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失蹤的生活初中讀後感

讀後感1.85W

第一眼見到這個題目時,我還以爲是一篇科幻作品,類似星新一的。可看下去,我發現我錯了,這並不是一篇科幻小說,而是一篇情感散文。

失蹤的生活初中讀後感

一開始看,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但是當我看到那張明信片的部分時,我的心就被觸動了。

“姐姐,冬天來了,我這裏很冷。”

“盼你能寄來棉衣。千萬千萬。”

北京的冬天,是多麼寒冷啊!對於一個沒有棉衣的人來說,那種滋味可真是太......

讀這篇文章時,江南正值冬季,雖然很冷,但是也不過十幾度。可是北京,你可是零下啊!

這引起了我對接下來的劇情的關心。我想知道那個“姐姐 ”到底有沒有給“弟弟”寄棉衣。

可是,我和作者一樣,失望了。

沒有人來取那張明信片。

因爲,它的主人--“姐姐”自殺了。

我不知道“姐姐”爲什麼要自殺,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我關心的僅僅是那個脆弱且敏感的男孩的命運。

那個男孩關在少管所了,一定是有罪的,但他首先是個孩子。孩子有被疼愛的權利。可是,唯一能疼愛他的“姐姐”卻永遠離開了他。這難道不讓人心碎嗎?

我甚至在想,如果那個男孩知道了這一切會怎麼樣呢?但我真的不敢想,因爲,這實在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但也許那個男孩永遠不會知道。

他也許熬不過那個寒冷的冬天。

縱使他熬過了,又能怎麼樣呢?他還有未來嗎?會有人接受他的過去嗎?或許他離開少管所之後,他的選擇會跟他姐姐一樣。

我知道我的想法太悲觀了,但誰能說這是錯的呢?這個社會就是如此,雖然充滿了“愛”,但並不能溫暖每個人。

我多麼希望他的`姐姐沒有死,並且收到了那張明信片,然後買了一件保暖的、厚實的棉衣,親自送給他。

可是,這種希望永遠不可能實現了。

如果,我是說如果,我是作者,我一定會買一件溫暖的棉衣,並且以他姐姐的名義,送到他--那個被寒冷所困的孩子的手中。

但是,這僅僅是如果。

這篇散文透過書信來勾畫出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們的苦難的情景,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無根者的艱辛以及淒涼的結果。

首先,“我”由郵址來引出自由是一把雙刃劍。事實上是說,弱勢羣體的孤寂,沒有安全感,沒有親人在身邊。“我”又透過郵箱來引出一封來自少兒託管所的明信片--來尋求姐姐的幫助。然而卻沒有人來領這封信,看到灰塵無情地飄灑在明信片上,作爲局外人的“我”兩次看到這樣的字跡,再也按捺不住了......“我”想要幫助那個無依無靠的孩子!可是,那位姐姐-周潔自殺了,那個明信片早已發黃,那個被寒冷所困的孩子該怎麼辦嗎?作者夏榆沒有給出具體的答案,我只能在腦海裏思索着。結果可想而知吧,是死亡,連最後的希望都消失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可是如果沒有電視的報道,沒有報紙上少數人的呼籲,請問:我們會關注嗎?也許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可憐的人需要我們拯救。有時我們知道了,但也只有心裏想想罷了。覺得弱勢羣體真的很可憐,但是行動上不會怎麼做,也感受不到那種揪心的恐懼和孤寂。幸好社會上還是有良心、愛心的人,一起鼓動大家捐款,我們也抱着“無所謂”的態度發發善心捐點錢。那些錢都是從父母身上要來的,不是自己辛苦得來的錢。我們沒有真正的體會,真正的思索,有什麼用!比如汶川大地震,驚動全中國,我們都看了電視。如果有人認爲與自己無關,那真是一種很自私的表現。作者想要呼籲我們的心,來拯救弱勢羣體,來幫助他人。我認爲幫助他人,就等於幫助自己,這不是很好嗎?錢乃身外之物,沒有了可以再賺,只要相信自己就可以。許許多多的孩子都等着救命錢......

不是所有的人都過着富裕的生活。中國有太多太多貧窮的人生活在另一個角落.幫助他人,是體現自己道德素質的表現,更是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絕不是一件值得吹噓的事情。弱勢羣體的人很多,她們的生活很苦,工作也很多。比如說在馬路上掃地的清潔工,一個月的工資只有800塊。很多人認爲這樣的工作很丟人,其實不是。他們是靠自己的血汗在工作,在奮鬥。沒有他們,哪來的這麼幹淨的街道,又是誰在早早地掃地?我們應當感激。我還發現,早上乘公交車的人很多,人們都是擠着上去的,爲了搶位子。我時常在排隊的途中就被擠着上了車,很無奈。這明明應該是一個隊伍,卻有很多分支。開車以後,也有不文明的現象發生,比如不讓座位給老人、婦女。其實這些狀況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在國外,哪裏有這麼擁擠的街道,外國人是開車讓着行人的。很多社會因素無法改變,但是人是可以改變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交通會越來越流暢!

現在我們該做的是,思考我們作爲社會公民的素質,爲創造更好的環境而努力。平常,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伸出雙手,來幫助他人吧!

標籤:讀後感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