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悲慘世界》有感(精選13篇)

讀後感2.66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悲慘世界》有感(精選1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

曾經,他只是一個悲慘的苦役犯,在貧富懸殊,社會極度不公的法國做一個卑微的工人,無奈社會不容,竟爲了一塊麪包被投入獄中19載。他不甘心,極度的不平衡感控制了他的內心,他發誓要向社會復仇。就在這時,主教米里哀拯救了他,冉阿讓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決心再創新生。

本性勤勞,勇於拼搏的冉阿讓很快闖出了一片天地,曾受人恩惠的他並沒有像大部分不法奸商一樣壓榨人民,而是成了以慈善聞名的工廠廠長兼市長。米里哀的信任如同穿過烏雲的太陽,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帶給冉阿讓溫暖。信任是一縷春風,它會讓枯藤綻出新綠;信任是一條紐帶,它連結了無數心靈。信任使他邁出了從卑微墮落到走向光明的關鍵一步,開啟那扇緊閉的心窗,改變了冉阿讓的一生。

感動,自責,懺悔,暗下決心,冉阿讓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馬德蘭的市長。感恩的力量使他洗心革面,並以主教爲目標開始了一段原來完全意想不到的新生活。正是因爲如此,他命令沙威放了芳汀,即使和沙威進行爭執,爲了一個完全的陌生人;正是因爲如此,他執意在沙威面前擡起了壓在老人身上的馬車,即使這會引起沙威對冉阿讓的強烈記憶,勾起他對自己的懷疑;正是因爲如此,他在得知一位老人因爲被誤認爲是他時挺身而出,承認自己纔是冉阿讓,即使對方只是一個無爲的人,而自己身爲令人愛戴的一市之長,即使爲此自己可能再度入獄;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會在被通緝的情況下,還接受芳汀的委託,答應去解救她的女兒珂賽特並撫養她長大;他纔會在有機會結束沙威的生命,從此不必左躲右閃的關頭放走沙威,即使自己以後可能落入他手;他纔會爲了柯賽特的幸福,去救馬呂斯,即使在戰爭時分,自己也可能送命,即使在過下水道時,他知道生還機會並不大;正是因爲如此,他在受到馬呂斯的懷疑時,坦然任之,即使自己將離開心愛的柯賽特,孤獨終老。爲了感恩,不,準確地說是因爲感恩,冉阿讓在自己的餘生奉行着主教的處事哲學。“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主教的這句話像蜂蜜一樣浸潤了冉阿讓的心靈,雖沒有被他奉爲人生信條,但使他的一生都沒能再逃脫那顆寬容,感恩的心。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冉阿讓做到了,以他的行爲,以他的精神。所以他有所收穫,窮其一生誓將他抓回牢獄的沙威發現他本性善良,在下水道放走揹負馬呂斯的冉阿讓,馬呂斯最終了解到自己一向誤解的岳父就是神祕的救命恩人。走之前,老人在微光中告訴了兩個年輕人他們的身世。那對銀燭臺陪伴着老人度過了他那悲慘的一生。

主教帶領着冉阿讓成爲光明的使者,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爲懷的心,努力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因爲有你,感恩!冉阿讓將感恩融入自心,當做種子種下去,終於長出一朵美麗的花。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

