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時間簡史》有感(15篇)

讀後感1.7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時間簡史》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時間簡史》有感(15篇)

讀《時間簡史》有感1

我利用假期簡讀了這本《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的一種感覺:

全書共十二章,透過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知識,讓我們似乎是局外人的人洞悉了字宙的奧祕,包括:我們的字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字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跟我們講述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透過閱讀,讓我覺得自身的渺小,宇宙的奇妙,人類的生命力……“在一個無限的宇宙,每一個點都可以認爲是中心,因爲在它的每一邊都有無限顆恆星。”每一句話都值得我深思,本以爲自己眼前的生活就是全世界,其實我們只是萬物中渺小的一微粒而已。看清自己的所在,看清自己的本心,看清自己的未來,這纔是這本書真正給我的啓發。霍金的思想讓我感嘆科學的無窮力量,讓我們能夠開啟思維,放眼觀望一切。我們看到的字宙之所以成爲現在的樣子,其實是因爲我們的存在。空間和時間不僅去影響而且被髮生在宇宙中的每件事所影響。也影響着我們自身的今後一切。所以透過瞭解黑洞、瞭解奇點、瞭解我們的星系不是唯一的星系。

透過閱讀、透過學習,普及天體物理的知識,讓我對宇宙的神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驚訝於多少次的必然與偶然、纔有了太陽系,オ有了地球、纔有了孕育人類生命都可場所。霍金教授的思想與智慧令我敬佩,讓我深深感受到那耀眼的光芒。

讀《時間簡史》有感2

暑假裏,我讀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時間簡史》。在這本書中,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還收穫了滿滿的樂趣。

作者採用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講述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科學知識,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理論………這些理論通常是在中學階段纔會接觸到。

宇宙膨脹、黑洞、奇點,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關於黑洞的介紹。黑洞是連光線都無法逃脫的神祕區域,在科幻片中常常能見到,譬如電影“星際穿越”。在黑洞中存在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如時空彎曲…。一些解釋我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不過仍覺得挺奇妙的。

這本書還帶着我深度地瞭解了之前的知識。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爲電燈泡是愛迪生髮明的。但這本書告訴我,如果當時不是特斯拉及時地發明了交流電,愛迪生是不可能發明出電燈泡並廣泛應用的…。類似的例子在書中還有不少。

另外要說下,這本書還自帶“4D”功能!在手機中找到“4D書城”APP,在APP中輸入書名找到書籍,然後掃描書頁,在手機中看到的頁面有立體效果,非常有趣。

我喜歡這本書,它就像一位風趣的老師教會我們許多知識。

讀《時間簡史》有感3

《時間簡史》,霍金用了最簡單明瞭,深入淺出的解釋深奧的知識,可是對於我這個“理科文盲”還是具有與相當大的挑戰性的。花了很長時間去讀它,至今也沒能讀完,雖然仔細閱讀,可還是有些雲裏霧裏的。不過,雖然不能透徹的理解其中各種原理推理,但仍然還是讓我獲益匪淺。

《時間簡史》從思索宇宙的年輕人演講到宇宙演化的圖像,從牛頓宇宙到相對論,之後講了彎曲空間、黑洞、大爆炸、蟲洞等等理論。一個個理論誕生、發展,一層一層的剖析,然後又被新的理論替代,每一個理論像一個個時代的英雄從弱小到偉大,從成長到衰落。誰能相信,這種殘廢程度,這樣一個骨瘦如柴的人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擁有與肉體不相符合的無與倫比的頭腦。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家和宇宙論家。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這些知識讓我們覺得深思給人以啓示。它把讀者引向宇宙的起點和萬物的本源,從而引發我們對個人、對同伴、對事件、對社會、對生命、對世界、對意識等等的思考,進而使我們在自身尋找本質。無意中便提高了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如人存原理是指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是因爲如果它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在這裏去觀察它。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雖然《時間簡史》對我來說如若“天書”,但使它我第一次對自然發出了質問與感慨。

讀《時間簡史》有感4

史蒂芬霍金是當代享有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爲在世的最偉大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這一本《時間簡史》就是他的智慧結晶之一。

