦公室利用午休時間看完,總的來說受益匪淺。

作者所說的整理術分爲三個層次,空間整理術,資訊整理術,思維整理術。

空間整理術是整理術的初級階段,這部分是最通俗易懂的,主要是講生活、工作環境、個人物品、紙版資料、電子版資料的整理。讀這本書之前我已經注意整理我的辦公環境,不過他說的整理資料。擺放物品的臨時區或者說暫時不好分類區的概念對我有很大幫助,採用這個辦法後,有些材料和物品我就不急於分類,避免了混亂。我們每個人只要採用合適的方法,堅持下去,都能做到空間整理術。

而資訊整理術、思維整理術纔是本書的精髓。我個人覺得資訊整理術和思維整理術的出發點和作者本人的工作有極大的關係。作者是藝術指導,從書中的案例我理解他的工作先是是企業的經營諮詢工作,然後是遠景規劃,他必須搞清楚企業的經營現狀、問題的來源等等,這些要求作者深入挖掘企業的資訊,進行充分的交流,整理出思路。對於我這樣懶於思考的人來說,作者說的方式方法還是很有用的。他說的把抽象思維轉換成語言,再進行資訊整理,指明瞭思維的一種方法。

作者講的深入淺出,不過理性中伴隨着很多感性的成分。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2

上學的時候,一個日本人的麒麟發泡酒的廣告和包裝讓我在幾年之後都有很深的印象。當時書中大師太多,福田繁雄、田中一光、龜倉雄策、永井一正......也沒有注意佐藤可士和是何許人也。偶然的一次在翻着《藝術與設計》的時候又是麒麟發泡酒那純樸露骨的設計讓我要看看究竟,從此佐藤可士和這個人就被我記住了。他的設計給人的感覺好像是陰霾後的放晴。我把它叫做“露骨”。在衆多設計中他的東西始終能夠讓你記住。

深入骨髓的設計,好設計。他能夠抓住物體本身最有代表性、要領的東西。平時的工作很繁忙,無疑這本書市我最想要的。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的最後一句話說到:解決問題的線索必然就在對象的內心。只需要站在優異的觀點整理對象,就能確定解決問題的走向,答案近在眼前。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整理的是生活,也是心智。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3

前兩天讀了這本書,是抱着看看別人如何整理辦公桌的心態去讀的。

其實這本書是由整理而生的一種思考方式,同時如何將這種思維用到工作生活上。

因爲作者是廣告業出身,所以對於策劃的思維,有很多實戰的經驗。我現在也做廣告,所以讀到作者以往的一些經驗,也確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尤其在一些困局面前,深有體會。

尤其是,作者在一開始的例子就講到,不要想當然的去認爲顧客一定會認爲產品有吸引力,廣告一定會有人看。其實,若把心態放到“沒有人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沒有人對我們的廣告感興趣”這個階段,去思考整個策劃,做出來的東西就會實際很多。

而且,廣告到底作用有多大,廣告形式到底作用如何,媒體的作用能有多大,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所在的4A公司,或者說所有的4A界,能夠認真的思考產品的很少——這包括產品的訴求,消費者的訴求,還有我如何讓這兩種訴求有聯繫。我們能夠思考的東西,總是侷限於很眼前如何做方案,如何做預算,如何花錢。而對於這個方案要指向何方,目標到底如何,這個很少去思考。

任何一個方案,從寫下第一筆開始,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將客戶的要求擺在上面,將消費者的想法體現出來,而不是想當然的有做了就一定能賣出去的想法。

挖掘客戶的訴求,選擇策劃的角度,建立最終的目標,這應該就是比較明確的步驟。如果能夠順利的經過前面兩步,走到最後一步,作者認爲這個案子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所以,從實用的角度講,作者的經驗背景與抽象的知識相結合,最終成就的這本書,對於實戰過的人們來說,應當很好理解;而對於未經過策劃相關工作的人來說,可能多少有點抽象。但至少學習一下他如何整理辦公桌和收拾房間怎麼空手上班,也是不錯的。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4

