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荷花澱》讀後感

讀後感1.2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花澱》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荷花澱》讀後感

《荷花澱》讀後感1

《荷花澱》一課是我最近才學習的文章。作品選自孫犁的代表作《白洋澱記事》,主要描述了以水生嫂爲代表的白洋澱青年婦女逐步由普通勞動者成長爲機智勇敢的抗日遊擊戰士的過程,表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以及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但是,有人對教材中“她以詩化的筆調書寫了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性的光輝在戰爭中燦爛開放”的評價產生了質疑,說某些地方體現作品了人性的缺失。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衆人交口稱讚的夫妻話別一節,看似平平淡淡的幾句話其實含義頗深。男主人公水生向妻子點明“我是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表白自己堅定的決心;懷柔“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些”——讚賞妻子,同時暗示“希望你能理解”;許諾“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我知道一個女人當家會很苦,可是不得已,我只有以後再補償你。”

囑咐“沒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告誡妻子“你是家裏的頂樑柱了,要堅強面對,戰勝困難,不斷進步”;重點說明“不要叫鬼子漢奸抓活的,抓住了要和他們拼命”——說明“我們心繫祖國,爲大我要犧牲小我”。這些話直白地說出來就與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含蓄不符,故而作者借樸素平實的語言來表達,自然貼切,實在是一種智慧。

水生嫂苦苦等了丈夫大半夜,想必其他男人的妻子也莫不如此。即將生離死別,男人們肯定也很想回家見親人一面,但畢竟是生離死別,他們不忍心看到家人雙眼垂淚,索性以“親人不夠開通”爲藉口安慰自己,但畢竟也還是放心不下,這才委託水生通知家人一聲,這是一種矛盾心理的體現,並沒有什麼不對。戰爭,沒有人會願意它降臨在自己身邊,因戰爭與親人分離就更是痛苦了。爲了擊退敵人的反攻,含淚離家,投身抗戰,是一種大無畏,應當讚賞。

而後,戰鬥結束時,他們肯定都在爲自己的女人擔心,這也保藏在了語言中。“不是她們是誰,一羣落後分子。”——這看似冷酷,實際上包含了一種埋怨:“不是才告訴你們要堅強的嗎?怎麼我們才走幾天就受不了了,剛纔有個萬一怎麼辦?”

至於說到婦女們的“男性化”問題,這也確實是中國藝術史上一個有趣的現象。忘不了在崔永元的《電影傳奇》中,一位老導演說過的一句話:“有人開玩笑說,在中國早期的電影裏,沒有女人。”其實何止是電影裏“沒有女人”,中國早期的藝術作品中幾乎都“沒有女人”。也許是由於全民抗戰的原因吧,讓女人們也不得已地承擔了男人的責任。作者敘述婦女們成長爲游擊戰士,承擔了男人的責任,失去了女性傳統的特質,正是在描繪一幅“全民積極抗戰”的景象,與事實相符。同時,它還能透過向讀者忠實反映中國勞動人民積極抗戰的情況一定程度地鼓舞民族士氣。

“藝術高於現實,卻服務於現實”,作者以詩化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的頌歌,實在不失爲一篇佳作!

《荷花澱》讀後感2

“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題記

20xx年7月11日,是孫犁先生逝世十七週年紀念日。作爲孫犁先生讀者,我想寫篇文章紀念他。20xx年春季學期,學習抗日小說《荷花澱》,認識孫犁先生。《荷花澱》選自《白洋澱紀事》(中國青年出版社1958年版)。經作者同意,略有改動。

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孫犁小說《荷花澱》。《荷花澱》發表三個月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孫犁先生髮表小說《荷花澱》,就像慶祝自己32歲生日。後來,寫中國文學史的,追認孫犁先生爲“荷花澱派”創始人。20xx年學習《荷花澱》,是什麼感受,只能翻當時的筆記。十五年後,重溫《荷花澱》,是什麼感受,只能麻煩讀者繼續看下去。

“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乾淨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溼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着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裏跳躍着。”小說開頭很美,接着是白洋澱人的勞動生活:

“要問白洋澱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也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澱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澱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裏院裏編着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裏,澱水漲滿,有無數的船隻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緻的席子用了。大家爭着買:‘好席子,白洋澱席!’”

