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6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範文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1

讀巴菲特的信,與其說感受到的是他的投資哲學,還不如說是他對於進行投資這項他所熱愛的事業所堅持的原則。這種堅定,不是隻維持幾個月幾年,也不會隨着別人的看法,市場的反映而改變,他是一種信念,一種自信,他的自信不僅僅來自於伯克希爾傑出的、持久的業績,也來自於巴菲特對自我投資理念的自信。

巴菲特對自我的投資理念有足夠的自信,因爲他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優秀的正直的管理人才的能量,並且他覺得這兩者永遠都不會錯。確信自我認爲的東西是正確的,那麼接下來就是堅定不移地貫實它:儘管我們常說要經過現象看本質,但很少有人能從始至終、從頭到尾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從衆心理會經常佔據主導,我們對市場的恐慌和貪婪時不時動搖我們、征服我們,投機心態會誘惑我們拋棄理性,去做愚蠢的事情。

比起明白正確的事,堅定地做正確的事纔是更難的,巴非特不是第一個提出價值投資,也可能不是最聰明的投資者,但他也許是最堅定的投資者,而他的成功應當絕大多數歸因於他的堅定信念。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2

臨近xx年的最終一週讀完了這本書,雖然一向聽聞巴菲特的各種話題,自我也參與過各種投資,卻從來沒有認真讀過他老人家的書,沒有系統學習投資的理論。回憶過往的稀裏糊塗的投資經歷,完全是在靠運氣,事後回想不免有些感嘆自我的愚蠢,也爲自我捏把汗。國內的教育一向都是殘缺的,每個人大概需要去自學心理、藝術、投資、管理、體育之類的,做一些通識教育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完善自我,更好的認識社會,所以也推薦大家讀讀這方面的書。以下是一些相對瑣碎的記錄。

“良性循環又分爲兩個層面,一是財務上的良心循環;二是人際關係,社會關係上的良性循環。”人的生活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物質上的需求,適度的剋制會令自我更歡樂也會減少很多“心力”。這也是之前素食多年慢慢得出的`結論,感覺很難,可是如果是自內而外地做其實也十分簡單。道理真正明白了,就比較容易順其自然,沒有太多阻力,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適度節制或者儲蓄應當算是財務良性循環的基礎吧。

“所有企業失敗基本都是由於財務上無法構成良性循環造成的”。良性循環是複利的基礎。

市場先生,安全邊際,本事圈是格雷厄姆、巴菲特投資思維的三大支柱。這三點其實都十分難做到。

市場先生,就是讓我們讓自我的情緒不受市場的影響,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瑜伽裏的“自覺”。覺察到自我的短視和衝動,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對於重大的決定如果沒有深思熟慮,都是容易反反覆覆的,減少自我情緒對決策的影響其實是十分難的。而在投資這件事上,多數人也一再犯過分樂觀和過分悲觀的錯誤,憑藉短暫的歷史記憶而影響決策。比如08年的金融危機讓人過度消極,國內房價的長期瘋長也讓很多人以爲房價會一向漲下去,如果調研歷史和國外的情景仔細思考,內心應當會一向有兩個完全相反的觀點,同時兩者都有十分多的理由,而最終僅有一個勝出。

安全邊際就是活的久,懂數學的同學必須明白,控制好風險的重要性。一旦我們獲得超額收益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不應當是高興,應當搞清楚是我們在風險很低的情景下依靠個人本事獲得的,還是因爲運氣的成分而同時我們有很高的冒進造成的。如果是後者,大概率上會所以付出更大的代價。之前我間接的問過很多持有加密的朋友,他們參與其中很大的原因之一是因爲這個市場波動比較大,容易翻倍,這正是我之後一向十分謹慎參與的原因,同時我也認爲在現階段國家不支援個人參與是十分明智的。