對於我們學習的這個專業或是以後的工作中,經常會以爲做一個什麼東西而腳忙手亂,學習一個好的整理方法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既可以提高我們的效率,也可以讓我們在完成一件事時可以安心、專心的去做。在《超級整理術》這本書中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種方法去合理的安排自己比較繁多的東西。

在書的首章就開啟我們心中對整理的模糊概念,我們常常認爲過分的整理並不重要,其實學會整理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許多便利,整理的東西分爲我們可見的辦公檔案,還有虛擬的電腦上爲我們所用的檔案,提供的方法都是爲我們可以輕易做到的,不用什麼翻天覆地的舉動。

對於上班族來說會接觸到很多的檔案,我們可以用書中學到的方法來歸納收容自己需要的檔案,及便捷又簡單,例如將檔案分爲“正在辦理狀態”和“儲存狀態”並貼上標籤,便於我們查找;統一檔案的大小和形狀,偏於收藏和美觀;把正在操作中的檔案放到透明的檔案夾中;使用雙層托盤儲存檔案等等。見這些我們生活中比較多的大大小小的檔案按照自己所擬定的規則合理的收妥,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種是虛擬的檔案,對於學習那平面設計的我們用的到,如果運用好的好,我們可以把電腦看成是“祕書”一樣的媒介,我們也可以享受到電腦給我們帶來的便捷,例如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程,將需要完成的事情用類似於記事本的形式記下來;用“谷歌桌面”來搜尋資訊,提高我們無奈在電腦上查找資訊的快捷度;搜尋資訊設定某個主題後,透過報紙、雜誌、書籍等有意識地去大量收集與此主題相關的資訊,那麼一年後,在這個領域,我們有可能變成一位專家;爲避免吧寶貴的資訊忘掉,應當立即把它們記錄在OUTLOOK的“TODO”裏面,再設定每週或每月一次的提醒,這樣定期回顧可以有效地防止遺忘等等。

書中介紹的方法有的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十分貼近,而且人們幾乎是可以毫不猶豫的去接受,雖然在整理方面要花些心思,但是如果回頭看看被自己整理好的東西絕對會是非常欣慰的.,有時候做一樣東西,需要找一些複製檔案,運用書中介紹的類似於小竅門的提示,使用起來也會得心應手很多,不至於因爲自己某一時隨便一擱的檔案而不知道從哪裏下手開始查找。《超級整理術》的優點就如我開始還沒深入瞭解時看到的簡介一樣,是一種不依靠卓越的才能和堅強的意志力,不依靠高學歷,不依靠超強的記憶力,只要按設定的規則去做,就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讓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的簡單工作方法。平民化的概念更容易使我們恨不得馬上行動起來,一如作者告訴我們的經驗和方法,讓自己輕輕鬆鬆的處理自己繁多的“雜物”。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5

讀罷,感覺佐藤可士和是個不可理喻的人,通俗點說就是有點變態!其實我根本不同意他書中說的那些案例,簡單的來說說我們大家都有點熟悉的UNIQLO吧,我覺得UNIQLO的成功和佐藤沒有什麼聯繫,但他在書中大大的吹了一把,上月才閱讀了UNIQLO創始人柳井正的自傳,柳井正剛成爲日本首富,他在自傳裏說了這樣的話:我的成功太多的巧合,可能上帝關照我吧,UNIQLO迅速擴張,是金融危機成就我。《福布斯》對他做過採訪,他說不知道自己是日本首富,那也不切實,他還說道他不知道他的明天是怎樣,但他喜歡冒險!

