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楊氏之子》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9.79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氏之子》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楊氏之子》讀後感範文

《楊氏之子》讀後感1

一、激發興趣,消除畏難情緒。

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古文,他們的心理充滿了好奇,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易老師把本篇課文的設計定位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習課文之前,易老師用一個文言文的小故事向學生介紹自己,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以讀促悟,體會語言魅力

學習古文,讀是最難的,又是最重要的,說它難是因爲不好讀,說它重要是因爲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懂,才能體會到古文的魅力。秉着這一觀點,在課文的感知環節中,易老師捨得花時間讓學生按照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理解課文的程序好好地讀書。

學生初讀課文語速過快,停頓不準確。於是易老師採取教師示範朗讀,並告訴孩子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語速要慢。讓學生嘗試讀第一遍後,發現學生是一字一停地讀,沒有古文的韻味。於是易老師又範讀了個別難讀的句子,再採取領讀、學生練讀的方法,反反覆覆讀了好幾遍,學生總算把短文讀流暢了。雖然這個時間花了將近半節課了,但孩子們仍然讀得饒有興趣。

爲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在學生讀懂故事的基礎上,易老師抓住文章的中心詞“甚聰惠”,問: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用文中一個詞回答。再問:你從文中哪裏體會到楊氏子甚聰惠?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理解,而後緊抓“應聲回答”體會楊氏子的聰惠,比較“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來感受楊氏子回答之妙。在教學“禽”字時,易老師將“禽”字的註釋寫在黑板上,並讓學生補充第九個註釋寫在書上,讓學生加深對“禽”字的理解。

三、及時的表揚,讓學生有成就感。

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就是激發和引導。易老師在課上那幽默風趣的表揚語,讓學生充滿自信,教師是爲學生的發展着想的。

以上幾點是我今天聽課的收穫與感想,寫出來與各位老師分享,如有不足,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楊氏之子》讀後感2

很久很久之前,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裏有個小孩,叫楊修。雖然今年九歲,但胖嘟嘟的臉,矮矮的個子總讓人以爲他還是個天真,無憂無慮的小頑童呢!他呀,總是刨根問底,周圍的人都誇他非常聰明。

他父親十分有學問,所以,家裏每天都有一些來拜訪他父親的人。有一次,孔君平來拜見他父親,可真不巧,他父親在外和幾個人談天說地去了,孔君平只好耐心地等。

孔君平在客廳裏踱來踱去,十分無聊,他突然想起了楊修,他想:多日不見楊修,他是否有所長進呢?他讓家裏的下人把楊修招呼過來。楊修聽到孔君平來了,立刻放下書,整理好衣服,端着上等的水果緩緩走來。

“孔叔叔您好。”楊修臉上略帶笑容,微微向孔君平鞠躬,說。孔君平笑笑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幾個星期不見,你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只要以後好好學習,那你就能像你父親一樣,有學問的。”“謝謝誇獎。”楊修依然帶着笑臉說,“叔叔,這盤水果有您最愛吃的楊梅,請慢用吧。孔君平點點頭,心想:呀!這孩子懂得真多,連我最愛吃的什麼水果都知道。孔君平輕輕地撫摸着孩子的頭,指着那盤水果說:”瞧,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可我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啊?“孔君平心裏暗暗直誇孩子聰明:呀!妙呀!我怎麼沒想到,我在他姓上做文章,他也學着我在姓上做文章。而且,他說的是那樣有禮貌,簡直天衣無縫,又讓人無言以對呀!孔君平繼續逗樂孩子:”我家後院有隻孔雀呢,他不正和我是一家的嗎?“孩子笑笑說:”那當然,叔叔。我家後院種了些楊梅,那是用我家的泥種的,那當然和我市一家咯。“瞧,他那倆的語氣,真像說相聲的那樣,幽默風趣。

臨走時,孔君平想:這孩子在我提出這麼多逗人的問題,竟能從容地回答,他那聰明毫不遜色於孔明呀!正所謂”有父必有其子“,將來,一定能像他父親一樣,有學問,有教養。

《楊氏之子》讀後感3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在樑國姓楊的兒子9歲非常的聰明。

有一天,孔軍平來找他的父親,父親剛好不在家,父親不在於是就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爲孔軍平擺設水果,水果有楊梅。後來孔軍平指着楊梅給他看說道:”這是你家的楊梅。“楊氏子回答道說:”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從這篇文章讓我也深深的體會到了古文跟現代文字的意思包括字詞的意思有些等於我們現代的意思很多。

還有,也讓我感到了孔軍平來找楊氏子的話說:”此是君家果。“但楊氏子會在孔軍平的對話中的姓中寫姓,由”孔雀“想”孔“。而又說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我覺得楊氏子非常的禮貌會說出這樣思維敏捷,聰明機智的話,真讓我佩服。這篇文章的古文是這樣的: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軍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從這一篇文章中,我覺得我以後要多向楊氏子一樣學習。

《楊氏之子》讀後感4

有位哲人說:“讀一本好書讓人心情愉悅,受益終身”。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書籍或一篇文章,我也不例外。有一篇文章叫《楊氏之子》我就非常喜歡,雖然文章短小,但趣味是一點兒也不小。讓人從文章領悟出了做人的大道理。

這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平凡生活中饒有趣味的事: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這戶人家有一個九歲的兒子很聰明。一天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外出不在家,於是他把楊氏子叫了出來,問道:“你父親去了哪裏?”楊氏子答道:“他有事出去了。”說完跑到廚房去爲孔君平端來水果,其中有楊梅等水果。孔君平指着楊梅給楊氏子看,說:“這是你們家的果子吧!”楊氏子答道:“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透過這個故事,我不得不承認楊氏子他的確很聰明,真想對楊氏子說一聲:“你真聰明。”我最欽佩的是他那有禮貌的問答,他知道客人來自己家做客自己該怎麼做。說到這我不禁憶起自己對待客人的做法,當客人來家做客時,我常常等家人喊我一聲我才肯照做,比起文中的楊氏子我還差的遠呢!我不止欽佩他的精神,還欽佩他說話時的藝術。比如,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從這句話我可以看出他的思維很敏捷,而我呢?就比較欠缺,生活中一些小事往往馬馬虎虎缺乏考慮和思考,沒有像楊氏子那樣聰明。

爲了改變我自己,我決定要努力學習,多讀書,從中吸取豐富的知識和養分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和修養。要學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在平凡中豐富完善自己。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時刻提醒自己:“想想楊氏子,我將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