《時間簡史》這本書主要圍繞我們從何而來?宇宙爲什麼會是這樣子的?等等幾個深奧的宇宙祕密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他講解黑洞的那部分,也就是書中的第六章。主要說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黑洞是怎麼被發現的,黑洞的特性,以及它帶來的能源——引力波有什麼用途。在這些分支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我從書上了解到黑洞的形成過程:先有一個質量爲10個太陽以上的恆星在覈心中燃燒氫元素,接着當氫元素燃料被耗盡的時候,一個氣體的外層開始膨脹,成爲超巨星,這是一個質量從10超過30個太陽質量的大質量恆星,最後具有30個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引力坍縮成一個黑洞(具有10個太陽質量的恆星變成中子星)。其次,我感興趣的就是黑洞對於光的影響。在沒有發現黑洞這個天體前,我們認爲光的速度是無限的,只要有縫隙,它都能穿過,可認識了黑洞以後,我們又認識到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否則它怎麼穿不過黑洞呢?黑洞的引力對光的限制實在是太強大了,它不是慢慢的吸收光線,而是吞噬光線。

《時間簡史》這本書還寫了許許多多有關宇宙的問題,快去讀讀看吧!可不要辜負了這位跨過時間與空間來講學的大師的一番心血啊

讀《時間簡史》有感5

第一次讀這本聞名遐邇的書時大一上學期,終於可以有機會讀了。其實之前一直都聽別人說起過,只是就是沒有下定決心去找來看。很慶幸自己是個大學生,可以光明正大地泡圖書館。

這本書最著名的似乎就是有關黑洞的研究了,的確,這本書講得十分精彩,但是和黑洞相關聯的還有宇宙的起源和終結之謎,以及這個世界的物質組成,林林總總,加上很多奇怪的新而複雜的科學名詞,薄薄的一本書我得要重重複復地摸索,呵呵,對比起霍金廣闊無垠的思想,用摸索這詞似乎是太擡舉我了。現在想來,有關黑洞的言論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但是,從觀察星體和複雜的計算中得出宇宙的終極之謎真是讓人歎爲觀止,這感覺就像看一潭湖水便知人間世事一樣,觀滄海之一粟而知天下事,由小見大也條一個尋找真理的道路。

正反物質在高中的時候曾經讓我很感興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個著名的猜想:某天,當你看到另一個反物質的你向你走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握手,否則你倆將會相互湮滅,化作一剎耀眼的.光芒,永遠消失。原來科學也可以如此地浪漫,如此地帶有詩意。

最激動人心的該是穿越時光的部分了,從小就天真地問究竟是否可以穿越到未來,帶回些什麼新奇有趣的東西,逐漸長大了就開始想要回到過去了,尤其是聽說的恢弘曆史事件多了,種種兒女情長,讓過去的殘留隱現動人心魄的魅力。他說,時光穿越的突破口該是縮成很小很小,以至於幾乎不可能把它找出來,但是未來的事情,誰知道呢?或許真讓人類給找着了。正如從現代人的角度看,古人猿是多麼的愚蠢一樣,將來我們的智力是註定被蔑視的。

你現在看到的星光只不過是屬於遙遠星體的過去罷了。我這麼一個人,在偌大的宇宙中,生命倏忽一瞬,要怎麼尋找屬於我的價值呢?

讀《時間簡史》有感6

霍金的勵志故事從小便耳熟能詳,但他的著作《時間簡史》我卻知之甚少。趁着科技節到來之際的濃厚學習氛圍,詳讀了一遍《時間簡史》,感悟甚深。

《時間簡史》是霍金最大的成就之一。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未知”。我曾接觸過的知識大多是用周密的公式或知識體系解決問題,卻從未一次接觸過如此多的未知之謎。

讀完之後,腦海中縈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多大?它曾經是一個點嗎?是一次大爆炸讓宇宙成爲如今模樣的?還有腦海中模棱兩可的“廣義相對論”的概念、速度的極限和黑洞的未解之謎……自然,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人類能達到宇宙最遠的地方是哪裏?我們能夠製造出時光機嗎?”這一切新奇而從未有過的想法衝擊着我的神經,彷彿來自宇宙深處的資訊進行着漫長的生命之旅。一直以來的學習讓我形成了“一切都會有答案”的定式思維,卻不知即使現代的科技多麼先進,擺在人們面前仍有無數複雜困難的問題,我們對科技的探索也不能僅僅滿足於此,在此止步,科技探索的腳步應該永無停息!

