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初三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讀後感2.4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三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最近和同事聊天,無意間談到《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再次燃起我的閱讀興趣。《禮記·大學》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雖然幾年前也囫圇吞棗地看過這部鴻篇鉅製,這次的閱讀依然給我諸多新的啓示,猶如一瓶高濃縮洗潔淨盪滌了我這顆墜入凡塵沾滿污垢的心。不愧是矛盾文學獎裏最耀眼璀璨的明珠,一部催人奮進的經典鉅著。

書中的那個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極爲匱乏,忠厚、老實的貧苦農民孫玉後老漢是黃土高原普通勞動人民的一個縮影。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怨無悔的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耕耘。生活的艱辛沒摧垮他,但他卻承受不了好吃懶做的女婿挨批,這事讓他無地自容,羞愧萬分。這個硬漢子能忍受物質的匱乏,卻經不起精神上的折磨,這不就是平凡世界裏勞苦大衆的真實寫照嗎?

本書的主人公孫少平,是在勤儉持家中長大的一位讓人敬佩的有志青年。雖然他的物質生活一貧如洗,卻在縣圖書室找到了精神寄託,迷上了高尚勵志的經典書籍,這些優秀著作伴他走過人生最艱難、最關鍵的幾步,填充了他“飢餓”的身軀,開闊了他的視野,撫慰了那顆受傷的心,找回了他的尊嚴,確立了更高的人生價值觀。是書籍給他注入了無堅不摧的正能量,使他以後面對各種困難打擊都能咬緊牙關,坦然面對;是書籍改變了他的命運,書籍將兩顆聖潔相通的心連在一起,讓他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

在村長家,他的脊背被沉重的大石頭磨得皮開肉綻,晚上仍堅持在土窯昏暗的燈光下補充精神食糧,用書籍減緩脊背的灼疼感。在煤窯又黑又臭的狹小洞子裏,乾的活又髒又危險,看到身邊的同事一批批逃走,目睹至親的師傅讓生硬的機器奪走生命,感受着死神每天光顧的陰森恐怖,抱着努力爲父母賺錢的堅定信念,他依然毫不退縮的從事着繁重危險的體力勞動,克服常人無法克服的種種困難。他負擔着供妹妹讀書的重擔,實現了讓辛勞一輩子的父母住上整個雙水村最“雄偉”的窯洞裏的夙願。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當看到自己摯愛的女友爲救被洪水吞噬的兒童犧牲時,這個七尺男兒痛哭流涕,悲痛欲絕。這是平凡人真實情感的流露,哭過後的他並沒有消沉下去,而是化悲痛爲力量,繼續全身心投入工作。

孫少平在平凡的世界裏,經歷着不平凡的事,演繹着不平凡的人生。正是這樣的經歷,這樣的人生,激勵着千千萬萬有志青年,在平凡的世界裏努力實現不平凡的夢。

初三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不幸,是天才進步的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巴爾扎特如是說。

路遙先生筆下的《平凡的世界》,寫出了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陝北農村世故,還有改革更迭之時的滄桑狼狽,以及一覽無遺的喜悅驚喜。

孫少安、少平一家,起初同那時中國千千萬萬農村家庭一樣,被貧困的枷鎖壓得舉步維艱。不幸,彷彿已在孫家生根開花,似乎窮一輩子早已註定。少安、少平不是天才,但至少不是弱者。不管選擇致富追求揚眉吐氣的方式爲何種,他們都開啟了枷鎖,走進了新天地,走出了一番自己的人生。不幸,不是束縛,反而是一種動力。

我們都活在這般紅塵十丈,都是爲自己的七彩夢想而奔波的芸芸衆生。同時,也是普通的,平凡的世界之人。我們在一次次的奮鬥和努力中,收穫喜悅與滿足,在一次次不幸中選擇接受。這便是我們的生活,平凡而又令人感動。在這等平凡的世界做着平凡之事,活出自己的平凡人生。

有人似乎總是想在人海中脫穎而出,似乎總是在標榜着一份孤傲,想做不一樣的,不同於衆生之人。殊不知,在平淡之中開出七彩之花,這纔是精彩的人生。像少平一樣,時刻不忘學習,讀書,對人對物懷揣一顆感恩之心,不隨世俗漂流;像少安一樣,時刻不忘本,致富不僅爲了自己,更爲了同時處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貧苦人民,恪守農民之心。我覺得這纔是人生,這纔是平凡的人生,纔是幸福的人生,絕非平庸。

