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寬恕就是愛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1.7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寬恕就是愛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寬恕就是愛讀後感範文

寬恕就是愛讀後感1

自接過《寬恕就是愛》,我竟然捨不得片刻地放下。之後幾個靜謐的夜,伴着窗外的繁星,屋內的燈光,我享受了一次美麗的心靈旅行。

出自保羅費里尼的這本暢銷書,分兩大部分,42章節。作者因通曉中國的老莊、易經等,作品多具禪味,又處處落實於身心的成長。他以寬恕和愛來治癒人們的恐懼和羞愧,教人以開放心態接納自己和別人,進而欣然面對日常生活的挑戰。夜深人靜之時,這本“智慧小料理”式的書籍彷彿與我來了一次赤裸裸的真情告白。

作者娓娓道來的充滿哲理的語言,幫助我們獲得內心的平靜。他告訴大家寬恕別人之前,先寬恕自己;想要別人來愛你之前,先愛自己。人生如戲,你把自己生命中的責任收回,就再沒有任何人或者事物能夠傷害你。總有一天,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每段人生旅程,原本都是爲了喚醒自我,而不是懲罰自我。

“你一旦看清了自己的真相,便會明白,沒有人能夠剝奪你的愛,愛永遠與你在一起。它雖然無形無相,但永遠相隨,須臾也未曾離開;它雖然是無限的,卻隨時與周遭的有限世界互動。”我們以爲最大的寬恕就是原諒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實則不然。若你已經寬恕自己,纔有機會寬恕別人。寬恕緣於自己的內心,寬恕是永無止境的過程。任何人際關係若非爲們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環境,就是制訂了一個自我折磨的環境。如果能從他人眼中看清自己,表明有了成長的心願。如果看到的全是對方的毛病,表示已經拒絕放下自我懷疑的機會。

比如,婚姻中,無論所謂的強勢與弱勢,都有相同的人生課程,雙方演出的角色不同罷了。道家說過,事物的兩端並非我們想象中那麼遙遠。找出彼此的平等,就是承認看待事物角度的多樣性。帶着愛去傾聽對方,相當於爲自己開啟另一扇窗子看世界。

保羅分析道,我們必須看到一個事實:表現得太強與太弱並非都是好事。太強的人容易吸引弱者而削弱自己,太弱的人則會吸引強者而狐假虎威。每人都想利用他人來平衡自己的欠缺,修持平等心才能化解這一切弊病。平等需要愛,寬恕的愛,包容的愛,無附加條件的愛。

透過書中循序漸進的教誨,我明白了,把別人從你心靈對他的批判中解脫出來,恐怕也是一種愛。因爲他人與你參與了生命之舞蹈,風中之歌唱。嘗試重新瞭解,學習再次接納,從有條件的愛邁向無條件的愛。

犯錯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所有的錯誤必須以正確的方式修正,否則修正本身將淪爲一種攻擊。你要怎麼愛自己,就怎麼愛他人。不必爲別人犧牲,也不索要別人對你的犧牲。盡力助人,同時也在你需要時接受他人的援助。你如果總是企求事事完美,恐怕註定挫折連連。因爲這個世界無法在外在形式滿足你對完美的理解,它只提供給你成長和改正的機會。活在當下,放下過高的期待。換位思考,寬恕他人的錯誤,就是原諒自己對錯誤的百般糾纏。

當你的生活順暢無礙時,可能不會想到自我反省。非等到波濤洶涌,你纔會暫停步伐,重新審視自己的航道。適時回顧自己的言行,命運由此可能帶來轉變。當處處碰壁,走投無路時,唯一能去的地方恐怕只有自己的內心。我們需要每天冥想兩個小時,靜下來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如何與遭遇的事情“和平共處”。生命的旅途,來來往往,有些人對自己很好,有些人不夠友善。無論如何,我們首先肯定愛的存在。試着相信別人,承認自己也會有錯,沒準能成爲別人的燈塔。因爲你已脫下黑暗的鬥蓬,內心已然通透,光明已經照射出去。世上沒有一個錯誤是修正不了的,也沒有一個過錯無法寬恕。因爲你愛自己,就等於愛你身邊的一切。

寬恕就是愛讀後感2

最近,在空閒的時候,特別是在睡前的時候,信手翻開美國作家保羅。費里尼著作的《寬恕就是愛》。每每讀來,回味無窮。這本富有宗教意味的書,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與收穫。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真正的目的是:改變自身錯誤的觀念,修正自身錯誤的行爲,學會如何去愛。這樣,才能少受苦,纔可以活得更加快樂、幸福、自在。生活是最好的學校,每個人都是這所學校的學生,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在生活這所學校中,都有自己需要修習的功課,從而得以不斷的學習與成長,獲得真知。自己或別人,犯了錯誤,並不是不可饒恕的。只有寬恕自己,原諒別人,這樣才活得輕鬆解脫。

當你遭遇了人生不如意之事,不要覺得是老天在有意懲罰你,而是要把它當做生命的一份禮物。你要知曉老天的用心良苦,實際上它只是以這樣的方式提醒你:你在某些方面犯了錯誤,需要糾正自己認知與行爲。在老天的眼裏,你只是一個學生而已,哪怕犯了什麼錯誤,都是可以諒解的;所以,心中沒必要揹負那麼多的內疚、羞愧及負罪感。犯了錯誤,並不會影響它對你的愛。你要相信老天給予你的是:無條件的愛。它總會透過一些無法預料的事件提醒你,讓你迷途知返。

