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銀行企業文化》讀後感

讀後感2.36W

企業文化不僅是指企業的文化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指企業價值理念的培育、機制的建立、企業形象的塑造等重要內容。下面是小編準備的《銀行企業文化》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銀行企業文化》讀後感

企業文化貫穿銀行整個業務的始終,那麼,銀行的企業文化包括哪些要素?具體的細節又當如何理解呢?

談到企業文化,多半都是管理者給員工“洗腦”用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沒有一家銀行的企業文化是充滿負能量的,管理者都會時不時地煲一碗“雞湯”給員工喝。銀行對員工的期盼,就是一定要用這個思維理念來貫穿整個業務始終,包括人員的招/應聘定位、內部晉升渠道、內部溝通機制、創新機制、激勵體制、業務邊界劃分、同業合作空間、未來願景等。銀行的企業文化就是透過這些要素,融匯貫通而成。

那麼,銀行企業文化中的這些具體細節,又該怎麼理解呢?

招聘/應聘定位

招聘就意味着是新鮮血液的融入,究竟能不能融入到這家銀行,是應聘者需要提前思考的。如果你找一份工作是爲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那麼找一個區域和業務條線有競爭力的銀行將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爲什麼在招聘後,銀行都會將應聘者安置到櫃員崗位?

這是因爲銀行的管理者無法短時間內確認你適合什麼樣的崗位,只能讓你在櫃員崗位磨練幾年,觀察你這個人業務耐磨力、人性的構成以及是否能勝任粗而累的工作崗位並且任勞任怨——最起碼必須適合這家銀行的企業文化。

以筆者的經驗觀察,櫃員崗位是銀行工作的一個關鍵考察期,透過一定時間的櫃員工作,能反應出很多問題。在銀行,一個員工日後做多大的業務,有多大的能力和是否從事過櫃員崗位沒有必然的關係,但是幾年的櫃員崗位磨練,則能讓銀行發現這名員工的潛力與優缺點,從而避免日後無法“才盡其用”。

另外,銀行對招聘者的定位要切合實際,沒必要一定要招財經類的、會計類的畢業生。當然,不是這類專業的畢業生不好,只不過銀行業這麼多年消化這樣的畢業生太多了,現在需要的是依據業務條線部門的綜合需要進行招聘。銀行也大可不必找一些研究生、博士生,這不是初始應聘的要求,應該根據自身的銀行業同業水平、考覈標準及激勵體制來綜合評價招聘的人員是否能踏實工作、勤懇耕耘。

銀行在進行招聘時,應將選材範圍擴大到各個學科及行業的,但是務必要保證應聘者的學習成績優異、有上進心、內生動力足。尤其如果希望相關人才能進入零售業務的對應崗位的話,則更應考察人才的綜合素質,而非專業出身。

內部晉升

企業文化當中脫離不開“人才”因素的影響。是的,不是人的因素的影響,而是“人才”的影響。企業當中最重要的一塊是人才的管理及晉升渠道的暢通,一家成熟的銀行機構,所有的關鍵崗位都是需要具有很強的工作經驗的人來擔當的,因爲他知道這碗“雞湯”應該怎麼喝,他知道銀行內部的執行機制是怎麼“玩轉”的。

通常來說,銀行的關鍵崗位人才流動率非常大,可能有上一屆班子遺留下來的老臣,也會有本屆班子提起來的新兵,更會有外來空降的志願者,人才構成極爲複雜。以前,銀行業務的黏合度會相對集中到關鍵人關鍵崗位當中,這樣導致企業經營的風險係數偏高,人走業務就走,給銀行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所以,如何打通內部人才的晉升機制,匹配有競爭力的績效薪酬體系,是每家銀行都必須着力完善的部分。

溝通機制

以往,業務順暢程度取決於關鍵領導及部門管理者的個人偏好。而如今,每個業務的完成都需要各個業務單元來完成,這時候在整個企業文化及內部管理制度上就會顯現尤其重要,部際協調是否溝通順暢;每個部門是否有對外服務範圍列表;服務清單能否清晰的讓外部知道本部門是做什麼的;我們可以接到什麼樣的業務詢問、業務認領,可以協調什麼樣的資源等。

溝通機制的搭建體現了一個銀行內部管理的核心思想,凡事但凡有不成,一定是溝通機制出了問題,無論是內部溝通還是外部溝通。

創新機制

一家銀行的管理者需要具有宏觀的洞察力及微創的能力,如果都沒有,那就應該有接受創新思想融入的態度。

眼下,銀行業務同質化已經到了最嚴重的地步,以前還有分業競爭的溝壑和各類牌照的限制,而“大資管時代”的到來,又在不斷抹平這些形成已久的業務隔閡。所以,仍以閉塞的企業文化來抗拒創新的銀行勢必會被淘汰。

當然,在中國的市場情況下,這種淘汰並不會如暴風驟雨般進行,但也不能“熟視無睹”。銀行需要創新,創新不僅僅是管理層的責任,而是每個員工都需要思考的。站在企業文化的角度來看待創新,就是改變自己的思想讓別人接受,或者直接改變別人的思想。