一遍閱讀自然不可能讀懂深奧的《時間簡史》,而我所領悟到的也僅僅是皮毛的科學知識及對科學的態度。對我而言,所獲得的求知慾和對待學習的態度顯得彌足珍貴。

“思維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時間簡史》上記載的大多是經過試驗或有根據的推論所得出的結果,而我卻不能清楚地理解。這讓我感受到科學是需要理解和領會的,若是缺乏取得這種結論的方法和思考方式,便很難理解。學習也是如此,必須掌握思考的方式,自己不斷探索,才能真正將知識瞭然於心。除此之外,知識的取得途徑不能是單一的,知識的積累亦不能停止。我們只有更多地瞭解各種類型的知識,才能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時間延伸深邃的宇宙,霍金用思想譜寫了一本簡史,然而還有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謎團等待我們去了解揭示。

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才能不被時間的潮流所捲走。去閱讀吧!去探索吧!未來閃耀着美好和神祕。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時間簡史》有感7

茫茫宇宙,奧祕無窮,遙遠的星系,可怕的黑洞,自旋的粒子,還有那能穿越時空的蟲洞,這些神奇的事物在《時間簡史》這本書中都有講述。正因爲人們有勇於探索的精神,這些神奇的事物纔會被發現,纔會被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記錄在這本書中。

初見它時,是受朋友的推薦,但當我翻了幾頁後,我便沉浸在這片神奇的土地裏,是它以輕鬆幽默的語言,用日常生活中的神奇事物解釋了極端複雜的問題,它向我展示了大爆炸後的創生時刻,巨大的恆星被壓縮成黑洞的過程,以及穿過蟲洞的奇妙旅程。但這些偉大的發現都是科學家們敢於想象,大膽推測,不畏犧牲的結果,他們甚至敢於推翻禁錮在人們心中幾個世紀的錯誤天文理論。

很久以前亞里士多德認爲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後來這個思想被托勒密製成了一個地球處於宇宙正中心的模型,被一些教會傳播,沒有人敢對此懷疑,直到1514年哥白尼透過自己的發現和大膽的推測,冒着生命危險,勇敢的提出了日心說,而自己卻被教會處死,但真理永存,一個世紀後人們開始承認了這個觀點。他的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創造了天文學上的一次革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受到了欽佩和敬仰。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同樣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也是如此,遇到難題時要大膽的推測,大膽的去想,去做,這樣纔有可能找出解決難題的方法,而不是把困難放到一邊不再理睬,或在學習中直接看答案,把答案的解題歩驟原封不動的照搬上去,不再思考,只認爲答案是正確的,沒有敢於懷疑的精神,因爲有時解決困難有好多方法,有時前人的方式和理論也會出錯,就像牛頓認爲宇宙是靜止的一樣(實際是運動的),所以對待問題要有自己的看法,遇到感到懷疑的地方要勇於質疑,敢於探索,纔會發現真理。

無垠天宇,浩瀚星河,深遠的宇宙有多少奧祕等着我們發現。未來是屬於我們青年人的,青年人尤其需要勇於探索的精神,只有邁開探索的步伐,迎接挑戰,不附和權威,才能抒寫宇宙的新篇章,人生的新輝煌!