讀完這本書後,合上書,文章中描繪的悲慘世界依然還浮現在我的眼前,而文章中的愛與善卻把書中的黑暗世界照亮,讓流浪在黑暗世界的人走向光明。

這個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圍繞冉阿讓描繪了拿破崙戰爭之後的十幾年時間的故事。文中冉阿讓因爲太貧苦偷了一個麪包而坐牢,又因爲不信任法律屢次越獄以致罪行加重,在暗無天日的大牢中整整待十九年後才越獄,出獄時他已沒有了年輕時的光輝,因爲一個老主教的無比寬容而感悟,爲人漸漸慈悲,做了無數善事,他好心地收留了女工芳汀女兒珂賽特並當上了她的教父,改了名之後還當上了市長並深受市民的愛戴,就連曾經瘋狂逮捕他的頑固主義者沙威警探在知道這位“市長”曾經的真面目後已無法面對自己所堅持的觀點和現實而自殺。說道沙威,這個典型的人物,這個正義的堅持者,也是正義的固執者,他永遠相信慈悲是罪犯的苗根,他一直不相信做過壞事的人終究一天會洗心革面,特別是像冉阿讓這樣的人,所以堅持要將冉阿讓捉回牢獄,可卻漸漸發現冉阿讓本性居然那麼善良,他再也無法面對自己堅持一生的信念和這個出乎自己意料的現實,所以選擇跳河結束自己的性命。書中的各種人物,各種故事都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其中卻都有隱隱閃爍着善良之光。

主人公冉阿讓一生的道路是多麼的坎坷,他的精神又是多麼可歌可泣,他是在黑暗不公的世界裏與醜惡鬥爭的人,他用本性的善,內心的美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他就如同正義的化身,爲社會底層的人架起了一把傘。他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榮華去救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他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名利去幫助一位受困的老人,他甚至不惜自己的錢財把它們幾乎全部捐獻給了窮人,他的靈魂永遠都那麼偉大。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3

本書的主人公冉阿讓命運悲慘,家境不好。他因家中有捱餓的姐姐和她的七個孩子,沒吃的,無奈,冉阿讓夜裏跳進麪包店拿走了一塊麪包,被發現而經受了十九年的勞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他刑滿釋放後,除了主教,人人都不肯收留他,覺得他是危險分子……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的監禁帽,在船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桅杆時不幸掉入大海,冉阿讓奮不顧身,救起了他自己卻調入海里。後來,有人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看到過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冒着槍林彈雨,戰鬥……可見當時的社會有多麼惡濁。

與冉阿讓命運同樣悲慘的還有流落街頭的女人芳汀。她來到“滑鐵盧勇士”客店,她原以爲店主是好人,可是這店主表面慈善,心腸卻很毒辣。芳汀把女兒託付給這對“好心人”收養,留給了他們很多錢。店主還不斷提高每月的“撫養費”。其實,芳汀的女兒在這店中受盡了折磨,她已面黃肌瘦。這店主是多麼狡詐心狠!在當時的那個社會,真正無私的人還有幾個?他們面對法國大革命,有的人開始自私,有的人變得狡詐;有的人開始行騙;還有的甚至搶掠……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裏,無辜的冉阿讓和貧婦芳汀的人生道路徹底被引向黑暗,讓讓他們在深淵裏掙扎。

和當時的法國社會相比,現在的我們,是是不是比那時好多了。現在,我們已豐衣足食,少有貧窮的人,孩子都可去上學,大大人們絕大部分有固定工作。既然現在我們的社會如此和諧美好,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回報父母。我們長大後,要對社會有貢獻,讓科技更加進步,社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當時的法國社會是深淵,是無底洞,我們要讓我們的社會變成天堂。我們要努力向上,告別“悲慘世界”。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4

最近我讀了一本雨果的《悲慘世界》。它講述的是一個囚犯冉阿讓在結束了19年的牢獄生活後悲慘而幸福的一生。他誠實、正直、仁慈、博愛,當他成爲市長時,他把錢財幾乎都捐給了窮苦的百姓;在他看到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時,他冒着可能會被認出的危險救下了老人;在他知道有人被冤枉頂替他被捕時,他毅然站了出來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當他有機會親手殺了一直追蹤他的沙威,他卻爲他鬆了綁。他是多麼的偉大啊!最後連那個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也被冉阿讓的寬大與善良所感動,這就是愛的力量。冉阿讓剛出獄時,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他。

當人們知道他是冉阿讓,都對他避而遠之。當想用多做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時,人們都不接受他的好意,甚至還會誤解他的好意,在人們的眼中冉阿讓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可想想,世人哪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人啊!又有誰沒有犯過錯呢?錯是人生道路上必須經歷的波折,改正了同樣可以重新開始。我們爲什麼總要死死地抓住別人的過去,而不用平靜的目光去關注他現在的努力,其實寬恕別人也是一種美德。書中有一位這樣的人物,他就是那位善良的神父。

