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窗邊的小豆豆名著讀後感

讀後感7.47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窗邊的小豆豆名著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窗邊的小豆豆名著讀後感

窗邊的小豆豆名著讀後感1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書。封面是肉色的,沒有什麼特別的畫,灑落着很多書中很多故事的題目,最吸引人的是那個封面中間的小窗戶中的小姑娘,扎着可愛的小辮子,朝着我天真無邪的微笑。她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

小豆豆一定不是老師和家長心目中的好學生。她非常淘氣,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豆豆突然站起來,跑到窗前和燕子說話;考試時,小豆豆不時地把抽屜來來回回地開啟關上,發出很大的聲音,影響大家考試;蠟筆圖得滿桌都是畫;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使老師萬分頭疼……最後,學校決定讓她轉學。一開始,我看到這些總是“咯咯”發笑,一個聰明活潑,天真無邪的女孩躍然紙上。最終媽媽領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學校,她沒有告訴豆豆她是被退學了的,因爲她怕打擊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學園生活纔開始……

“巴學園”是個充滿平等尊重的地方。調皮的小豆豆碰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宗作校長,小林校長對幼兒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小豆豆的錢包掉到廁所裏,她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長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小林校長還教育老師們要尊重孩子。對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給予特別愛護,這種愛護不是溺愛,而是適當地用一些方法幫他跨越一些自己因爲身體缺陷而無法完成的任務。在書中有一個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長爲了他舉辦了學校的“小型運動會”。在他根本無法跳過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馬時候在背後暗暗地幫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贏得了同學們的讚歎。這麼一來,培養了殘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補償———自尊和自信。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爲在後來這個男孩過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還在一家公司擔任了專門融洽同事們人際關係的職位。教育孩子們要如何尊重他人,愛自己,愛他人。比如老師開學生玩笑,問孩子有沒有長尾巴,被校長狠狠批評了;當小豆豆的辮子被男生拽得生疼後,校長竟然也對男生進行了嚴厲地批評教育,引導他學會尊重女生……因此,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巴學園是人人平等,充滿溫暖,其樂融融。

“巴學園”是個充滿無限快樂自由的地方。這所特殊的學校,令人不可思議。用電車做教室,全校僅50名學生,但教學方法又別出心裁。小林校長說:“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地成長。因爲孩子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上課,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鑽研哪科。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於樂,符合孩子們的天性。捉鬼,讓孩子們明白世界上原來沒有鬼;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比賽,鍛鍊學生膽大細心;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每個人都可以再巴學園裏無拘無束地生活,可以光着身體地游泳;每個人都有一棵樹,可以邀請朋友來爬樹;每逢假日,學校就會組織露營野餐等有趣的活動……令我羨慕不已。小豆豆在這裏成長起來,我也被吸引進去。那精彩的故事,使我如癡如醉。

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炸燬了。但是,我心中的巴學園,心中的小林校長依然存在。正是小林校長別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巴學園的孩子們都成爲了有用之才。小林校長那種尊重、愛護學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在學習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追求巴學園式的教育模式。最近,我在報紙上讀到了一篇新聞,發現這樣的現象還不少。美國有200萬人在家中上學,中國也有20多人逃離學校自主學習。全國“在家上學聯盟”北京開國際研討會,有1.8萬人踊躍參與討論。廣東最多,浙江排第二。兩年前,記者就曾採訪過杭州一位叫沈璐瑋的10歲女孩。她只當了一年半的小學生,就一直宅在家裏學習,自學了英語、西班牙語、法語、芭蕾舞四級,鋼琴八級,小學在看初三的化學書。選擇自己教育孩子的家長需要很深的教育背景,諳熟心理學教育學,還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大部分孩子都是處於小學階段,如何要應對中考高考,是個非常苦惱的問題。關於人際交往的學習,還是一個缺憾。

我想,要讓理想中的巴學園成爲現實,必須要進行徹底的教育改革。才能還給我們一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給老師們無拘無束充滿創意的教學環境。我們期待着那一天。

窗邊的小豆豆名著讀後感2

在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中,我拜讀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書裏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真實經歷的故事。文中的“巴學園”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地方,它所反映的教育理念正是現在我們廣大的教育者正在努力追求的。無論是別具一格富有創意的學校環境,還是小林校長與衆不同的辦學理念,以及學校尊重學生的教育行爲,都值得我們的教育者進行深入地反思!

