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悲慘世界讀後感400字(通用10篇)

讀後感2.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400字(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慘世界讀後感1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的作品之一。講說了主人冉阿讓曾經是一個苦役犯,因爲拿了一塊麪包而在監獄裏服了19年的勞役。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野狗一樣被人唾棄。他滑到人生的邊緣,滿懷憤恨和痛苦。正在這時,一個仁慈的主教拯救了他,改變了他的人生……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裏。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悲慘世界讀後感2

讀完《悲慘世界》這本書,覺得這本書非常好,把它介紹給大家。主人翁冉阿因爲偷一塊麪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他出獄後,受一位主教的感化,化名爲馬德蘭。查得。克莫,從此他立地成佛、處處行善,關心窮人,爲貧苦人打抱不平,結交了很多貧民朋友,馬呂斯。芳汀、瑪賽特等窮苦人,在這期間,他爲保護窮苦人的利益,與警察沙威發生過數次衝突,幾經厄運,最後被迫在孤獨中死去。

讓我感興趣的是第二章奇怪的客人,主要講了冉阿被旅店趕出來後,在一位善良的老婆婆的引導下,來到了主教,主教用豐盛的晚餐和舒服的牀款待了他,可是他半夜起來,把主教家的銀餐具全部偷走,當警察把它抓起來時,主教主卻謊稱銀餐具是他的一個遠方親戚偷走並且送給了他。

我敬佩住教主那顆寬宏大度的心,儘管在那種封建舊社會、舊制度的殘酷迫害下,沒有貧民百姓的好日子,可是善良、正氣的主教主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感化了遭受貧窮的'冉阿。這本書也揭露了外國封建社會的黑暗。

悲慘世界讀後感3

我很早就想讀一讀《悲慘世界》,因爲這可是世界著名文學名著,而且是作家雨果寫的,於是我就多了一遍,讀完後感受頗深。

我翻開第一頁首先看到的是作者的簡介:雨果,十九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小說家、文學評論家、政治家也是天才詩人和戲劇創作者。生育法國小鎮貝尚鬆,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將軍。

《悲慘世界》一書記敘的故事發生在1815年,以爲疲憊的路行者,來到了一個叫狄涅的法國小鎮,這位旅行者就是故事的主人然冉阿讓,他本來時一個犯人,被釋放後,人人都驅逐他,可是他碰到了一個米里艾主教,主教接待了他,並讓他在家裏過夜,不過他忍不住偷了主教的銀盤子,但主教並沒有怪他,還把銀盤子和銀燭臺都送給了他,這下冉阿讓徹徹底底的被主教感染了,他決心做一個好人,他後來就出了一被虐樣的孩子,還把她養成了成人,他成了一個十足的好人。

透過的這一本書,雨果寫出了19世紀當時社會的黑暗,政府的腐敗,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像書中的米里艾主教,用自己的優點去影響別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4

悲慘的世界裏,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悲慘的世界裏,因爲貧窮而悲慘,因爲法律而悲慘,因爲現實而悲慘。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爲苦難。

這本書講了一個叫冉阿讓的苦役犯,他之前做了一些壞事坐了十九年的牢。因爲他之前的所作所爲被公開過,所以沒有一個客店肯讓他住下,怕給自己帶來災難。有一次,再阿讓經老婦人指點後來到主教卞福汝家,並且在他家住了下來。之後,再阿讓偷了主教卞福汝家的銀器,但是主教並不怪他,反而放他走,還把銀器送給了他。

冉阿讓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被俘虜了,他貧窮而不得已偷了一條麪包,又因法律的殘酷被判五年苦役,在不屈服中,他屢次逃跑,而使他的服役期加重到十九年。就這樣,他從一個青年邁入中年,不見天日的生活使他怨恨社會,但“還有一件令人悲傷的事:他審判了給他造成不幸的社會之後,又開始審判上帝,因爲是上帝創造了社會”,“儘管上帝在每個人額頭上寫着‘希望’二字,他也會把這兩個字從這個人的生命中抹去”。

儘管得到假釋,但黃色自由紙,並未讓他得到自由,在差點重新墮入復仇的深淵時,米里哀主教的宗教式寬容讓他決心改過,這種悔恨創造了一種更深刻的覺悟。

悲慘世界讀後感5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悲慘世界》的書。這本書令我感悟深刻,你想了解這本書嗎?