“女人低着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低着頭”表現水生嫂性格:傳統賢惠的農村婦女,對丈夫很順從;用不滿的語氣表達滿意的心情,有一點生氣,但沒反對,說明水生嫂深明大義。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

前面說過水生嫂深明大義,現在可以看到,水生嫂對家庭很有責任感,對丈夫依戀。

“女人鼻子裏有些酸,但她並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裏的難處就好了。’”

表現水生嫂堅強,對丈夫給予的理解感到欣慰。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這纔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淚答應了他。”

說明水生嫂堅強和對丈夫的忠貞。這一句是小說中分量最重、內涵最豐富的一句話。

“她們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我們沒槍;有槍就不往荷花澱裏跑,在大澱裏就和鬼子幹起來!’

‘我今天也算看見打仗了。打仗有什麼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裏放槍呀!’

‘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後還能出門嗎?’

‘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

透過對話描寫,表現她們不甘落後、追求進步、追求平等、勇敢自信。“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小說結尾,就如《論持久戰》指出的那樣——兵民是勝利之本。

《荷花澱》讀後感3

我合上這本薄薄的小書——《孫犁傳》, 腕上的表已指向凌晨一點零五分,窗外有風呼一呼地在巷中奔跑,掀一開窗簾一角,風裏裹一着雪花,今冬的第一場雪羞答答地夾在風裏飄。這樣的夜晚讀孫犁,心裏有雪一般的晶瑩。

記得十二年前的冬天,雪已經下了尺把厚,還在下。我從學校回家取衣物,走過一段亂葬崗,遠遠地看見村子裏星星點點的燈光了,不知是怕,還是累,後背溼一漉一漉的。跨進家門,家中只有年邁的奶奶在,父母在蕩裏還沒回來。幫奶奶喂好一窩小豬,我就站在河碼頭上等。風在吹,雪在下,頭上的雪撣了好幾次,終於聽到河裏傳來拖水篙的嚓嚓聲,伴着河口冰塊破裂的咔咔聲,一船的蘆葦沒過了父母的頭頂,只看到船尾不時冒上來的兩支篙頂。爲了供讀兩個中專生,父母承包了幾十畝的水蕩,從此,冰裏走雪裏行成了家常便飯。

在《荷花澱》裏,那一幅月夜編席圖讓我十二年前的記憶復甦,思緒翩飛:“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繞着柔一滑修長的葦眉子。

不久在她的身一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

這讓我想起嚐遍世間辛苦的雙親,想起沉靜內斂的故鄉,想起我的蘆葦蕩!我在孫犁作品裏尋找心靈迴響。

就在《荷花澱》使孫犁一舉成名的時候,他謙虛地將原因歸結爲“同志們長年在西北高原工作,習慣了那裏的大風沙,忽然見到關於白洋澱水鄉的描寫,刮來的'是帶有荷花香味的風,於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鮮吧”。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一直站在時代的前列,一手拿一槍一,一手拿筆,談笑間描摹時代的風雲變幻。

孫犁文章的動人,不僅在於有堅實的生活基礎,還在於作者的平易和坦誠,《丈夫》、《蒿兒樑》、《麥收》、《邢蘭》,還有作者自己最喜歡的《光榮》,無不如此。人品的高下往往關係着文品的高下。孫犁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十年動亂中,生性*內向的作家以沉默作抗爭的武器:面對稿紙,半天寫不出檢查,造反派把馬蹄表放他眼前逼他也無濟於事;抄手站立不答外調人員的問題,以致手被抓破。十年狂風,沒有撼動一位作家的良心。

文革後,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文壇日益活躍,孫犁也重新煥發光彩。有人提出以孫犁爲代表的文學派別爲“荷花澱派”,對此孫犁婉拒,他主張文人宜散不宜聚。至於有關方面組織召開“孫犁作品座談會”,又遭他勸阻。孫犁說,他是個只留心耕耘的深淺、粗細,而不對收穫大小長吁短嘆的人。

這樣的言行,不僅是豁達,更需要睿智。循着他的思想軌跡,體會他哲人般的話語,我浮躁的心迎進一絲清涼。曾經在理想與現實間搖擺不定,我終於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裏,看到了成功的方向。只有在讀書作文時,我的內心纔是平和怡悅的。這一年書沒讀幾本,文章呢,也是越寫越少,辜負了關心我的師長和朋友。夜讀孫犁,徜徉在荷花澱裏的感覺真好,老人從容地告訴我,生活該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定準了方向,堅定不移地走過去,人生就會如春草夏荷,生機蓬勃。