一、傾聽孩子,是一種愛。

當小豆豆被退學後,媽媽領她到一所新學校——巴學園。小豆豆和校長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就持續了長達四小時,與其說是交流更不如說校長完全在傾聽一個孩子的“嘮叨”。但在這麼長的時間裏,校長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沒打,也沒有露出一次不耐煩的樣子,而且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子向前探出來,專注地聽着小豆豆的話”。這個場景給對我觸動很大,每一個孩子都最願意跟我談天說地,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就可以看出這種小小的渴望。有的說我買了一本新書,有的說媽媽給我買了一隻螞蟻,我還看見它怎樣打洞……孩子們真誠的話語,有多少我是用心去聆聽了呢?我總是邊想着自己的心事邊聽着孩子們的故事,時間長了,還在想怎樣可以溫柔地打斷他們……

寫到這時不禁想起了女兒總對我說的一句話“媽媽您聽我說完”,是呀,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善於傾聽,我們爲什麼就不能認真、專注地傾聽孩子呢?成人的事情很重要,孩子那些小事也是他們的全部,也很重要,尊重孩子,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講話,巴學園的小林校長爲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二、最懂孩子,是一種創意。

在書中無論是校門還是教室,都與衆不同,校門遠看就是一棵大樹,而教室和圖書室更絕,是用六輛報廢的電車代替的。吃飯也別具一格,首先爲了孩子的營養,校長想出了讓學生帶“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並及時檢查,發現有學生未帶齊的,就讓校長夫人親自下廚添加,保證了孩子的營養,又讓孩子養成了不挑食的習慣。《飯前歌》讓學生在歌唱中喜歡上吃飯,並能夠記住節奏好好咀嚼,消化。這些都說明孩子們的生活常規培養都是有技巧的,不一定非得用專業而生硬的語言,只要孩子們能接受,樂意做,那怕只是簡單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孩子們也願意配合。那麼生活常規的培養就不再是件難事,我們老師能否時刻做個有心人了?

有創意的活動還很多,比如冒險呀、在禮堂裏露營呀,運動會的設定呀等等。教學安排也體現出了自主性。無論是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進度的把握,學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加上位置的不固定,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別人合作學習。這點正和我接觸的蒙氏教育不謀而合,在蒙氏教育理念中,孩子們是在一個溫馨的環境裏自由選擇工作的,學習的進度則是由孩子自身的能力決定的,在工作中孩子有很多與同伴合作和像他人學習的機會,在蒙氏教育中教師只是個觀察者、引導者。

在管理上體現了人性化和創意。如小林校長尊重小豆豆天馬行空的想法,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在幼兒園裏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相當豐富的',在班裏難免會做出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事,而作爲老師的我們能否放下權威、放下說教,靜下心來仔細觀察,細心判斷後,像小林校長那樣做出直說一句提醒的話的舉動了?

在《韻律操》一篇中,小林校長髮現孩子們不能接受時,他這樣說到:“哎!這樣教。孩子們是不會的。”於是他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把《韻律操》的節拍進行了創編,讓孩子們聽着音樂的節拍做各種誇張的動作,二拍、三拍、四拍的動作都不一樣,當孩子們都學會後小林校長還讓孩子們學會挑戰難度,聽快節拍做慢動作等等。這樣看似難教的韻律操就在輕鬆地學習氛圍中被孩子們學會了。

我常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幼兒老師也難免遇到難教的課,如果我們不按照所寫的教學計劃去生搬硬套都像小林校長那樣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怎樣教才能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些?或者說在備課時就時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還怕打造不出高效課堂嗎?小林校長總對幼兒園的老師說:“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大的多。”我覺得這句話直到現在都很適用於每位幼兒教師。

三、迴歸自然,是一種健康。

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是自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就要讓教育回到自然中。孩子的成長,教育的發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如果把孩子封閉起來,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長、自然地成長。在小林校長的觀念中:每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禮堂裏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讓孩子在晚上看“新來的電車”是教育,露營、走夜路試膽量也是教育;運動會是教育,茶話會是教育,學種莊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醫院慰問受傷的軍人是教育,參加同學的葬禮也是教育。總之,要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讓孩子在陽光下、空氣中、社會上成長,這是自然的成長、健康的成長。