這本書大致介紹了這樣一個情感淳厚的故事:讓·瓦讓是一位剛從監獄裏釋放出來的苦役犯,雖然他已自由了,卻由於那張黃色通行證而遭到了別人的謾罵。萬萬沒想到的是,一位主教大人竟免費提供給他住宿與食物,並以巧妙地方法教會了他善良的人品。從此,讓·瓦讓神奇般地變成了爲人親切、善解人意,還不惜生命來幫助別人的馬德蘭市長。後來,他還以父親般的慈愛完成了芳蒂娜的遺願——將阿塞特培養成人。他在一次次波折中挺了過去,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情緒的低潮,用勇與嘗試、急中生智的優點度過了改過自新的一生。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沉思很久,仍在回顧那感動人心的故事。在故事情節中,不知不覺地便深刻反映出了惡與善的兩個極點。讓·瓦讓的前半生有不可救藥的惡,而後半生卻有着令人敬佩的善,芳蒂娜有着爲了還子而付出一生,在死前還惦記着孩子的精神,泰納迪埃一家人確有著名副其實的不靠工作,只靠狡猾的做法。這個故事給我的啓示是:有好心就有好報。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相信它會讓你終生受益!

悲慘世界讀後感6

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是個服了19年刑的苦役犯。他一生備受挫折,他的精神歷程也是極其坎坷。出獄後,受到主教的感化,他決心從善。

冉阿讓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逐漸變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終身懊悔,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成爲他精神發展的起點,也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他最終決定遠走他鄉,化名馬德蘭。在異國他鄉,他努力的工作併成爲鉅富。這以後,他廣施仁愛,後來被任命爲市長。冉阿讓本的一生,在苦難中掙扎,卻有着捨己爲人的情操,雨果用他的形象,爲人類的生存,指出了一條路。

這本書以未來的名義去批評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己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之盾。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一千本好書,就是一千輪太陽。燦爛千陽,會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會讓這個世界所有的祕密在我們的面前一覽無餘地展開。

這話說得太精闢了。現在,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學習環境都很優越,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把握現在,展望將來。

悲慘世界讀後感7

花了一年的時間纔看完這部書,裏面講的:婦女不再因爲貧窮而墮落;男人不再因爲飢餓而偷竊;兒童不再爲沒有食物而身體孱弱。本世紀的三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本書和相關題材的書不會是無效的。

裏面講的是一個窮苦的底層階級,一個貧苦的農民,因爲偷了一塊麪包被判坐牢,又因爲越獄而被判了十九年的苦役,出獄之後對於社會的不公平而報復,偷懶主教家的東西,主教當着警察的面說這對銀燭臺是送給冉阿讓的,並對他說,"我爲了拯救一個人的靈魂,你拿了這對銀燭臺是爲了做一個誠實的人。"冉阿讓被感動了,就像在上帝的光芒的照耀下,一切黑暗都一掃而光,冉阿讓決定重新做人。

最後成爲一個大慈大悲像菩薩心腸的一個人,一個人道主義的代表。爲兩個青年馬呂斯和科賽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人道主義在這本書裏面像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未免有點兒烏托邦,但是要塑造一個很好的現實中的人,烏托邦不失爲一種很好的辦法,雨果是一個靈魂的工程師。繼《巴黎聖母院》裏的聾啞人加西莫多,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木木》裏的農奴格拉希姆,又多了一個指引自己做一個更好的人新的形象《悲慘世界》裏的冉阿讓。

悲慘世界讀後感8

這本書以冉阿讓剛剛出獄的情景爲開頭,講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人們的痛苦。冉阿讓坐了十九年的牢,其中企圖越獄的四次,就佔了十四年!他因爲用石頭砸破了麪包店的玻璃,拿走了一個麪包而被判刑五年。當刑滿釋放時,他已經是個中年人了。而他當初拿走麪包,只是爲了讓姐姐和她的兩個孩子不再捱餓!