讀完佐藤的書,我覺得佐藤可士和如果真的像他書中說的那樣,我覺得此君太過偏執,就如以前日本武士要剖腹自殺那樣!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方式,比如有人覺得桌上太乾淨,狀態太嚴肅了,反而沒感覺。所以佐藤的方式只給大家去借鑑,千萬不要以爲做設計或者做廣告一定要怎樣才行。佐藤從他的角度來說的事,顯得超級偏執,我覺得是看個人的取捨。但如果佐藤是你的老闆,那你一定會瘋掉。我覺得作爲一個公司及領導人,佐藤很不可取,這可能和日本的等級社會觀關係很大,我還是喜歡美國自由文化,喜歡google那樣的公司,尊重個人創新,不要強權壓制!另外小道消息稱該書在歐洲和美國銷售非常之差,可見文化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6

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的事和物,這本書講的都是實際操作的方法,可以讓你理清些思路,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提升你的生活品質,將被動變主動,讓工作和生活兩不誤。

比如我們都曾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做的事看似挺多,但月度覆盤時,發現重要的事情做不了幾件,許多時間花在瑣碎的小事上了,這時,可能跟自己畏難心理有關係,也或者事先的思路或計劃沒整理好,導致事情的效率得不到很好的發揮。審視一下自己,如給孩子打預防針,週一~週五防疫站是都有醫生在崗的,就隨意選週二去,但到了那裏才知道當天沒有所打預防針的疫苗,得改到週五打,週五一大早去排隊,去打了才知道可以提前預約的。如果事先規劃好,這樣不但省了排隊的時間,也避免出現那天過去打沒有疫苗的情況。你看,即使是小事,事先規劃一下,好多時間也就自然節省下來了。

來吧,再來統計一下日常的生活,如早上起來上班前,每天要家裏收拾一下,再出來。如起牀洗漱10分鐘,整理房間5分鐘,洗曬衣服15分鐘,清潔餐具10分鐘,一下子40分鐘就過去了。時間統計被出來後,你就可以從提高效率着手了,看哪項時間花得有點多,或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裏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就既不用擔心上班遲到,又不會讓自己一起牀就手忙腳亂。

禪宗中有具這樣的話,:“透過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的方法可以看到他做其他事情的方法。”如果你的辦公桌上到處都是散放的檔案和用具,那麼在家裏的東西想必也是放得很隨性,常常使自己陷入混亂之中,而這種混亂,會耗費我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翻找中。作爲一名員工,公司本身也非常強調要做好現場的5S,那麼辦公室人員,對自己的辦公桌是否整理得井井有條,其一個人的工作狀態和工作習慣就直觀地體現出來了。

整理術是一種不依靠卓越的才能和堅強的意志力,不依靠高的學歷,超強的記憶力,只要按設定的規則去做,就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讓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的一個簡單方法。

從櫥櫃整理到檔案歸檔,從辦公室規劃到辦公桌整理,大同小異,只要遵循魔法公式裏的三個步驟:清除、分類、組織,最後都會令人滿意。

清除:清除不只是扔掉垃圾,這個環節是要你分清辦公桌上哪些是垃圾,哪些是由用的,需要進行大的歸類。對於非檔案類的不需要的,壞了不能用的,不想要也不會再用的,統統扔掉。

分類:是整理的關鍵,它能讓你頭腦清晰,心中有數,等你分好類,你會發現突然有這麼多支水筆,這麼多塊小橡皮,還有這麼多小夾子,平日裏不放到固定的位置,用的時候找不着,就領用或自己再買新的,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給檔案分類也是類同,只是對象不一樣,分類方法是一樣的。

組織:是魔法公式中的最後一步,就是對已經分好類的東西進行合理安排,讓其各回各家,使他們變得有序,有條理。如最常用的物品,你就放在辦公桌的第一個抽屜,這個抽屜裏,劃分出辦公用品和個人應急用品,保證第一時間,就能找到他們,然後再規劃其他的抽屜。

當然想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整理和規劃凌亂的辦公桌,只是一個起步,後面可以一步一步擴展到做一日的工作規劃,一週的工作規劃,一月的工作規劃……,按優先順序逐項完成。整理看似其很簡單,但你不一定會馬上實施,所以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拖延心理。要對自己有信心,整理馬上行動起來!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7

