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後感1400字

讀後感1.5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後感14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後感1400字

如果一本教育方面的書能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有深刻的實際的影響,那麼這樣的書一定是一本好書。我認爲《我的作文教學主張》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在本書中,作者以樸實但充滿智慧的語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學主張,它們是:“興趣”重於“技能”;“生活”重於“生成”;“發現”重於“觀察”;“講評”重於“指導”;“多改”重於“多寫”;“真實”重於“虛構”;“文心”重於“文字”;“課外”重於“課內”;“寫作”重於“閱讀”。

可以說,他提出的每一個主張都讓我深有觸動。

觸動之一:“講評”重於“指導”。

管老師對作前指導的看法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說:在我看來,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導”都是好心辦壞事。讀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說來,對作文難道就一概不指導了嗎?指導況且寫出歪瓜裂棗的文章,不指導的文章長什麼樣,我都不敢想。再往下讀:寫作沒有自由,世上將失去無數優秀的作家,也將失去無數優秀的作品。寫作,要那多的“裹腳布”幹什麼!是啊,想想我們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如果不是發自內心要表達的,是外力強加給你的,你能寫出活生生的好文章來嗎?學生的每日故事是我最想看的,因爲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讀着他們的故事我也好像走進了他們豐富的童年世界,喜怒衰樂,這樣的文章有人指導嗎?再想想每個單元的單元作文,讀起來千篇一律,原來是我指導造的'孽啊。學生作文前,套用林語堂的說法,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寧要真實的貧窮,也不要虛假的繁榮;寧要不完美的真實,也不要虛假的完美,這是對待一切問題應該秉有的求真態度。作前指導,你還沒見到學生的作文呢,你還沒給病人把脈呢,也沒給病人做化驗,想當然地給病人吃藥,這是什麼邏輯?殺人不見血的庸醫的邏輯。丟了“作前指導”,寫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視“作後講評”吧,它“綠色無公害”,它順應學生的寫作步伐,學生需要什麼幫助,就給予什麼幫助。偏偏,嘿,偏偏作後的“講評”在作文教學界,一直被置於可有可無的位置!關鍵是怎樣操作講評,每個人的都講評嗎,這在50多人的大班可是一個不太實際的問題。也許讀書讀出來了問題纔會進一步思考。且往下看:小學生寫好了作文,老師用心研讀學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寫得好,句子就該這麼寫:那段寫得好,段落就該這麼寫;那篇的結構好,結構就該這麼處理,作文就該這麼寫。“指”出哪裏有問題,什麼問題,號召沒有這些問題的同學,一起來幫助解決。潛存這些問題的同學,由此也獲得了潛在的教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指導”。老師認認真真研讀學生的作文,由學生的作文現頭,引出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的作文訓練點,這就是實實在在原“指導”。

學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歡快地小跑,老師在後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訴學生,停下,慢慢走欣賞啊。學生摔了個跟頭,老師後面喊,停,有人受傷,原地休息,包紮一下,調整一下。後者,就是以“講評”爲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學。收穫:本學期作文在還沒學之前就讓學生把單元作文寫好,教師系統看完,從中找出精彩之處,叫學生看,學生之間互改,不足之處讓大家幫忙改正。作前不指導,作後重點講評。這一章節寫得最好,把操作講評課的方法寫得很明白,易於效仿,但須反覆琢磨,怎樣才能和自己班情況有機結合。在這一章節的最後,管老師說:唯一的遺憾,作後講評太累。這次備好的課,下一屆帶班派不上“現買現賣”的用場。但,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儘管多麼遙遠、多麼艱難,作後講評,就是那顆遙遠的星星,我正搭着搖搖欲墜的梯子,擦那顆灰暗的星。

觸動之二:“多改”重於“多寫”。

學生作文,少的是“改”。“文章是改出來的”“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對於寫作的重要性,老師們“知道”也只停留於“知道”。切中要害,老師會改還不行,關鍵的是得讓習作者本人會改,要讓他們知道改哪,如何改,這個是最難的。學生寫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卻都是在低水平重複,寫得再多,也白搭。要讓每一次的寫作,都到達寫作的極限區域,進入寫作的潛能區域。“改”,幾乎是進入的唯一途徑。我在疑問了:這樣的改有時間嗎?學生還有這樣那樣的作業,且別說別的,光是語文基礎知識就已經佔走了多少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