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安妮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讀後感9.81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妮日記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1

讀完德國作家安妮。弗蘭克所著的《安妮日記》後,安妮,從這個比我大幾歲的小姐姐身上,我感受到了太多的震撼。

黑夜裏我關掉燈,想象着我的小房間就是安妮曾經躲避德國侵略猶太人所住的房間:“祕密後屋”。在這兒住上二十五個月,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晚上睡覺會被炮聲驚醒,被警察的敲門聲給吵醒,還會被小偷雜亂的腳步聲嚇醒……每天連上完廁所沖水都要膽戰心驚。安妮雖然也害怕這種恐怖的生活,但她從不曾絕望過。她堅持讀書學習,希望將來成爲一名記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裏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麼堅強,儘管挫折一次次向她進攻,但她毫不退縮。猶太人——最聰明的民族,常常讓人嫉妒,所以安妮——這陽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來……這時,我才感到我是那麼的幸福,從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裏,被父母呵護着長大,就像溫室裏的花兒,經不起風吹雨打。

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的女孩,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不斷激勵着我們堅強、勇敢、快樂地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2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安妮·弗蘭克在艱苦而寂寞、恐懼的藏匿期間寫成的。

日記寫於1942年,安妮那時才十三歲。由於受到納粹的迫害,她們一家被迫生活在一個地下密室,開始了暗無天日的兩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門被德國警察叩響,八名藏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倖存者——安妮的父親,在戰爭結束後,致力於傳揚女兒安妮的日記。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爲她們都是猶太人,歷史學家安妮·羅美的丈夫看了日記後在文章裏寫道::“日記結結巴巴地道出了一個小孩子的心聲,體現了法西斯主義的可怕,連紐倫堡審判都不及它。”

我覺得,無論猶太人犯了多大的錯誤,都應該得到寬恕、得到原諒。安妮在藏匿生活飽嘗了艱苦的生活、寂寞的時光、恐懼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點亮着希望之火,她確信自己能成爲一個作家、能堅持到戰爭硝煙散去的時刻,雖然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滿了希望。

讀完這本書,我很佩服安妮,因爲她在在納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着樂觀的心情、對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安妮日記讀後感3

讀着此書時,想到這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是若沒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正當青春爛漫的好年華,正是對萬事萬物好奇,好動而又貪玩的年紀,卻爲了能夠在納粹的鐵蹄下存活,在密室裏度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不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還得忍受着隨時被發現的恐懼。還好,安妮有着樂觀的心態,她嚮往着美麗的大自然,享受着偶爾陽光的恩賜,憧憬着得到自由時的幸福生活。

雖然密室裏的生活單調的乏味,但是安妮有書做陪,有日記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麼死板而苦悶,還有彼德——這個似朋友又似戀人的相知相守,讓失去自由的她偶爾能夠開心快樂。

一場沒來由的戰爭,讓很多無辜的猶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對活着的嚮往讓他們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卻也難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親人還是失去了她們寶貴的生命。

人類的野心和慾望一旦膨脹,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但願人世間不再風起雲涌,永保太平,永少殺戮。

安妮日記讀後感4

在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時期間住在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景。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在漫長的25個月內,按你記錄了每一天的成長經歷,並對戰爭、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宗教等問題進行反思。但居住在密室裏的人,最後還是被納粹逮捕,被解送到波蘭的奧希維茲集中營。他們八個人中,只有父親奧托。弗蘭克活着走出集中營,他在以後的日子裏,一直傳揚女兒的日記,讓全世界人民共享。

我認爲安妮是個活潑開朗、敢作敢當的女孩,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8個人居住在密室中的人每天白天提心吊膽。有一天晚上,大家都出來活動時,聽見有小偷在偷東西。密室中的3個男人們立刻就去抓小偷了,而安妮在上面聽着下面的動靜。沒想到的是,真正的小偷跑了,他們卻變成了替罪羊。幸運的是,當警察趕到時,他們已經跑回密室了。

《安妮日記》是一本好書,希望大家也能去看。

安妮日記讀後感5

《安妮日記》裏的小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爲什麼呢?那就跟我來吧!《安妮日記》講述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人在密室裏的真實記錄。安妮原來是居住德國的法蘭克福,由於有外來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從這時開始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並且把它取了個名字——吉。也從這時開始,她用她的筆以一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了在密室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寫下了關於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種種問題。

他們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也用日記恢復了原來的鎮定。雖然她寫的每一篇日記非常簡短,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復自由。

我想:在密室裏那麼泛味、苦悶,安妮也面對着種種恐懼、不安,可是她怎樣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來消除這些呢?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記》裏的日記很簡短,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這本書之所以可以選爲世界名著,也因爲它的真實和樸素,而也是它的真實、樸素,安妮的堅強自信把我給感動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6

這是一本精妙絕倫的書。由一個年輕的。勇於揭露事實的女孩子所寫。是我所讀過的有關戰爭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書。

安妮。弗蘭克介紹了納粹期間,即荷蘭被德國佔領的那兩年裏,躲在密室中的八個人的各種變化。他們生活在恐懼,與世界隔離以及被監禁中,而這些不僅僅來自於外界可怕的戰爭環境,也來自於他們自身。這讓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戰爭造成的巨大邪惡——人類的精神的墜落。

