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

讀後感2.1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1

一個從倫敦一直漂流到英國的流浪漢,靠一張神聖不可侵犯的百萬英鎊存活一個月,那個月像監獄一樣:雖然給予他富有,但是心中的恐懼依舊存長,無法銷聲匿跡。那是一種說不出吐不快的滋味—是吃驚、歡喜,還是不停地在邊緣徘徊呢?也許,每個人都會有這樣心驚膽戰的趣事。

我特別喜歡這一段,因爲是它掀起一幕幕往事,令人無限遐想。諾,—不消說,我站住了,用貪婪的眼睛盯住那泥污的寶貝。我嘴裏垂涎欲滴,肚子也渴望着它,全部生命都在乞求它。可是我每次剛一動手想去拿它,老是有過路人看出了我的企圖,當然我就只好再把身子站直,顯出若無其事的神氣。

這一段,我必須承認他的確是個既誠實又聰明的人,他的眼神與動作描寫細緻,就連一隻美味的大梨扔進溝裏都顯示出飢餓與傲慢,真的捉摸不透啊!有時候,我爲他的命運感到擔心。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我想,這事上無其不有,再說不是用錢所能衡量的。錢也是萬萬不能的,它換不來一顆心意;買不了一個人的思想;更加奪不走友誼,一個人就是被金錢利益所迷惑了,到了最後還是一無所有。

說到這,我家就有一個整天捧着硬幣的淘氣鬼——弟弟。他真是愛財如命,和他講道理,那可遭殃,隨時隨地的他恨不得坑你一回。這不,他又打起鬼主意來了,什麼擦凳子一元錢、掃地兩元錢等。這可算不了什麼,他要是丟了錢,倒要一哭二鬧三上吊,攪得全家不得安寧哪。

唉,言歸正傳,我認爲那時的人們真會爲錢所動搖,錢好似一枚毒針般刺進人的心靈,就是書中的流浪漢整天一樣,是吃驚、歡喜,還是不停的在邊緣徘徊。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2

《百萬英鎊》是一本幽默的書。可在幽默之中,又有着濃濃的諷刺。讓我影響最深的是《百萬英鎊》這個故事

當時的英國人已經嗜賭成性了。就連一張鈔票而牽扯到的事也要賭,在他們賭時,有很多無辜的人會牽扯進來,這位作者便是其中之一。他拿着一百萬英鎊的鈔票,遇到了許多奇事。

他去買衣服,被人認爲是很窮的人,因而被教訓了一頓,可他拿出那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後,那個服務員立刻改變了他的態度,老闆也對他低頭哈腰的,這反應之快,連作者都沒反應過來,足以說明當時有多勢力。

他去吃飯,說能不能賒一下,老闆一開始不願意,等他拿出那張票子,老闆立刻說店裏東西隨便賒。他每次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拿出鈔票嚇唬人家,久了,人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個乞丐一樣的百萬富翁。他光臨過的小吃店也應此生意興隆了起來。後來他認識到自己不該隨便浪費錢,便想辦法賺了錢,還和大使的女兒結了婚,後來找到了還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們過得不錯。而如果主人公沒意識到這個問題,那他的結局又是另一種了。

這種好運,當然得謝謝那兩個富翁了。如果沒有他們的打賭,這位主人公就不會發生後面的奇運,那他也許一輩子都只能是一個流浪漢了,不過總體來說,賭是不好的。

這個故事給我了許多新知識,也讓我有了許多新收穫。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3

這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的一篇具有諷刺意味的小說。它主要講述了在美國舊金山一個辦事員因一次海上意外成爲了一個身無分文的人,他來到倫敦後,正好遇到一對兄弟爲了打賭,將英格蘭國家銀行裏唯一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買了回來,將它給一個窮人,看看這個窮人是否能在一個月內不進監獄又能生存下來。這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幸運地落地了他的手中。他利用這筆錢在一個月內靠自己的努力和省吃儉用成爲當地有名的人,並賺到了一大筆錢,還得到了幸福。

