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從0到1》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讀後感2.1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從0到1》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從0到1》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從0到1》讀後感1

世界必然會變得不同,但變化必須基於當今的世界。

看到第三章,〈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不同的〉,特別是關於完全競爭型企業與壟斷企業的區別時,真的有非常大的共鳴,一個朋友要開一家重慶麪館,要以18元每碗的價格賣給北方居民,在我意識形態裏已經覺得完全不可行,在這本書上找到了對應的觀點。在完全競爭中,企業着眼於短期利益,不可能對未來進行長期規劃。

第四章思考競爭的意義。如果你能看出競爭不能帶來價值的提升,而是充滿破壞力,你就比大多數人要理智。

第五章後發優勢,終於給我一些如何判斷一個公司是可投資公司一些明確性指標。

中國現今處於對明確的未來伴有的悲觀主義,對未來悲觀,表現在儲蓄資金,對已經存在的東西進行復制,毫無新意。

《從0到1》讀後感2

最近把特別火的《從0到1》讀完了,我認爲好的書是可以和你產生共鳴,而神作或者優秀的書在於顛覆你現有的思想,而這本書就是後者。

書中講的一個核心點就在於,創新的本質就是與衆不同,找出差異化。而不是純粹的模仿和競爭。爲什麼要競爭?是因爲你們所處的是同樣的市場,開發的是同樣的產品,面對的是同樣的客戶所以纔要競爭,而如果有差異化就無所謂競爭,而在差異化上又有核心的技術那麼就會是壟斷。在壟斷市場中幾乎是沒有什麼絕對的競爭對手的,可以自由定價,而對手只有自己。

Appl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Apple每一款產品幾乎都市場的領先者,當初的iPod血洗了音樂播放器行業。而iPhone是血洗了手機行業。最近的AppleWatch 也是要血洗指標行業的節奏。至於Mac,當新款iMac發佈的時候,傅盛在微博上吐槽說;“真不知道其他傳統電腦廠商再做什麼”。

在音樂播放器行業中只有兩種,iPod和其他播放器。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只有兩種,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機,在電腦行業中也只有兩種,PC和Mac。蘋果在所有的行業中不是硬碰硬的和你直接競爭,而是明顯和其他所謂的對手在不同的維度上。

從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業,那麼需要從事的應該是開創性的產業,而非同質化當前的商業模式。比如前幾年特別紅火的團購,當時我們號稱百團大戰。這就是書中提到的從1到N的現象,就是說這個社會上已經存在的相關的公司開展這項業務,而後來者只是瓜分原來的利潤,是一個零和遊戲,這是利益的重新劃分而非增值。

書中的觀點認爲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壟斷髮展的,雖然這個和我們社會提倡的公平競爭違背。這個論斷放在當下的中國是成立的。石油、電信、能源領域,大國企的壟斷帶來了鉅額的利潤。私企方面就BAT而言,騰訊在社交領域、阿里在電子商務領域、百度的搜尋領域構建了自己的圍牆從而維持了高額的利潤。這就要求我們一旦創業,那麼選擇的領域竟然避開現在已有的,理應預測未來所需的那麼只是一個很小的領域,我們需要在小市場佔有大份額然後逐步擴展。與其在白菜價的利潤行業拼殺,選擇一個前言的領域殺入確實是很好的開始。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遵循冪次法則。這個法則講的是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事情。雖然這幾乎成了我們的口頭禪,但是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不能做投機者,而是做決策者。我們的最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個事情都去做,這樣的結果就是就幾件事情能夠產生的價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總和還要多。書上說他們有一個實驗,在農場裏面20%的豌豆佔據了80%的重要,雖然這個實驗我還是持有懷疑態度但是我覺得這個道理確實需要好好執行。

還有,一個大公司的爆發很多時候是跟領導人相關的。蘋果、微軟、特斯拉這些大企業,都是在創始人魅力四射的時候壯大的,而在職業經理人手中走向平庸,當然平庸與否和股價不一定完全掛鉤。亞洲四小龍的壯大,都是跟當時的領導人採用強權政治,或者稱之爲鐵腕政治有關。所以,雖然我們的經濟學、管理學試圖讓我們的企業變成職業化管理,但是我覺得這隻適用於守業而非創業。

