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精選7篇)

讀後感1.78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精選7篇)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篇1

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發生在100多年前,至今人們還在傳誦它,是因爲它倡導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自從有人類社會以來所共同提倡的,無論是什麼民族、什麼社會制度,也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遙遠的未來。雖然不同民族和國家在對該種精神的闡述和表達方式上各有不同,但在讀到《把信送給加西亞》這個故事時卻都會產生共鳴。這種共鳴,源於人類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追求,源於人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

我反覆地看了《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書後,不止一次地捫心自問:你是個合格的信使嗎?你願成爲一個合格的信使嗎?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作爲一名教師,肩負着重任。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使孩子們得到最好的發展?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爲優秀的送信人?我想應該做到:對教育事業的忠心,對待學生的愛心,對待自己的信心和對家長和社會的熱心。

一、對教育事業忠心耿耿

忠誠是走向成功的財富。“人們更應該認識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並不是因爲他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於他優良的道德品質。”對於我們來說,忠誠就是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主義以及對企業和職業的無比的熱誠的無私的愛。“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和對事業高度的忠誠一旦養成,會讓你成爲一個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對事業忠誠的品質,一旦擁有這種品質,我們就會成爲最大的受益者。

在工作中,經常聽到牢騷聲:當初真不該選擇老師這個職業,太累心了!因此,在工作中這些老師對學生持應付態度,自己整日牢騷滿天,心情煩躁。其實,不論我們當初抱着何種動機,一旦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應該意識到教師職業要求奉獻。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是人梯,心甘情願讓學生踩着自己的肩膀在社會中向上流動。這是教師道德的最高境界。我認爲,一名優秀教師應該做到:1、熱愛教育事業。

敬業是取得成功的源泉。熱愛自己的事業,不僅能激發我們的工作熱情,而且能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當自己鍾情於某一件事或幹某一項工作的時候,就會矢志不渝,執著追求,以至於廢寢忘食,如癡如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就是敬業精神。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正確認識教育事業對祖國、對人類和社會未來的巨大作用,並在從事這一偉大事業中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2、明確教育職責。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着爲社會傳遞知識、培養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因此,教師應忠於職守,不辱使命,努力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工作中要積極主動。當領導把事情交給我們的時候,他就指明瞭方向,如何處理好這件事情,如何把這千絲萬縷的聯繫和關係聯接起來。這些具體工作都需要我們自己獨立的思考。只有在工作中具備這種強烈的主動性,我們纔是一個成熟的人,纔是一個可信賴的人,纔是一個可以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3、擺脫功利思想。

我們教師勞動的特點,決定了辛苦多於安逸、付出多於所得。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應該擺脫功利影響,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多位學生着想,多爲社會着想,不求索取,踏踏實實幹事,坦坦蕩蕩做人,任何時候不亂心志,不改初衷,淡泊名利,主動地、開拓性地去工作,學習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用良好的心態完成工作任務。

4、主動完善自身素養。

當麥金萊總統需要一個特使時,軍事情報局推薦了羅文。相信當時的軍事情報局不會僅僅有羅文,但羅文卻是最具備“送信”條件的人。也可以這樣說:機會總是爲有準備的人而提供的。因此,我們教師要具備能夠讓人放心把“信”交給你的資格,不斷用新知識新技能充實自己,完善教育技巧和教學方法。

二、對學生愛心拳拳

良好的教育,不僅僅是好的教學方法,還應該包括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塑造和培養。全心全意地愛學生是所有優秀教師對成功的總結。

1、關心熱愛學生。

關心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這種關係愛護源於教師的責任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它可以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來。

2、尊重信任學生。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我們應使學生得到人的尊嚴與自由。對學生應當發揚民主作用,給學生充分的機會發表意見。及時表揚鼓勵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對每個學生的任何微小進步都要給與適度表揚。

3、公正平等對待學生。

教師對待學生是否公正平等,不僅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而且嚴重影響教師的威信和教育效果。“有教無類”是我國古聖孔子的教導,我們做教師的人都應躬行不背。

