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草木皆喜》的讀後感

讀後感7.2K

大地上的植物都有着獨特的語言和豐富的經歷,等待我們去了解它們的習性,問問它們的姓名。只是,我們的腳步總是從樹蔭下匆匆掠過,偶爾眼眸會停留在花朵上,但也是被它美麗的霓裳吸引,少有心靈的傾聽與溝通。

《草木皆喜》的讀後感

但我相信這個世上有憐愛草木的人,懷着一顆善良、敏銳、智慧的心靈,從發現四葉草開始,在季節裏品味生命的鵝黃,尋覓南北菩提的禪意,到林中欣賞白皮松的舞步,採擷秋葉上滑落的詩行。一場場花遇,終識得草木心。

這本《草木皆喜》便是他用心與植物溝通和交流的記錄。書的封面是淡淡的草綠色,畫面是蔥蘢樹木下一個頭戴禮帽的背影坐在一張長椅上。我看不到他的面容,但整個畫面的氛圍是讓人靜默和沉思的。在這個寒冷的冬夜,還沒來暖氣的屋子很清冷,而這本"二十一世紀城市人的植物學手記"如一杯嫋嫋散發着熱氣的清茶溫暖着我。在作者莫幼羣先生的帶領下,我認識了"與魔鬼打交道的草","帶刺的思想家",知道了印象派大師莫奈最鍾情的是睡蓮和乾草垛,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喜歡用花草使自己的文章蒙上一層唯美的色彩。而更感動我的是作家與植物同悲同喜的.靈魂。他說"有時讀到植物的名字,就不由得眼睛一亮,聽到歌中有植物的名字,身體也不由得打一個激靈,似乎通向某個神祕花園的通道被打通了",他還說"我有幸觀賞了它們絢爛的起點,更有幸品嚐了其甘美的終點,夫復何求?"

這是一個真正的熱愛植物的人,他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結識花草樹木,他的情感都寄予在植物中。而植物同樣給予他感悟:"從合歡到忍冬,只有短短的幾十米,而從慾望到隱忍,我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古不乏真愛植物的人,也不乏懂得花草的人。"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梅妻鶴子"的林和靖。而這本書的作者"老末"也同樣是這樣的人。我在他的《草木皆喜》裏收穫着,歡欣着,並榮幸透過博客結識了他。

淹沒在滾滾紅塵,我經歷和看到人心比植物善變和冷酷,"感恩"是需要來"過節"的。在我所知,植物比人懂得感恩。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電影《秋翁遇仙記》,大意是講一個叫秋翁的老人種植了片牡丹園,他在晨露還沒消散時就到園中施肥,在夕陽西下時還在園中除草。他幾乎所有的時間,所有的愛都寄託在牡丹花上。因此,他種植的牡丹聞名十里城鄉。但是,一個惡霸想搶走牡丹園而誣陷和棒打老人,老人種植的牡丹花顯靈了,牡丹仙子懲治了惡霸,牡丹園也得以重歸愛花的老人。若說這畢竟帶點神話的話,現實中植物救治人類的絕不是新聞而是事實。比如沙漠中沉默的仙人掌,黃風中屹立的胡楊林,奉獻給人類的不僅僅是物質更是精神:那種忍耐,堅韌,不畏強暴的高貴品性。在五六十年代糧食缺乏的時期,那些榆錢、槐花、芨芨菜、馬齒莧是保命的糧食,有多少人因爲這些食糧而倖存於世?而甘草、當歸、藿香、薄荷,這些有着美麗名字的中草藥是治病救人、保佑健康的好植物。

植物比人類活得簡單而豐富。它們索取的極少,陽光和水分足以生存;它們用溫和、純淨的目光靜觀世間滄桑、風雲變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百年甚至千年的閱歷足夠它們炫耀或四處傳播所見所聞,但他們始終靜默着,安靜而高貴的靜默着。大象無形,大愛無聲,它們值得讓人類學習和敬仰的。

植物更給予人類太多的啓示。在今年6月去神農架的路上,我透過車窗看到對面山中蔥蘢的樹木。其中有一排排高大挺拔的巴山冷杉匆匆掠過。導遊介紹說這種美名爲"站崗樹"的杉樹被當地人戲稱爲"不要臉樹"。我們仔細一看,這些樹果真是外皮脫落,裸露出光滑的樹幹。導遊說它正是以不斷脫皮積蓄養料來維持生存。有舍纔有得,失去有時是爲了更好的活着。植物不愧是人類的老師!

與植物爲友,實在是一種福氣。"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豔,牡丹令人豪,蕉與竹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鬆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這些豐富而美好的氣質品性難道不是我們渴慕擁有的嗎?常與之爲鄰,爲伴,爲朋友,爲知己,即使難得其神韻之滿,也可得其一二之味道吧?我也是個熱愛花花草草的人,曾經在野外看到一朵小野花而心歡,曾經將一枚楓葉撿拾起存放在書的一頁,而此刻,在我寫這篇文字的電腦桌旁,"帶刺的思想家"仙人球正陪伴着我。

一樹一格調,一草一傳奇。人們也終於明白植物的豐富與珍貴,而倡導"植物化生存"。植物化生存不是清心寡慾,逃避世俗。而是用一種內斂,清淨,和諧的生活方式取代膚淺,浮躁,張揚的生活方式。用植物的情感方式取代動物的情感方式:動物身體親密接觸而靈魂背離,植物在大地上獨自生長而根在地下緊緊的連在一起!

像植物一樣簡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