他收留了別人眼中的惡魔——冉阿讓。用豐盛的晚餐和高貴的銀器來招待他,並讓他住在自己的隔壁,自己卻在自己的房間裏酣然大睡。當晚上冉阿讓想打死神父時,看到神父安詳的睡顏,他手裏握着鐵釺慢慢地放了下來,但偷走了銀器。當冉阿讓被抓時,神父並沒有指證他,也沒有責罵他,反而寬恕了他,並又給了他兩支銀燭臺,並對他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允諾過我,您拿了這些銀子是爲了做一個誠實的人用的。”這就是冉阿讓的轉折點。正是因爲神父的寬恕和教導,使冉阿讓走上了正軌,成爲了一個誠實、正直、博愛的人。如果我們也能寬恕身邊犯過錯的人,用善與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讓我們感受着陽光的溫暖!寬恕別人是一種美德,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5

今天,我讀了媽媽給我買的《悲慘世界》,這是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國人。我看完後回想一下,故事的內容、情節都十分感人,催人淚下。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爲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爲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併爲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慘典型。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透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

“奉獻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在這句話裏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就是奉獻,無私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就好像父母親對我們的愛,不斷的付出他們的愛。在這書中我看到了冉阿讓的奉獻精神。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6

這部小說是一百多年前法國大文豪雨果寫成的。他的背景是十九世紀的初期,在法國大革命之後。作者對於動盪不安的法國社會,有很深刻的瞭解與認識。法國大革命所標榜的“自由、平等、博愛”三大理想,說穿了,也就是雨果的文學思想。

在這個故事中,除了主角冉阿讓之外,還有許多悲慘的人們。當然也有愛的化身——米里艾主教,再說,那個接受主教的教誨而決心悔過的冉阿讓,也不例外。在故事中,能過着一般社會觀念上所謂“幸福生活”的,可以說是隻有柯賽特與馬留斯兩個人了。

試想,他們倆爲什麼會那樣幸福呢?不用說,那是冉阿讓自我犧牲所換來的。

當然,使珂賽特與馬留斯享受幸福生活的,不只冉阿讓一個人,還有芳汀,這個苦難中打滾的女性。芳汀爲了珂賽特,不惜買掉了女性最寶貴的頭髮和美麗的牙齒,最後連性命也獻給了她……

雨果在這個故事裏想告訴我們的是:

“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的一切的不幸!”

“再不幸的另一面,有許多人爲了愛而犧牲。”

我想現在的我們一定每天都過着很幸福,很快樂的生活吧,那麼在看完這部小說後,讓我們慢慢地想一想幸福的意義吧!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7

“每天走在瘋狂逐夢的大街上,我們的精神襤褸卻毫無倦意,徘徊着尋找着那虛空的歡愉,奔波着抗爭着那無常的命運?”繁華的街道人聲鼎沸,金鼓喧闐,卻不能驅走了我內心寂靜而空虛的冰冷世界,感受不到繁華的熱鬧,歌舞昇平,車如馬龍,很遠處聽到這首歌,真如李清照的剪不斷,理還亂,塗添一份憂鬱罷了。

獨自一人在外闖蕩至今已有四年,回憶往事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剛畢業跟着同學來到夢寐以求的城市,這座城市承載着多少人追逐着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我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受委屈,站在那高樓大廈的門前,我發誓這上面就是我夢想的開始,於是我站在了高樓大廈上,向下望着路上的行人,自我感覺非同一般,我以爲這樣就是所謂傲人的身份地位,事情往往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好,職場上爾虞我詐,你爭我鬥,什麼手斷都有,只爲升職,討的上級的認可。一般從農村裏裏剛出來的畢業生,是不能理解這些的,我不懂防人之心,也沒有害人之心,還傻傻的以爲社會就跟學校裏的生活一樣,剛開始我的工作一直都不能被他們認可,天天被他們叫到辦公室訓話,旁人都對我指手劃腳,說三道四,因爲他們覺得自己是身經百戰的將軍,論資歷,閱歷都略勝一籌,他們的想法,相得益彰,他們的做法都是有道理的,我的內心很脆弱,我想放棄,但我不能,我必須得堅持下來,因爲這不是我一個人在戰鬥,我肩負着我們整個家族的夢想,因此我默默的扛下來了,我沒有跟任何人訴說心中的苦,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偷偷的流淚。或者乾脆躲在被窩裏,哭出來,我還是得感謝他們當初對我的排擠,對我的教導,讓我終身受益,如果沒有他們當初對我的磨礪,或許我現在還是一事無成,我的命運將會是另外一翻風景。