冉阿讓的罪行只代表過去,但人們還是對他冷嘲熱諷,即使是好意也常常被人們誤解。他救了一位名叫割風的老人,卻暴露了真實身份——他撐起了馬車,讓老人能從車輪底下脫身,而警探沙威知道,只有被稱爲“千斤頂”的冉阿讓才能撐起馬車。他結識了一位窮苦的婦女芳汀,!她爲了維持生活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了陰險、惡毒的唐納迪夫婦家。可是唐納迪媽媽卻把她當奴隸,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吃飽穿暖整天玩我一讀到這兒,就有一種衝動——把珂賽特帶回自己家。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了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我憎恨它,亦想除掉它。可是,社會的文明需要我們一起努力。我號召大家做一個正直的人,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事物,爲社會的文明發展作出貢獻!

悲慘世界讀後感9

“大地上最有黑暗的陰影,可是對比起來,光明是較爲強烈的。”這是我在讀完《悲慘世界》候深刻明白的一句話,悲慘世界,並不是一切都令人傷感的,哪裏還藏着一種非凡的力量——愛。

主人公冉阿讓勤勞正直、胸懷坦蕩、樂於助人、品德高尚,是一個受苦難、遭迫害、被歧視的受壓迫人民形象。他起初是純樸的園藝工人,由於不忍心看到七個外甥捱餓,偷了一塊麪包,被當場抓住,成了苦役犯。他幾次逃跑而被加刑,過了19年非人的生活。僅僅一隻麪包,就剝削了他十九年的生活,可見當時社會階層的不平等和法律的不公正。刑滿釋放後,他飽受歧視與排斥。只有狄涅教區的教主肯收留他,還在教主的影響下,冉阿讓做了一個正直的人。此後冉阿讓一直救助貧苦的人們,自己也是一身坎坷。他不像其他犯人一樣自甘墮落,而是用自己的悲慘的一生來讓人們感到溫暖。最後,他去世了,可他仍舊從容面對。生死由常,就像白天將去夜晚來臨,他一直都是那麼從容。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幫助我們驅除幻想、可怕的苦難;唯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所以,我深有感悟。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更美好!

悲慘世界讀後感10

欣賞了雨果的著作《悲慘世界》,不禁感慨萬分,這世間還有嗎?

可憐冉阿讓,偷了一小塊麪包,結果坐了十九年的牢。出獄後,原想報復人類,可被善良的主教感化,決定重新做一個善良的人。於是,逃出指定的地點,來到一個貧窮的小鎮,從此開始了他的神聖事業。由於他的出現,小鎮繁榮了,他成爲人人尊重的市長。

好景不長,偵察員沙威發現了他苦役犯的身份,從此可憐的冉阿讓又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爲什麼曾經犯過錯的冉阿讓改斜歸正,人們卻不能接受呢?如此善良的人得到的回報是什麼?

拿破崙期間,人們之間充滿着欺騙,巴黎是淹沒一切的漩渦,走進巴黎,就像進了一個無底洞,到處是貧窮的人,有錢人可以欺壓窮人。整個巴黎是那麼骯髒、污穢……

奸詐的德納第夫婦和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冉阿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又有多少人是善良、正直、無私、忠於職守呢?就像沙威一樣,他維護社會秩序,他使法律發揮威力,他爲社會除暴安良,他挺身直立,氣派豪邁,把一種勇猛天神似的超人淫威佈滿了天空,他發出萬丈光芒,殺人從不眨眼,確有一種無比偉大的氣概,但他卻無法辨別善惡。

希望大家像冉阿讓那樣,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