本事圈,不要做自我不懂的事情。這也是前兩天和同事討論的一個話題,怎樣明白自我是否足夠了解了呢?經常以爲自我對某個股票和行業足夠了解了,可是如何確定足夠了解了呢?並且對於公開的市場已經有那麼多聰明的人,爲什麼我就能確定這個價格是合理的。如果已經有足夠多的聰明人,那麼市場應當能充分定價,我買入肯定已經不是低估了。如果市場不能充分定價,那麼憑什麼我的確定是合理的,我又憑什麼能比那麼多聰明人確定正確呢?由此陷入無限的懷疑和否定中。所以我此刻會以指數爲主,然後輔助一些自我的選股。在決定之前反覆驗證,從正面驗證,從反面去驗證,研究風險。然後在一段時間之後根據市場反應,再去驗證之前的確定邏輯是否是對的。無論賺錢或者虧錢,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明白原因,而不是盲目地跟隨感覺。如果賺錢了,可是隻是自我蒙對了,也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應當太着急。

大概是跟很多事情一樣,投資能讓我們認識自我,也能瞭解這個世界,並且促使我去思考,並且最終能獲得必須收益,這些都是我喜歡做這件事的原因。可是,它的風險在於,控制的不好容易吞噬自我,迷失方向。

最終,今日是xx年的最終一天,祝大家新年歡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3

巴菲特覺得企業經常預測未來並不是一個好習慣

書中原文:巴菲特以及伯克希爾避免進行預測,因爲這是一種糟糕的管理習慣,經常會導致管理人粉飾報表。

無論投資還是經營企業如果太在意短期的表現就會影響心態導致做出錯誤的決策

書中原文:伯克希爾旗下的各個公司的CEO們享有一個獨特的工作環境。他們應對的要求很簡單,1、僅有一個股東;2、僅有一類資產性質;3、他們管理的公司不會被賣出或合併,會堅持目前的狀態乃至百年不變。

這樣的情景,使得這些公司的CEO們能夠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不像上市公司的CEO們那樣,必須不停研究下一個季度財務表現的市場短期壓力。在伯克希爾的大家庭裏,短期的結果當然重要,可是任何短期的眼裏都不應以犧牲長期競爭爲代價。

巴菲特對股權激勵的看法:投資者應當理性對待,如果只是以簡單的利潤再投取得利潤增加而不是提高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對現有股東是不划算的.伯克希爾更願意根據業績貢獻獎勵現金,他們想要公司的股票會自我購買,如果他們主動購買了公司的股票才說明他們站在了股東的立場上。

書中原文:以公司股票期權獎勵管理層,以期到達管理層與股東利益一致的做法,不僅僅是言過其實,並且掩蓋了一些更深層次的、由期權帶來的利益分歧。很多公司獎勵管理層股票期權,僅僅是機遇公司留存利潤的簡單增加,而不是對公司資本的良好運用。

然而,巴菲特指出,僅僅是使用公司留存利潤在投資取得利潤增加,簡直就是舉手之勞,並未提高公司真正的資本回報。

如果公司資本沒有被加以優化運用,那麼,現有股東的利益會暴露在股票下跌的風險之中,而期權持有者卻能夠置身其外。

伯克希爾的管理層根據業績貢獻獲得現金獎勵,如果他們想要公司的股票,直接購買即可。巴菲特說,如果他們能那麼做,那麼就說明他們是“站在了股東的立場上”。

巴菲特認爲價值投資這個詞是剩餘的,真正的投資必然是建立在價格與價值的基礎上的,那些不將價格與價值比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資,而是投機。

書中原文:儘管現代金融理論的熱衷者認爲市場是有效的,以至於價格(你所付出的)與價值(你所得到的)之間沒有差距,巴菲特和格雷厄姆認爲這種差距仍然普遍存在。

這種差距也證明“價值投資”這個術語是剩餘的。所有真正的投資必須建立在價格與價值的關係評估的基礎上。那些不將價格與價值進行比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資,而是投機。投機僅僅是期望股價上升,而不是基於“所支付價格低於所得到價值”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