超級整理術是一種不依靠卓越的才能和堅強的意志力,不依靠高學歷,不依靠超強的記憶力,只要按設定的規則去做,就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讓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的簡單工作方法。它整理的對象是紙質檔案、辦公桌、電腦檔案、郵件、大腦資訊、時間。整理的目的是爲了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整理,您會變得思路清晰,工作更有實效;工作之餘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這是一個紛繁蕪雜的時代。只要你睜開眼睛,世界上的一切都蜂擁而來,讓你目不暇接。於是,在最近幾年當中,“規劃大師”成爲一個新的職業,他們幫助人們該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資源,讓你的生活和工作空間變得更加有序。美國的《O》雜誌、《簡單生活》雜誌不斷地將新興規劃師的作品刊登出來和讀者共享,而向來追求精細的日本則是更誕生了諸如佐藤可士和這樣的“超級整理家”。

在他們的影響下,國內也產生了大量的追隨者,他們熱衷於整理自己的電腦桌面、辦公室、臥室甚至是人際關係,這些人就是傳說中的“超級整理愛好者”。從這本書中,我也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8

這本書是在逛噹噹時發現的,有感於自己生活的各種凌亂,便買回來學習學習。作者目前在經營5個公司,一年還能讀300本書,練習英語口語,每個月海外考察學習,讓我既汗顏又嚮往。想起當初自訂的一月讀一本書,還時常完成不了,便如捧了聖經般,如飢似渴的讀起來。

如同許多類似的書一樣,點睛之筆就只有一小塊,便是生活要有條理。檔案書籍資料都要有一定的放置規則,這樣腦子裏都不用時常想着要做什麼事要拿什麼東西,而只用記着TO DO LIST在哪裏看,東西在哪裏拿就好。我便是經常有這樣的毛病,一些工作不能立刻完成,腦子裏就得一遍一遍的提醒,免得忘記,有時大腦放空一會兒,突然急着回憶是不是忘記了什麼工作,很疲憊。

電腦裏的電子檔案名稱要統一,時間和關鍵字是方便查找檔案的一個重要點。曾經我有想過添加時間和關鍵字來區分資料種類,但卻因爲分類太細而花大量時間在思考檔案該分哪一類好,書中說的很對,整理的目的是爲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花很多時間在整理上,卻是本末倒置了。分類不要太細,大致明白是哪類就好,將目前無法分類的檔案資料放在一個檔案夾裏,日後再慢慢琢磨。

要善於運用軟件。OUTLOOK是一款非常不錯的任務管理軟件,可以將TO DO和日程管理融於一體,一目瞭然。現在再也不用突然回憶是不是忘記什麼工作,只要記得每天在OUTLOOK中記錄TO DO,並定時開啟檢視,可以少浪費許多腦細胞。

其實最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欠缺的,就是定下的計劃一定要完成。我是一個樂於制訂計劃的人,喜歡羅列出一堆的LIST,然後排滿每天的日程表,會感覺很踏實。但真正執行起來,不是因爲突發工作而打斷,就是因爲大腦不集中去發呆,再不然就是覺得今天好睏/天氣不好/心情不好/要放假了等諸多借口,把排好的日程放一邊。如果實打實的把日程表上的任務都完成,估計我現在都已經博學多才,不用再爲工作表現而發愁了。

書只能告訴人們道理,真正與實踐相結合,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辛勤。“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然覺得古人和偉人的簡單話語間都蘊含着非凡的道理。世間行事本來就很簡單,但越簡單卻越直接越困難,還是要按住浮躁,埋頭向前走,便是明天。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9

現代人都很忙,但忙的可能沒有效率,可能在“忙人”摸象,也就是瞎忙。也許你的效率可以提升20倍,也許你的激情和潛能可以提升10倍!祕訣就在於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精力管理、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情、如何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如何動態平衡工作和生活?透過閱讀《超級整理術》這本書,讓我學習到了很多,在工作中我們總是盡心盡力,卻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歸根結底是我們不知道怎樣提高工作效率,透過理解學習,我覺得要做到以下幾點:

1、確定方向,不走冤枉路

仔細想想做這項工作的重點是什麼,希望藉此得到什麼結果,這樣做之後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光是忙碌是不夠的。問題在於:我們到底在忙些什麼?