“我們原是自由飛翔的鳥兒,飛去吧,飛到那烏雲背後的山巒,飛到那裏,到那藍色的海洋,只有風在飛舞,還有我作伴。”

我們原是鳥兒,自由的鳥兒,貧困並不能束縛住嚮往大山大海的心。我佩服少平,同時我也想像少平一樣,不執於苦,不執於樂。在任何悲歡離散之中,記住自己的夢想,從不動搖,從不被不幸所壓倒。老天從不會眷顧不努力之人,就像東拉河兩岸的農民一樣,不出門闖蕩,怎會嚐到生活百味瓶的苦與甜。

一馬平川的大道上,平凡的事如四季般輪迴繼續着。東拉河時而奔騰,時而緩慢,黃土高原上突來的大雨滋潤了農民世代相依的土地……

初三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平一家的生活變化爲主線,並以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爲背景,透過寫出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爲獲得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雖然這過程有許多不幸,但最終他們也找到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這本書剛開始寫到了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但這一場戀愛卻是註定得不到結果的。只因爲他們的家世背景,而釀就了這樣一場無底的愛情。田潤葉是幹部的女兒,可孫少安卻只是貧苦出身的農民的兒子,他們兩人相愛,但卻因爲身世背景而成了一道跨不去的門檻。他們的愛情是美麗的,結果卻痛苦的。

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透過自身努力,終於考上了縣裏的高中,卻因家境貧寒而在高中裏擡不起頭。可是在孫少平的生活中卻出現了一件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他被學校宣傳部選上了!因他和田曉霞在節目中的優秀表現,又被縣裏的宣傳部瞧上了,就這樣,孫少安有了第一次出去見識的機會。這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但這一次的經歷,讓那個在別人面前擡不起頭來的少平,變得自信,堅強。

在畢業後,班上同學各奔東西,少平也該要去找工作了。他不願回農村,他渴望自由,渴望見識外面的世界。他在工地裏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小工行”裏最苦最累的工。在他幹苦工作時,有一位好友爲他提供着精神養料,她就是少平的高中同學——田曉霞。她亦師亦友,每週都會借書給少平,並不斷的鼓勵少平,讓少平不要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少平後來在煤礦找到了一份公職,也有了穩定的收入。可是對少平一直恩重如山的師傅,卻出意外去世了,留下了惠英嫂和年幼的明明。就這樣,少平承擔起了照顧孩子和嫂子的責任,給他們的生活和精神上給予幫助。少平的善良是美麗的,師傅的死卻是痛苦的。

與少平相愛的曉霞,爲救一名年幼的孩子而英勇犧牲了,他們的這一段愛情,也是終不能圓滿。曉霞的捨己爲人是美麗的.,但她的離開卻是令少平所痛苦的。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書中人物成長時的磨礪和他們對生活永不放棄的態度。無論是時代的改變還是生存環境的不同,他們身上的淳樸和善良仍然不變。

初三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平凡也是一種偉大,一個人一輩子雖然不一定會活得轟轟烈烈,但一定可以儘自己所能,在這個世界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個位置。

一個人究竟應該如何充實自己的生活,而不至於感到平庸和空虛?仔細品讀這本書,便可以找到答案。

黃土高原上,一個遠離城市的農村——雙水村中,演繹着平凡人民的經歷與曲折。書中的孫少平,是一個高中學生,每天過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因家境貧困,而只能過着貧窮的生活:吃着便宜的高粱面饃;穿着綴滿補丁的衣服,但他卻很知足,每一天都過得無比充實。而自己的母親、弟弟、妹妹和奶奶,都要由他的哥哥孫少安和逐漸老去的父親來養活。他在這樣的環境下熱愛讀書,想在班級裏有些知名度,從認識郝紅梅到消失在自己的視線裏,他似乎明白了什麼是背叛,什麼是離棄,高中畢業之後走入社會,當礦工幹農活,他明白了只有汗水纔有收穫……黃土地是他的家鄉,他卻曾經那麼嚮往另一種生活,改變自己是農民兒子的命運。哥哥和弟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弟弟想走出農村,改變自己,過一種新的生活;而哥哥只想奮作于田地,養活一家老小,一輩子留守在孫家的大門裏,過完平平淡淡的一生。

