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給教師的推薦》的讀後感

讀後感2.75W

《給教師的推薦》一書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爲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專門爲中小學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儘管這天的教育形勢與蘇霍姆林斯基寫書的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這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們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就像與教師應對面一樣,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穫和體驗。 翻開書,一百條推薦之首便是作者在反覆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在學校裏,教師不就應“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推薦:那就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我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推薦,突然很懊惱自我的消極,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以前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我,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爲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爲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爲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蕪了。 讀完了《給教師的推薦》,我不時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應用在自我的教學實踐中。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質,這是作爲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給教師的推薦》的讀後感

標籤:讀後感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