三、對自己要有信心

保持自信和良好的心態是贏得成功的關鍵。“只要對成功充滿信心,那麼我相信,你能行!”樹立自信必須要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志,要經常爲自己打打氣,鼓鼓勁,一旦這種積極的信念在腦海中呈現,就會勇氣倍增,所向披靡,就會創造一個個成功的奇蹟。自信者無畏,自信當自強。人生經受一些挫折失敗在所難免,須知成功是無數失敗的積累,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對待工作和任務要有自信,哪怕失敗再重新做過,直至成功。

四、對家長和社會要熱心

“影響學生成長的有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因素。要想把這三方面合成一股有利於學生成長的力量,教師就必須處理好和家庭、社會的關係。”因此,我們要熱情地接待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來訪;要主動和家長、社會其他有關人員取得聯繫,交流學生的表現,商討促進學生進步的方法;把學生的思想及時回報給家長,千萬不要暗示家長體罰孩子,不要向社會傳播有損於學生人格和聲譽的資訊。

總之,《把信送給加西亞》給了我們很多的啓示,但只有啓示是不夠的,我們只有把這些啓示,應用到我們的工作當中去,應用到我們的實踐當中去,我們纔可以成爲一個真正的可以投入纔有回報;忠誠纔有信任,主動纔有創新”。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篇2

今天單位發了一本書《送給加西亞的信》,一看名字覺得無所謂,閒暇偶爾翻了一下,突然被它吸引了,讀了《送給加西亞的信》一書,給我感觸頗深,當今社會,象羅文這樣能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的人真是太少了!單位需要羅文,國家需要羅文,時代呼喚羅文!

故事中的羅文,是美國陸軍的一名年輕中尉,在美西戰爭期間,孤身一人,在沒有任何護衛的情況下,冒着生命危險,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將總統的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一個掌握着決定性力量的人,出色地完成了這次重要任務。毫無疑問,羅文取得的成功並不是他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於他優良的道德品質,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這就是忠誠和主動性,就是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服從和榮譽的精神。正如中國有句古話:“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做人,做事首先要有好的品行做基礎,另外的啓示就是做什麼事都要堅持,不要總想做這件事會給自己什麼好處,會得到多少花環,榮譽。重視的是無條件地主動完成任務而不是其他。如果羅文總想着完成送信的任務後自己會成爲英雄的話,可能就完不成任務了。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還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就是同志之間要有一種信任感,欣賞感,上校出於對羅文的信任,把羅文推薦給了總統,總統出於對上校和羅文的信任,把信託付給了羅文,彼此的信任產生一種動力,使羅文的前行才變的那麼義無返顧。可現在生活中恰恰存在這類問題,有時候,我們在不經意間,過多的質疑了周圍的同事或者朋友。“這事他能不能辦成啊?”很多時候,你信任他的時候,可能你自己沒有特別在意,但是他會認爲“他這麼信任我,我應該努力去完成”。所以,這種彼此的信任在一個互動的角色上來說非常重要,是工作順利開展的比較重要的因素,有了這樣的因素,纔可能出現很多的羅文。如果你總是在尋找,總是不信任,無數的尋找,無數次的這樣錯過的話,我認爲也不會出現羅文。所以,我們社會也必須做到不斷地發現羅文,並樹立其成爲團隊乃至社會的楷模,才能使我們的明天更燦爛。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久過程。”

