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2020曹雪芹紅樓夢讀後感範文

紅樓夢》作爲四大名著有着它無與倫比的魅力,不但清新脫俗,而且散發出一種迷人的香氣,讓人沉醉其中。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0曹雪芹紅樓夢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希望您喜歡。

2020曹雪芹紅樓夢讀後感範文

2020曹雪芹紅樓夢讀後感範文1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爲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2020曹雪芹紅樓夢讀後感範文2

春來秋去,不過皆是紅樓夢一場。

偶然的機會,又一次翻閱了《紅樓夢》。又一次進入紅樓的夢境,極致中的繁華,繁華後的心酸。

寶玉是讀紅樓夢不得不提的一個話題。本是極盡富貴的一個豪門公子,可是卻不願受到封建禮教,受到封建功名的束縛,在愛恨情仇中苦苦掙扎。他具有封建社會中少有的叛逆性,可是在羣臣父子,三綱五常中,他的這種叛逆性註定沒有什麼好的結果。逼婚,逼瘋。在歷盡愛人身亡,所娶非所愛;在歷盡家族興盛衰敗;他終於看透紅塵,毅然出家爲僧。或許這是他最好的一種結局了。

可是他的出家卻造就了另一個人的悲劇。本着入宮爲妃的.目的,進京暫住大觀園。卻突逢家族鉅變,薛蟠敗家,殺人入獄。大小姐身份地位驟然下降。可是卻因着“金玉良緣”許配給寶玉。本又該富貴榮華從此常相伴,卻不料,大觀園被檢抄,寶玉出家。從此獨守空閨,苦過一身。或許寶釵卻有心計,四面逢源,又播下“金玉良緣”的“謠言”,搶走屬於黛玉的婚姻。可是她又何辜?她不過是嚴重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她不過是封建禮教下備受殘害的一個弱女子罷了。何苦背起種種罵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對比起寶釵,我們來看下黛玉。幼年喪親,寄居賈府。縱然還是小姐身份,縱然受到賈母的寵愛,可是黛玉孤身一人還是難以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好不容易,與寶玉青梅竹馬,可是又面臨着寶釵入住大觀園的威脅。或許很多人會埋怨黛玉多心多感,傷人傷己。但是回首看去,這只不過是正常女子對待愛情獨有的敏感罷了。況且寶釵真心無意爭寶玉嗎?顯然不是的。所以黛玉的善妒又何嘗值得衆人的圍攻呢?黛玉是我獨愛的一個角色。她敢愛敢恨敢想。可是最終卻又被自己所困。她困住了自己的心,在寶玉與寶釵“喜結良緣”的時候終究拖着沉重的身軀黯然離世。她的離世帶走了寶玉的心,終結了寶釵對“婚姻”的幻想。其實黛玉也是幸運的,至少她擁有了封建社會最爲珍貴的愛情。即使無果而終,但卻曾經甜蜜。

縱觀大觀園的喜怒哀樂,榮辱興衰,十二金釵的悲喜結局,總令人對人生有另外一種感悟。善惡因果,興旺盛衰,絲絲入我心。人生是那麼的無常,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們要珍惜現在,活在當下,把每時每刻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刻來度過,才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紅樓夢一場,夢醒時分,願你我,結局美好。

2020曹雪芹紅樓夢讀後感範文3

《紅樓夢》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經典著作,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透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爲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透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讀《紅樓夢》,品味多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