《荷花澱》讀後感4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荷花澱》這篇小說來說,卻是文中有畫,又文中有詩,這實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詩化了的如同人間仙境般的有着無限開闊境界的荷花圖。

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能清晰地從作品的描述中還原出幾個面目真切的水鄉人物,更不會對其中的戰鬥場面有什麼深刻印象,甚至作品所講述的一部故事都顯得那麼朦朦朧朧,似有若無;但你卻絕不會忘記那無邊無際的生長着茂密蘆葦的白洋澱,尤其是那飄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的荷花澱。

“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

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着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這所有的文字中,哪裏有一點點戰爭的味道又哪裏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要經過這種絕美的畫面,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

澱上風光的描述,詞淺意深,意境優美。能夠想象:一羣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

讓這羣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羣衆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荷花澱》不是爲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經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

《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

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裏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澱》讀後感5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很早就被收錄於高中語文課本,“荷花澱”文學流派由此誕生,華北明珠白洋澱因此名揚天下! 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荷花澱》讀後感6

當閱讀孫犁的《蓮花湖》時,最深的感受必須首先是中國人。只有中國人能理解被羞辱的恥辱。中國人會理解那一年的勇敢。中國人會明白今天的不容易。

《蓮花湖》生動地描繪了中國普通農民和日本侵略者之間的生死搏鬥。從每一個字來看,它都顯示了中國農民的淳樸和勇敢,同時也從側面折射出日本鬼子的兇猛和殘忍。

告訴我們一羣簡單的農民住在這個普通的小村莊裏。他們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由於國家的落後,ZF的腐敗和無能將使這一切平靜被一羣殘忍而惡毒的“魔鬼”打破。這就像平靜的水面,伸出頭在水中探索。他能清晰地看到水中自己的身影,就像一面鏡子,沒有任何波動。然而,一塊巨石從天而降,落入水中,濺起巨大的漣漪,使得原本清澈的身影模糊不清,原本清澈的湖水變得渾濁不堪。當時的情況就像這個比喻。這並不誇張,也不算過分。

然而,正是由於這種巨大的.波動,中國立即團結成一個大家庭。然而,在這個叫白洋澱的小村莊裏,簡單的農民因爲這個巨大的變化而變得更加團結,團結起來推翻敵人,回到自己舒適的家園。在這裏,每個人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每天都準備爲村民和家人犧牲自己的生命。聽了一個接一個的對敵戰鬥後,他們變得更加無畏和勇敢。敵人有一些作戰武器,我們也有;我們能做他們能做的。他們可以欺負我們,我們也可以欺負他們。人和他們來自哪裏的區別也是一樣的。他們變得更加自信,甚至整天呆在家裏的女人也參加了,而且她們沒有做錯任何事。這確實回答了“誰說女人不如男人”這句老話。

《荷花澱》讀後感7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澱地區人民羣衆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爲代表的農村婦女的形象。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

《荷花澱》讀後感8

《白洋澱紀事》是孫犁的集大成之作,收錄了其從1939年到195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中包括負有盛名的《荷花澱》、《蘆花蕩》、《囑咐》、《採蒲臺的葦》等共54篇。《白洋澱紀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爲背景,用樂觀從容的態度描摹時代的風雲變幻,以親切輕柔的筆調錶現戰爭的嚴酷和生活的艱難,以豐富多彩的筆觸描繪人物,尤其是女性們勤勞、善良、聰明、勇敢的美好品質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這一本書看下來,裏面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故事,裏面的白洋澱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軍隊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澱裏面的人們卻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無限希望,這份希望甚至是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都無法比擬的。同時,他們又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爲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雖然沒有上前線作戰,但是他們卻努力爲抗日事業做出貢獻。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香菊的母親》這篇文章。香菊的母親,是一個非常熱情、積極的鬥爭骨幹,六七歲時就被賣給一個大她二十歲的男人做妻室,她的丈夫在地主家扛長工,因長期受地主的壓迫簡直變成了一個傻子。於是香菊的母親小小年紀娶過來,就得當男當女,買東辦西,在舊社會裏,她是一員闖將。但香菊的`母親並不糾結於自己的身世經歷,成長的惡劣環境很好的磨練了她,她總頑強的奮起鬥爭,在公審大會上,香菊的母親勇敢的站出來揭示地主們的醜惡嘴臉,與此同時,她依舊同年輕人共同開會努力學習,追求自己理想,作爲鬥爭骨幹,表現得非常冷靜、頑強和有見解。