《從0到1》讀後感3

六月份買的書,拖拖拉拉,到十一月份纔拿出來讀,已經記不清當時買的初心是什麼了。是爲了拼單,還是別人推薦?又好像是想要創業,好在20xx年把它讀完了,還是很開心。

從0到1,開啓商業與未來的祕密,這句話源於書的封面。看完一遍之後,總覺得不過癮,書中很多的觀點無法完全理解,所以讀三遍以上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每個想要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另外,書中的很多觀點非常清晰、實際、有力度。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書中提到的科技、創新、合作、競爭、壟斷。

先來說說,科技和創新。大部分人認爲世界的未來由全球化決定,但事實是—科技更有影響力。一個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靈活性更重要。而每個初創公司必須做的思維運動便是,質疑現有觀念,從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從事的業務。接着來說說合作,我把它分爲三類:

一是與其它公司合作,作爲一個初創公司,需要和其他人合作來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規模,使組織有效運轉。

二是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合作,公司內部團結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既能保證公司以高效率快速運轉,也可以省去很多煩心事,沒有必要整日圍繞勾心鬥角而耗去很多的精力。我很喜歡內部團結的公司,雖然我現在的公司還沒走達到想象中的團結一致,但至少同事間的關係還不錯。

三是,公司合夥人之間的合作。選擇合夥人就像結婚,而創始人之間鬧矛盾就像離婚一樣令人不快。每段關係開始的時候都很樂觀,而冷靜地思考以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就不那麼令人愉悅了,因而人們都不去想。但如果創始人之間有不可調解的'矛盾,公司將深受其害。

所以,公司的基礎很重要,基礎沒有打好的初創企業是無法挽救的。最後來說說,顛覆我原有認知的競爭和壟斷。一直以來,我都認爲只要有特色,就一定具備競爭力,一定可以贏。然而,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激烈的競爭。處於平衡競爭中的任何一個企業,如果哪一天消失了,對這個社會並沒有什麼影響;而如果一個壟斷企業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那所產生的影響必然是巨大的。在商界,平靜態即靜態,靜態就是死亡。壟斷並不是商界的癥結,也不是異常存在,而是每個成功企業的寫照。

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個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

《從0到1》讀後感4

“全體奮鬥在國際業務戰線的青年朋友們,讓我們以青春的激情、創業的姿態、培植差異化優勢,共同推進八局國際的創新型發展!”

恰逢國際公司團委開展“書香國際,愛上閱讀”的活動,國際公司黨委書記鍾玉平爲大家推薦了暢銷書籍《從0到1》,並寫下了上述寄語鼓勵全體青年員工。

作爲20xx年最暢銷的商業書籍,幾乎每間書店都有上架這本書,說洛陽紙貴興許誇張了些,家喻戶曉實不爲過。本書作者彼得?蒂爾是硅谷公認的創業教父,社會地位類似中國的馬雲。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爲雖然作者着重講的是商業和創業,但這本書對生活中的每個人都足以產生深刻的共鳴,重新載入現有的觀念。

書中一個核心點在於,創新的本質就是與衆不同,找出差異化。而不是純粹的模仿和競爭。這裏作者提出了從“0到1”和從“1到n”的區別:簡單講,從“0到1”是從無到有,是垂直升級,是創新和質變,需要的是發現和嘗試;而從“1到n”是從有到無窮,是水平普及,是複製和量變,需要的是協調和耐力。

從“0到1”卻很艱難。但是有了“從0到1”,最後卻不一定能成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從“0到1”和從“1到n”各佔一半功勞。

今天的最佳方法可能把我們引入死衚衕,而最佳途徑就是未經嘗試的新路徑。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既需要發現和嘗試,也需要耐力和普及。

