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童年片段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3.04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片段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片段讀後感範文

童年片段讀後感1

我讀過一本書,叫做《童年》,童年講述的是一個孩子童年的時光。童年經過的是各種各樣的經歷。在童年時候,有過好多膽顫心驚的事。

也許你的童年難忘的是繽紛多彩的美景,也許你的童年難忘的是融洽相處的朋友,也許你的童年有着不爲人知,與衆不同的一個個祕密,他們都值得你去細細品味,深深回憶。而我的童年難忘的則是一本書,一本引我走向知識的海洋的少兒經典科普讀物。童年告訴我們,童年時光是最無私的。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所處的時代與國家也不同。但是在他們的生活中,童年中,他們在肉體與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童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總會有險阻的,童年的生活是快樂的,但是生活中也充滿了貧困,孤獨與辛勞。但他們並沒有退縮,我認爲英雄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它的心靈與品格。我認爲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麪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長期的受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假如說我的童年是一杯茶,那這本書就是茶的清香,假如說我的童年是一盤棋局,那這本書就是那個至關重要的棋子,假如說我的童年是一張蜘蛛網,那這本書就是網的中心點。童年已成細霧,成淡淡的影子,可這本書,會被牢牢的鎖在我記憶的深處。

人生最難忘的就是在童年,童年是最純潔的,童年是光明的,童年是有意義的。我們一定要珍惜我們的童年。讀完這本書,才知道童年是最真實的,沒有心機的。我真的被童年所深深的吸引了,好像就快融到那一片童年的草坪上,盡情的歌唱,沒有任何煩惱。去享受童年的快樂與幸福。

現在細想起來,童年就像一本開啟的書,在這本書裏,你會讀到因滿足了願望而高興,也會讀到遇到不平而氣憤,還會讀到因受了委屈而傷心。你會讀的興高采烈,也會讀的神色黯淡。你會因讀到精彩處而大聲叫好,也會因讀到驚險處而大驚失色。而現在,童年正在離開我,書的紙張也因此而漸漸變黃。被功課這座山壓得直不起腰的我們,只能在夢裏,慢慢的、慢慢的咀嚼這書裏的文字。

最後,好好把握你的童年吧,別讓這本書留下空白,留下遺蹟。

童年片段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童年有感,高爾基的童年寫出了自己當時的悲慘遭遇,想起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起碼我比他幸福。因爲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而自己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放高利,但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舅舅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爲了錢,爲了個人的利益,明裏爭,暗裏鬥,沒有私毫手足之情,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主要是寫出了自已苦難的童年,鳥的翅膀不歷經風雨童年時代的高爾基生活在這樣黑暗的社會中,這是他的不幸,但使他磨鍊了一身堅強的意志,這爲他長大成人後遇到困難不屈服奠定了基礎。

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學生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自己的童年,想想那時是多麼的美好。都想回到那時。可是時間是不會倒退的,只有離兒時越遠。我有時就像,假如時間停在小學四年級是多麼的好啊。可是這不是真的,只是自己的虛想罷了!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有着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總結像我們現在與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是多麼幸福,又是多麼奢侈呀。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不管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奮鬥,朝着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我們一定也會有比高爾基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讓我們去珍惜現在的一切吧!

童年片段讀後感3

記得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童年》裏,有一段讓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原書內容的基礎上,我將我一絲一縷的感受與見解寫下來,希望能對這一段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與體會。主人公是阿廖沙。

“這一天,老爺突然來了。

“他坐在牀上,摸了摸我的頭,他的手冰涼。”在這之前,發生的事情是阿廖沙被外祖父(即文中的姥爺)痛打了一頓,使阿廖沙病倒了。現在外祖父來看他了。從“摸了摸我的頭”能感受到外祖父對阿廖沙的愛。

“‘少爺,怎麼樣?說話啊,怎麼不吭聲?’我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想一腳把他踢出去。‘啊,你看看,我給你帶來了什麼?’”這一小段使我感觸挺深的。從外祖父說的話,可以很清楚地表明外祖父此時愉快的心情與對阿廖沙的歉意。也知道外祖父買了東西想討阿廖沙的歡心。“我瞧了他一眼……手裏捧着一堆東西:一塊糖餅、兩個糖角兒、一個蘋果還有一包葡萄乾兒。他吻了吻我的額,又摸了摸我的頭。”從第一句可以看出“我”(阿廖沙)心裏的期待,而之前“只想一腳把他踢出去”的心理再次時已淡然無存,剩下的只有對外祖父帶的東西的好奇與期待。而外祖父的動作也進一步體現了他對阿廖沙的愛。

這部世界著名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透過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來觀察和了解他周圍的世界。而這一個小段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外祖父對自己先前的衝動與過分表示歉意,也反映了外祖父對阿廖沙深深地、深沉的愛。

《童年》是一本很好的書,裏面的好片段也不只是這一段,只是這一段讓我印象更深刻罷了。這是一本讓人啓示很深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