我們家族很大,父母是五十年代的人,兄弟姐妹六個,在那個剛解放的時期裏,能養活自己是件多麼了不起的事,何況還要養這麼多兒女,父母都是老實忠厚的農民人,他們憑着一雙勤勞的雙手,將我們兄弟姐妹六個都養活了,但是很遺憾,都只上了小學,然而在生我的時候,已是90後了,社會經濟好起來了,農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哥哥姐姐都能自己掙錢了,那個時候找工作哪敢挑三撿四,只有老闆抄員工的份,人們爲了能找到工作,什麼苦都能吃,哪怕是老闆打你,罵你,只要不炒你魷魚,就行。有時我在電話裏聽到姐姐跟媽媽講老闆打她的事,我不發表意見,不代表我沒有想法,那個時候我應該只有七八歲的樣子吧,我就不想讀書了,我也想也來工作了,替家裏分擔,更替哥哥姐姐們出一份力,但我太小了,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哥哥姐姐們都非常關心我的學習,老跟我講在外面那些有知識的人工作是如何的輕鬆且工資又高等之類的話,因此我學習非常刻苦用心,後面我終於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名牌大學,但在我們家族裏也算是個有知識的人,有什麼事都願意聽我分析,有什麼難處,首先想到的也會是我,我在他們的面前永遠是最棒的,包括後面出社會工作,也以爲我的工作是最驕傲的,經常聽他們說,讀書人就是不一樣。

每年回家過節,將自己穿的人模人樣的回去,於是家裏就涌入了好多未面世面的老人小孩過來圍觀,問候,打聽,攀比等等,有時我都替自己難過,自己有什麼本事,搞的村裏滿城風雨一樣,在深圳這個大城市裏,自己能算什麼,什麼都算不上,不對,說白了,應該說是隻是一個打工者,沒有什麼值得去炫耀的,其實我也不想這樣,但我不能讓家裏人傷心,我必得的僞裝,所有的苦讓我一個人來承受,只要他們開心,平安就夠了。在這四年當中,只要他們有困難,精神上的`,物質上的等等,我都會竭力全力去幫助,我大姐的女兒,也就是我外甥女因叛逆輟學,便被我帶出來工作,她生活的一切都由我負責,本來想身邊有個伴,心裏不會那麼累,可是她不聽話,中途我不得不將她送回去,本來那個時候是我升職的一個好機會(後來才知道的事),但因爲我的私事,所以泡湯了,我大哥因爲生小孩缺錢住院而打電話找我借錢,我義無反顧的打給他了,我小哥時常因手機快停機,叫我趕緊給他充話費,我二話不說給充了,我二姐本是叫我替她買手機,結果到現在也沒有提買手機的錢,包括這次三姐因建房子,已經多次打電話來向我借錢了,我因今年工作不順利,便遲遲沒有打過去,這下人家都發火了,於是我將我所有的積蓄拿出來,東拼四湊全給她了,這就是我所謂的幫助他們嗎?就這是我所謂的肩負家族人的夢想嗎?我很失敗,跟我原來想給他們的生活完全不一樣,從本質意義上講,變味了,從某種角度講,是這個味。

今晚我浮想聯翩,我又回到了四年前那個剛出社會的小女孩,身無分文,這四年我到底在做什麼,天天爲生活而波奔勞累,從來都不爲自己請一天假,也從來不多睡一會,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得到,一場空。我不指望他們個個都會將那些錢還給我,我從來都沒有那樣奢求過,只要一家人開心,幸福,平平安安就夠了。