讀《時間簡史》有感8

《時間簡史》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我在一家舊書店看到這本書時,就毫不猶豫地買了,買回家,隨便在中間翻了幾頁,裏面充滿各種物理名詞,我覺得無聊枯燥,又放回到書架上了。這段時間,因爲經常想不起別人的名字,我心裏懷疑自己智力是不是下降了,又從書架上抽出這本書來讀,看看憑自己在高一學過的物理能不能讀懂這本書。

讀了第一頁,我心裏想語言很平白啊,讀完第一章,知道了從古希臘到現代社會人們對時空的概念轉變,我明白了,書的標題《時間簡史》不是僅僅吸引眼球,霍金是真的想闡述人類對時間的認知的歷史,這個太有趣了,讀過帝王將相的歷史,讀過藝術文學的歷史,但還沒有讀過關於時間的歷史。時間不是一個絕對的永恆的概念嗎?它怎麼會有歷史呢,難道時間也有開頭和發展?

讀到第二章,我覺得非常開心,終於弄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講的是什麼,至少我在霍金想讓一個普通外行讀者能懂的層面上懂了。而且讀到這一章,我有信心自己能讀完這本書,並且能讀懂。這不是因爲相信自己的智力,而是霍金以對整個時空研究的科學歷史爲脈絡,以哲學討論爲暗含背景,非常有條理、邏輯非常清晰的一步步推導和解釋了關於時空的理論演變,他提綱挈領的總結深奧理論的本質,用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例子進行例比,讓人很快理解。比如他用警車的聲音從遠到近的變化,來解釋恆星光譜的紅移現象,進而說明科學家怎麼推論出宇宙在膨脹。

我做過多年的老師,我知道只有一個人對這個學科有整體的認識,同時又有非常深入的理解,才能把一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和重點以清晰明白的方式講出來。當一個人半懂不懂的時候,纔會把一個知識點講的異常複雜,顛來倒去,讓外行肅然起敬,讓內行偷笑。霍金作爲當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已經不需要去炫耀他的知識,或者以標新立異的風格去吸引注意力。他像一個耐性的數學家教自己孩子加減乘除一樣,娓娓道來,一步步帶着你走。

從第四章開始,閱讀開始費腦力,因爲前三章講的理論和發現是宏觀尺度的,比如大爆炸、時空扭曲、光錐等,是可被觀測的,所以雖然深奧,但透過霍金的解釋,還比較容易理解。而且前三章的理論是經典理論,經典理論做出的預測是確定性的,符合我們的認知習慣。但從第四章開始介紹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對於普通讀者的理解難點在於:

首先,量子力學研究微觀粒子運動,基於非常微觀、無法被直接觀測的尺度,比如比質子、中子更小的夸克。所以讀者需要運用更多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而這一點也是量子力學被人質疑的地方,一些量子理論到今天還無法被觀測數據驗證或證僞。無法被證僞的理論和玄學就難以區分了,可能前者的數學與推理成分多,後者的玄虛名詞更多。不同反過來想,這也是量子理論非常高超的一點,它不是由觀測結果抽象總結出來的,而是由科學家們推理計算出來的。

其次,量子理論認爲觀測本身會改變被觀測物的狀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無法被同時確定,不確定性原理是世界的一個基本性質。我們無法準確測量物體現在的狀態,更不能準確的預言未來。這有違我們對世界確定性的習慣認知,我們也習慣了從定律推匯出確定的預言和結論。很多人聽說過薛定諤的貓的思想實驗: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裏。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我估計大多數第一次聽到這個結論的人都覺得這是胡說八道。貓要麼死,要麼活,怎麼可能又死又活?!我也一樣。不過讀了《時間簡史》裏霍金對於波粒二象性的解釋,你就能理解“貓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個結論是怎麼推匯出來的,進而可能會懷疑世界的確定性。不過從哲學家的角度來說,我知故我在,即使一切存在都是不確定的,但我的思想是確定無疑存在的。

從第四章到第十一章霍金敘述了量子力學在宇宙時空方面的理論發展和觀測結果,包括:黑洞、熱大爆炸、蟲洞、時間旅行、弦理論、多維宇宙等,這些章節裏的觀測結果遠少於前三章,更多的是計算、推理和想象。不過他這本書寫於1998年,距今已有二十一年了,應該有更多更新的觀測結果證僞了或者符合這些理論。

第十二章是結論,回顧了從遠古人類將自然現象歸結爲神的意志,到今天科學家們在繼續探索宇宙,試圖找出一套完備的理論和定律來解釋宇宙。不過這章幾乎沒有確定的結論,而是提出一系列的疑問:是否存在這樣的完備理論和定律?如果存在,這樣的理論和定律是否能預言未來的宇宙?即使這套理論和定律可以解釋和預言我們的世界,那爲什麼會有這套理論和定律?或者說爲什麼世界遵循了這套理論和定律?到最後一個問題的時候,其實我們又回到了源點:世界究竟爲什麼存在?究竟有沒有上帝?