從香菊的母親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她小時候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她挺了過來,並接受革新,拋棄舊思想,同自己的女兒一樣認真做功課。香菊母親在追求理想的見識和行爲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斷進取,改掉壞習慣,把曾經的苦痛都留在過去,不停止的奮進!

《荷花澱》讀後感9

此書爲《白洋澱紀事》的姊妹篇。書中的散文絲毫沒有聯繫,但就這樣拼拼湊湊着,竟是一幅美麗又十分真實的鄉村油畫,雖作在艱難的抗日戰爭中,卻仍有一絲幸福、一絲溫馨纏繞在字裏行間。

雖是這樣,但我最喜歡的仍是與書同名的一篇散文《荷花澱》。文章中水生的陽剛,和水生嫂的賢惠開朗在抗日戰爭中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水生和水生嫂生活在美麗平靜的村莊中,可最終還是因爲爲國戰爭而分離了,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沒有纏纏綿綿的不捨,平淡的如無味的白開水。但在這涓涓細流下,隱藏着多少洶波濤洶涌的情感?大概是中華民族的堅強勇敢的崇高精神罷。

然而,如果人物只顧個人對安寧的生活嚮往而置國家利益不顧,我們會對他們報以鄙夷;如果人物爲國家利益而完全置生活不顧,我們又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遺憾。作者便將着兩種愛——對美好田園的愛,對安康祖國的愛——毫無矛盾的結合在一起,體現了一份真摯和諧美好的人情,也是對人性美好一面做出的.詮釋。

在很多人認爲,“田園”是一個安逸平靜的象徵,如陶淵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雖然是如此,但我覺得“田園”不應該只存在安逸與平靜,也存在着深沉的家國精神。如果只有安逸與平靜,爲何桃源人在聽到漁人講述那亂世後“皆相嘆惋”的場面?

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般安逸,也是“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的那般熱血。這,大概就是那時田園的模樣罷。

《荷花澱》讀後感10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澱地區人民羣衆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

《荷花澱》讀後感11

人們永遠充斥着戰爭,因爲他帶來的只有悲痛與淚水,憤怒與哀鳴。可是,當我們把侵略者趕走時,那種喜悅安一撫了戰爭帶來的創傷。

故事講了一位叫水生的漢子,因爲會上成立了一個地區隊,要各位踊躍參加,而水生又很積極,就第一個舉手報了名,回去與老婆一說,就匆匆走了。丈夫在外打仗,哪有媳婦不擔心?水生的老婆與其他戰士的老婆一商議,決定去看看水生他們。她們嘩嘩搖着船去了澱的對岸,才知道水生他們剛走。她們不得不失望的往回走。這時,一艘日本軍船,緊緊地跟上了她們。幸虧她們在白洋澱長大,不船搖得飛快,她們打算把鬼子引進荷花澱,因爲那裏水淺,大船開不進,當她們駛進荷花堆中時,一槍一聲響起了,她們想,陷在敵人埋伏裏了,準要死了,就一齊翻身跳入水中,當她們不得不上來換氣時,看到開一槍一的並不是鬼子,而是水生他們,最後,鬼子被逼無奈逃的逃,死的'死,而水生老婆卻如願與水生見面了。

和平如大海般穩健,如藍天般深邃,如草原般令人嚮往,而戰爭永遠只能活在人們的唾沫腥子下。《荷花澱》寫出了人們多麼希望抗戰早日結束,因爲,生命只有一次,要是因爲戰爭而犧牲,那未來的美好年華豈不如被海嘯噬沒一般。我們只需要細膩精緻的人生,不需要污穢漫長的戰爭。我們只願趕走侵略者,永保和平。