這本書深刻揭露了了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錢!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當一個人很有錢時,別人會不顧一切地巴結他,討好他,但當他身一貧如洗時,別人就會排斥他,對他看都不看一眼。一個人不要太勢利,金錢不是萬能的,有一些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如:生命、時間、真情。

從這本書中我還體會到一個人光有錢還不夠,必須要有智慧,能把錢合理運用、投資才能幹出大事。如果沒有智慧,只沉寂在金錢的世界裏對自己和對他人都沒有好處……

所以我們不要迷戀在金錢的世界裏,讓我們努力學習,將來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明天。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4

說《百萬英鎊》中的亨利·亞當斯是一個從美國意外漂流到英國倫敦的美國小職員。到倫敦時已是一付衣服襤褸骯髒、餓着肚子、狼狽不堪的樣子。一對英國富豪兄弟正在爲“一百萬英鎊”到底能有什麼用進行激烈的爭執,這時出現的亨利正好成了他們驗證賭局的試驗品。他們讓身無分文的亨利拿上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去生活一個月。

內心恐慌的亨利用這張鈔票去吃飯、去買衣服,那些店家老闆們面對那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居然不敢收他的錢,還對他畢恭畢敬,甚至聲明只要他願意,店裏期待着他繼續光顧。就這樣,亨利從恐慌到驚喜,並心安理得地過了一個月,不但生活得十分愜意,而且還有了自己的存款,甚至還得到了一位漂亮的出身富家的妻子。

生活中不能沒有錢。我從亨利的奇特經歷中感悟到“錢”的妙用:錢是一面魔鏡,能照出一些小人的醜態。在見錢眼開的商店老闆們那裏,你沒有錢,他們就會用白眼來看你;當你手裏有一張無法化解的大鈔時,他們就會對你畢恭畢敬,拍馬奉順。這時錢就是一面鏡子了。

所以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錢”。用自己的誠實勞動和創造掙來的錢,才用得安心。我們也不要用錢的多少去評價人,對富人不必“仰視”,對窮人更不能“俯視”。總之,要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錢。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5

在寒假裏,我讀完了整本《百萬英鎊》。我深深地震驚於這份智慧的力量。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以自我的聰明才智,爲自我創造出了一筆財富。

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主人公原本是一個一貧如洗,但又富有智慧的青年。機緣巧合,正好有兩個富豪打賭——一個赤貧卻富有智慧的青年能否用一張兌不開的百萬英鎊生存三十天?並偏偏選中了他。而他則不但十分歡樂地生活了三十天,還爲自我獲得了一筆財富。

的確,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靠智慧而發家致富的例子。比如我們熟悉的互聯網之父馬雲,他提倡的網上購物,讓大家感到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所以成爲了中國首富。我們中國有一個貧窮落後的山村名字叫華西村。爲了改變村中的生活環境,一位幹部提出工業化生產,不能只靠農業生產的意見。再結合衆人的智慧和努力,最終把原本的貧窮,變成如今的富裕。這難道不是靠智慧改變的嗎?所以智慧是財富的源泉,智慧能夠鑄就財富。如果你僅有財富而沒有智慧,那麼你最終還是會變得一貧如洗。所以好好學習吧!獲得更多的智慧爲了自我的提高,爲了自我能創造出財富,更是爲了社會的提高,讓祖國更加富饒。

智慧就是財富,智慧就是力量。智慧能夠改善自我的生活,也能夠改善大家的生活。並且智慧更是千金不換的財富。因爲每個人的智慧都是你一個人所獨有的。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6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小說對“金錢就是一切”和“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容。

《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裏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是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爲他會餓死,因爲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爲他會過得很好,於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並出國呆了三十天。沒想到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拼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似的一樣討好他,並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除王位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後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着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看到這兒,我十分羨慕這位如此“幸運”的主人公,但同時我又想: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爲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該!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7

今天我讀完了《百萬英鎊》這本書,這本書是從鄭蘭竹阿姨手裏借來的。在小學我們學過一篇文章,就是出自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人們稱他爲“黑色幽默”的先驅。我拿起這本書,看到封面上有一句話:閱讀本書,學勤勞、正直、自律的品質。美國領導與教育國際中心主任威拉特·達吉特說:“全世界在爭論着這樣一個問題:學校應該教什麼?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兩個——學會怎樣閱讀和學會怎樣思考。”