所以科學的宇宙學和神學、哲學殊途同歸,最終我們要追問我們是誰和我們爲什麼存在。霍金在書末感嘆科學家們太忙着描述宇宙爲何物的理論,以至於沒工夫過問爲什麼,而另一方面,科學理論越來越專業化和數學化,哲學家跟不上科學理論的進步,哲學家們越來越縮小他們的質疑範圍。“以至於連維特根斯坦,這位20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餘下的任務僅是語言分析。這是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哲學的偉大傳統的何等墮落啊。“

我以前問過一位天體物理學者:他從事的研究是否讓他覺得他比一般人更理解這個世界,這個曾經是以色列跆拳道冠軍的學者惋惜的說:恰恰相反,他的研究讓他覺得他對這個世界知道是這麼少!

讀完霍金這本書,我們會有同樣的感嘆,這本書講訴了從古希臘講到當代的宇宙學研究,卻發現這個世界依然有那麼多未知,我們越研究,卻發現越多的不確定性。在終極問題上,天才如愛因斯坦、霍金也依然困惑。不過我們也會感嘆甚至感動: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執着投入的探尋宇宙奧祕,知識一點點累積起來,讓我們由人類早期的迷信,走到今天,站在土地上,仰望星空,大膽認爲自己有一天能夠理解世界的起源、發展和未來。

一本好書總應該啓發你去思考一些額外的問題。我讀完這本書,也有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是什麼好問題,作爲物理學的完全外行,我的問題也很外行和淺薄。

我的一個問題是:愛因斯坦提出“引力”不是真正的力,只是因爲時空被質量扭曲了,使得物體在扭曲的時空裏行進時似乎被一股力牽引。如果愛因斯坦是對的,爲什麼書中霍金一直在試圖將引力和量子理論統一起來?

另一個問題是:霍金是否認爲自己和伽利略之間有神祕的聯繫?從書中的語氣和描述來看,他很推崇伽利略,說他的《兩種新科學》是現代物理的發端。霍金也指出他出生在伽利略三百年的忌日,書中提及他和教皇的交談也指向伽利略和教會的關係。

最後一個問題是:書中從量子理論推匯出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勻和光滑的,爲什麼在小尺度上,比如生物,包括我們人類,均勻性也存在?究竟是怎樣的神祕意志或力量決定了這種均勻性?

揣摩着這些問題,好像嘴裏含着話梅糖,讀完書,依然有餘味。

《時間簡史》是一本有趣的書,推薦給希望讀了一本書可以向別人吹牛的孩子,推薦給像我這樣想透過讀懂一本書驗證自己腦子還好使的中年人,更推薦給對宇宙起源和發展有強烈好奇心的好讀者。

讀《時間簡史》有感9

這個暑假,讀完了《時間簡史》,我才知道自己在這個物理學大師面前是有多麼的渺小,斯蒂芬霍金。大師帶給我們的,是物理學的精華,根據他的文字,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書裏面提到的思想,這種思想對於現代物理學的進步有重大的意義,既將經典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的結合。現代物理學近百年的發展史來看,許多人都在做類似的嘗試,包括愛因斯坦他自己也在做與量子理論相和諧的相對論的延伸理論,不過他知難而退了,最後他把目光又放在了宇宙常數上,這是這個天才的失敗之處。不少人爲了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的和諧,做了許多邊緣學科,但我個人認爲,都不如霍金大師做的那麼徹底——量子引力論,量子是物質粒子的非連續運動,而所有的量子困惑都起源於這種非連續運動。量子理論與引力的結合,即量子引力理論,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這種理論的歷史說來話長,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家彭羅斯在昌德拉塞卡解出Dirac方程後,和霍金一道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隨後霍金做出了黑洞熱輻射定理,既從黑洞面積的非減性能讓人自然而然的想起叫做熵的物理量,黑洞處也具有熵的特性。