同時本書倡導了一種做事情的精神,就是書中所說的讓人能夠“像初戀一樣來從事一件事情”的精神,現在有些人缺乏這種做事情的精神。爲什麼缺乏這種精神呢?因爲沒有目標。其實,大的目標一時想不清楚也不要緊,起碼可以認真對待每一天。把目標細化到每一天,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對事盡力,對人盡心,這樣一天天的積累就是成功。這本書啓示我只有以飽滿的熱情踏踏實實的投入工作,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無條件並主動地做好本職崗位的工作,才能成爲象羅文一樣的好兵。透過學習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類社會最基本的行爲法則,那就是:“只有投入纔有回報,只有忠誠纔有信任,只有主動纔能有創新,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這本書以一種足以讓所有人信服的表達方式傳達了一種極爲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人才價值觀,使我深刻感悟到“羅文”的重要性,認識到工作的態度直接體現了工作的質量,要看一個人做事的效率,就要看他的工作精神和態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一些人工作態度不端正,以善於投機取巧爲榮耀,領導一轉身就懈怠,沒有監督就沒有自覺,對工作推諉塞責,劃地自封,以至於自己總是在原來水平上來回波動,不自我省思,而以種種藉口來遮掩自己缺乏責任心。整天抱怨說什麼社會不公平了,埋怨自己沒有找到好工作之類的。其實在埋怨和抱怨的同時,這些人爲什麼不能坐下來仔細地想想,爲什麼這些“不幸”會落在自己身上呢?這又回到了“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上了,我覺得人生真正的不幸就是那些對自己不負責,工作態度不端正的人,特別是有才華的人,因爲自己有才華,所以覺得自己就應該被重用,被別人所注視,不願意從小事做起。只有才華,沒有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又有什麼用呢,在現實世界裏,到處看到的都是有才華的窮人,爲什麼他們有才華但又是窮人呢?就是因爲他們缺乏敬業精神,缺乏主動完成工作的積極性。

從書中,我們也可以知道,要想幹成一件事,出色地去完成它,除了具有主動性,忠誠度與責任感外,還必須要專注地盯住此事,鎖定目標,認識這就是命令,必須完成,還必須在工作之餘不斷地學習有了充分的基礎知識,工作經驗,素質能力之後,你才能更好,更快,更準地去完成你所要想幹的事。書中羅文中尉是在孤身一人,不知道加西亞將軍具體在哪,長什麼樣,又沒有任何護衛的情況下,從美國出發祕密登陸當時尚被西班牙軍隊控制的古巴島,最後成功地把信交到了加西亞將軍手中並帶回了非常寶貴的資料。整個送信過程充滿了艱辛和危險,但在羅文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務的心中,卻有着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試想,如果羅文一味抱怨領導交給的工作工作難度大,對領導的決定似是而非,沒有敬業精神,他就不會積極主動去把信送給加西亞。要想在工作中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勤勉敬業。要做到勤勉敬業,首先要從心理上樹立自信心,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才能豐富知識,掌握更多的機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機會纔不會擦肩而過,才能培養高尚情操,才能超越自己,反省自我,正視自己的心靈,改掉一些抱怨,嘲弄做法,站在單位,個人,社會的立場考慮問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解決問題,積極主動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從心理上戰勝自己後,自身素質提高了,也就有了勤勉敬業精神,不論領導幹部還是一般職員,在環境變化時,尤其是條件較差時,都能把這看作是對耐心和自制力磨練的機會,調整心態,積極適應環境,把自己的命運與組織的命運看成是同一體,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事業基礎與單位的發展緊緊相連的時候,當我們發現,英雄其實就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的普通人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個稱職的好員工。有了勤勉敬業精神,就會使工作從盲目中走出來,梳理好工作,制定優質工作計劃,並能按照計劃逐步實施,並能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改正工作效率不高,屏棄錯誤的、有一定缺陷的工作方法,在改進的基礎上,探索新出的新工作機制,使我們工作不斷前進。

“獎賞僅僅給那些有用的人”。永遠記住這句話,不要停留在原地等着天上掉餡餅,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結果,讓我們停止無謂的抱怨,收拾好心情,從頭開始,從現在開始,忠誠於你要做的每一件事,不斷完美自己,做一個現代的羅文。 這本書不僅僅說明了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是提倡一種哲學。人生面對困難,你該怎樣去做?是怨天尤人,指責上天對自己的不公,還是去發現問題,理清思路,儘量去解決?這本書同時告訴我們:生活是客觀存在的,但積極工作,積極生活的態度卻能伴隨我們一生。

《送給加西亞的信》,值得一閱!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篇3

起初看到書名時候會有很多疑問,比如加西亞是誰?爲什麼要送信給他?誰要把信送給加西亞等等之類的問題。

讀這本書前半篇幅的時候,想起的是以前看過一個電影,叫《羊皮信》。講述的事情和書中主人公羅文中尉一樣,抗日時期兒童團的一名小戰士,歷經波折,最終穿過敵佔區將重要情報送給八路軍的一個故事。