我就與大家分享其中一篇《百萬英鎊》。有一個人,身上只有一塊錢,就是這一塊錢維持了他一天的生活。在他飢餓難耐時,有人扔了一個咬了一口的梨到水坑裏,他想撿了吃,可是不斷有路人經過,他但無從下手。一天,他接到一封信,信封裏有500萬英鎊,讓他30天花完。他拿着這500萬英鎊的票子去買衣服,結果遭到託德的冷漠,並嘲笑他。他們爭吵引來了老闆,老闆問清原因後,看見了這個人手中的錢,吹了一聲口哨,化解了這次爭吵。

從中我們知道了:不能從外貌和衣着來評價他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熱心對待他人,不能有貧富之分。我們再看老闆,他見了五百萬英鎊,就吹口哨,這就表現了他貪財。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人也有很多,對窮人是一套,對富人是另一套。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我們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

同學們,你們讀了是不是也深有感觸呢?在這裏我送大家一句話: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開始。《百萬英鎊》是必讀書,希望大家也能讀一下,裏面講了許多道理,讓我們終身受益!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8

在寒假裏,我讀完了整本《百萬英鎊》。我深深地震驚於這份智慧的力量。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爲自己創造出了一筆財富。

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主人公原本是一個一貧如洗,但又富有智慧的青年。機緣巧合,正好有兩個富豪打賭——一個赤貧卻富有智慧的青年能否用一張兌不開的百萬英鎊生存三十天?並偏偏選中了他。而他則不但非常快樂地生活了三十天,還爲自己獲得了一筆財富。

的確,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靠智慧而發家致富的例子。比如我們熟悉的互聯網之父馬雲,他提倡的網上購物,讓大家感到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因此成爲了中國首富。我們中國有一個貧窮落後的山村名字叫華西村。爲了改變村中的生活環境,一位幹部提出工業化生產,不能只靠農業生產的意見。再結合衆人的智慧和努力,終於把原本的貧窮,變成如今的富裕。這難道不是靠智慧改變的嗎?所以智慧是財富的源泉,智慧可以鑄就財富。如果你只有財富而沒有智慧,那麼你最終還是會變得一貧如洗。所以好好學習吧!獲得更多的智慧爲了自己的進步,爲了自己能創造出財富,更是爲了社會的進步,讓祖國更加富饒。

智慧就是財富,智慧就是力量。智慧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改善大家的生活。而且智慧更是千金不換的財富。因爲每個人的智慧都是你一個人所獨有的。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9

在假期裏我讀了《百萬英鎊》,十分趣味。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是美國的幽默大師、著名作家,十九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既有辛辣強烈的諷刺意味,又具有風趣十足的幽默感;既富有獨特的灰諧妙語,又具有深刻犀利的社會洞察力和剖析力。”

書中講述了一個礦業經紀人的辦事員因不細心把船駛出了海灣,迷失了方向,被一艘開往倫敦的帆船救起,並以水手工作代替船費。到達倫敦時,他身無分文,十分貧窮。

第二天,他被一位年長的紳士叫去,並給了他一封信,叫他回到住所後再開啟。可是他一出門就把信封開啟了,卻發現裏面有一張一百萬元的鈔票。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拼命地拉攏着,從面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一樣討好他,並不段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向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終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着十分幸福的生活。

讀完之後我感受到了: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能買到家卻買不到幸福,金錢能買到血液卻買不到生命,金錢能買到鐘錶卻不能夠買到時間······我們所要做的是用一顆坦然的心對待自我的生活,自我的生活要靠自我去爭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僅有勤勞的人才會有收穫。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馬克·吐溫寫的一本叫做《百萬英鎊》的一本書,這本雖然是短篇小說,但是它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亨利·亞當斯在被確定是一個誠實而且貧窮的人後,一對奇怪的兄弟爲了打賭而“借”給他一百萬英鎊。他的遭遇也十分有趣,人們先是從穿着上看不起他,當他拿出一百萬英鎊希望別人找錢時,人們不但對他點頭哈腰,而且就連對亨利來說比較昂貴的一些費用也不需要他馬上支付,甚至有些人都願意直接不要錢,因爲他們不但找不開錢,而且堅信這位百萬富翁,一定不會在意這點“小”錢的。最後亨利不但得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還幸運獲得了三萬英鎊的利息。