公司走在轉型升級的大路上,爲了更好地激發員工活力,實現項目更好的履約和更多的創收,公司在內部創新型開展了“全生命週期考覈”。公司各個項目積極推進“全生命週期考覈”並根據項目跨行跨業的不同情況,以及形式各異的項目現實制定個性化考覈方案。激勵每一位員工將責任扛在肩頭,以主人翁的形象參與項目建設。

爲弘揚員工創新精神,發揮優秀技術骨幹、高技能人才在推動公司創新發展中的帶頭引領作用,公司鼓勵成立“員工創新工作室”,進一步宣傳和激勵創新,隨及帶動各項目紛紛成立自己的“員工創新工作室”。

我認爲公司不斷提出新概念和新名詞就是公司內部的從“0到1”,而各下屬單位的積極推廣則是從“1到n”的過程。有了公司的牽頭創新,纔會有更多項目的創新遞延和普及,從而使公司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實現做大做強。

書中還提到“先發優勢”和“後來者居上”。同樣,我認爲創造先發優勢是從“0到1” ,而注重長遠發展則是從“1到n”的過程。

一個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有先發優勢。要學會識別市場和佔領市場。最初的市場很小,小到看上去根本不是一次商機。Facebook的創造者馬克扎克伯格只是爲了讓同班同學註冊,而不是吸引全地球人。有了先發優勢,更重要的是靠實力正確經營。一個公司想要有價值,不但必須成長,還必須能持續發展;不僅要注重短期增長,更要注重長遠的發展,形成品牌優勢。書中舉例了亞馬遜一開始先花長時間大精力壟斷賣書市場,然後到書籍的其他垂直市場如光盤,軟件,影像銷售等,最後擴張成無所不賣的現在的亞馬遜。

因此創造先發優勢和靠實力正確經營同樣重要。

公司從單一的國內水電業務逐漸發展爲國內國際多元化業務,實行業務重組,分公司合併等各種手段削減生產線,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靠的就是佔領市場,靠實力正確經營。國內的鐵路市場更是如此,正是憑藉參建京滬高鐵的機遇,公司在一片紅海中國成功殺入鐵路、地鐵市場,並站穩腳跟,擴大規模,逐漸改革形成了鐵路公司。

公司在印尼片區也是如此。印尼區域公司由一個火電項目,循序漸進發展市場,先後中標並承建了亞齊、東加、蘇蘇、明古魯多個火電站,培植了品牌優勢,爲公司翱翔的火鳳凰增添了羽翼。公司成功參與建設雅萬高鐵,就是憑着豐富的海外經驗和在印尼的比較優勢,透過前提緊盯項目,頻頻主動出擊,提供大量資訊和服務,積極配合中國鐵路團隊拿下了這中國高鐵出海第一單,從而成功進入印尼高鐵市場。

1912年,羅爾德阿蒙森成爲第一個探索南極的人,他說:“勝利只等待那些有準備的人,也許這就是人們說的運氣吧。”這裏作者想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道理:成功不是中彩-票,不要被成功有如中彩-票的天命論所迷惑。機會青睞的是有準備的人。長期規劃很重要,規劃優先於機遇。

因此我們不能坐等機會的到來,要有長期的規劃和設計。

欲圖發展,先定戰略。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公司近期召開的“水電八局戰略研討會”。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爲進一步完善公司戰略規劃,描繪公司發展新藍圖奠定了基調。會上分“總體戰略表述”、“四年規劃目標”、“內部環境分析”、“核心戰略”、“行動計劃”五大部分闡述了公司20xx年戰略規劃建議。力求在國家戰略中發現機會,在行業變遷中發現趨勢,在與先進企業的對比中尋找經驗,在自我剖析中發現問題,進而透過一系列的戰略調整與行動,爲公司未來發展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從“0到1”很艱難,變革需要的是創造力;從“1到n”也不易,發展需要的是執行力。成功=從“0到1”+從“1到n”。我相信在各級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在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下,公司一定會緊跟時代腳步:從“0到1”,實現一次次變革;從“1到n”,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0到1》讀後感5

《從0到1》不是一本創業指導手冊,而是一本關於創造和走向未來的書。沒有人能手把手教你創新,教你創造出不一樣的東西,實現從0到1的突破。從0到1無處不在,不只是商業,也在你我每一天的生活裏。

一、什麼是從0到1?