上天從不會說:“我絕不允許我的孩子犯任何錯誤。”它只會說:“我相信你一定會迷途知返,而且我會給你一個能夠引領你回家的禮物。”在他的眼裏,你所有的錯誤根本不算什麼。對它而言,你不過是個孩子,好奇地在自己的世界裏探險,從不斷嘗試和失敗的經驗,學習管理這個世界的法則。它說:“孩子,請記住,寬恕,是我賜給你的永恆禮物,不論這一旅程會把你帶到何處,你隨時可以改變心意,重作選擇,充分利用賜予你的禮物。因爲只有寬恕,才讓你內心獲得平安。

寬恕就是愛讀後感3

看了一遍本書,沒有什麼收穫。說實話,無論做什麼,我都不喜歡用這個招那個招。象書中的'寬恕12招,對於我來說就象上學時期學的政治課本:本論述題有如下12點。而這12點我是完全沒有感悟,更是無法貫徹執行了。

本書所強調的是“寬吮和“大愛”。或許對於西方人是容易實現的,他們的生活環境允許他們靜下心來做這些修煉。而我們,處在中國這個社會環境中能做到嗎?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天我乘出租車,下車裝錢包慢了點,被出租車司機劈頭蓋臉一頓罵。我只是說了一句:你這是什麼素質,然後摔門而去。那司機居然跳下車說要“踹”死我。我當時被氣得心突突跳,站在家門口半天不能回神。試問有誰能在這種情況下還“寬吮和“大愛”?或者如傳說中的老子出現在人面前那樣“呆若木雞”?如果真能做到那些,我等人也就不用再拜讀本書了,直接成仙得道。

中國的社會很複雜,有些人根本不是西方人筆下的“內善”、“有個純真”如我的內在靈魂。就象最近我們當地破的一個滅門慘—案,我端詳着兇犯的照片,看到的是一個醜惡的靈魂。如果作者再跳出來對我說:他與你一樣,都有一個善良美好的內在,你應該愛所有的鄰人。那麼我只能說:對不起,這樣的人我只能當他是餓鬼超生而來,沒法寬恕和愛。

作者寫的這些簡直太教條,如果有誰做到了書中所寫的那些點。我想他至少在中國境內將受盡欺侮,因爲他太好欺負了,除非他隱居起來,與世人隔絕。

所以,我認爲,人首先得學會保護自己,然後是活在當下。至少對於我來講,我是不會用自己的善良去博得別人同樣的善良,因爲我知道很多時候是不會取得那樣的效果的,我的寬恕和愛只會施與與我有同樣“心”的人。

寬恕就是愛讀後感4

《寬恕就是愛》這本書,我4個月前就開始讀了,但讀到"收回投射"這一章就卡住,再也不能夠讀下去,因爲心裏無法接受這裏的觀點和解釋,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爲何我的不快、我的焦慮不是應該由對方來負責,明明就是你引起的啊!如果不是你的出現,我又怎會有如此的痛苦?都是你的錯,是你不對!是你該爲我的不幸負責!曾經無數次地,卡在這裏,於是,這本書就這樣擱置了許久。

最近一段時間,生活裏發生的種種,自己的也好,別人的也好,都對我有着不同程度的震撼,當我再次開啟這一章,突然發現許多以前不能讀進去的文字一下子清晰和親切起來,不由想說:是的啊,這就是我的想法啊!這正是我的感覺啊!

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爲你做了一些事情,一些讓我不高興的事情,所以我才生氣,那麼,我的生氣理當由你來負責。———看起來非常通順吧,這就是我們慣用的邏輯。正如:“我的舊模式要你對我的感覺負責,我的舊模式要你爲我解決問題或幫你解決問題,我的舊模式會責怪你不夠愛我,而那正是要你爲我所需要的愛負責任的另一種手腕。”

在每一個負面情緒裏,我們習慣於假錯於人,因爲這樣,我就可以不必爲自己的現狀負責,這樣我就可以覺得輕鬆,因爲,那是你的問題啊!事實上,在這個埋怨他人的背後,正躲藏着我們受苦的小我,而那個根源是:我不接受我自己!我不能接受自己將自己置於這樣一個不愉快的境地裏!我不能接受自己對你失去了控制的感覺!我認爲自己很糟糕很失敗。

我之所以因你的行爲而生氣、傷心、焦慮,乃是因爲我將我的期待放在了你的身上,而那些期待是我認爲我自己不能夠完成的。

其實,你只是我的一面鏡子,透過你,我更清晰地看到我自己,那個內在受傷的小孩。當我接納這個內在小孩的時候,我會認爲你是來幫我的;而當我不能接納這個內在小孩的時候,我會認爲你是來折磨我的。

我,是一切的根源。沒有人可以改變另一個人,除非對方自己願意改變。

我選擇快樂,我就是快樂,我選擇悲傷,我就是悲傷。情緒本身也沒有好壞對錯,只在於你怎樣和它們相處,你抗拒的,就越是粘在你身上,因爲你的抗拒給了它更大的力量;而你接納的自會穿過你離去,了無痕跡。

“寬恕是要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惟有寬恕了自己,我們才能寬恕別人,或接受別人的寬恕。”

“讓我生命飛躍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我生命的現狀,接受自己和你目前的現狀,我的心靈就會從此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