繼續往下讀的時候,發現書中包含內容的價值遠超出了我的預期,便情不自經的放慢了閱讀的速度,慢慢發現公司推薦這本書是有一定道理的。

“把信送給加西亞”這句話在員工的角度來看,象徵着忠誠、敬業,執行力等,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則是象徵着對員工的信任、支援。個人認爲“把信送到加西亞”,更是一種全力以赴的敬業精神。

書中有句話“所謂英雄,就是成功的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能成功把信送給加西亞得人就是英雄。爲什麼羅文中尉能成功的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呢?我在書中找到了這麼一句話,“接受任務-全力以赴-完成任務。”。我想這應該就是羅文能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的原因吧。

書中很多觀點也很有認同感,比如“成功是一種努力的積累,那些一夜成名的人,其實,在他們獲得成功之前,已經默默地奮鬥了很長時間。”,“每個人都不要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責小而鬆懈,不以薪薄而放任。”以及“當你不斷增強自己的力量、不斷提升自己的時候,你對自己要求的標準會越來越高。”等等。

很多正能量的話,讀過之後,有感觸,也有羞愧。感觸是因爲有認同感,羞愧是因爲自己做的不夠好。希望這些話可以一直鞭策自己,一步一步向前、向前。最後希望自己在公司也是那個能把信送到加西亞的人。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篇4

世界上有許多的書短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而它們所發揮的作用卻不小。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把信送給加西亞》,就是這樣一本書。

是什麼東西使這本書充滿了如此的魅力呢?一看之下,情節簡單到了極點: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週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羅文正是透過他那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他們的敬業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那些積極主動、堅忍不拔,積極和堅決完成任務的人,那些值得信賴、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國家、企業和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作爲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對於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積極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着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收穫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爲什麼說“收穫”而沒用“收入”?因爲“收入”僅僅是“收穫”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爲薪水而工作,因爲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暫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於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還提到了一種觀點:“每天多做一點”。現在很多人工作時往往是抱着應付的態度,即把老闆或領導規定必須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這樣的話,只會使自己永遠處在被動的局面,換句話說,這樣無法爲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書中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艾倫在一個週六的下午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點事情,結果不僅爲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爲自己帶來了一個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艾倫並不是速記員,他也沒有義務留下來幫那個律師做速記,可他還是留下來幫了律師的忙。他能這麼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爲樂的內在品質,正是這種良好的品質,使他獲得了現金收入和更好的職務。每天多做一點,並不會佔用自己太多的時間,卻可以讓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何樂而不爲?

當然羅文的優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麥金萊的舉重若輕,瓦格納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奧等人的團結協作以及雙方的共同價值目標,也同樣給我們以深刻的啓迪,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都是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員工必不可少的。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篇5

去年,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把信送給加西亞》,讀了以後印象很深,覺得很有教育意義。最近,我們學校在行政領導中開展集體閱讀《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的活動,我利用業餘時間再次認真閱讀了此書,感觸頗深。故事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卻是一個永不過時的故事,它向我們傳達了優秀教師和行政幹部必須具備的素質——主動性、責任感、自信心和良好的心態。

人類社會向來有一條基本的行爲法則——投入纔有回報、忠誠纔有信任、主動纔有創新。我們學校的教育事業要想獲得成功,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主動性、責任感和良好的心態都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應該象呵護生命一樣去熱愛我們的工作。自己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朝着目標前進。眼下,有一些人總是天天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單位不好,卻很少去自省、自律,認真評估自己的工作能力,檢查自己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和急需改進的地方。如果長此以往形成習慣,無論他在任何崗位終將一事無成、庸碌一生。