隨着互聯網新經濟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互聯網創業熱潮。在互聯網時代,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再是照搬現有經驗,從1到N的重複過程,而是從0 到1創造市場的過程。創業者把成就歸功於商業模式和機會視窗,歸功於創業者本人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對未來有宏觀的判斷,從未來着手當下,最終走向成功。

從0到1即依靠科技創新,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國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迅速壯大,靠的就是不斷對標學習先進,拿來主義,因此也出現了“山寨”、“Copy to China”等標誌性詞彙。未來的世界肯定會更加趨同,由於知識產權的保護,科技創新越來越難以複製,中國趕超式發展必然遭遇瓶頸。如果不能從“1到n”實現“從0到1”的轉變,未來發展將走向遲緩甚至衰退。企業也一樣,靠複製將使企業難以立足。書中提出了創業者實現從0到1的創業三部曲:發現“祕密”,避免競爭陷阱,打造壟斷企業。從1到n,利潤微薄的量變在作者彼得看來並不高明,透過科技創新實現從0到1的質變,才能爲企業帶來壟斷利潤,爲人類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爲世界創造新的價值。

二、競爭還是壟斷?

雖然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業中,情形恰恰相反。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個壟斷企業靠解決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

競爭不只是一種經濟概念,而是一種觀念。人們往往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競爭對手上。要想將企業從每日的生存競賽中解脫出來,唯一的方法是:做到獨一無二,獲取壟斷利潤,如蘋果公司。

三、重新認識冪次法則

冪次法則即遵循指數方程式的增長,是最不平均的分配。我們生活裏多被二八法則矇騙,不管是正態分佈還是二八法則,原理都是同一回事。在實際的投資中並不遵循正態分佈,而是冪次法則。

就像我們平時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不孤注一擲。如果把未來看成投資的話,我們之所以平凡,碌碌無爲,是因爲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恐懼,學鋼琴、學畫畫、學書法等等,覺得總有一樣可以應付未來,每一個都想學,每一個都沒學好。我們從來沒考慮什麼纔是我們最擅長的,併發揮到極致。我理解的冪次法則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成就人生之巔,企業亦是如此。

如果成功來源於運氣,那麼像喬布斯、埃隆·馬斯克這樣的連續創業成功者就不存在了。艾默生說:淺薄的人才會相信運氣和境遇……強者只相信因果。我們當下的任務就是找到創新的獨特方式,使得未來不僅僅與衆不同,而且更加美好。

《從0到1》讀後感6

買它是因爲被他的名字所吸引。

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充盈,思維不斷地變遷,我們會越來越多的思考我到底要的是什麼?爲什麼我沒有辦法得到?我們希望透過一定的可行方法來指導我們:究竟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我想要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想法和概念是完全值得學習的。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再下鍋,就像我們開車時不能等所有的紅綠燈都變綠了纔開始出發一樣,荒唐無稽,也永遠沒辦法出發到達目的地,最重要的是開始。

書中更像一位成功商人的經驗自述和看法,當然,從名頭上來說確實很牛逼,至少別人是比我成功的。我一項的學習原則是:只要別人在某方面做的比我厲害,那就說明人家確實是在某方面值得自己學習的,用事實打自己臉,不要固執己見。

耐心的讀完了整本書,發現乾貨量在比較接地氣的商人傳記裏面並不顯得特別出類拔萃,整體思維有,但是偏空洞,並沒有涉及怎麼教人去實事求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解決企業經營中的某些問題,或者說把自己遇到的困境和心理鬥爭、思考方式描述出來,讓人更加信服。

年齡越大,越要踏實。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少年時最喜歡看的電視劇是《士兵突擊》,最喜歡許三多那一步一步的憨勁兒,你會感覺快樂又充實,雖然比較累,而且在外人眼裏看來好像是一個傻子,但是最後這個傻子走出了很多聰明人都沒有達到的高度。