在作者筆下,一個村莊便代表了一個世界,所有村民便代表了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每一個人,有窮人和富人;有爲了理想而捨命追求的,也有碌碌無爲,一輩子空守家門的人……人世間冷暖被描寫得逼真動人,你永遠可以對照書中找到那個最真實的自己:聰明善良的孫少平、勤勞樸實的孫少安、追去自己的幸福而落下淒涼結局的田潤葉……書中的一切,不都曾是我們生活最真實的寫照嗎?每個人心中都曾住着一個孫少平,爲理想而改變自己命運,到最後才發現:你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本應該過着平凡的生活。

平凡不也是一種偉大嗎?比起那些爲了出名而放棄夢想,用各種手段來包裝自己,希望得到別人關注的人,那些在路邊上清掃大街,在田地裏努力幹活的人們,卻顯得更加可愛一些。你不會增加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它的厚度,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

作者路遙先生從小便生活在貧困的黃土高原上,他嚐盡了人世間的悲苦與淒涼,筆風也極具淳樸,寫出了七十年代農村人民生活的艱苦與平凡。《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平凡的鉅作,書中的情節沒有科幻的聯想與虛構,也沒有藝術的誇張,都是關於孫家二弟兄在“平凡的世界”裏追求幸福而又迷失自我,經歷了多少生離死別?當我們爲孫少安與田曉霞、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悽美愛情故事落淚時,我們明白了這個世界的悲涼,世界的變更本不就是淡然無奇嗎?可你卻曾被書中的一個個虛構的人物落下了眼淚,彷彿這些事就像在我們身邊發生一樣,多麼平凡,多麼傷感。

《平凡的世界》更像是一部人物傳記,透過對黃土高原人民的描寫,道出了作者的本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沒有名人與凡人之分,每一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活法,而不是虛度光陰,命運也許不公,而通向幸福之路,必須經過磨練和奮鬥纔可抵達,地位也許並不那麼重要,可信仰和希望卻是必須要把握的。

平凡也是一種偉大,最偉大的人,永遠是平凡的自己!

初三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在暑假裏,由於沒有老師的監督、學習的壓力,我整天都在玩。最後,百無聊賴的我找到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這才幡然醒悟——我錯過了那麼多,虛度了那麼多光陰。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孫少平。他生活在偏遠山村,渴望知識,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證明自己。他二十出頭的時候,走出了農村,隻身一人來到黃原市。最初,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異地的農民一樣去攬工——在包工頭承包的各種工地上去做小工,扛石頭、提泥包、鑽炮眼。後來,他找到了一個工作,給人家扛石頭。他揹着一百多斤的石頭,從陡坡上爬上去,人簡直連腰都直不起來,勞動強度如同苦役的牛馬一般。三天下來,他的脊背被壓爛了,血肉模糊,雙手也腫了起來,肉皮磨得像張透明的紙。我無法想象這個原本在村中教書的青年是如何承受這一切的。

“閒散的生活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比生活中一切災難都更壞些。”對於托爾斯泰的這句話,在看過孫少平的事後,我的認識更加深刻了。我認識到,暑假中我的表現與托爾斯泰所說的大相徑庭,因此,我決定磨礪自己的意志,學會堅強。

孫少平之所以能夠戰勝自己,獲得成功,不僅是因爲他青春的激情,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堅定的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才能夠激勵自己向前,戰勝困難和挫折,不至於在前進中迷失自己。

對於我來說,磨礪堅強意志還需要善於管理自己。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做一個計劃,按照計劃實行。這樣堅持下去,形成習慣,就能加強自己的意志力。

孫少平自願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爲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他卻很“熱愛”自己的苦難。文中說“透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歷經千辛萬苦而釀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因此,磨礪堅強的意志,應該自覺地、適當地在艱苦的環境中鍛鍊自己。這樣就可以品嚐到生活之蜜的甜美,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最後,用莎士比亞的名言結尾再合適不過了——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園圃,我們的意志就是這園圃的園丁。種萵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里香,或是單獨栽培一個草木,或是把全園種得萬花紛呈,或是讓它荒廢也好,或是把它辛勤耕耘也好,那權力都在於我們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