“沒有任何藉口”是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爲規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個新兵的第一理念。從表面看,有些冷似冰霜,感覺只適合軍人對上級要求絕對無條件服從,可仔細想來,我們每一個人幹工作,做事情,也都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去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務,而不應該爲了沒有完成任務尋找“合情合理的藉口”。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人經常會有藉口,上班遲到、會有鬧鐘沒鬧、路上堵車、修路、家裏有事等等藉口,藉口成了一面擋風的牆,千方百計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推卸掉,以求得暫時的心理平衡,但這樣做是非常有的,因爲長期有藉口可找,就能養成惰性,就會不思進取,不再去努力爭取最優異的成績。西點軍校奉行的“沒有任何藉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卻可以激發人的最大潛能,使人具有使命感,具有強烈的探索和挑戰精神,使人出色地做好各項實際工作。

其次,要樹立教育工作者對工作負責就是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的觀念。在人類社會中,不論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也不論你幹什麼工作,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責任問題。這個責任從表面上看,好象是別人或領導安排佈置的,其實是歷史賦予每個人的歷史使命。當一個人選擇了教育工作崗位後,就理所應該要履行自己的職責。職責是什麼?職是職業,是職務,是自己份內應做的事;責是責任,是負責。有了職責,就必須服從組織的安排,執行上級和學校的指令,忠於職守,盡職盡責,不能打折扣,更不能拒絕。我們對待工作,是養尊處優,得過且過,還是忠於職守,愛崗敬業;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規,還是積極進取,勇於創新,讀了《把信送給加西亞》,就能做出正確的回答:不報怨任何人,不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不抱怨自己生不逢時,工作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既是一次挑戰,又是一次機遇,應積極主動地去克服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完成任務,一定“把信送給加西亞”。

最後,要有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的心態。要真的成爲一名“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就必須充分發揮主動性。對於我們的本職工作,對於我們的崗位職責,對於領導經過研究交給我們的任務,都應該積極主動的接受,積極主動的完成,而且要做到迅速、快捷、全力以赴,怕困難、不要尋找理由。應該像羅文中尉一樣,對待自己的工作,熱愛、有興趣,要把完成任務作爲檢驗自身能力、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想一切辦法,下最大力氣去做到最好。對於領導交給的工作任務,我們要把它作爲領導對我們的信任,對我們工作能力的肯定,竭盡全力完成,以一種平和的、積極的、向上的心態去看待一切。工作其實是美好的,作爲人民教師,“我們應該象熱愛生命一樣熱愛我們的工作”。一個人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幾十年,而工作佔據了其中的大部分時間。工作可以提升我們的人生價值,可以充實、豐富我們的生命。我們更應該感謝工作,感謝工作給我們帶來了歡樂,感謝工作爲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空間,感謝工作給了我們充實的而精彩紛呈的生活。

羅文的成功,不是由於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而是由於他對事業的忠誠,對使命的高度責任感、主動性和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如今,“送信”已經變成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服從和榮譽的象徵。而這種敬業、忠誠、勤奮的思想觀念,還將不斷地影響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一個國家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篇6

“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和對事業高度的忠誠一旦養成,會讓你成爲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昨天下午,我看了《致加西亞的信》一書,今天,我一翻開之後便再也不忍釋手,不由地一口氣讀完,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啓示。

《致加西亞的信》中的故事,差不多人盡皆知。作者講述這個小故事的目的,是試圖透過羅文中尉身上所展現的忠誠信念和敬業精神,來震撼久已麻木的世人。

正常送信本來是一個簡單不過的工作,但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羅文中尉的忠誠和敬業顯示出了他的難能可貴。隨着《致加西亞的信》的廣泛流傳,如今羅文的送信行爲,已經提高到:象徵忠於職守、信守承諾、敬業服從、勤奮努力、不甘平庸的代言詞。它向我闡明瞭深刻的道理:忠誠與敬業不僅僅有益單位和領導,最大的受益者是員工本人,是整個社會。它是實現單位發展和個人發展雙贏的真諦。

<img

對於單位本身而言,這本書無疑是教育員工愛崗敬業、忠誠勤奮的最好教材,它所倡導的是員工對崗位、單位的忠誠,是對制度、規則、任務的遵守和執行。

事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擁有更多的“羅文式”員工。一個想有所作爲、實現個人價值的員工,應該充分發揮自已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身潛能,而不被困難所嚇倒,滿懷信心去完成所承擔的任務和職責。

“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不是過多去問爲什麼,而是全心全意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羅文式的敬業精神應該作爲我以後個人做好工作,做好事業的標準:工作中腳踏實地,不計得失、全心全意、積極行動,高效率地完成任務;面對困難和挫折,不逃避,不推託,迎難而上、堅忍不拔而又興致勃勃,以陽光般的心態迎接一切!

