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祖父》有感

讀後感2.9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祖父》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祖父》有感

讀《祖父》有感1

我曾經讀過一篇作品叫《祖父》,裏面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

文中有一位這樣的爺爺,他的手很難看,手背黑褐色,像岩石的顏色,手指又短又粗,手掌上的老繭有硬幣那麼厚。他有一位孫女叫莎莎,因爲父母進了獄,爺爺在她1歲的時候,把她從城裏抱到了鄉下。而莎莎因從小幹活也擁有一雙和爺爺差不多的手:一雙小手顏色黑紅掌心厚實,手指短粗,面板粗糙,但卻靈巧有力。

莎莎的爺爺是個石匠,生活很貧苦,但她很懂事,才五歲,就跟着大孩子去挖野菜;過了十歲,她可以幫爺爺搬動塊小一點的石頭。很快莎莎的父母出獄了,他們把莎莎接回了城裏。但是回的城裏的莎莎並不快樂,因爲同學們都因爲她那雙手而嘲笑她。一天她在街上漫無目標地逛着,走着走着,她走進了一家商店,買了一副雪白的尼龍手套,突然,她想起了爺爺,想起了她和蘭姐姐一起到城裏爲爺爺收購手套……

莎莎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故事:我的爺爺是一位農民,他也有着一雙像莎莎爺爺那樣的手。從小到大爺爺是最疼我的,他幫我洗過無數次手,可我從來沒有幫爺爺洗過手。但自從我讀了這篇作品,便立志要像莎莎一樣好好孝順家人,好好孝順爺爺。有一次,勞累了一天的爺爺吃過晚飯後,筋疲力竭地坐在躺椅上,我走到爺爺身後,爲爺爺敲起背來,他見到我在幫他敲背,爺爺忙說:“好了,好了,不要敲了,去玩吧。”“沒事兒,反正我閒着也是閒着,還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嘛。”我答道。爺爺滿臉欣慰地說:“我的孫女懂事了,長大了,哈哈……”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們身爲炎黃子孫,應該把中華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這是我們學生要做的事情。

讀《祖父》有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馬提與祖父》,這是一本虛構帶點科幻的家庭小說,它讓我深受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馬蹄的祖父生命垂危,全家人都守在祖父身邊。祖父的靈魂跟馬提說想要出去走走,馬提和祖父出去了。他們去塔頂看風景;到了市場祖父有領帶換了一個蘋果和一個玉米;他們用蘋果引驢子來;用馬提和祖父兩隻守手並在一起的地圖,根據一隻蚊子在手上停留的地方挖了一枚金幣;被強盜抓到後,用太陽光、放大鏡和玉米作爆米花……但是祖父卻越變越小,最後被馬提吸進鼻子裏去。回到了家,大人們,把祖父埋了,都很傷心,馬提也很傷心,可馬提身體裏的祖父一直講笑話,來逗馬提這個孫子高興。

讀了這本書,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了,被書中的主人公所震撼了!雖然這個感人的故事時虛構的,但是,它充分的表現了平常人家的愛,對待親人那種純真無邪的愛。還有親人的快樂,有親人也是最快樂的、最幸福的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份愛,而不要失去之後才後悔當初沒有珍惜。記住,一定要珍惜住現在自身的美好景象!

……

讀《祖父》有感3

看到書的題目就知道這是寫爺孫之間的故事,腦海裏就不時的浮現出孩子和自己的爺爺,姥爺一起玩耍的畫面,心裏一陣陣暖意。這也就讓我很期待馬提和他的爺爺給我帶來的愛的故事。

書的最後一頁畫面是爺爺牽着馬提的手沿着藍藍的大海邊走過,多麼愜意,溫馨的一面。然而這本書卻寫的是祖父病得很嚴重,將要離開人世了。每個人都傷心地哭着,只有七歲的孫子馬提沒有哭。他正在胡思亂想時,祖父突然對馬提說:我們去散步好嗎?於是,馬提與祖父展開了一段奇異的旅程。在一段段奇妙經歷中,祖父慢慢的縮小,從馬提得擡頭看,到被馬提吸入體內。當家人們圍繞着祖父的身軀哭泣時,馬提知道,祖父其實是在自己的心裏的。