2、做行事曆及項目執行計劃

以一天的計劃表來說,首先列出你必須做的事,這些是你今天的首要工作;然後再列出應該做的事,以及可以做但並不急於一時的事。然後評估各項工作所需的時間,再決定如何把時間分配到這些工作上。記住,應該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一天中狀況最好的時間內去做。一天的時間規劃完成後,可以延伸成一週的計劃,決定一週內最重要及必須做的事。每天要確認行程是否照計劃進行。

3、運用系統思考,工作分門別類進行

養成把握重點,循序漸進,集中力量的習慣,決定次序,從最重要的事情着手。我們必須先決定哪一個工作比較重要,必須優先去做;那些比較不重要,可以緩辦。不考慮優先次序所產生的另一結果,常是一無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擱的事情,等之後再提出時,往往已失去時效性。

4、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

在十倍速生涯裏,工作變換得快,工作速度本身也快,加上外在環境及產業新知識加速產生,若不加緊學習腳步,就可能像老牛拖着重車,或是一個折舊嚴重的汽車卻開在高速公路上一樣,不僅充滿了無力感,更會遭受時代無情的淘汰。"苦幹"是成功的充分或基本條件,但它並不能保證成功,今天我們還要聰明工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及創新。

5、保持工作環境的有序和整潔 實踐證明,優雅整潔的工作環境、打造高效健康的工作區能大大激發工作的熱情和潛能,工作環境不僅會影響到工作效率,還會影響工作中的創造性。環境會激發人們向更高的目標看齊。

不要認爲給自己換個新發型或是買件時髦的衣服是輕浮虛榮的,你這樣做不是爲了炫耀,而是爲了在勝利到來之前爲自己樹立信心。 鮮花和掌聲從來不會賜予守株待兔的人,而至饋贈給那些風雨無阻的前行者,空談和闊論從來不會讓你沒想成真,不是你能不能,而是你要不要,只要你一定要,你就一定能成功。透過學習這本書,恨不得馬上開始整理自己的資訊、時間、大腦等,讓自己輕輕鬆鬆的處理自己繁多的“雜物”,提高工作和生活中的效率,爲我們以後節約更多的時間。

超級整理術讀後感10

這本書共有百來頁,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終於看完,結論是被稱爲“快刀武士”的佐藤可士和是日本著名設計師,藝術指導與整理偏執狂。“一刀斬斷空間、資訊及思考的混亂狀態,讓你的工作和思路恢復清晰爽快!”他在書中詮釋人們可以透過空間整理、資訊整理與思考整理達到節約時間並高效工作生活的目的。

佐藤可士和在自己藝術指導的工作中總結出整理的真諦。書中舉了他在設計“極生”發泡酒的廣告宣傳思路過程的例子,由於日本發泡酒行業受外來啤酒商品的衝擊,發泡酒一度被日本民衆認爲是便宜的低劣啤酒,銷量持續下降。佐藤可士和在整理這個項目的時候,嘗試將所有的問題攤開臺面上講,把所有因素依次分類排列,找到其本質問題,這就是以前發泡酒無論是在產品包裝還是在廣告宣傳上都以外來啤酒爲標杆,根本無法體現發泡酒的獨特之處!佐藤可和士快刀斬亂麻,整理出來發泡酒就是要放大它清爽不膩的口感優勢,將所謂的“缺點”轉變成特點。最終,由佐藤可士和工作室整理設計的“極生”發泡酒獲得酒飲市場的銷量第一。

這就是佐藤可士的超級整理術。首先,他提倡從整理外部環境空間開始,將我們每天生活的周圍環境整理得更加整齊高效,生活質量也因此有所提高。在《斷舍離》一書中也有相似的觀點。然後是資訊整理術,我們每天接收到的各種各樣的資訊,包括電子網絡上的資訊與日常工作交往的資訊等等,因而建立一個有秩序高效的管理系統是必要的。最後,思考整理術是將前兩者的程序步驟提煉成爲一種思路,就是所有資訊要素列出來,依次分類排序,找出關鍵性問題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