望着漆黑的天空,我想起了雨果先生(悲慘世界)裏的主人公--冉阿讓,想着想着,便進入夢鄉了。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8

《悲慘世界》是由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所寫,描寫了在一個悲慘的社會裏,有一位男子名叫“冉阿讓”,他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但因爲社會的殘害,家庭的無奈,冉阿讓不得已去偷東西,被警察抓住,做了好幾年的牢。冉阿讓被放出來後,無家可歸,想找家客棧住下,但人們知道他曾是監獄裏的犯人後,都嚇得臉色發青,不敢出聲。冉阿讓無處可去,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走啊走,他的腳步是沉重的,因爲他受到了別人的歧視。夜,很黑很黑,連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害怕地躲了起來,街上沒有幾個人,一陣風來,樹上的葉子晃晃悠悠地飄了下來,悄然無聲地落在地上。突然,冉阿讓看見一所教堂還亮着燈,便走過去敲門。“哦,先生,您好!”在冉阿讓面前出現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您知道我是誰嗎?”冉阿讓問。“知道,您的名字叫‘我的兄弟’!”這麼一句簡短的話,聽得冉阿讓心裏熱乎乎的,生命之火在他心裏燃起。從此,冉阿讓成爲一個熱心助人,捨己爲人,心裏只有他人的好人。冉阿讓當上了市長,幫助了窮苦的芳丁母女。在冉阿讓臨終前,他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給了芳丁的女兒————柯塞特,並且還不忘那個對他很好,點化他的老人。

冉阿讓,一個令人敬佩的人,他知錯能改,從犯罪的道路中走出來,成爲了一位“外國的雷鋒”,他把自己的全部財產都給了一個和他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精神實在可嘉!再想想我們吧,父母批評我們做錯了,我們都會頂嘴,扔東西,死也不肯承認錯誤,這樣做對嗎?我們生活在新社會,新世紀,在父母眼裏,我們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師眼裏,我們是展翅待飛的雛鷹,我們是幸福的,成長在一個好的環境裏,家裏有電視機,VCD,電腦等高科技東西,這麼優越的條件使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回憶一下冉阿讓,他們那個時代,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還會去偷東西,想想吧,我們要把冉阿讓當成榜樣,好好學習他的精神!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9

吃罷晚飯,我獨自一人徘徊在晚秋中。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着,而我卻無心參加他們的交談。剛剛看完《悲慘世界》這本書,主人公冉阿讓的形象總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悲慘世界》只要講述的是:在舊巴黎悲慘的世界中苦役犯冉阿讓的遭遇。捧讀《悲慘世界》,最突出的感覺,當是厚重之感。使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的生活。看完以後,我倍受感動。冉阿讓啊,你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你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你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你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是寬大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讀到這裏,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他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敬重的市長。 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歡喜。然而欣喜之餘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中。囚犯和市長即是天壤之別,這是一種人性的巨大轉變。想到這裏,即將產生兩種人。第一種:卑鄙,狹窄的人。他們的自私,貪婪,醜陋的本性是無法隱藏的。就如書中的德納第,爲了錢財,可以不惜一切,彷彿錢就是他們的領域。他們飾演角色多的數不勝數。一會兒變成畫家,一會兒聲稱演員。但是再高明的詐騙手段還是掩藏不住他們醜陋,陰險的一面。

我掩卷沉思:其實當今社會還存在一些只顧眼前利益而可以不擇手段的卑鄙無恥的小人。如:渺小到考試作弊者 ,在賽場上爲了追求好成績服用…他們把慘淡荒蕪世界的人性盡收眼底,使我感嘆人生的微妙。任何虛僞的僞裝都不可能埋藏一世。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願我們加入這個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才能使世界更加和諧,美好,光明!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0

《悲慘世界》是19世紀法國的浪漫主義詩人維克多·雨果留下的一部傳世著作,他創造的《悲慘世界》描寫了法蘭西大革命前社會上各級人的註定的命運,窮人死,富商活的社會局面,反應了19世紀時法國資本主義社會奴役的下層勞動人民真實生活。歌頌了當時像好心的冉阿讓、慈祥的卞福汝主教、可憐的芳汀、善良純潔的珂賽特、勇敢聰明的馬呂斯、知恩圖報的彭眉胥這樣的人,也鞭策了固守法律的沙威、貪得無厭的德納第一家人。