作者馬克·吐溫生動的描寫了當時社會人們以貌取人的心態,幽默的從側面描寫了以前的社會都是認錢不認人的特點。這張100萬英鎊的鈔票對於亨利來說是毫無用處的,但是正是這張大鈔票,使得先是看不起他的人態度立刻轉了個大彎,例如吃飯不用錢、十幾套衣服自動送上門來,皇宮貴族請他赴宴……其實金錢並不是很重要的,如果這世界不用錢,那麼你有多大的鈔票到了那時候也是廢紙一張,只是那時候的人們實在太過於看重金錢了。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11

錢,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中國早在夏禹時期,就開始使用貨幣,當時,人們以貝類爲貨幣進行交易。現在,錢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物品,但有人錯誤地運用了它。一個窮人,一張支票,穿梭於燈紅酒綠之間。翻開書頁的原因,或是對馬克吐溫先生的崇拜,亦或是對這荒誕故事本身的好奇心。書中反映的各種拜金主義,“金錢就是一切”的錯誤觀點值得深思,對於書背後的深刻含義也已經被說了太多太多,而真正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主角亨利在拿到支票之初的細節。

他是一個窮人,儘管一無所有,但他並沒有放棄流淌在血液中的沉着理智、誠信、紳士風度。他在拿到這百萬英鎊時,不喜形於色,而是靜下來,認真地分析了一切的原委,權衡了利弊。我想這是他最後得到歡喜結局的重要一點吧。它擁有了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他完全可以揮霍,遠走高飛,但聰明的他知道,那不是正確,更不是理性的做法,他的目標只是爲其中一位紳士贏得賭注後的鉅額工資,並努力地控制債務,儘管勢力、拜金的現實拖他一步步墜下利益的深淵,但他的機智與謹慎卻爲他創造出一筆筆財富。

不斷成長的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我想,是像亨利一樣學會思考,學會分析,一路上,無數的機遇伴隨着無數的誘惑,保持一顆冷靜的心,我想,如果亨利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自己的承受能力,或許會憑着支票日日揮霍最終被發現而身敗名裂。

最爲學生的我們,與孩子差別的是什麼?不是知識,更不是技能,我想,是理性與感性中做出選擇,實際是在迷茫中也能判斷自己行動的方向。

思考,權衡以知利弊;

冷靜,理智方能抉擇。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12

在假期裏我讀了馬克。吐溫的中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容。

《百萬英鎊》是講一個貧窮、誠實的人,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對兄弟的信,信裏面送給了他一百萬英鎊。原來這對兄弟打了一個賭,賭如果一個貧窮、誠實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萬英鎊,他會有怎樣的結果?哥哥認爲他會餓死,因爲他無法證明這些錢是他自己的',會受到別人的懷疑,連銀行都不會讓他存錢。弟弟則認爲他會過得很好,於是他們兄弟倆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借給了這個貧窮的人,並出國呆了三十天。

人們對這位突然暴富的罕見富翁,竟拼命地拉攏他,從免費吃飯,買衣服,到免費住宿,一個個像乞丐一樣討好他,並不斷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還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萬英鎊的銀行利息,最後還從兩兄弟那兒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過着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這本書其實是在諷刺着人間,只要有了金錢,就可以成爲人人尊敬的人。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該!因爲世界上還有很多東西是金錢無法衡量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13

暑假裏,我讀了美國著名的幽默大師、小說家馬克.吐溫寫的一本著名的幽默小說——《百萬英鎊》。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容。有句俗話說的好:“有錢能使鬼推磨。”能夠見得錢有多麼重要,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沒錢但夢想着天上能掉下錢來給他們花。