從數學角度來看,不管量子引力論是不是大統一理論,但它有它的意義,對物理學有很好的影響。

霍金對於時間箭頭的描述十分有趣,讓我不禁想起曾經尋根究底的哲學與科學理論齊頭並進的時代,但是現在科學對於哲學家來說,太具有數學化了,使得維特根斯坦都說:哲學只剩下了分析語言了。

讀《時間簡史》有感10

是不是每個人都想知道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來的?又將走向何處?是不是每個人也都想知道生命如何產生?又有何意義?

我們迷惑,而又不知道使我們迷惑的是什麼?我們勞累,而又不知道我們是在爲誰而學習?我們尋找幸福,可是幸福在那裏,它又是什麼?

如果沒有這個宇宙就不會有這一切。大家寄希望於《時間簡史》會告訴我們一切,因爲裏面講述的正是宇宙的起源,和可能有也可能無的終結。雖然我沒有看明白,可是知道這裏面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記得在上高中時,班裏有一個入學成績第一的男生。他有點與衆不同。當人家都在學習的時候,他天天思考生命是怎麼回事,“我”是什麼?想不明白,就問老師。很多人都覺得這人真不正常。可是,如果稍微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活得很明白呢?

當然,最後那位仁兄自己也沒想明白。笑話他的人也自不必說。其實人類對自己的思考,和對宇宙的思考是分不開的。可以說,這類問題在中國古已有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曾作過《天問》,蘇軾也有“明月幾時有?”的思考。

頭段時間,有位學者在我們學校給高三學生做報告。他講快樂學習,學習快樂,其實很好理解。因爲每個人的求知慾是天生的,人們從小在心裏都有一個爲什麼。只是有的人在別人的嘲笑聲中,越來越沒問題了。可是,求知慾還是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每個人都想了解自身,弄清這個寄身的宇宙。

讀《時間簡史》有感11

充滿奧祕的世界,浩瀚無垠的太空,給予人類無盡的幻想,太多的未知的真理等待人們去發現,去相信。遙不可及的天外,有一位追尋者執着的奔跑在天文學的探索之路上,只爲觸及那璀璨的真理之光。他叫霍金,用物理的思想詮釋了天文學的現象,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這部科普鉅著——《時間簡史》。

對於天文愛好者,閱讀《時間簡史》也許是對宇宙瞭解的最好途徑。霍金提出: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這個問題,唯有讓時間來判斷。有始有終是萬物不變的規律。永恆之所以長久,是因爲沒有找到它的盡頭。如果瞭解到宇宙的起始點,我們就能得知,由人類創造的進階文明社會在爆炸中何時完結。從他發現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時,引力,量子力學與統計學就被深深地聯繫到了一起。也因此,人類才認識到黑洞的強大生命力和它所帶來的巨大影響。空間與時間相對論的提出讓人類對宇宙的起源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時間從無限的過去向無限的將來流逝。《時間簡史》告訴了我們:時間和空間都是依附於物存在的,宇宙則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未知物。

常人無法想象的科學探究在霍金的努力下得到了一次次的驗證。霍金曾說:“身體和精神是不能同時殘障的。”雖然,他的身體一刻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飛出了太陽系,飛出了銀河系,飛到了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飛向了神祕莫測的黑洞。他在大腦中想象着,論證着,計算着。霍金,以不容置疑的姿態站立在科技的最高峯,他用卓越的思想無限延長生命的價值,他是人生的鬥士!