《荷花澱》讀後感12

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我的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透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願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由於作文字身固有的難度和學生寫作水平的個性差異等原因,不少學生經常會產生某些心理障礙,從而影響作文水平的提高。這些心理障礙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懼心理、無所謂心理、速勝心理等。要針對其心理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逐一消除。使學生真正理解:畏懼、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寫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運用以上巧妙方法,定會有長足進步;無所謂和自大,是一種盲目思想的表現,是一種錯誤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種技能,多練就會進步;速勝心理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語言表達項目,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具備多方面和綜合能力。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揮之即成的問題,而是在長期的精讀、多思、勤練相交融的潛移默化中實現的,只有巧妙地誘導學生,輕裝上陣,身心融入,持之以恆地堅持一段較長時間的讀練結合,學生作文水平纔會快速提高。

《荷花澱》讀後感13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之一。選自《白洋澱紀事》。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爲“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裏,一個關係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澱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荷花澱》以白洋澱明媚如畫的風景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着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以《荷花澱》的風格爲代表,在我國當代文學文壇上,形成了一個以孫犁爲領軍人物的“荷花澱派”的文學流派。這一派除了孫犁之外,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人。

《荷花澱》這篇小說長期入選中學課本,我上高中時,高中《語文》第二冊就有這篇小說。

我小時候,對於反映白洋澱等水鄉題材的連環畫、小說特別喜歡,所以對《荷花澱》這篇小說特別偏愛。當拿到語文課本時看到有《荷花澱》時,先把這篇課文讀了一遍,而且後來又反覆讀過。等到老師講到這一課時,好多段落我都背過了。

這篇小說的語言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句,像中國畫的白描,但是營造的氣氛特別具有詩情畫情,畫面感很強。“這女人編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但是大門還沒關,丈夫還沒回來。”

其實,關於《荷花澱》,還有一冊連環畫,由王長海改編,樑長林、樑文驥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2月出版。

連環畫封面

這冊連環畫採用彩色水墨畫法,很好地表現了原文空靈、純淨的文字風格。

連環畫扉頁

這本連環畫的文字腳本,基本是摘錄了孫犁的原文的片段,文字和畫面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水生嫂倚門而望的背影,很巧地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她在等的丈夫的歸來,看得出來,她和丈夫才結婚幾年,感情很好,而且是一個非常賢惠的妻子。

水生嫂低頭吸吮自己手指的畫面,特別美。表現了她是一個比較外冷內熱、比較內向的女子。不禁想起徐志摩的'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幾個婦女搭伴去找自己的丈夫。

只有親戚的對白,但是明顯可以感受到水生嫂等幾個人的失落感。

水鄉風景如畫。騰飛的野鴨預示着情勢的緊張。

游擊隊員在荷花叢中打擊敵人,使殘酷的戰爭也有幾分詩情畫意。

往回走和來時的情緒完全不一樣了。

在火熱的鬥爭中,婦女們也武裝起來、成長起來,學會了打擊敵人。清脆的槍聲在湖泊中迴響,驚起了蘆葦叢中的野鴨。大片的空白,深得中國畫留白三昧。

《荷花澱》讀後感14

初春,姥爺便開始忙乎起來。年過八旬的他還擁有一口湖,他在湖裏栽種蓮花,在初春時就忙着在湖裏填肥了。

姥爺其實是希望我隨他一道去的,他想把這口湖留給我照料,姥爺並沒有什麼親戚,但這口湖是他一輩子的心血,姥爺捨不得它。

但那時我是怕姥爺的,我還記得姥爺呵斥舅舅時的樣子;姥姥護着舅舅被姥爺鞭打時的樣子;舅舅跪在姥爺面前的樣子。於是我開始躲着姥爺。

氣溫轉熱了,房樑上去年的新燕已經有了它們的孩子,每天正忙於照料燕雛,姥爺出去的次數更頻繁了。

某個晌午,我正在捉母雞,旺哥惶惶張張跑來,衝姥姥耳旁說了什麼,姥姥手中的竹籃瞬間倒地了。

從那以後我就沒見過我的姥爺了,姥爺成了兒時的一個踩破的'夢,是破碎的,也是虛無的。

七月的中旬,天氣已經十分燥熱了,赤腳在石子路上走是刺痛的了。

舅舅帶着我一大早便出發去姥爺的荷花澱了,清晨時露水還尚在,空氣微微溼潤,清涼的風帶着露水撲在臉上,舒服極了!舅舅抑鬱的心情也大爲好轉。

我伏身在船上,看着老大的太陽慢慢爬上來,舅舅在船頭馭船,望着太陽,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了。