可是環顧現實生活,真正能送信給加西亞的人又有多少呢?“敬業、忠誠、勤奮”本是人性中最光輝的亮點,但隨着社會的變革和價值觀的多元化,這種光輝卻不知不覺變得暗淡。可喜的是,總有一些羅文式的人物,能從多數的平庸者中脫穎而出,憑自己的忠誠、信用與敬業而被委以重任,成長爲業界甚至時代的精英。當你的上司信任你,你的同事信任你的時候,你就值得被委以重任,你的前途就會一片光明。

“忠誠纔有信任,主動纔有創新,付出纔有回報。”我們與其爲明日的“奶酪”而憂心忡忡,還不如今天開始,爭取做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篇7

最近我讀了《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成功學的暢銷書,使我深受啓發。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世紀,西班牙軍隊佔領了古巴這個小島國家,古巴人民奮不顧身地爭取自由。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美國不得已密切關注着古巴形勢。隨着形勢的不斷惡化,1898年4月,美國正式向西班牙宣戰,並意識到和古巴起義軍合作是贏得這場戰爭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美國總統對陸軍中尉羅文委以重任,給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送一封決定戰爭命運的聯絡信。羅文沒有提任何問題和要求,而是以其絕對的忠誠、責任感和創造奇蹟的主動性,克服艱難險阻、冒着生命危險,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羅文被堪稱爲美西戰爭中的英雄。

一百多年來,英雄的故事廣爲流傳,激勵着千千萬萬的人以主動性完成職責。如今,每個企業都在呼喚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成爲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需要從以下方面努力去做:

一、提倡敬業

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每一份工作都來之不易,所以我們就應該本着“努力、努力、再努力,實踐、實踐、再實踐”的精神,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因爲幹一項事業,沒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就難入佳境,難出成績。敬業,還要有恆心和毅力,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是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就像天上不可能掉下餡餅一樣,成功是靠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靠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得來的。正如《把信送給加西亞》中所講:“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我們提倡敬業,還應該搞好團結。尊敬領導,團結同志,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其實也是敬業精神在日常瑣事中的具體體現。

二、提倡忠誠

羅文中尉懷着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對自己祖國的忠誠,完成了一個軍人應該完成的任務,而且沒有絲毫怨言,沒有絲毫退卻。我們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集體、忠於事業,時刻牢記,集體的利益永遠高於個人的利益。當然,只靠簡單的服從是不能成爲一名優秀的“送信人”的,我們正處在一個資訊化、知識化的多元社會,服從的精神加上創新的思想,才能更好的完成“送信”的任務。

三、提倡勤奮

在工作中要勤奮。即使再細小的事情,我們都應該盡心盡力、勤勤懇懇的去完成;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勤勤懇懇的去做了,就會成功。成功不是三分鐘的熱情所能實現的,也不是一時的衝動所能造就的,它靠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書店是一個舞臺,各個崗位都需要羅文那樣的人,門市、庫房、財務、後勤,每個人都在勤奮工作,多苦多累從不抱怨,發書送貨加班加點,配書對貨認真忙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盡善盡美的自己。

在學習上要勤奮。現今的時代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競爭的異常激烈,要想不被時代淘汰,要想取得更大的發展,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要多學習多思考,多方面的充實自己,全方位的提高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做時代的追隨者,而不是時代的淘汰者。

“送信”的故事是一種象徵,一百多年來在激勵、鼓舞、鞭策着人們,社會在呼喚着羅文這樣的“送信人”。讓我們共同努力提高素質、愛崗敬業,儘自己努力創輝煌業績,人人都真正成爲合格的“送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