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後感5.79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精選10篇)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1

我的書房裏放着很多書,讓我覺得最喜愛和最感動的是一本叫《海倫·凱勒自傳》的書。

書的主人公海倫二歲時因爲患急性胃病兼血液衝腦症而再也看不見什麼、聽不見什麼了;但她會用心去感受。5歲時就學會把洗衣店拿回來的乾淨衣服收疊好,並能從中分辨出自己的衣服。在海倫長大以後,遇到了一位給她光明與關愛的好老師——安妮莎莉文,在老師的啓示與鼓勵下,海倫衝破逆境,經過不斷地努力,終於考上了劍橋中學,還進入了她夢想的大學——哈佛大學。在大學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每次跌倒後,海倫總是勇敢地站立起來。爲了不讓更多的孩子遭受失明的厄運,海倫加入了盲人保護委員會,在世界各地全心宣傳盲人福利事業。同時,她對做不到的事決不服輸,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學會了用發音器官說話,在臺上發表了演講。

有時人們說:“海倫,你生活的圈子太小了,你太可憐了。”而她會忍不住偷偷地發笑,因爲她說她有很多朋友,她旅行過很多地方,她看過很多書。

她自強不息,她永不低頭;她對生活充滿了渴望,她對生活充滿了激情;看了這本書,我流下了激動地眼淚,她的奮鬥精神在我的心中久久迴盪;我也要像海倫一樣不畏艱難、做事不退縮,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朝自己心中的目標前進!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2

這個寒期,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海倫.凱勒自傳》。海倫.凱勒在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失去了聽力、視力,所以她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殘疾兒。她不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可她憑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抗爭,克服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考上大學。她有拼博到底的勇氣;有驚人意志;有那爲盲人福利奉獻一生理想。雖然她的生命中承受多大打擊,可是她卻堅強地向命運抗爭!失去視力的她雖不能感受雨後彩虹的繽紛,也無法欣賞皎潔明月的清輝,更無法用自已的雙眼去領略大自然的美,但是她卻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

讀了《海倫.凱勒自傳》我完全被她的精神所屈服,這個故事給予了我震撼,我們應該向海倫學習:她無私奉獻、助人爲樂的精神。我們常爲寫作而費盡心思,這些表面看來確實很辛苦,然而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們的則是一串快樂的音符。俗話說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沒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裏會有收穫?知識的海洋不是風平浪靜的,要想獲得真正的知識,就必須揚起奮發的風帆,努力拼搏地學習。在它的面前,我們是畏難怯步,還是搏擊進取?前者當然不會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領會到學習樂趣;而後者則會領略到知識的芬芳。

和海倫·凱勒相比,我們沒有她的堅強意志,沒有她那美好的憧憬。在我們身上的,更多的是獨生子女的缺點:脆弱,怕累,碰到困難總想躲避。我們渴望的是獲得知識,付出點代價算得了什麼。我們要像海倫那樣,有一種不去的抗爭精神和勇敢頑強的堅強意志,纔能有所作爲!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3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一位是海倫·凱勒。這真是絕版的評價!借寒假,再次讀這了《海倫·凱勒自傳》,又一次被主人公海倫·凱勒的精神深深的感染、震撼着心靈。她在書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章裏,寫到:第一天,她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她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爲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清晨,她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悅。因爲她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這些,足以說明海倫.凱勒是一位懂得感恩、相信生活的人。

海倫·凱勒曾經說過:“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以及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於事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要去鑽這種牛角尖”。

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不僅能在黑暗中爲自己尋找光明,更爲無望的世界帶來了希望。她讓爲生命絕望的人類相信命運可以用雙手去改變;她讓爲生命嘆息的人類堅信命運無法掌握人的生死;她更讓爲生命而自暴自棄的人明白生命的可貴!海倫,是世界上所有人類的精神楷模;海倫,她更是世界的一個奇蹟!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4

