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阿q正傳》讀後感範文300字(精選7篇)

讀後感1.2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q正傳》讀後感範文300字(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1

《阿Q正傳》創作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發表在《晨報副刊》上。從小說總體結構上說《阿Q正傳》的前三章基本上是一種平面的橫向的性格介紹和舉例1。從第四章(“戀愛的悲劇”)開始,魯迅開始就着手將阿Q的精神特徵放在一連串連貫的縱向生活細節中加以具體展現。

於是便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魯迅的經典名篇——《阿Q正傳》。《阿Q正傳》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它刻畫出了國人的靈魂,暴露了國民的弱點,達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效果。阿Q的身份雖是農民,但這個形象所表現出的性格弱點卻並不只是農民才具有的,它具有更爲廣泛的普遍性,魯迅把阿Q性格作爲國民性的最劣表現加以鞭撻,因而也就更具廣泛的社會價值。因此,在作品發表的當時就有不少人惴惴不安,甚至“對號入座”,以爲魯迅在罵他。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2

今天,我讀了《阿Q正傳》這本書,第一章還沒讀到一半我便被次書吸引了,並且一口氣把它讀完了。

文章主要講了“窮人”阿Q的生活,他被人一欺再欺,有一次因爲喝了一點酒,不小心觸犯了“吳媽”,就被趙太爺的兒子“秀才”用那麼粗的竹槓打了一頓。還有一次阿Q去賭博,贏了錢,卻被人打暈後將錢搶光。

最後,鬧革命了,阿Q也想參加革命,可錢太爺的兒子——“洋鬼子”不讓他參加,最後還被人送去了槍斃……

這本書真正的寫了一箇中國人的精神,靈魂。阿Q,一個擁有真正中國人民的氣魄的男子漢,雖然有時他會調戲一下人,但他的內心是善良的,他曾經偷過東西,但他也是爲了生活,迫不得已的。文中不還提到了他再也不敢偷了嗎?

我們要學阿Q,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3

這本書在好久之前就讀過了,文中阿Q這一人物一直印在我的腦海。

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是一個僱農,只靠打工度日。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常用“精神勝利法”來進行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被別人打時,他說:“是兒子打老子”,用這種方式自我麻痹。

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家,享有名聲、地位——但他在人們心中永遠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阿Q正傳》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後的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羣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阿Q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農民典型,社會地位低下,受壓迫受剝削,被侮辱被損害,生活十分悲慘。他身上有農民的優點——“真能幹”。他身上又有農民的弱點:主觀、愚蠢、封建。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的'那個時代了,但阿Q的“精神勝利法”依然被現在的人使用着。依然像阿Q一樣自己麻痹自己,逃避困難。

阿Q精神雖然可笑又頑固,但不能不說,它依然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4

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m,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個膽小的人受到別人的欺辱,嘴上雖然不敢說,但心中一定是憤憤不平,在背後說那人的壞話,將那人罵得體無完膚了。

一位機關幹部受到上級領導的批評,心中一定想:“總有一天,你“下”了,我“上”了,你就會栽到我手裏。”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傳至今。

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菸,而自己卻受到了父親的管制不準吸菸,便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卻又頑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5

看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在文章中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於是愈陷愈深,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

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靠出賣勞力生活,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裏人們的戲弄、侮辱。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裏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爲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6

《阿Q正傳》是魯迅《吶喊》中的一篇小說,文中他寫入了阿Q的動作,語言,神態表情以及心理描寫,使我身臨其境。

《阿Q正傳》一共九章,寫了阿Q的變化。第一章“序”交代了爲給阿Q作傳的原因,概括了阿Q的身世和現在的處境;第二章和第三章重點描寫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利用別人的痛苦來表現自己的勝利,表現了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強凌弱和十足的奴相;最後寫了辛亥革命波及未莊以後,阿Q自發神往革命的願望和行動,以及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已後,他對辛亥革命的極度失望,反動派竊取革命果實,阿Q被殺的悲慘結局。

透過阿Q的故事,我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愚昧。阿Q的愛國,一心向着革命的心使我深受感動,我要向他學習。

阿Q的生活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辛勞,痛苦。人們都不愛國,都成了假洋鬼子,裏通外國,成了奸細。

《阿q正傳》讀後感300字7

剛開始讀阿q正傳時,還認爲這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個高明的自我安慰法,心裏暗自佩服。可越到後來便越覺得不對了。

阿q是個挺懂自我安慰的人,別人打他,他也就只當不孝的兒子打老子。可是別人會怎麼想呢?別出心裁人一定會覺得阿q是個膽小鬼,是個怯懦的人。誰了不會希望自己是個膽小、懦弱的人。

這篇文章是寫給當時的人看的。魯迅先生以辛辣的文字諷刺了舊社會中國人的懦弱、麻木、無知、自大、的性格,阿q是其中的代表。

阿q精神在現在不是好精神,也不是壞精神,是介於好精神和壞精神之間的不好不壞的精神。阿q精神是好的,但只有合理地運用它,它纔會真正的好。

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有阿q精神呢?一件事情無論如何沒有辦法做到時,纔可以用阿q的這種精神。但如果可以做到,就應該居理力爭,再困難也不可以放棄。

有一點阿q精神可以,但不能成爲阿q第二。

這就是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