《悲慘世界》以主角冉阿讓的經歷作爲線索來寫的:冉阿讓一家非常窮,一年冬天冉阿讓實在無法賺錢了,所以家中沒有飯吃,但冉阿讓因爲不忍心看着弟弟捱餓,於是便去麪包店去偷了一塊麪包給弟弟吃,但沒想到被發現了,從而被抓了起來,期間因爲他十分惦記家中的情況企圖越獄回家,照顧弟弟,但是他非常的不幸,越了四次獄全部被抓了回來,結果一呆就是19年,當他出獄後,卻面臨着沒有人接待他,都十分怕他、畏懼他的情況。直到他找到了卞福汝主教,卞福汝主教留他吃過晚餐,並且拿出銀餐具來招待他,但是冉阿讓趁着卞福汝主教睡着偷走了餐具,但被發現了,可是主教原諒了他,從此冉阿讓便幫助人們,還當上了市長,但是好景不長,沙威揭發了他之前的所作所爲,他又一次入獄了,他被戴上了終身囚禁的紅帽子,在船上他救了一名海員,自己卻被海水淹沒,所幸他沒有死,他又在法蘭西大革命上出現了,在法蘭西大革命的戰場上他英勇地殺敵,在槍林彈雨中和敵人鬥智鬥勇,幫助那些在苦難生活中的老百姓。

《悲慘世界》之所以成爲世界鉅著就是因爲它反映的社會現實是真實的,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所以我們要在社會生活上學會關心他人,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1

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他寫了《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但是他的筆下一點都沒有體現出來我們所謂的浪漫,都是戰爭,苦難,心酸,正因爲這麼一個社會環境喚醒的可能是心底裏的浪漫吧。

人生絕大多數苦難都是因爲沒有錢,十七歲的冉阿讓,爲了姐姐活命,於是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在監獄裏他擔心姐姐和孩子,於是他三番幾次的試圖越獄逃跑,結果都沒有成功,有幾個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呢?於是他的刑期被增加到十九年。十九年,少年變中年。暗無天日的苦役生活,讓他受盡苦難。出獄之後受到世人排擠歧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的地方,外面的人不接納他。

冉阿讓受到世人對他的殘忍,他也開始破罐子破摔,但是有一個人改變了他,一個老太太看到他在印刷廠門口睡覺,於是問他在幹什麼,他沒好氣的說老太婆我在睡覺。老太太給他出主意讓他試試去敲神父的門。莫里哀主教開了門,他沒有嫌棄他苦役犯的身份,和他親切交談,對他表示同情和關愛,給他端上一碗熱乎乎的飯菜,給他安排了牀鋪睡覺。

可是當他看到席上閃閃發光的銀器,這個窮困潦倒的苦刑犯忍不住把他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逃之夭夭。他曾經因爲一塊麪包背上牢獄之災,現在看到救命稻草沒有把持住自己,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冉阿讓以爲,主教一定會把他送進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卻矢口否認,提醒冉阿讓:“您爲什麼不說,這是我送給您的呢?”還把一對銀燭臺也加以贈送。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體,還有他的靈魂。冉阿讓得救了,連他的靈魂一起得救。

被愛拯救的冉阿讓,開始愛別人。

他改名換姓,洗心革面,勤勤懇懇工作,成就了一番事業。獲得大量財富以後,他不遺餘力地救濟孤寡、造福社會。他的善行幫助了很多人,因爲深受當地人愛戴,被推舉爲市長。他關心市民疾苦,牽掛底層民衆,就像一道光,溫暖地照進貧苦人的生活。他開辦的工廠裏有一個女工叫芳汀,芳汀有一個私生女,爲了照顧私生女,芳汀使出渾身解數賺錢,但是最終死去,她拜託冉阿讓照顧她的私生女。