我深深的感到小林校長以愛心、耐心爲基礎,在平凡中創造了教育奇蹟。如果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都立足於平凡,在與幼兒的日常相處中傳遞我們的愛,用足夠的耐心和恆心去面對孩子們,相信我們的幼兒也會如書中的孩子們一樣,在快樂中學習成長,成爲一個個“優秀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名著讀後感3

拿到《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並沒有感到新奇,因爲早在幾年前家中就買到過這本書,只是沒有來得及看就送給了別人,起初買這本書是隻是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很可愛——窗邊的小豆豆,也聽說過這本書好像是寫一個淘氣的學生的故事,因此在翻開書時並沒有從頭閱讀,而是很隨意的翻看了幾個小故事,沒想到看之後便迫不及待的從頭開始讀了起來。

第一個看到的故事名字《小辮子》,講述了小豆豆嚮往很久才得以實現的願望編一個三股的麻花辮上學後卻早到了同學大榮君的戲弄(拉着小辮子拽來拽去當吊環玩),小豆子大哭着去找校長告狀,校長像平時一樣彎下腰問:"怎麼啦?"然後讓小豆豆坐下,當看到小豆豆先檢查自己的小辮子是不是完好如初之後才告狀,第一句話是:"不要哭呀,你的辮子漂亮極了。"只一句話,小豆豆的眼淚就一下停下來,高興的說:"如果大榮君再這麼哎呦地拉它,我也不會哭了。"然後便和大家一起去玩了。正當她已忘記了這件事情的時候,大榮君跑過來道歉了:"校長先生教訓過我了,他說一定要尊重女孩,愛護女孩。"這是大榮君在校期間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校長教訓的經歷。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位慈祥、細心、公正的校長,他對孩子們身上發生的問題能用其溫和而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來解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事情都證明了這一點,如《放回原處》《真是一個好孩子》《健康樹皮》等。這些小事卻真正體現了小林校長的教育方針:無論哪個孩子,但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廣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這些和我們平時所倡導的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無限放大無疑是一致的,關鍵是我們要有像校長一樣足夠的耐心(他初次與小豆豆見面時竟然聽小豆豆滔滔不絕的說了4個小時)去觀察、去傾聽、去理解孩子們的行爲,並時不時的給孩子正面的評價: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如果小豆豆沒有進入巴學園,沒有見到小林先生,恐怕無論她做什麼,都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被自卑心理所包圍,不知道該怎樣做纔好了。

通讀全文後終於知道了《窗邊的小豆豆》名字的真正由來,小豆豆出生之前所有的人都以爲會是男孩子,因此父母起名爲徹,但是出生後卻是女孩子,父母非常喜歡起好的名字,於是就在後面加了一個子,小豆豆的本名叫徹子,因日語發音同淘淘,所以從小人們叫她小淘淘,但她總以爲別人叫她小豆豆,到後來所有人都叫她小豆豆了,而窗邊更是有寓意的。因爲她轉學前的一年級只要上課總是站在窗邊,有時是自己非要去,有時罰站,更可笑的是她站在窗邊不是安安靜靜的聽講,而是不斷的向窗外的過往行人打招呼,有時還要求過路的藝人爲她表演節目,嚴重的影響了課堂秩序,這也是她被老師強烈要求轉學的只要原因之一。再加上作者開始寫作時正流行"窗邊族"這個說法。這個詞給人一種被排除在外圍,而非處於主體地位的感覺。當時我總是站在窗邊等着宣傳藝人路過。而在第一所學校中,實際上,作者隱隱約約的總有一種排斥感。所以選擇了這樣的書名。

巴學園的教育給我最深印象的是滿足孩子的願望和好奇心,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放開手,平等地和孩子對話和交流,孩子處理問題的實際能力、創造力、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在這一次次的理解和尊重中成熟。培養孩子的情商,不是一次次的說教,不是一條條的守則,而是每一次的實踐和潛移默化。怎樣將學園變樂園?爲此,我們必須寓教於樂。教師作爲樂園的開拓者,用我們的愛心、智慧、毅力來支撐。在現實工作中將每一堂課變得活潑和生動需要教育的宗旨:所有的教育都是爲孩子服務,要讓孩子在快樂、自由中享受教育,沒有什麼事比孩子的事更大;教育應該來源於生活,並生長於生活中。將每一堂課變得活潑和生動更需要我們的智慧,我們也需要毅力和決心將每一個活動落到實處,巴學園是一個樂園,巴學園的故事不是一篇童話,一段傳說,讀完《窗邊的小豆豆》,我們需要的是思考、行動和實踐,做個"有情"、"有心"、"有志"的人,哺育我們美麗的砂子塘,我們可愛的小豆豆們!