今天看了《海倫·凱勒自傳》,海倫·凱勒渴望和正常人一樣交流,尤其在學着說話的片段,讓我震撼,海倫僅靠雙手觸摸說話人的臉龐,透過感覺嘴脣的觸動,嘴巴內部組織的運動,感知每一個字母的發音,學習說話。

她的世界裏沒有光明,又聾又啞,卻透過自己的努力,依靠最基礎的觸覺去學習,並透過考試和正常孩子一起學習,生活和學習對她來說是何等的艱難,爲此她必須比正常人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心思和努力。

反觀下正常的我們,是如此幸福。

哪有什麼理由抱怨英語難學,哪有理由懶惰,哪有時間享受。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5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關於讀書好的名言早已令我耳熟能詳,好讀書的人更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數不勝數。我作爲天上的一“顆”,當然也對書情有獨鍾,但令我最愛不釋手的還是我10歲生日那天,表姐送給我的《海倫·凱勒自傳》。剛翻了幾頁,我就被那一波三折的情節吸引住了。

《海倫·凱勒自傳》講述了海倫·凱勒在兒時不幸雙目失明,她的媽媽爲她請來了莎利文老師,在老師循循善誘的幫助下,海倫又重新振作了起來,向着美好的明天而努力,終於她學會了說話,並且由於她堅持不懈,還寫成了《海倫·凱勒自傳》這部令人津津樂道的不朽之作呢!

我完全陶醉在書中,細細品味,全書令人耐人尋味,將海倫·凱勒的那種自強不息,想讓自己成爲一個有用的人表現得淋漓盡致。我不禁聯想到自己,雖然連續被評爲“三好學生”,但是缺點也不少,比如說,不喜歡動腦筋,看到不認識的字不願意查字典,還非常馬虎。記得有一次測驗,我的老毛病又犯了,粗心地將“青”字寫成了“清水”的“清”,比起海倫·凱勒做事一絲不苟的作風,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我不覺自慚形穢。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是祖國的花朵,也同樣是祖國的棟樑,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在父母的溺愛當中不知不覺地長成了刁蠻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這難道可以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擔嗎?只有學習海倫·凱勒堅強、不懈努力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才能成爲21世紀的主人,成爲國家的頂樑柱!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6

這些天,我拜讀了由海倫·凱勒寫的《海倫·凱勒自傳》這本書。她的倔強她在黑暗中的堅強。都留給我深刻的印象。

1880年6月27日一個美麗的小女孩誕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的塔斯坎比亞。她就是海倫·凱勒。不幸的是不到兩歲的時候,這個小女孩患上了猩紅熱沒過多久她不但雙目失明而且雙耳失聰了。

黑暗無聲的世界將這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禁錮起來。她無法和別人正常交流。她變得任性倔強。在海倫·凱勒滿七歲時,莎莉文小姐來到她身邊,爲她帶了了知識和愛。培養她愛生活愛他人、自信而優雅。在莎莉文小姐的陪伴和鼓勵下,海倫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創造出了一個奇蹟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服女子學院,給世人上了永不遺忘的`一堂課。成年後的海倫成了卓越的社會活動家,她曾出訪衆多國家發表演說。爲盲人聾啞人等殘疾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她還慰問失明士兵,用自己的精神鼓舞這些受傷的心靈,此外她還致力於救助殘疾兒童保護婦女兒童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等社會活動。

海倫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個漆黑寂靜的歲月,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光明。作爲一名盲人,海倫·凱勒可以給每個人一些啓示,給那些虛度年華的一些忠告:利用你的雙眼彷彿明天你將失去光明。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其他感覺器官。聆聽各種樂曲、鳥兒的歌唱和樂隊優美的旋律。彷彿明天你將失去聽覺,撫摸每一樣你想觸摸的東西。彷彿明天你將失去觸覺。聞一聞花的香味慢慢的品嚐美味佳餚,彷彿你將失去嗅覺的味覺。充分利用每一種器官,利用大自然給予的着器官來感覺世界上所以的快樂和美麗,併爲此而深感自豪吧!然而這所有的器官中視覺一定是最重要的,所以,請珍愛生命、珍視美好、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7