很快的,便劃到了湖中心,那裏,荷花正迎着太陽綻放開來,碧綠碧綠的荷葉中,還含着昨晚的露珠,晶亮晶亮的。

荷葉,荷花,在荷花澱中交錯着,纏繞着,延伸着……

我伏在船上,手撥弄着清澈的湖水,看着水底的魚從指間緩緩遊過。

太陽已升得老高了,周圍也嘈雜起來,我摘了一頂荷葉頂在頭上,阻擋着炎熱。

並剝下一顆一顆飽滿的蓮子塞進嘴裏,那蓮子的芬芳就從我的齒間溢出,擴散開來。看着我吃得不亦樂乎,舅舅也終於綻開了那久違的笑顏。

黃昏,那金黃金黃的鱗片彷彿鑲嵌在荷花澱上,閃爍着亮光,荷葉,荷花也都塗上了金色。

舅舅揹着手中拿滿蓮子的我,往回走。

我相信姥爺,一定在荷花澱中微笑着,他一定原諒了舅舅,他一定還在荷花澱中的,只是我看不到他。

只是我再也不可能和姥爺一起在荷花澱中採蓮子,挖蓮藕了。

但我知道明年荷花澱還會這樣美……

《荷花澱》讀後感15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澱地區人民羣衆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寫以水生嫂爲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羣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爲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澱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透過塑造以水生嫂爲代表的婦女羣像,歌頌了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荷花澱》讀後感16

這天,我上網去讀了孫犁的《荷花澱》,讀完後,一幅幅淡雅、幽靜的荷花畫面展此刻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使人身臨其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出了澱中的完美景物,使畫面淡雅,突出了水生嫂像雪白的澱一樣善良,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讓人看上去更加真實,更加樸素。不僅僅如此,作者還用畫來襯托出人物的感情,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情緒卻不平靜。她在這麼晚的時候編竹蓆其實是爲了等他的丈夫回來。可見水生夫婦是多麼的恩愛,這與後面描述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構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但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完美的生活,這就襯托了了水生嫂最後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堅決果斷。這一段的景物描述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齊,象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又象一首用輕音樂奏出的完整的樂曲,以景襯情,情景交織在一齊,還很和諧。

這夜景的描述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述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澱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澱的美麗。景物描述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羣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羣婦女樂觀的精神。誠實守信 《荷花澱》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它結構簡潔、靈活。從全篇結構看,作品力避平鋪直敘地串聯故事情節,而是採用了把“生活的碎塊”連成一體的結構方法,以水生參軍爲開端,以水生嫂性格發展爲線索,透過夫妻話別、探望親人、澱中遇險、伏擊敵人、奮起抗戰等一連串充滿生活情趣的典型畫面,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而這一連串生活畫面,有的詳寫,如“夫妻話別”;有的略寫,如“伏擊敵人”。這樣,使作品疏密相間,詳略得當,具有一種詩的節奏美。

澱上風光的描述,詞淺意深,意境優美。能夠想象:一羣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羣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羣衆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如果我們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述再細細比較一下,會從中獲得無限完美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一樣、意境不一樣,那詩一樣生動而凝鍊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說”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般。

《荷花澱》讀後感17

《荷花澱》這篇文章,不長,細細地品讀下來,也就花了10分鐘的樣子。但是讀完後,給我帶來的震撼,卻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澱地區人民羣衆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爲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羣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愛自己的丈夫,作爲一個女人,這可能是她的全部,這是自私的;但是她更愛自己的祖國,這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全部,這是無私的。白洋澱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

讀完這篇文章,彷彿感覺一陣陣的荷花香撲面而來。水生的陽剛,水生嫂的賢惠與開朗,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瀰漫着濃郁的鄉土氣息。當我讀到水生堅定地對水生嫂說到的一句:“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時,我的精神爲之一振,一種叫感動的東西蔓延我的'全身。我從水生這句話中讀出了中華民族的堅強,讀書的“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豪邁氣概。水生嫂流淚了,我想,她的腦海或許浮現了許許多多的畫面,她也曾猶豫,也曾不捨,但是爲了和平,爲了幸福的生活,犧牲小我,又算得了什麼?