《時間簡史》的歷史意義不在於它對於宇宙的概述有多麼詳盡,多麼準確,而在於它開啓了人們對於未知事物思考的新方式,在於它爲現代科學的前進鋪設了一條可行之路。我們要善於將模糊的東西清晰化,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做到最大限度的解決,更要擅於運用創新的頭腦,將不可思議與學術理論掛鉤。

當《時間簡史》讓我對於宇宙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時,我對於霍金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命運也許給予霍金一個破敗花架般的身體,但是不能阻止他用思想讓生命花繁似錦。《時間簡史》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個未知的真理。我深知,只有努力學習,以後纔有如此成就。

讀《時間簡史》有感12

浩瀚的宇宙中,有太多的謎團,他們就像一塊磁石一樣牢牢的吸引着我們,使我們十分密切的關注着這些謎團的研究近況。這個假期,我有幸從朋友家中借到史蒂芬·霍金著的《時間簡史》,我正襟危坐,準備細細品味一番,感受霍金文字的魔力。

當我翻開書,發現自己果真“不虛此行”,書中觀點獨到、措詞精準,在“相對論”與“彎由空間”之兩章節中,作者以引人入勝的方式,把它們闡釋得深入淺出,淋漓盡致,霍金用諧恢的筆調向大衆展示了觀點,而又不讓人感到單調與乏味。

我一向不崇信什麼牛鬼蛇神,對科學情有獨鍾,而《時間簡史》就是用那些簡學先輩的實驗結果,以及人們對這種的看法與態度去編寫的,而且作者還不失時機的納入理論和觀測的最新成果,使人興奮不已。且書中完全沒能那些認讀者昏昏欲睡的長篇大論,都是用極其精練的短式文章,更是加深了我對它的好感。

被人攪渾的河水,你一時很難看清河底,你越是急躁,就越看不到,只有平靜內心,等塵埃、沙石落定,這是河底的游魚、彩石、蠕蟲就一目瞭然了。這就是我閱讀《時間簡史》的心得,雖然書經人修改已變得通俗易懂,可有的地方還需要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出用意,才能更加深入,更加透徹的讀懂,倘若你這時心急氣躁,就會欲速不達,一段時間內很難讀懂。

更加精彩的是,書中還有許多插圖,幫助我們們讀懂它,還附有作者對未來宇宙的大膽推測與猜想。優美的詞句記我們恍然置身於宇宙中,親眼目睹諸如“宇宙大爆炸”、“黑洞”等事件或事物,作者也十分有心地介紹瞭如牛頓、伽利略、阿爾伯特等科學狂人的生平,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可看完《時間簡史》後發現,書中的知識與精髓相當於“聽君十席話”。

再談本書作者,斯蒂芬·霍金,大家都學過《輪椅上的巨人》,就是說霍金的,他因患“漸凍症”,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40年之久,但他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爲優勢,克服了身體缺陷而成爲國際之“超星”,他不能寫字,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學”、“大爆炸”等論理,邁入了浩大的宇宙中,儘管他那麼無助的坐在輪椅上,但他的思想卻超越了宇宙。

約翰·彌樂頓講得沒錯:“頭腦是他自己的住處,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堂,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時間簡史》,它對我們終生有莫大幫助,我們將受益匪淺。

讀《時間簡史》有感13

在孩童時期,我們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我爲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是否有邊際,它是否有一天會消亡?”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會經常縈繞在我們稚嫩的腦海中。但是隨着我們漸漸的成年,這溯本求源的好奇心、毫無束縛的想象力卻淡去了,開始滿足於各種現成的似是而非的論斷,於是,眼中的世界慢慢地由奇妙的立體變成了平淡的扁平。然而,對自己存身於其中的宇宙的神祕感卻永遠潛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普及版)就試圖帶我們這些常人去解讀時間和空間的奧祕。

在書中霍金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他所理解的宇宙:“我們生存在一個奇妙無比的宇宙。只有憑藉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鑑賞其年齡、尺度、狂暴甚至美麗。在這個極其廣袤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所處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因此我們試圖理解這一切的含義,並且瞭解我們在宇宙中的角色。”

