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

讀後感2.99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

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1

暑假裏,我讀了《昆蟲記》,非常好看。

我知道了戰爭狂——紅螞蟻會讓黑螞蟻服從自己;術專家——砂泥蜂有天生的手術本領;霸王廉刀手——螳螂也會把自己的對手全吃了;神祕的隱士——蠍子,毒針非常厲害。

其中,我最喜歡蔬菜大食客——菜粉蝶,主人公是雪白。他先吃掉自己的卵殼,卵殼吃完了,就開始吃捲心菜,雪白先生吐絲做腳墊,然後開始吃捲心菜。幼蟲要經過五個階段,才能變成菜粉蝶,變成菜粉蝶期間要躲開赤眼卵寄生蜂、小蠶蜂和黃靜小峯。

讀了《昆蟲記》讓我更愛生活,更愛大自然。我長大也要成昆蟲學家,讓兩隻不一樣的昆蟲生出一隻只不一樣的昆蟲,寫出一部新的《昆蟲記》,還有可能得個諾貝爾呢!

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2

《昆蟲記》寫了很多昆蟲,有紅螞蟻、象鼻蟲、大黃蜂、蟬……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我認爲,在所有昆蟲幼蟲中,最可憐的是螳螂幼蟲,因爲母螳螂把它們生出來以後,就放在巢穴裏,然後封住出口就離開了。

不過,誕生在這個世界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爲它們出巢的時候有無數雙眼睛盯着它們,流下了口水。對於螳螂幼蟲來說螞蟻是很有殺傷力的天敵。在它們走出自家大門的幾天裏,螞蟻在巢穴邊不厭其煩地閒轉。螞蟻們很有耐心,只要幼蟲們一出家門,就開始瘋狂地襲擊這些弱小的幼蟲,好像強盜襲擊弱小的路人一樣。雙方的實力相差太懸殊,幼蟲只可以亂擺身子進行自我保護,但這都是沒有用的。螞蟻們把它們的身子撕成幾半,然後拖回自己家裏。過不了多久這場充滿血腥的大屠殺就結束了。這是我發現了一條食物鏈:螳螂吃蝗蟲,螞蟻吃螳螂,雞吃螞蟻,人吃雞。

《昆蟲記》不僅讓我瞭解了昆蟲,還改變了我過去對昆蟲不正確的看法,讓我知道:不但人類有溫暖的愛,有殘酷的競爭,而且昆蟲的世界裏也有。

我愛《昆蟲記》,我愛法布爾!

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3

近幾天,我在家閱讀《昆蟲記》。《昆蟲記》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鉅著。它這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食性和婚習的昆蟲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本譯本選取的都是中國讀者耳熟能詳的昆蟲,如:螞蟻、螳螂、蜘蛛、蟋蟀等,特別集中了原著中文性、可讀性較強的片段,儲存了其中的'風格與趣味。

記得這本書剛拿到手時,我翻了翻書,對他一點也沒興趣,因爲我根本不喜歡昆蟲,在我眼裏,昆蟲就是一位討厭的傢伙。所以,我把這本書一直放在了書櫃上,置之不理。過了好幾天,我不知道是什麼吸引了我,讓我不由自主的去把那本書從書櫃上拿下,靜靜地翻着看,這本書帶我走進了神祕的昆蟲世界:螞蟻齊心協力地在搬運糧食,螳螂是怎樣捕捉食物的,螢火蟲有何必要先對之施以麻醉術?螢火蟲如何發光?……

書本一一幫我們解答了這些問題。法布爾正是因爲像哲學家一般地思,像美術家一般地看,像文學家一般地感受且抒寫,纔會用一句句優美的句子來刻畫出一隻只栩栩如生的昆蟲。讓人感到身臨其境。正是因爲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才把他領進了科學的殿堂。如果我們學習上也像法布爾那樣專心致志的讀書、學習,那麼,我們的學習就會更上一層樓的!

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4

  當你翻開這本書閱讀時,你會發現,自然界的種種動植物是非常奇妙的。作者法布爾時常在大自然中找樂趣。

  其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如螳螂媽媽吃螳螂爸爸卻是因爲它要給她的小寶貝增加營養而吃掉螳螂爸爸,雖然很殘忍,但是這卻是自然的,而且必須的。還有澳大利亞紅背蜘蛛、漏斗網蜘蛛、朗格多克蠍子,這些動物媽媽要吃小寶寶的爸爸也是爲了補充營養。它們這是大自然的選擇,長期以來優勝劣汰的淘汰下而形成的一種習性,所以它們這麼做也是情有可原。