水生終於還是和水生嫂告別了,沒有情誼綿綿的不捨,也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辭,平淡得甚至像杯淡淡的白開水。然而就是那普通的話語,卻讓人回味無窮!國難當頭,有多少兒女私情被置之腦後,在涓涓細流之下,卻是暗濤洶涌。這種寧靜祥和的生活即將被殘酷粉碎,作爲炎黃子孫,又怎麼能坐視不理?

從這篇文章中,我讀到了美,人情美。人情美就美在鄉中的人民既熱愛自己的家鄉,又熱愛自己的家庭。我們難以想象二者的分離,此地一別,或許來日就永遠也無法再相見。然而如果人物只顧個人的纏綿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我們會報以鄙夷;如果人物爲國家利益而完全置家庭於不顧,我們又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遺憾。作者將兩種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一份真摯和諧溫馨美麗的人情。這羣熱愛生活的人們生活在荷花澱,荷花澱因爲他們的存在而更加美麗迷人,他們也因爲荷花澱的映襯而更加美麗可愛。一幅幅美麗溫馨的畫面爲我們詮釋了美的真諦,美在自然,美更在人的心靈。

讀完全文,我竟感到了一絲遺憾——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見過戰火硝煙,也就無法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和任何的崇高。但又轉念一想,只要我們去熱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也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荷花澱。

《荷花澱》讀後感18

孫犁小說的獨特藝術風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荷花澱》充分體現了這一風格。

小說開頭三段描寫水生嫂月下編席的情景爲全文定下了基調。“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乾淨得很。”整個畫面的色調是潔淨的、清新的`。接下來,作者抓住明月、薄霧、清風、荷香這些富有鄉土氣息的景物,展現了荷花澱的地方風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試想:溶溶月光下,農家小院裏,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婦正在編着葦蓆等着丈夫,“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景美,人更美。景物描寫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美麗多情、溫順善良的形象。

幾個女人探夫未遇,羞紅着臉,不好意思從馬莊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往家趕。“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爲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涼風拂面,人的心情舒暢;湖面廣闊,人的心胸也開闊起來。此時此刻,此地此景,女人們忘記了未遇丈夫的不痛快,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又說笑起來了。在藍天之下,碧水之上,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飄蕩,水聲悅耳,笑聲清脆,充溢天地間,流淌荷花澱。

她們輕輕划着船,繼續往家趕,歸途中她們遇到了敵人,把船駛進了荷花澱,接下來有一段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着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作者在這裏不是欣賞那“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而是透露出一種暗示,暗示出即將在這裏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站。其中關鍵詞語是“銅牆鐵壁”“哨兵”,具有象徵意義,表現了婦女們剛強的性格,還爲下文寫她們成立隊伍配合子弟兵作戰埋下了伏筆。

由此看出,《荷花澱》不是爲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透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裏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澱》讀後感19

翻開久置書架上的一本書,撲面而來的是那濃厚而唯美的鄉村氣息。讀起第一章,彷彿已走進那美輪美奐的水鄉,看到白洋澱中淳樸善良的女人,爲她們的傳統美德而讚歎。這,就是孫犁的《荷花澱》。

很早以前,就聽說孫犁的文章有詩意又有地道的鄉情,小說人物傳神,形象美好。讀此本《荷花澱》,使我真正感受到孫犁文章的美:詩美、鄉美、人美。

作者用清新、脫俗的筆墨描寫了白洋澱——這個位於抗戰前線卻寧靜、美麗的水鄉。這裏有一羣女人,她們的代表人物是水生嫂。水生嫂是小說的線索人物。她勤勞能幹,在月下織葦蓆,不一會兒就織出一大片;她體貼用心,爲丈夫參軍而擔心和不捨,卻又識大體顧大局地爲丈夫準備行李;她樂觀向上,雖丈夫參軍後未找到他,卻隨後又調侃地說笑起來;她勇敢,在遇到敵人時,寧願跳水也不願意投降……正如孫犁在《關於寫作》一文中寫的“她們在抗日戰爭年代,所表現的識大體,樂觀主義以及獻身精神,使我衷心地佩服到五體投地的程度。”