同時,安妮在日記中尖銳而清晰地寫到了人類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貴的閃光點。儘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恐懼與羞辱,但這些人都沒有放棄。安妮自己的個性在這本書中也被生動地刻畫出來了。她在兩年的時間裏快速的成熟起來,在人生至關重要的青春期時改變,那麼迅速而艱難。憑藉她自身的熱情和智慧。她的聰明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很長的時間裏,安妮都在思索着與青少年成長有關的敏感問題。她還寫道了與父母的關係,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成長中的問題。

這些就是生活在特殊環境下的一個少女的思想與感情,她的日記更多地向我們講述了我們自己。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我感到我們與安妮的經歷如此貼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暫的一生以及整個世界裏。作文

安妮日記讀後感7

放寒假的時候,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

透過安妮寫日記,我覺得安妮應該是一個善良、活潑、堅強而且漂亮的猶太少女。她把日記當做自己的一位朋友並常常寫信給日記(日記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國爲是猶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殺,沒有辦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離開溫暖的家,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間祕密小屋,同時小屋裏又搬來了4個人,他們8個人每天都不能發出聲音,以免被別人發現。小屋裏的8個人的性格不同,之間總會發生有趣的小事。

讀完《安妮日記》我感到無比敬佩安妮,安妮16歲,卻可以寫出這樣的言語,可以看出安妮的潛質和知慧啊!可到最後,密室的8個人被別人出賣,全部被送往集中營。多麼可惜啊!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沒有被出賣,那安妮一定是個天才!也許她長大了還會成爲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筆很好,從她的每一個字裏,我看到了密室裏8個人的性格,瞭解了他們,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內心深處。

我們應該記住安妮,記住她的天真,和堅強!

安妮日記讀後感8

寒假裏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裏面講的是一個在二戰時期猶太小女孩安妮兩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爲了躲避戰爭和法西斯的追殺,在安妮13歲生日後不久,全家搬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後屋,因爲當時是法西斯主義,猶太人慘遭迫害,他們把那裏當成了他們的“密室”,安妮自從搬到了荷蘭以後,就一直生活在陰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擡頭凝望天空,總感到事情會越來越好,殘酷的戰爭終將結束,合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的。

二年以後,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舉報,被人投入了集中營。殘酷的現實摧毀一切,最終安妮死了,死於傷寒,這一切多是討厭的戰爭和種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記中還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的活着。”

所以我們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了解歷史、戰爭及種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種勇敢、堅強、不屈服樂觀向上希望活着的那種人生態度。

希望世界上永遠不要有戰爭,永遠和平。

安妮日記讀後感9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爲這樣一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嗎?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10

最近,我喜歡上了一本叫《安妮日記》的書。書裏面講的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小女生,叫安妮。弗蘭克,在德國發生的故事。安妮在生日時得到了一個漂亮的日記本,從那天起,安妮就開始寫日記。

本來,安妮在家裏生活得好好的,可是安妮一家人是猶太人,猶太人和德國人戰鬥時,他們輸給了德國人,德國人爲了把猶太人清除掉,把一位位猶太人送去集中營,安妮一家爲了躲避兇狠的德國兵,所以只好搬去安妮爸爸的公司的後屋居住,安妮每天只是在後屋裏待着,後屋只有安妮一家四口居住,後來,德國兵抓猶太人越來越激烈了,後屋慢慢地有八個猶太人居住。在後屋裏,安妮成長了不少,她不再像以前的那個安妮了,不幸的是,在後屋裏也躲避不了兇狠的德國兵,他們無情地把安妮抓走了。

我真心希望德國兵們不要去抓那些猶太人了,讓他們安安心心的生活。這個世界上,不管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不管是弱小的還是強大的,都應該和平相處、互相幫助,而不應該互相殘殺。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讓每個人都快樂地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11

這本書,是很多篇作文組合的,忽而興奮、忽而悲傷;忽而溫和、忽而殘忍。

讀了這本書,我感觸很深。1929年6月12日時,安妮一家四口過着富裕安寧的日子。可是,1933年是法西斯政權執政後,便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殺,安妮一家移居荷蘭,安妮在那裏上學,交到了很多朋友,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是收到一本日記本,它的名字叫吉蒂。這時德國法西斯又侵佔了荷蘭,四處抓捕猶太人,抓到的猶太人都被關進了幾個地獄裏,安妮的爸爸帶着一家人,躲進了“密室”但他們都還隨時面臨着死亡這兩個字。

安妮他們還在吧暫時還沒受害的猶太人送進自己的密室。在密室裏,安妮是多麼想念原來的好朋友,估計這會他們已被送入集中營。安妮是時刻刻想着他們,做夢也是。房間裏密不透風,白天都悄無聲息的,他們只靠收音機來得知外面的消息,日常用品都是在黑市上買的。他們的日子是那麼的……

讀完這本書,我憎恨以前的德國人民,更憎恨德國法西斯。非常同情那些可憐的猶太人。安妮真真切切的把所有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我覺得安妮是一個善良聰明,渴望和平,堅強不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