其實這是一篇寫離別的文章,但對於死亡大家都會恐懼,作者用這種方式寫,讓大家對生命的價值,和對生離死別有了新的認識。

在這本書裏寫了很多的小故事,用了現代穿越的手法,當爺爺的軀體還躺在病牀上,而爺孫倆正在追憶着他們之間的美好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他們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每個小故事都那樣的有畫面感。

隨着爺爺一點點的變小,讓我們讀者心裏爲之一震,心裏酸酸的,也知道故事的最終結果是祖父離開親人,去了另外的世界,然而面對這一切,馬提並不覺得可怕,他知道,祖父永遠在他心中。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的,無論你遇到了什麼困苦都不重要,只要你身邊有愛你的人,一切都會過去的。到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從沒見過面的爺爺,我們也沒經歷過這樣的愛的故事。我的孩子小時候,是爺爺奶奶看大的,現在他們的年齡也大了,孩子也長大了,所以無論在忙,我們都會經常帶孩子回去看看老人,讓他們感到溫暖和快樂。人們經常說隔輩人有不一樣的愛,今天我感受到了。

珍愛生命吧,生命只有一次,然而生命的價值還會延續,他永遠活在愛我們的人心中。這也是爲什麼在這這個故事中,爺爺的天空總是晴朗的,馬提的天空總是明亮的,因爲爺爺的愛和精神永在。

讀《祖父》有感4

祖父的園子,是那樣美麗,是那樣充滿歡笑,也是那樣的令人回味。

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園中,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當然這都是童年遊戲的內容,不是真正的勞作,是“亂鬧”,至於摘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捉綠螞蚱,更是孩童的遊戲了。玩鬧累了,就在園子裏睡下。當然,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纔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爲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裏,一切纔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祖父的園子很美麗,在這裏,充滿了色彩,連蜻蜓和蜜蜂都很願意來這裏遊玩,這裏的一切都是擁有生命的,比如說大樹,他會伸出自己的手臂爲人們遮風擋雨,爲人們遮陰避暑。在這裏,作者歡快的度過了童年,因爲祖父的園子還存在她的腦海中,所以,她現在回憶還認爲園子是充滿色彩的,是充滿快樂的,是充滿——活力的園子。

讀《祖父》有感5

《祖父的園子》是一篇讓人想一讀再讀的文章。我特別喜歡作者毫無顧忌的表達和字裏行間流露出天真爛漫的想象那種自由自在的心境讓我流連不已,每一句話都有着無盡的樂趣。我愛這字裏行間的灑脫任性。

學完這篇課文,我意猶未盡,迫不及待的開啟網頁搜尋,像一隻聞到油味的小老鼠想找到油罈子一般,這種渴望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小心臟。沒看過癮,我央求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呼蘭河傳》。《祖父的園子》就是從中間選的。我花了四天時間把它看完,現在可以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這篇文章了。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我是一個在農村裏長大的瘋丫頭,而《呼蘭河傳》寫的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裏的故事。其中《祖父的園子》是極具代表性的篇章。書中描寫的風土,民俗和居民生活狀態都讓我覺得和我們“大農村”一樣充滿鄉村情趣和泥土芬芳。這裏有明亮的天空,美麗的後花園,慈祥可愛的老祖父和自由自在的童年,“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似的。”

關於《呼蘭河傳》的獨特魅力。我還似懂非懂,但我對《祖父的園子》口語化的詩一般的語言是非常迷戀的。讀過留痕,它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股純真無邪,又透着狡黠的靈氣。

因爲愛上了這篇課文,我第一次那麼快樂地去讀一本書,因爲愛上了這篇文章,我第一次愛上了鄉下的生活。現在記憶中的每一株小植物你都在我的心底發芽,悄悄地生長;每一隻小動物都在我心裏蹦跳,四處亂竄。此時,連我的夢裏的都有了“呵呵”的笑聲……

