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

讀後感3.36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00字1

小學的時候就聽說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雖早想一窺究竟,但終究功力淺薄而沒有爲難自己。我對於自然科學的喜愛可以追溯到三四歲的時候,至今還記得,夜晚美麗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對自然發出了質問與感慨。

如今,歷經十年數理化的修煉,功力激增,雖尚無渾厚殷實之沉澱,卻已能瞭解少許,但有力餘,便欲牛刀小試,有幸於書店中覓得此珍貴之書,便買諸家中,悉心運氣以觀。

此書雖銷量達1000萬冊,創科普著作之奇蹟,引無數觀者摘鏡立目,但仍因其內容之艱深,專業知識之涉域甚廣,使文人墨客欲其書者盡折腰而視之爲“天書”。

霍金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史以及當代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宙不守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反物質理論,黑洞引力論等等,皆爲大學理工科專業內容,常人想以此書作爲茶餘飯後的消遣用具,實非明智之舉。

全爲此書而費盡心思,雖尚不可徹悟其內之深涵,卻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於此,便欲粗評一二,傾我心之領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對霍金——終爲大師也

自幼患異症,身不由己,卻意志剛毅,才思敏捷,爲此浩瀚之文,足可見其氣之深廣而奧絕也。此書絕非僅以理科專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懷並與機智修辭。此舉,實深刻記於我心,令我無能忘之。

二、對內容——回味中帶着思考,思考後更是回味

讀書使人明智,此言非虛。《時間簡史》一書就是把讀者引向宇宙的起點和萬物的本源,從而引發我們對個人、對同伴、對事件、對社會、對生命、對世界、對意識等等的思考,進而使我們在自身尋找本質。無意中便提高了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此書從宇宙圖像說起,系統地介紹了時間、空間、量子、自然力、黑洞、蟲洞等內容。我們在與作者一同思索中,墮入了科學的迷幻之網,似乎時而看見一絲亮光,也許那就是未來的可以認識的世界。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00字2

宇宙是無限的,所以存在着許多的奧祕。《時間簡史》這本書便向我們闡述了宇宙的奧祕。作者在書中探討了許多深奧並令人生畏的主題。其實,要想讀懂這本書,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讀了這本書不僅讓我明白了宇宙是怎樣的,還讓我明白了空間,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爲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他曾用最短且最通俗易懂的話解釋過什麼是相對論“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起玩,不知不覺,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可你一個人在那裏無聊,發呆,你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慢”。就是這樣簡短的話勾起了我對科學的興趣。

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腦子裏便有許多疑問。宇宙有沒有大爆炸?宇宙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到底廣義相對論準不準確?人類最遠能達到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難道光速真的是速度的極限以致黑洞是人們無法逾越的鴻溝?所有的問題都只能打上一個問號。但就是這些問號,深深地吸引着我,讓我沉陷在想象的世界。或許隨着科技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讓這些都成爲已知的答案,一切都要交給時間。

這本書的作者更是讓我敬佩的人,就是被稱爲“宇宙之王”的霍金,可是命運對霍金卻是那麼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癱瘓了,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剝奪了說話的功能。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正常活動,就這樣,他身殘志不殘,撰寫了《時間簡史》,讓更多的人愛上了科學!爲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個人只要肯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啊,加油。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00字3

在歷史上的衆多科學家中,霍金一直是我最崇拜的物理科學家。雖然他的一生是那麼的讓人同情(20多歲就全身癱瘓)。但是他仍然堅持不懈地先後創立了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爲人類以及物理學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瞭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關於黑洞的解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於宇宙,那宇宙又在那裏?科學家認爲宇宙開始於大爆炸,並由於爆炸的衝擊力,宇宙正在膨脹,宇宙光線紅移可以證明。之後就有三種情況出現:

一種是星球的引力拉回宇宙,一直拉回到宇宙爆炸之前的狀態。

一種是星球的引力無法拉回宇宙,所以宇宙一直膨脹,最後消失。

最後是宇宙大爆炸的力剛好避過被拉回,但宇宙膨脹的力被無限減弱。

而黑洞則是因恆星耗盡能量而坍縮,最後縮到其引力足以影響光、空間和時間,光是最快的,超光速是不允許的。再加上時間都被影響,可見黑洞的力量有多大。又因爲空間也被影響,所以黑洞看起來像一個洞,但是不一定是黑的,黑洞有可能發光或發出其它射線,這點可由星系中心是明亮的來證明,因爲黑洞的引力,周圍的星都被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星系,所以星系中心一般是黑洞。

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所以就要不斷的學習。科學永遠是唯一的真理,每人都應當爲社會的'發展貢獻一點力量。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00字4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爲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爲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爲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職責也更有義務去學習,瞭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爲此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利用週日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書中告訴我們,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我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1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構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着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構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構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構成。因爲地球,纔有了人類,有了創造新世界的我們。

一本好書不僅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十分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景下做出的,這是真正的空前絕後。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爲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我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我!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700字5

一本好書,不僅可以教給我們知識,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史蒂芬?霍金寫的這本《時間簡史》正是這樣一本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斟酌,才發現了其中的奧祕。

本書的作者霍金是一位身殘志堅的偉大科學家,二十多歲時就得了當時罕見的盧伽雷氏病,被禁錮在了輪椅上。到後來他又得了肺炎,冒着生命危險做了穿氣管手術,雖沒有最壞的可能那麼嚴重,但死神並沒有憐憫他,依舊殘忍地剝奪了他說話的能力,並且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

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而是更加振作了起來,他雖然身體被禁錮在了輪椅上,但他卻用自己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膽提出了現在世界上最偉大宇宙學說,解決了許多科學家用一生都未解出來的宇宙之謎。 初讀此書,不得不讚嘆史蒂芬教授那如絲般縝密的邏輯性,你會發現字裏行間無不顯示出他過人的才智,他可以把相對論當作孩子手中的乒乓球來形象地描述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是無法分離的這一物理規則。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明白了許多關於宇宙的奧妙,也明白了許多有關生命的思考;在地球上,我們每一個人就如一粒沙子那樣渺小,地球在太陽系中也是萬千星球中的一個,而太陽系在宇宙中也只不過是渺小的一個。

這樣看來,我們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又算什麼呢? 在地區萬物中,不管是人類、動物、還是植物,都有被取而代之的時刻,隨着時間的流逝,也終將會退出歷史的舞臺。宇宙是不完美的,正因爲宇宙是不完美的,才註定了我們人類不是十全十美的。在這浩瀚的穹頂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粒微塵,一粒各有缺陷的塵土,所以,無論是面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錯誤時,都應該一顆微塵謙卑的心,給予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 創新是後車輪,發展是前車輪,只有創新才能不斷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