窗邊的小豆豆名著讀後感4

生日的時候,同學送了一本《窗邊的小豆豆》作爲生日禮物,說是一本好書。《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沒有華麗的詞語,作者用樸實的文風講述了自己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讓人無限嚮往的學校——巴學園,一位讓人無限崇拜的老師——小林宗作校長,還有一個曾讓普通學校的老師無比頭疼的孩子——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段讀書經歷。作者黑柳徹子是繼奧黛麗。赫本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7任親善大使。而她獲此殊榮的原因,也是因爲聯合國的官員讀了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後,認爲“這個人這麼瞭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因而任命她爲亞洲歷史上的第一位親善大使。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從小便是個極具“特色”的孩子——不能讓普通的老師接受的特色,她實在是太頑皮了。因此,她在一年級時便被學校勸退。小豆豆是“特別的”,但她也是幸運的,因爲她有一個好母親,把她送到了“巴學園”,使她遇到了小林先生。就是這樣一個校長,一生致力於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說:“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書中記錄的事例很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幾件事:

小豆豆在上廁所的時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錢包掉進去了,於是,她找到一個長把舀子,費力地打撈她的錢包,地上已經堆滿了穢物,錢包連個影子都看不見,校長先生路過這裏,問明情況之後,對小豆豆說:“弄完之後,把那些東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們看見這番情景,一定會阻止小孩子的,怕他們弄髒了衣服,污染了環境,或者會幫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說“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優點也有很多的缺點,但校長先生每次見到她,都對她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是他的寬容、博愛讓小豆豆在巴學園裏一點點成長,成了一個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巴學園還有許多這樣特別的孩子,小林校長細心地呵護每一個孩子,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信心。泰明是一個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長從來沒有讓孩子們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沒有讓泰明感到過難堪;高橋是個侏儒,當他站在比自己還要高的跳馬面前而不知所措時,小林校長鼓勵他說:“沒關係,你能跳過去的,絕對能跳過去的!”,以此來增加他的信心,在學校召開的運動會上,這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卻總是第一名,使他成爲了每一年運動會中的明星,原來校長先生就是爲了高橋這樣的孩子而設立各種各樣比賽項目的,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橋戰勝自己的信心。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明治大學的電氣工學系畢業,並且有一個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有人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黑柳徹子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被表揚、被接受的幸福的環境中。在她的孩童時代,她非常幸福地遇到了小林宗作老師,這位“頭髮稀疏,門牙已經脫落,臉色很好,身材雖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卻很結實,整整齊齊地穿着一身已經陳舊的黑色西裝”的老頭是巴學園的校長,在今天看來,他也是個極其偉大的教育家,他在小豆豆到“巴學園”的第一天,就聽小豆豆不停地講一些她的故事,一聽就是四個小時,還不停地鼓勵她說“還有呢?”傾聽孩子,這是種簡單而又偉大的愛,但有多少老師能做到像他那樣連續聽孩子四個小時,又一直保持着濃厚的興趣,甚至沒打一個哈欠呢?

小林宗作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真誠的,那種愛不是無原則的溺愛,也不是望子成龍般急切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時時處處爲孩子們着想的愛。這種愛體現在了他讓每個孩子在午飯時帶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這種奇特的表達方式上;這種愛流露在了他打破吃飯不能說話的傳統,讓孩子們飯前講故事,以保證孩子們懷着愉悅的心情來用餐;這種愛更體現在了他望着熊熊的戰火燃燒着他的校園時,他卻對着他的兒子說:“下次,我們要辦個怎樣的學校?”小林宗作的這份愛,比大火還要熱烈。正是因爲有了這樣一個極富愛心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如此富有愛心的學生,讓這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用愛的春雨去澆灌愛的種子,用愛的火花去照亮愛的心靈。

每次讀這本書,總會有一番新的思考,產生一些新的體會。也許我不能成爲小林校長那樣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但我想,讀了此書後,對於身邊的“小豆豆”我一定會更加用心好好地給予引導。我不期待孩子們個個優秀,但求他們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