這本書主要寫了描繪了美國的一個小辦事員出海遊玩,迷失方向後,幸遇救,隨船來到英國倫敦。他身無分文,舉目無親,兩個富有的兄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鎊的鈔票,並以他在三十天內憑這張百萬英鎊的鈔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賭。在小說的結尾,小人物不僅僅活過了三十天,並且利用這張百萬英鎊發了一筆財,還獲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看到這兒,我很羨慕這位如此“幸運”的主人公,但同時我又想:人們之所以討好他,不就是因爲當時人們太看重金錢了嗎?這本書諷刺了某些人抵制不住金錢對人的誘惑,從而幹出一些見利忘義的行爲。這本書也教育我們,錢財乃身外之物。沒有錢財能夠再靠自我的本事來賺錢。可是,一個人沒有做人的原則是不行的,即便他有再多的財富,他也不會歡樂的。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也會迷失自我定的方向,要想使自我的生命有意義,就必須堅持自我的原則。

拜金主義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不應當,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14

百萬英鎊,這四個字聽起來遙不可及,而且有些人非常渴望得到他。可讀完這本書後,就不會有人這麼想了。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的英國,一個叫亨利的來自美國的窮人收到了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原來一對富豪兄弟正在打賭,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有了一張百萬的支票後會怎樣呢?

以前,亨利無論去吃飯、購買服裝幹什麼都會因衣衫襤褸遭到人們的白眼。但當他拿出這張鈔票時,人們不但向他大獻殷勤,甚至連一些費用都可以減免,但是沒有人可以給一張百萬面值的鈔票找零。

亨利欠下的債越來越多。漸漸地,要債的人擠滿了飯店……好在一個月的期限終於到了,亞當如釋重負地將支票還給了富豪兄弟,亨利早已厭倦了人們對金錢的追逐。儘管失去了金錢,但他卻得到了許多。

文章讀完,我和故事的主人公一樣,對那些拜金主義者產生了厭惡。在他們眼裏,錢是萬能的。但他們卻不明白,有很多東西是錢所買不到的:高尚的品質、自己的健康、家庭的幸福……

這個故事也揭露了那些拜金主義者的醜惡面孔,他們愛財勝命。在生活中,他們對待窮人和那些流浪在街頭的乞丐,總顯得不屑一顧,不加搭理;而對待那些有錢的人他們總是像哈巴狗一樣討好奉承。似乎在他們眼裏,只要有錢,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

最後,我要提醒大家,不要被金錢的表面所迷惑,我們要最求的,是更高尚更美好的道德精神。

三年級小學生《百萬英鎊》讀後感15

這天,我讀完了《百萬英鎊》這篇文章,讀完後,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深刻的道理。

《百萬英鎊》是美國的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寫的一篇文章,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名叫亨利·亞當斯的美國人流落到英國,變得身無分文,兩個富有的英國兄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並以他在三十天能憑這張鈔票活下去並且不出任何事情來打賭。結果亨利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憑藉這一張鈔票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利用它發了一筆財,還找到了自己的真愛。

馬克·吐溫以幽默風趣的筆調揭露了整個社會的醜態,在當時的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金錢就是用來衡量一切的,它代表一切,甚至可以說沒有錢就什麼也做不成,還會被排擠、被嘲笑,有錢纔是萬能的,沒有用錢辦不到的事情。當週圍的人看到衣衫襤樓的亨利時,都不屑一顧,當他拿出鉅額鈔票時,所有的人都想變了一樣,對他點頭哈腰、阿諛奉承,所有的人簡直對他百依百順,他說白的就是白的,說黑的就是黑的,甚至把月亮說成星星,也一定會有人贊同和支援。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錢就真的那麼重要嗎?有錢就真的可以得到一切嗎?有些人爲了錢可以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可以背叛他的家人、他的祖國以及他的一切,可以寧願讓別人來踐踏自己的尊嚴,不僅是在那時,就是現在的社會也存在着這種人,並且不在少數,這種人唯利是圖,往往會衆叛親離、遭人唾棄、遺臭萬年的。

也許錢對於人們來說真的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可是請人們無論如何也要控制好自己,千萬不要丟掉做人的本性,否則一但掉入那個深淵,將再也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