社會發展步伐越來越快,我們越來越焦慮,成功的速度趕不上年齡的增長速度。時而振奮,時而迷茫,時而覺得自己是有理想的熱血青年,時而覆盤時覺得自己啥也沒有,啥也不是。

彆着急,慢慢來;越急越要慢慢來。

每一次讀新書都感覺是一次新生,你在翻閱老前輩的故事,幫你增長見識、擴大視野;幫你教誨人生、激你奮進。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篩選適合自己的,慢慢擴充自己的內心世界,每一次細微的感悟都值得被肯定,因爲它代表着我們在思考,在前行。

多看看別人的故事,你會與衆不同。

《從0到1》讀後感7

讀完《從0到1》,像是一本哲學導論,過去此刻未來的關係,爲什麼“我”要創造,人與人、與命運、與科技的關係。書中很多是沒有所謂正確答案的提問,只是告訴我有哪些可能。《藍海戰略》更像是一本36計的工具書,如何避免競爭,尋找外部存在卻沒被他人發現的需求,如何從戰略戰術上佔領它。兩本書一個聚焦於自身、科技創新,一個更多聚焦於外部市場的擴展;一個是爲什麼,一個是怎樣做。資料上各有千秋,但更喜歡《從0到1》,只是這本邏輯上有點跳躍,像散文隨筆,晦澀難讀,知識總結也毫無頭緒,就從最有感觸的幾點寫開吧。

書中第一章提出一個讓我腦洞開啟新觀念,對於未來的定義。未來之所以是未來,不只是還沒有到來的時刻集合,更是因爲未來的世界與此刻不同。假如空間狀態定格,時間還在走,1年,100年都不是未來,因爲世界沒有改變。如果平行空間真的存在,那麼我在平行空間中的跳躍,時間沒變化,但空間變化了,我的思想行爲變化了,那我就應算去到了過去或是未來吧。扯遠了。我們期盼進步的未來,所以才促使我們不斷科技創新,產生0—1的發展,而不只是在1的基礎上覆制。創業公司往往是科技創新的誕生地,推動未來進步的更多在這類企業裏面。

“以史爲鑑能夠知興衰”,看好未來,前提是要明白過去。作者回顧了1999那場互聯網泡沫以及帶給人們的經驗教訓,可惜的是很多人因爲過去而全盤否定了那些年人們創業的熱情。他認爲未來創造就應是:

1、大膽嘗試勝過平庸保守。

2、壞計劃好過沒計劃。

3、競爭性市場很難賺錢。

4、營銷和產品同樣重要。以上四點同樣適用於我的生活:既然未來除了要死,其他都不能預測,何不有計劃性嘗試多種生活。如果想更成功就要選取做小池塘的大魚,減少競爭。

三四五章提到了競爭和壟斷的關係,如果沒有快速達成成功的競爭,只是內耗了價值,作者不支援。就應用創新性來實現壟斷才能實現進步。開創創新性壟斷企業方法(最後有了方法論):先在小市場取得壟斷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擴大壟斷,同時不要主動破壞毀滅原有產業,增加與原有產業的競爭。另外先發優勢並不必須是好的,也能夠等別人開創了市場,但是由自己來最後一擊。想到蘋果公司,貌似是用ipod如此發家的吧,幹掉了索尼一衆賣卡機、cd播放器的。

“成功不是中彩票”這章像是人生觀的論述,成功來源於潛力與計劃,不是運氣。我想追求自己定義的成功是每個人畢生的夢想。爲此我們不斷的學習、進步,規劃着自己的明天。但結果是怎樣樣,我們很難去控制,所以把成功因素更多歸因於運氣,來抵消自己未盡全力的愧疚。但是追求成功是方向,不是人生的目的地,追求的過程相對於結果對我來說更重要。