讀《祖父》有感6

《馬提與祖父》是一本圍繞“死亡”話題的小說,寫的就是生命的告別和離開。也許你會以爲它的文字沉重而晦暗無色,其實閱讀文字時,你會驚奇它文字中流逝出輕快與靈動。

爺爺躺在病榻上,面色慘白,雙目緊閉,親友們在爺爺的牀前淚流滿面,惟有七歲的馬提沒有哭泣,正在他胡思亂想之際,聽見爺爺邀他散步。於是,在虛幻與現實的生死交界處,馬提與祖父展開了一段奇異的別樣旅程,他們一同漫步田野,用褲子口袋抓魚,捕獲小馬小搗蛋,一起穿越金黃的向日葵林,尋找海盜的寶藏……在這次奇妙的旅途中,祖父慢慢縮小了,最後,他讓馬提把自己吸入體內,和馬提一起回到了家。病榻上仍躺着爺爺的身軀,但爺爺卻真的去世了,這便是書的結尾。最後一部分,馬提和爸爸的對話體現出了作者普密尼所想表達的:我們所愛的人並不會正真死去,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生如夏花之燦爛,可是最終誰也無法阻止它走向凋零的腳步,人是血肉之軀,終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生命終會逝去,沒有人能活到永恆,逃避死亡,我們的親人也會逐一離開人世,我們自己也要面對死亡。面對生命的結束,我們悲傷而無助,《馬提與祖父》教會我們的正是面對死亡的態度,那就是,人類軀體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靈魂的生命卻是永恆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逝去的奶奶,她因患癌症而於20xx年的冬季與世長辭,永遠離開了我們,而我們並沒有因她的逝去而忘記她,她那慈祥的面容永遠印刻在我們心中,那溫柔的叮嚀時刻在耳際響起,奶奶的音容笑貌、慈愛、善良,會永遠被愛她的人銘記在心,也許這就是“生命永恆”的定義吧。如果這一天不可避免來臨,深情送別逝去的親人從人間的住所中搬走,陽光正好,陰霾散去,整理好心情,欣然迎接他們住進我們的心靈空間。這,或許也是普密尼所想告訴我們的。

感謝《馬提與祖父》,它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生命——因愛而永恆。

讀《祖父》有感7

讀了《祖父的園子》,讓我深深的感到童年的多姿多彩,童年的美好與快樂。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色彩明麗,富有童話色彩的畫。它給作者帶來無窮的樂趣。不只是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作者心靈的自由,他的愛放飛了作者的天性。在作者心目中,祖父的園子是遊戲的天堂,是自由的樂園。她把白菜種踢飛,她將穀穗當野草割掉,她丟下黃瓜去追蜻蜓,她把水揚上天空,喊道:“下雨了!下雨了!”她以天爲幕,以地爲席,悠然入睡……她在園子裏“胡作非爲",是那樣坦然,那樣舒暢,不用擔心祖父的責罵,有的卻是祖父的哈哈大笑。祖父的園子是作者童年時的樂園,它是那樣美好,那樣令人回味!你們還記得自己的童年的故事嗎?那媽媽的口紅畫眉丶把一塊破瓦片當古董,給小貓穿裙子,教小母雞學游泳……童年的.我們可以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玩到什麼時候就玩到什麼時候就玩到什麼時候;想睡覺就睡覺;想看電視就看電視,一切都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童年,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是一個裝着小祕密的五彩繽紛的寶盒;又是一條清澈透明的小河;是一個色彩斑斕,蕩着歡笑的夢。人們都說,歲月就像無情的冷水,會把人的記憶沖刷的淡淡的。童年的往事,永遠像小鳥一樣撲閃着翅膀飛翔在我們記憶深處。

讀《祖父》有感8

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歡樂,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童年是一幅畫,絢麗多彩;童年是一首詩,耐人尋味;童年是一塊糖,糖裏有我們的甜蜜和幸福;童年是一隻風箏,帶着我們的夢想越飛越高。童年是那麼美好,它五彩繽紛,給人生鋪下了美好的回憶。

我是多麼想擁有這樣的樂園啊!擁有這樣的樂園,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的確是值得炫耀的,因爲這是多麼富有童話色彩的一切啊!