冉阿讓在一次救人的行動中,冉阿讓暴露了他力大無比的事實,而這樣的力量,只有曾經那個苦役犯有過。

人們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聯繫在一起。最終,他暴露了,只能逃跑。冉阿讓帶着女兒柯塞特東躲西藏,並不是因爲他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爲生活從來就不講究公平,所謂公平,只有自己內心才能稱出來。最後,那個最積極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槍殺,冉阿讓拋棄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他。雨果的浪漫是讓讀者深陷故事其中,沉浸進去,然後自己幻想一種浪漫出來。因爲現實太痛苦了,只有一絲絲浪漫纔可以緩解這種痛。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2

讀完《悲慘世界》,我在思考――“書中真是一個只有悲慘的世界嗎?”當冉阿讓走出圍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監獄後,他過得並不快樂。大家懷疑他,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闆亦趕他出來。長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卻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予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銀碟子準備逃跑時原諒他,並贈與一對貴重的銀燭臺――“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銀碟子做個正正經經的人。”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還有可憐的女工――芳汀,爲了自謀生活,將自己的女兒寄養在了惡棍德拿第家中。德納第夫婦以各種理由向她索要着女兒生活必須的“費用”。這個在苦難中打滾的母親啊,善良而單純,爲了自己的女兒,不惜賣掉最寶貴的頭髮和牙齒,最後連生命也獻給了她。

說到善惡,主教、芳汀以及後來的冉阿讓,他們都是善良的人。縱然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悲慘,可他們卻依然爲這個世界點綴了一份溫暖!這樣的人並不鮮見,他們爲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如汪精衛爲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書記爲了自己的貪心,放棄了集體的利益;還有美國爲了石油,對伊拉克悍然發動戰爭……但可喜的是,現實之中,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擁有的是光明正大,無己無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戰輝,他可以稱得上是“愛的使者”,背父求醫,帶妹讀書。他不求回報,他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資助別人,他就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繼承者,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

《悲慘世界》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結尾“冉阿讓真的死了嗎?”“不,他已經用生命豎立起了人們心中屬於善良的豐碑”。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3

我用了近兩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

這本書描述了當時的灰暗世界的角角落落、點點滴滴,讀來讓人感到揪心。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冉阿讓,他是一個苦役犯,一個可憐的苦役犯!沒錯,他生前是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情,搶劫、殺人,他無所不作。但我相信,他也是出於無奈。一個人在不用做這些就可以吃飽穿暖的情況下,是不會自願去做那些不見天日的事情的。而他,儘管犯下了如此嚴重的罪行,但我認爲,他之後所做的種種善事,是完全可以彌補這些過錯的!他在監獄的時候,有幾次嘗試越獄,但都被及時發現了——他沒有越獄成功。但是後來,他又逮到了機會,他再次越獄。這次,他成功了!可不要以爲這下他的日子就好過了!完全不是這樣的!要知道,他可是一個苦役犯,一個坐過牢的人!在那個時候,苦役犯是地位最低,身份最卑微的人,他們註定一生都要被人們瞧不起,被人們唾棄、厭惡!

很明顯的,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人!但他悔過了!他之後隱名埋姓,改名爲馬德蘭先生,以及一些不爲人們所知的奇怪的名字,他常常慷慨的把錢施捨給窮人,他受到人們的一致讚頌!但,之後的商馬第事件卻使得她身份暴露——他又被人們所瞧不起,被人們唾棄、厭惡!他還救了一個叫珂賽特的不幸的小女孩,她是芳汀的孩子,她早就死了。之後,珂賽特長大了,成年了,她和馬呂斯結下了美好姻緣,而冉阿讓,爲了不讓他們因此受到影響,在經過激烈的心理鬥爭後,向馬呂斯道明瞭自己的真實身份。馬呂斯開始十分討厭他,但介於珂賽特的面上,他沒有表現出來。後來,當他得知冉阿讓就是他的救命恩人時,他簡直不敢相信!他過了不久,便死了,他給這對新人留下了近六十萬法郎!他是一個多麼替別人着想的人!

他雖然死了,但他的靈魂得到了昇華!他死了,毫無留戀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