激勵機制

一家銀行的持續發展,各個條線需要定製激勵機制,從櫃員到客戶經理,到所有的中後臺,都需要一套合理的激勵機制支撐起來。顧名思義,激勵就是激勵激情,讓所有的不主動變成主動,讓所有的不透明變成透明,讓所有的不合理變成合理。任何一個團隊乃至一家企業的運營都需要激勵機制,沒有激勵,一切的超負荷的工作都無從談起,哪怕員工被耽誤一點點時間,都會怨聲載道。

業務邊界劃分

業務邊界,和溝通機制有些類似,主要是業務的內涵外延都包括什麼,或者一筆業務都延展到哪裏,無論是需求的變更、業務的審批、風險的提示及所有事件完成的良性跟蹤,都需要一個清晰的業務邊界,沒有一個很好的業務邊界劃分機制,再好的企業文化也是空談,就如同用昂貴的人力資源成本讓所有的人才聚在一起打太極拳一樣。

同業合作

眼下已經不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了,任何機構都需要“抱團取暖”。

歷史經驗表明,當國家和社會處於改革期,所有的領域都是未知的。在這種背景下,任何機構單打獨鬥都扛不住政策的頻繁變革,所以銀行也不應深陷在自己的傳統領域,而應進行適當的同業合作和跨業整合。從客戶的角度來看,這也是銀行適應客戶需求變化和更高期待的必經之路。

人才制度

英國曆史學阿克頓(阿克頓(LordActon),英國劍橋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學家,英國理論政治家。)早期講過一個分粥的故事,大概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七個人組成的小羣體,每個人都平凡且平等,他們沒有險惡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分食一鍋粥,但卻沒有稱量工具。爲此他們嘗試過多種分粥方法。

第一種方案: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

可是很快大家發現,這個人爲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個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裏的粥最多最稠。

第二種方案: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這就等於承認了個人爲自己分粥的權利,同時也給予了每個人爲自己多分粥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週中只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餘,其餘六天都飢腸轆轆。

第三種方案:大家選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負責分粥。

開始這位德高望重的人還能公平地分配,但不久他便開始爲自己和討好他的人多分。

第四種方案: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

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各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方案確定了,粥卻冷得不能喝了。

第五種方案:每個人輪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後一個領粥。

在這個制度下,七個碗裏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就像用科學儀器量過一樣。

最開始讀到分粥這個故事,筆者不禁對制度的作用頂禮膜拜,甚至覺得銀行競爭能力的提升完全靠制度的進步,而人在這過程中只是從屬的地位。但後來,透過自己的日常工作實踐,筆者也發現:不論制度是什麼,人都是至關重要、不可忽視的一環。我們總是誇讚某一家銀行的產品、業務模式如何改革、最新的理念如何灌輸到業務層面、金融產品如何創新落地、科技系統軟硬件如何快速更迭、高層的美好初衷如何灌輸到最基層,以及內部員工可以透過十餘年的努力打通晉升的渠道。這些事情應該歸功於這家銀行完善的機制建設,另一方面,人才本身在這裏面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一家銀行來說,好的制度可以幫助那些有夢想的人才去實現夢想,而非擊碎夢想。一個融入到這種制度內的年輕人依託於制度來成就夢想,哪怕經過一段時期他完成了夢想而離開了這家銀行,那麼銀行本身的制度也是優秀的。換言之,一個能幫助人才成就夢想的制度,就是銀行內部的.孵化器,這樣的一套制度能幫助銀行實現內部運作的良性循環,並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發揮人才的作用。

未來願景

一家銀行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是領導提出來的概念,還是員工夢想的集萃?大體來說,任何企業的文化都應包含員工價值最大化、股東利潤最大化這兩層意思。只不過現在的銀行都有點股東利潤最大化、員工付出最大化的趨勢。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追問:銀行上市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銀行上市應該是擴大自身影響力,突出上市時任管理層的核心價值,包括企業價值的回報、員工分紅、資本金充實、同業影響力的提升等。也就是說,一旦確定了銀行的未來願景,就應該在這個大的願景下按部就班,而不是突發奇想、朝令夕改。

突發奇想、朝令夕改的一種模式其實就是浪費資源的內耗模式,是對一家銀行發展傷害最大的模式。如果想讓一家銀行死掉,讓管理層猶豫不決、頻繁改革即可,改到員工什麼都不做了,那麼這家銀行也就瀕臨死亡了。

《銀行企業文化》讀後感

一、人本文化建設是前提

首先是活化用人機制。能者上庸者下,以能力評優劣,以業績定勝負,以質效定報酬,以水平用人才。

其次是活化分配機制。目前,盱眙農商銀行圍繞績效考覈系統上線執行,加強多方調研,廣泛徵求多層面意見建議,其目的就是要打破平均分配,拉開收入檔次,激發全員內生動力與活力。

三是活化溝通機制。搭建資訊溝通交流的網絡平臺,圍繞內控管理、創新產品、信貸營銷、轉型發展等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同時,透過召開民生生活會等形式,問計於民,問計所需,問計所盼,進一步密切幹部職工關係,主動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