今年寒假,我和媽媽一起閱讀了一本書,名叫《海倫·凱勒自傳》。

這是一個十分感人肺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海倫·凱勒的小女孩,在她出生一年半後,一場疾病使她再也聽不見、看不見、說不出什麼了,雖然她與有聲有色、五彩繽紛的大自然隔絕了,但小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反而向命運之神挑戰。同時她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莎莉文老師、愛迪生、泰戈爾、卡耐基先生、馬克吐溫先生……他們有的給予精神上的支援,有的給予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還有慈善家給予了大量的經濟支援。經過海倫堅持不懈的努力,她掌握了五種語言,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成爲了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作家,還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成爲一名知識淵博、受人尊敬的人。

讀完這本書,我熱淚盈眶,一個道理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頭:要珍惜自己短暫的一生,不要虛度光陰,就算你飽受挫折,也不能向命運屈服,要努力嘗試改變命運。而且要多給周圍的人一點關愛,讓世界充滿愛,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8

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無聲無光的殘疾人,可她卻以優異的成績,堅強不屈的毅力考進了哈佛大學,創造了奇蹟。翻開《海倫·凱勒自傳》細細品讀,靜靜地看完海倫的一生,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海倫·凱勒,這個盲、聾、啞的殘疾人,誰能想到,她竟會以優異的成績,成爲第一個步入哈佛大學的女學生,打破了“哈佛大學,男孩子的學校”這一傳統理念,成爲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蹟。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反思自己:我每天都生活在有聲有光的世界裏,能看到許多美好的東西,卻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而海倫呢?雖然看不到,聽不到,可她卻努力學習。再看看自己,遇到困難,立馬退縮,而海倫卻是勇敢的向困難挑戰。海倫都能做到這些,我爲什麼就不能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海倫學習,要堅持不懈,要持之以恆,要不怕困難,向困難挑戰。

現在,就讓我們靜下心來,把不好的一切拋棄,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努力學習,學習海倫·凱勒那勇於向困難挑戰、不怕困難,努力學習的精神吧。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9

夏夜裏,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螢火蟲提着小燈籠在草叢中飛來飛去,晚風輕輕地吹拂過來,我趴在書桌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海倫凱勒自傳》。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海倫凱勒,書中要講海倫凱勒在剛剛邁入第20個月時得了急性腦充血,因此變成了殘疾人,但最後她成了享譽全球作家的故事。

海倫凱勒自從急性腦出血治好了以後,她變成了一個殘疾人,看不見,聽不清,她的世界裏,只有無聲的黑夜。但她憑着自己過人的意志力考進了大學,最終成了作家。她的一生告訴我們,要勇往直前,頑強,不要因爲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而自暴自棄。海倫凱勒尚且能做到,我們正常人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

生活中我是一個十分懦弱的,動不動就要哭鼻子的孩子。我覺得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強,勇往直前。男兒流汗不流淚!

合上書,海倫凱勒的身影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我推薦你們去看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收穫不少。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海倫·凱勒自傳》這本書,我很感動。

海倫出生於1880年,在她一歲半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看不見東西,不會說話,聽不到聲音。她生活在一個無聲、黑暗的世界裏。那是多麼可怕!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經過老師的教導,她慢慢學會講話,學會寫字,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感到生命又有了新的開始。經過她不斷的努力,她上了美國最好的大學——哈佛大學,她克服的困難比我們正常人要難百倍千倍!終於,她成功了,成爲一名作家,她不僅出版了很多著名的小說,還經常幫助殘疾人。

海倫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是多麼的努力。我們要向她學習她的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讀了海倫的故事,讓我明白,只要努力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