作爲讀書筆記的一部分,我務必承認,除了“創始人的悖論”那一篇,本書的最後幾章我並沒有細看。說一個很奇葩的原因。這本書是我在機場購買,來回出差帶着看完一半後,遺失在飛機上了,於是只能看pdf版。想用一句很時髦的話來形容看電子書的感覺就是“當人生第一次翻看過紙質書籍後,再看電子書就是將就,而我不想將就。”於是乎我跑到上海圖書館去找這本,沒有。最後的解決辦法就是我在上圖樓下的季風書店坐了一下午,看完了後半段。要問我從頭到尾執拗不再買一本的原因,竟是我賭氣中信出版社如此浪費紙張的排版,一本書裏面竟然有12頁空白。當然,摳門於不值得再買本我認爲目前不會再讀第4、5遍的書就應也算原因。重新回到書中,最後提到只有像古人那樣擁有第一眼看世界的新奇,我們才能重構世界,獨立思考。爲何將上述反面教材寫出,就是想說讀書不存在排版、購買、電子版與紙質版的問題,只聚焦於書籍所傳達的思想,每每看來都有新的想法,纔能有所積累與思考,走出創造的第一步。

《從0到1》讀後感8

從0到1,從無到有,企業就要善於創造和創新,開闢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成爲市場的唯一, 從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業,那麼需要從事的應該是開創性的產業,而非同質化當前的商業模式。比如前幾年特別紅火的團購,當時我們號稱百團大戰。這就是書中提到的從1到N的現象,就是說這個社會上已經存在的相關的公司開展這項業務,而後來者只是瓜分原來的利潤,是一個零和遊戲,這是利益的重新劃分而非增值。

書中的觀點認爲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壟斷髮展的,雖然這個和我們社會提倡的公平競爭違背。這個論斷放在當下的中國是成立的。石油、電信、能源領域,大國企的壟斷帶來了鉅額的利潤。私企方面就BAT而言,騰訊在社交領域、阿里在電子商務領域、百度的搜尋領域構建了自己的圍牆從而維持了高額的利潤。這就要求我們一旦創業,那麼選擇的領域竟然避開現在已有的,理應預測未來所需的那麼只是一個很小的領域,我們需要在小市場佔有大份額然後逐步擴展。與其在白菜價的利潤行業拼殺,選擇一個前言的領域殺入確實是很好的開始。

一、未來的挑戰

初創公司最重要的是新思想、新思維,敢於創新,就是一羣有共同夢想的人一起規劃並鑄就新的未來,在創新的路上要獲得成功,不僅僅需要紮實的知識基礎,更需要有質疑的膽量和勇氣,從0開始審視自己所從事的業務。

二、狂歡

最反主流的行動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丟棄自己的獨立思考。硅谷之劫讓人們更爲清醒,也從中學到了經驗教訓:小幅地循序漸進地成長是安全前進唯一道路;所有企業都應嘗試並反覆實踐,把創業當成未知的實驗;在成功的產品上加以改進,重視並服務好現成的客戶;科技應用於商業應主打產品開發,只有產品足夠好,才能搶佔市場。

三、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不同的

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他們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他們創造更好的新事物,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選擇,豐富了社會、世界的需求,成爲讓社會更美好的推動力。

四、競爭意識

競爭會使人出現幻覺,徒勞抓住虛無的機會,在商業上如果只懂得競爭,無法從競爭中看到價值是否提升,那將慘遭失敗。創新性的壟斷市場,即研發創新型產品,讓大衆收益,同時給企業帶來長期利潤。

五、後發優勢

現金流是一家公司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要點,一家在未來具有大額現金流的公司纔有可能成爲具有自己特色的壟斷企業,前期投入專利技術,做出別人無法複製的產品將是一家公司最實質性的優勢,其次重視網絡效應,讓你的產品在網絡羣組對用戶具有價值;軟件開發享有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做好軟件平臺開發至關重要;最終打好企業品牌是行程壟斷的有力方式。然而要使壟斷企業執行起來,還要仔細選擇市場,循序漸進擴大規模,在小的利基市場基礎上逐漸擴大,知道達到預想的長遠目標。

六、成功不是靠運氣

商界的成功源於明確的願景和信念,源於早期的規劃和設計。只有對未來具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才能使我們創造出美好的未來。初創企業就是我們可以明確掌握並盡最大努力的機會,我們不需要成爲各方面的產業都涉及的企業,但我們務必在物流運輸行業嶄露頭角,獨霸一方!