而讀這本書第三遍,再看到作者對水生嫂的描寫時,我想起了鄉下姑姑家邊一個阿姨,一個地道的鄉村婦女,今年也不過三十七八的'樣子,長得不算清秀,但也耐看,個子不高,見她穿的最多的是一件普通的藍白色棉綢上衣。她的聲音也許是因爲長期農作,而有些沙啞,但脾氣卻很好,我和堂姐常去她家裏玩。曾經她還送給我她自己用衣服邊角料做的紫色荷花包,但以前搬家的時候無意弄丟了。前幾日去她家玩,因爲熟悉,就沒大沒小地說:“你脾氣這麼好,還這麼心靈手巧,真難得哈哈……”那個阿姨一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想到這裏是她從小生活、眷戀的地方,我點頭說:“長江水養育了長江人的好脾氣,也培養了人們的心靈手巧。”堂姐笑着望着正縫衣服的她,半晌,她又擡起頭來,用指尖輕輕一彈我們的額頭,“你們兩個丫頭呦……”

我幾次想把作文的主角給她,想表達我對這個阿姨的讚美,卻寫不出來,因爲我覺得沒有什麼華麗的詞句來修飾她。而現在,我明白了,我想寫的就是她那不加修飾的淳樸,不加修飾的美。這是孫犁在書中告訴我的。

經典時能經過時間沖刷的,而《荷花澱》堪稱經典。它描繪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在抗日年代,這些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懷着強烈的民族尊嚴,譜寫了一章輝煌。

詩文繪鄉,鄉土育人,貴人有鄉情。《荷花澱》,這本灌注了孫犁對家鄉全心全意的愛和讚美而成的一本經典,用詩情畫意打動了我,用對鄉村人民的歌頌,打動了歲月……

《荷花澱》讀後感20

《荷花澱》是孫犁在抗日時期寫的小說詩化的文章。孫犁在新時期文學創作中,都是極具鮮明個性的存在。明明描寫抗日戰爭,卻甚少描述戰勢的硝煙,而多在描繪冀中白洋澱一帶水鄉農民的鬥爭生活。這一首清新優美的抒情詩令我尤爲喜歡。

《荷花澱》突出描寫了一個女性人物——水生嫂。

開篇描繪了夏夜裏水生嫂在院中編白洋澱席的靜謐場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夜晚的靜,更突出了水生嫂的心靈手巧、勤勞等特徵。“她像坐在一片潔白地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這句話,運用了兩處比喻,表現了水生嫂能幹,也表現了水生嫂是一位普通的心靈純潔的農村勤勞的婦女。

“但是大門還沒關,丈夫還沒回來。”說明了水生嫂每天都會給水生留門,表現了水生夫妻關係的親密。同時也爲下文水生說明天去大部隊埋下伏筆。在水生回來後,沒有苛責,而是站起來要去端飯,也說明了夫妻倆的信任和恩愛。在後來聽到水生要去大部隊。“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側面描寫了水生嫂聽到消息後,又驚又喜的`心理。驚在水生明天就要去出生入死了,時間那麼急,任務又那麼重,水生嫂對水生的擔心和心疼,喜在水生要爲國家、民族的崛起而奮鬥,作爲妻子也爲他感到自豪。“你總是很積極的”同樣也是這個意思。

在水生等青年人走後沒幾天,幾個婦人便偷坐一隻小船上,去找自己的丈夫。快到晌午,“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這句話寫了涼

風和水,用一陣風使周圍的景都動了起來,生動形象地爲下文女人們朝着愉快地事情想,變得快樂起來埋下伏筆。又“水面沒有一隻船”,說明有大事即將來臨,之後,日本船隻發現了她們,女人們想:假如敵人追上來,就跳進水裏去死吧!表現了這羣農村婦女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

“她們奔着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着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這段話,把荷花澱中的大荷葉比作銅牆鐵壁,把粉色荷花箭比作哨兵,哨兵是正義的象徵,在這兒爲下文遇到戰士們及水生等人作了鋪墊。

女人們在那兒之後,學會射擊,學會配合子弟兵作戰,與日寇作鬥爭,表現出她們是中華好兒女。《荷花澱》塑造了一羣勤勞淳樸,顧全大局、深明大義、勇敢機智的農村婦女形象,令我深深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