讀了這篇課文,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小孩子正掰着手指頭,驕傲地給你展示她的富有,還彷彿看到一個小孩子正在她家的園子裏無憂無慮玩耍的情景。我最喜歡的就是課文中的第17段,讓我知道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黃瓜、玉米、蝴蝶都是有靈性的,都是自己做主,是自由快樂的,不受約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長的,它們的事情,人不會去幹涉,太陽也不過問。這種生活是我所向往的。如果可以的話,我願變成裏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做個自由的生靈。

童年的生活是那麼美好,那麼快樂,多麼讓人留戀啊!

讀《祖父》有感9

幾天前,我讀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祖父,名字也叫《祖父》。

有這樣一位爺爺,他的手很難看,手背黑褐色,像岩石的顏色,手指又短又粗,手上的老繭,有硬幣那麼厚;也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兒,一雙小手是黑紅色的,掌心厚實,手指短粗,面板粗糙,但卻靈巧有力。這個小姑娘叫莎莎,他的父母被壞人抓走了,坐了牢,她也在1歲時被爺爺抱到了鄉下生活。她的爺爺是個石匠。在鄉下,莎莎並不感到孤獨,因爲她可以趴在爺爺寬大的脊背上,與山鳥和雲雀說話,看着大山,看着小河,看着田野上空飄動着的變幻無常的雲彩,一點一點地長大。

一捆手套,一往情深。手套裏飽含了多少祖孫間的親情啊!文中,爺爺在莎莎摔傷時常心疼地說:“莎莎不怕痛,莎莎不怕痛。”後來,每當爺爺手上裂出血口時,莎莎也像爺爺一般,輕撫爺爺的手,說道:“爺爺不怕痛,爺爺不怕痛。”一股暖流在這祖孫之間傳遞。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爺爺與外公,每當過年回老家時,還沒到家門口,在遠處,就能模模糊糊的看見他們站在門口眺望着,盼望我們能早點回來。人們常說“隔代親”,也許爺爺與外公站在門口的盼望吧,或許爺爺與外公總是嘮叨囉嗦,這些事情或許早已讓我們不勝其煩,但這些事情的背後卻是一個不求任何回報的背影在默默付出,付出。爲什麼我們不能對祖父多一份理解呢?

親情如一條河,流淌在祖孫的心間,親情如一首歌,唱響在祖孫的耳邊。

讀《祖父》有感10

讀了典故《原谷教祖父敬有感》,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你不同情那些那些跌倒在地的人,在你摔倒時也沒有人來扶住你。

《孝子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原谷的祖父年老多病,父母厭惡得很,很想把它拋棄。原谷當時十五歲,多次勸說父母不要厭棄祖父,父母不聽。父母做了一副肩擔(一種輕便的轎)裝起祖父。擡着丟棄在荒野裏。隨後,原谷跟着把肩擔收回來。父親問:“你爲什麼把這不吉利的東西收回來。”原谷回答說:“將來等你們老了,我就不要再做這樣的工具了,所以我就把它拿回來了。”父母聽了,終於醒悟,於是回到丟棄祖父的地方。把老人擡了回來,好生奉養。

典故中的原谷用自己的行動,自己的方式,來告訴父母,告訴大家,要贍養長輩,報答養育之恩,誰也不想成爲下一個被丟棄的人。再聯繫到現實生活中的一則公益廣告:一對年輕夫婦帶着孩子面對大魚大肉津津有味的吃着,另一邊,年老的奶奶端着半碗豆腐吃。孩子問:“奶奶怎麼不吃魚不吃肉。”媽媽竟說:“你奶奶年紀大,吃豆腐好。”天真無邪的孩子聽了以後說:“媽媽,等你老了,我天天做豆腐給你吃。”媽媽聽了。瞠目結舌,與丈夫面面相覷。

每一位家長,都是文明美德的直接傳播者。前往不要小瞧榜樣的力量,你是如何對待長輩的,小備就是如何仿照你而怎樣對待你的。中華傳統美德綿延至今,亙古流傳,那是一代代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結果。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孝事親長,不僅僅表現在口頭上,更應該體現在實際生活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