七、向錢看

我們所在的世界處在冪次法則之下,冪次法則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是投資者,我們相信自己選擇的工作或投資的事業在今後的幾年或十幾年或幾十年中會變得很有價值。初創公司更需謹記冪次法則,把公司運營好,做好獨一無二的市場,實現從0到1的創新。

八、祕密

相信祕密纔是探索有效進行的關鍵所在,成功的企業建立於開放卻未知的祕密之上。探索祕密的最佳處所是在無人關注的地方,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基於鮮爲人知的祕密創立的。

九、基礎決定命運

初創公司的首要基礎是選擇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合夥人,創立具有相互瞭解信任及默契的團隊。初創公司不需要支付高薪,透過股票報酬更能有效引導員工在未來創造價值。同時,只要公司創新,創業就在持續,就如當前和誠智達不斷研發新產品,不斷爲了滿足客戶需求調整服務策略。

十、打造幫派文化

招聘是每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需要的員工不應該是簡歷上看起來厲害的人,而是認可公司理念,具有與公司共同價值觀的人。公司的團隊需要的是志趣相投的一羣人共同積極投身於公司使命中,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應專注於一件事情,因擔負獨特的工作而與衆不同,富有成就感。

十一、顧客不會自動上門

每個人都有產品需要營銷,每個銷售人員都是演員,而不露聲色的銷售最爲有效。因此,當前公司的車管團隊不再是業務人員,他們應打造成爲車隊綜合管理服務經理,在無聲無息中滲入車隊,爲客戶服務,隱形銷售自己,推廣產品。

十二、人類和機器

計算機是輔助人類的工具,再強大的機器都是由人類創造出來的,發展計算機只會增強人類的能力,而非淘汰人類。對於企業而言,人類與計算機的互補不僅是宏觀事實,而且是創立偉大事業的途徑,我們開發計算機,獲取大數據,透過人類分析得出發展趨勢,爲企業發展前景描繪未來,可見在計算機使用的創新上,不僅能夠幫助人類做好已有工作,還能幫助人類做到之前不可想象的事情。

十三、綠色能源與特斯拉

每個企業要獲得成功都必須關注七個問題,特斯拉之所以成功便是它解決了這七個問題。具有先進的技術,所有汽車公司都依賴它;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時機,獲得鉅額補貼;從高端電動跑車市場做起,壟斷市場;擁有擅長技術和銷售的團隊;認真對待銷售,打造完整的銷售鏈;先行一步的優勢,其領先地位將在未來的幾年擴大;圍繞富人想要顯示出夠“綠”的祕密打造出獨特品牌。

十四、創始人的悖論

優秀的創始人能使公司的每個人發揮所長,而非高估個人能力。創始人的最大危險是對自己的過於肯定而迷失了方向。從0到1的突破和創新讓我們在物流運輸綜合管理服務領域脫穎而出,雖然獲得了風投進駐,商業模式獲得廣大社會關注和認可,但當前從1到n的企業紛紛創立,這就要求我們加速研發該領域的空白市場,再次進駐藍海,不斷創新!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遵循冪次法則。這個法則講的是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事情。雖然這幾乎成了我們的口頭禪,但是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不能做投機者,而是做決策者。我們的最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個事情都去做,這樣的結果就是就幾件事情能夠產生的價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總和還要多。書上說他們有一個實驗,在農場裏面20%的豌豆佔據了80%的重要,雖然這個實驗我還是持有懷疑態度但是我覺得這個道理確實需要好好執行。

還有,一個大公司的爆發很多時候是跟領導人相關的。蘋果、微軟、特斯拉這些大企業,都是在創始人魅力四射的時候壯大的,而在職業經理人手中走向平庸,當然平庸與否和股價不一定完全掛鉤。亞洲四小龍的壯大,都是跟當時的領導人採用強權政治,或者稱之爲鐵腕政治有關。所以,雖然我們的經濟學、管理學試圖讓我們的企業變成職業化管理,但是我覺得這隻適用於守業而非創業。