  在《昆蟲記》這本書中,《蟬和螞蟻》這首詩歌是我最喜歡的。他把蟬和貪婪的紅螞蟻刻畫得十分生動。“——對你乾瘦的皮囊,惡棍們拼命爭搶;又掏你的胸膛,又把你切成碎片,然後當作醃肉儲藏,這是冬季雪天他們最好的食糧。——”蟬還活着的時候,夏天要喝水時,它總是讓別的動物先喝水。但紅螞蟻要喝水時,便把蟬趕走了,等到蟬渴死了,紅螞蟻便去掏了蟬的胸膛,把它做成了醃肉,留着冬天吃。紅螞蟻多無恥,嘴上還說蟬是傻瓜,活該遭殃。我覺得這個詞形容紅螞蟻最爲合適:卑鄙。它們嘴上罵蟬,那它們還吃蟬。我爲蟬打抱不平。而紅螞蟻不懂感恩,只懂貪婪。

  作者法布爾還喜歡捉一些小動物來做實驗,還喜歡跟蹤一些小動物,瞭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比如跟蹤紅螞蟻,把大孔雀蝶捉回來做實驗。我也做過,跟蹤過一隻馬蜂,我就悄悄跟着,它飛到了一顆香樟樹上面停下來,仔細一看,原來有一個小小的馬蜂窩,我想:啊,馬蜂窩!me怕。於是我匆匆跑走了。等到下個禮拜再去看,原來小小的只有幾個小孔的馬蜂窩變成了有好多好多孔的窩,馬蜂也圍這進進出的,真嚇人。

  在我外公種菜的地裏,就是一個天然的昆蟲世界,蟋蟀、蝴蝶、蜻蜓、蜘蛛、蜈蚣等等好多。在那裏,我聞着帶有青草的空氣,快樂地看螞蟻搬東西。我還曾經追蹤過一隻蟬,這隻蟬嘴裏咀嚼着一個東西,結果回到“房子”裏又把嘴裏的東西給吐出來,很奇怪吧。

  讀了《昆蟲記》使我更加願意到大自然去發現更多更好的東西。

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5

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的昆蟲有哪些?我想大多數人不知道太多,因爲我們都忙於別的事情而忽略了這些細節。可是,就有這麼一位老人,他耗盡了畢生心血觀察昆蟲的美姿,傾聽它們演奏的美妙樂章,並揮筆寫下了昆蟲鉅作——《昆蟲記》,這個人就是法布爾。

《昆蟲記》是一本昆蟲學鉅作,它以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記錄了這位老人所觀察的昆蟲事實。描繪瞭如蟬、螢火蟲等昆蟲的習性,以講故事的方式揭示了這些即熟悉而又陌生的昆蟲鮮爲人知的祕密,書中沒有簡單說教的呆板,更沒有純粹科普的乏味。書中,我們會沉醉於蟋蟀美妙的歌聲,驚歎於蜘蛛織網的小巧玲瓏,緊張於蜈蚣與蠍子大戰的驚險……

其中蜈蚣與蠍子大戰的片段非常精彩,法布爾把蜈蚣與蠍子的大戰寫得一波三折。文中蠍子先發制人,用大大的鉗子夾住蜈蚣,蜈蚣也壓着鉗子,可無濟於事,雙方勢均力敵。最後蠍子擡起毒針在蜈蚣身上猛扎三下,筋疲力盡然後休息了。原以爲蜈蚣會毒發斃命,可是蜈蚣用嘴舔了幾下傷口,竟有奇蹟般的恢復了活力。第二天它們又進行了搏鬥,蜈蚣又被連軋了三下,終於在第四天一命嗚呼了。

在這幾句話中,蠍子與蜈蚣打鬥的場面描寫得活靈活現,兩隻昆蟲的威風躍然紙上。

法布爾之所以能寫出這麼好的段落,和他觀察的態度離不開。我想,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學習,法布爾已經爲我們找到了答案。

有一次,我上完奧數回來做習題, 其中有道題有些難,我不免有些躁動,我做了三遍,還不會,於是我便筆生氣地一扔:“不做了!”可這時我又想到了法布爾,他觀察昆蟲從來都是堅持不懈的,不到搞懂決不罷休。想到這裏,我再次拿起筆,又一次次地演算起來,最後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

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像法布爾那樣堅持不懈,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我相信,天大的困難都會被克服的!

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後感6

一本令我百讀不厭、細味品嚐的書,這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精心創作的宏篇鉅製,記載了多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種類、捕食、繁殖等精確資訊,從這幾方面入手以散文式的文筆把讀者領入另一個尚未發現的小世界裏,那裏有會發光的螢火蟲、兇猛的螳螂、靠觸角行走的松毛蟲、裝死的黑步甲……各種各樣,千變萬化,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知識和無限的樂趣。但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靠法布爾精心觀察,大膽推測,敢於試驗的收穫成果,說他精心觀察,例如蟬那鮮爲人知的小祕密就被他公諸於世。

說他大膽推測,敢於試驗,是因爲他知道從各種跡象與自己的推測表示出松毛蟲有毒,卻偏偏試驗,結果手臂上腫了一大塊,恢復之後,他還到蠶身上做同樣很危險的實驗。這表示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和對科學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還用蟲性反觀人生,這樣配合着真情實感的一本好書,便是我們新學期、新時代努力的目標,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