儘管只是“普及版”,但以我目前的知識水平,很難真正理解霍金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所涉及的哲學理論是同樣偉大的,我實在理解不了,只能是最粗淺的體會,因此,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霍金的經歷和他的科學貢獻一樣是一個奇蹟,他20歲時即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醫生甚至預言他當時還只有兩年的壽命,然而霍金卻創造了奇蹟。因爲特徵性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症”。儘管如今他只能坐在裝有馬達的輪椅裏,依靠一個電腦發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世人:執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

就是這樣一位被漸凍症固定在輪椅上的人,他的思維卻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着宇宙的盡頭、黑洞的隱祕;他敏銳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已被人廣泛認同的傳統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

雖然我不僅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而且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一顆偉大的心靈。但是在瑣碎的生活中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讓《時間簡史》把我沐浴一番,這樣,它能使我在這個變得日益浮躁和功利的世界裏沉下心來,收拾一下雜亂的思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有必要翻開《時間簡史》,讓我們一起,心平氣和地傾聽霍金對我們人類和宇宙說了什麼,儘管你可能聽不明白。

讀《時間簡史》有感14

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雖然事實上我們已經把它很形象化了,比如提起時間你可能會想到滴滴答答的鬧鐘,或者不斷變換數字的電子錶等等這些形象的東西。關於時間我拜讀了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於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時間簡史》,這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任何物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出來。不管多少回實驗的結果和某一理論相一致,你永遠不可能斷定下一次結果不會和它矛盾。”是我看《時間簡史》中所得出來的結論,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所有的物理理論,你永遠不可能說是真理,哪怕是準確推測了千萬次,只要下一次出現了不符合的推斷,那麼這個理論就不成立。

正如我在網上所看的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換而言之也就是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人類前往的動力,只有這樣文明纔會進步,不然將會面臨的結果只會停滯不前。以前,我從來沒有過這個觀念。

讀了這本書後,腦中一直旋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個無限小的一個點?會坍塌,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還是有盡頭的的?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來過去?所有問題迎面而來。

霍金曾說過:“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完成我對宇宙的認識,這包括宇宙爲什麼會存在。”包括霍金在04年也宣佈過關於黑洞的理論存在的錯誤。他說:“黑洞並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爲的那樣。

宇宙是神祕的也賦予黑暗,但是在我們內心之中有擁有着這樣的宇宙!

讀《時間簡史》有感15

也許你還在徘徊,幻想着能得到他人的感恩。也許你還在思考,審視着自己走過的人生。爲何感恩總是要躲在某個角落;爲何我們苦苦追尋也不曾找到它的背影;爲何它會在夜晚被墨色深深的隱去;爲何我們會被它所感動,只因我們在感恩中成長。所以,感恩是我們必修的學科。

當我們剛睜開眼睛審視這個陌生的人世時,我們就已經讓周圍關心我們的父母、親人欣喜若狂,同時也讓我們父母在接下來的人生中開始了無盡的擔憂與期待。他們擔心的是我們的健康,是我們人生旅途的坎坷與否;他們期待的是我們第一句含糊不清的“爸爸、媽媽”,我們第一次得到老師的表揚,第一次拿回優異的成績單,以及我們成長過程中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這一切的一切難道不值得我們感恩嗎?曾經讀到《時間簡史》,它的作者想必大家不會不熟悉吧。他就是史蒂芬~霍金,一個身患[size=12。0pt]盧伽雷氏症,只有三個手指能動的人。

但他的生命確是不平凡的,他的思維已深入遙遠的宇宙,他用畢生心血終於寫出了長達幾十萬字的《時間簡史》。你一定認爲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霍金卻做到了,是他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有一次,一個記者問霍金:“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經將你永久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爲命運讓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嗎?”但是他卻說:“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着的親人與朋友。”我想,不論是遭遇失敗還是不幸,我們都應該感謝生活。

只是這樣,失敗時,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幸時,我們還能感受到安慰和溫暖。這些就能幫我們找回勇氣,戰勝困難,並獲取前進的強大動力。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感恩是一首歌,唱響生命的節奏;感恩是一杯茶,溫暖冰冷的手心;感恩是一陣風,吹拂我們的臉龐。

所以,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笑着面對生活,感恩會指引你前進的方向。朋友,學會感恩吧,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

標籤:時間 簡史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