從“0到1”很艱難,變革需要的是創造力;從“1到n”也不易,發展需要的是執行力。成功=從“0到1”+從“1到n”。我相信在各級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在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下,公司一定會緊跟時代腳步:從“0到1”,實現一次次變革;從“1到n”,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0到1》讀後感9

最近都在拜讀來自paypal創始人peterthiel的《zero to one》,中文名《從0到1》。這本書被譽爲“可能是迄今爲止最好的一本商業書”雖還沒有看完,但還是想分享下自己的些許感悟。

作者彼得。蒂爾認爲,進步有兩種形式(原文):第一,水平進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經驗,直接從1跨越到n。第二,垂直進步,也稱深入進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從0到1的進步。水平進步的最大紅利就是全球化,而垂直進步能夠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科技,就是互聯網。

其實從0到1,個人理解就是從無到有,是從未知到極限的突破。07年的世錦賽上,劉翔簡單一跨,勝過小將羅勃斯。跨欄項目,一向是美洲、非洲人的囊中物,劉翔是第一位在奧運會田徑項目上獲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然而這個不到30的小夥子,卻用自己零的突破向世人宣告:亞洲人也能夠有同樣的成就。劉翔憑藉着他的堅韌讓我們清晰地明白了從0到1的可能,這就是從0到1。

但是此刻的中國人大多是羊羣思維,擅長從1到n,嚴重不擅長從0到1。爲什麼呢?

因爲每一個從0到1的突破必定先經歷從0到1的失敗。此刻很多人害怕失敗,所以才埋沒了自己從0到1的思維。古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我們看到了因爲堅持不懈而取得的突破,更不能忘卻在每一個突破背後的無數失敗。沒有失敗,何談成功;沒有跌倒,何來爬起;沒有沉淪,何來覺醒;沒有挫折,何來突破。而每一次從0到1的失敗才鑄就了每一次從0到1的突破。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要敢於突破。從0到1,勇於創新,才能使你立於不敗,至少不會被社會淘汰。

《從0到1》讀後感10

作爲前些年一度受企業家和商界最受推崇的一本商業寶典,《從0到1》始終以其清晰邏輯思路,實際又深刻的商業哲學吸引每個從商之人。

說先來說說什麼是從0到1,在我看來這更像是與中國人所講的“道生一”的哲學思想有重合,現在的大部分公司都在透過各種商業運營來爭奪市場,而很少的企業注重創新,沒有實際的核心競爭力,大多陷入了同質化的境地,而作者認爲企業應該用一種批判的思維去考慮商業,去做一些突破,他講發展分爲2類,一種叫水平進步(從1到n),一種叫垂直進步(從0到1)顧名思義,真正推動我們發展進步的就是從0到1,而本書的核心就是圍繞着0的突破,從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維度,並以壟斷的方式去佔領這個藍海市場,而作者在書中用了較大的篇幅去闡述壟斷,在傳統的經濟學家看來,壟斷會妨礙到市場公平競爭,然而在作者的眼中,在一個法制和商業規則健全的社會,壟斷不僅不是商人的罪過,反而是行業內推動創新的催化劑,因爲有壟斷企業纔會不斷地創新,維持着現在的地位,而壟斷的利潤又可以繼續支援着公司地運作,不斷推陳出新,取得優勢。

書中彼得強調要摒棄競爭思想,並提出行業4個重要的方法幫助企業獲得自己的“壟斷”,分別是:專利技術、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品牌優勢。專利技術自然不用多說,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產業,產品纔是核心競爭力,對產品迭代優化和對新技術的不斷追求才是成爲行業的龍頭的因素,網絡效應,其實應該屬於社會傳播的領域,要打通產品銷售宣傳渠道,讓跟多人知曉,更多人使用,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做到邊際成本儘可能降低成本達到規模化,做好企業的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差異化才能脫穎而出。

但說到底,再多的方法論都要根據瞬息萬變的商業形勢而改變,本書想傳達的是一種商業哲學,一種勇於創新的理念,才能爲企業創造價值,成爲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