四是活化監督機制。建立內外部義務監督員制度,對文明服務等事項進行全程監督,定期徵求意見,及時向行黨委反饋,以便加以及時整改。

五是活化授權機制。正確處理嚴管與搞活、收權與放權的關係,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二、道德文化建設是關鍵

首先是員工職業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常態化、制度化,利用各種會議形式,加大職業理想和道德教育,着力打造“精神狀態奮發向上、生活情趣健康向上、人生追求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

二是抓好職業紀律教育,用法律、法規規範員工行爲,增強員工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主動性。

三是抓好職業道德教育,制定員工職業行爲規範準則,牢記“三農”服務宗旨,遵守道德情操,防範道德風險。

四是抓好執業理念教育,使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忠誠實幹、樂於奉獻的精神,成爲全體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

五是抓好風險自律教育,教育員工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

三、服務文化建設是基礎

要進一步鞏固擴大標杆網點建設的已有成果,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嚴格按照櫃面“五步法”要求,做到規定的動作不走樣,自創動作有特色,充分展示自身金色招牌服務。要以服務廣大農民羣衆、服務中小企業爲主體,全力服務新農村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 要以先進的服務設施、優良的服務品種、快捷的服務效率、過硬的服務品德,形成優良的服務作風、靈活的服務方式、良好的服務環境,透過服務佔領更大市場與空間,進一步細化深耕農村市場,樹立自身形象。同時,要嚴格實行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責任追究制,做到嚴懲違規者絕不手軟、獎勵先進者絕不吝惜。

四、營銷文化建設是根基

首先是營銷文化與企業價值觀、發展目標高度要保持一致。在考慮自身發展的同時,着眼於價值觀、社會責任等,使企業發展目標多元化,發展內涵更加豐富。其次要倡導思維創新,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快、人快我精”上實現突破,強化創新與具體營銷策略、手段的組合,推廣營銷經驗,拓寬營銷思路。面對縣域其他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外地農商銀行服務向下延伸的態勢,我們必須立足農村、服務農業、支援農戶。

因此,在新形勢下,必須縱深推進陽光信貸工程的落地,採取“整村推進,連片發放”的方式,在滿足千家萬戶普惠型金融服務的同時,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村等的支援力度,不斷打造特色農業升級版。

五、風險文化建設是保障

首先是狠抓合規環境和合規文化等軟件建設,加大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檢查的頻率和力度,及時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完善制度,有效消除風險隱患,着力構建“不願爲”的自律機制、“不能爲”的防範機制、“不敢爲”的懲戒機制。

二是認真貫徹落實監管部門的各項要求,建立健全風險識別、風險監測、風險預警和風險化解機制和嚴格問責制,實現經營體制向流程銀行轉變、業務模式向零售銀行轉變、內控模式向合規風險管理轉變,有效促進各項業務的持續穩健發展。

因此,要將管理、控制風險納入文化建設的範疇,透過文化的約束和引領,不斷強化風險防範意識,使風險防範成爲廣大員工的自覺行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防範和控制風險。

六、家園文化建設是和諧

敬業愛崗、愛行愛家是農商銀行構建和諧銀行、和諧家庭和文明崗位、優秀員工的最根本的基礎,是農商銀行得以健康、持續發展動力源。思想政治工作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能夠不斷陶冶員工情操,開闊員工視野,增強員工素質,振奮員工精神,提高企業文化的內涵。

當前,我行成立的運動、文藝、業務三個俱樂部,吸納會員200餘人,不斷豐富員工業餘文化生活、促進員工知識積累、淨化員工思想、宣傳農商行品牌、增強農商行影響力。同時,我們將充分發揮婦聯、工會、團組織等聯繫員工的橋樑作用,關心職工冷暖,對因患病、重大事故而導致生活困難的職工家庭實行適當困難補助。

並積極還開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創建等活動,從而打造全行員工家庭成員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相互依賴,相互支援的和諧環境。

《銀行企業文化》讀後感

一、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由於農行是老單位,企業職工來自四面八方,思想意識和個人素質不盡一致,如何統一思想,營造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併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幹,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問題。

二、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落實企業文化建設。

我們在創建企業文化過程中,始終貫穿着“以人爲本”的理念,尊重職工的創新精神,關心職工羣衆冷暖。

三、圍繞工作任務,培育企業精神。

促進目標實現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增強企業凝聚力,就要培育出一種既適應時代要求,又適合本企業特點的企業精神,使之成爲企業全員的羣體意識和羣體精神,成爲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四、加強責任建設,制度文化同行。

責任與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都不可分離,與每一個單位的生存、發展都密切相關。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歷史的接力棒已傳到我們手中。建設和諧企業,這是一個光輝的奮鬥目標,也是一個艱辛的歷史進程。實現這個目標,推進這一進程,就是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忠實履行責任的奮鬥過程。

讓我們甄別消極混亂的意識,摒棄損公害己的行爲;讓我們深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觀念;讓我們聽從責任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