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白夜行》讀後感(精選5篇)

讀後感7.52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白夜行》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白夜行》讀後感(精選5篇)

《白夜行》讀後感1

有幸買下這本書,有幸品完這本書,於是便從此銘記在心,流連忘返了。

東野先生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大家。《白夜行》也是他嘔心瀝血的代表作。該長篇小說從1997年起連載於書刊至1999年,雖然當時我並未出生在這個世上,沒有追刊的感受,但這本書還是給我極大的震撼。

這本書講述了在大阪一所破舊大廈中,發現一名死去的中年男土,而和這個案件有關的雪穗與亮司,同時也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建立了兩個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擠進上流社會,一個在底層社會排徊。

當時正值深秋,我日日挑燈夜讀,故事的開始顯得有些低沉,“泡沫社會”被東野先生描寫的淋漓盡致,家境貧困的雪穗爲了錢不惜一切,因爲亮司的父親,從此和他緊密相連。在看書的過程中,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漂亮”、“聰明”、“善解人意”的女生會是後來那麼惡毒的人。

在故事的開頭,貧寒的雪穗努力、向上的模樣令我心疼,她母親的去世也讓我一陣惋惜,卻不料她的母親是她親手害死,原因只是養母的家境更爲富有。她殘忍、虛僞,爲了金錢和權力不惜一切,但同時她也是個可憐的人,她的野心很大,付出的代價自然不少。這些事情的源頭都是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殘酷。

亮司則是本文的男主,也是我在《白夜行》中最喜歡的人物。他頭腦謹慎聰明從來不會再犯錯事。除此之外對雪穗也是無悔的付出,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從不放棄。這一對悲哀的愛人從一開始就不會在一起,因爲家庭、社會種種的冷漠殘酷,讓他們在心靈深處有了一層隔膜。我認爲《白夜行》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虛僞表象,文中亮司的母親對私生子不負責任,迷戀事物,雪穗刻意的高貴,其實也是一種無法形容、無法言說的虛僞,還有漸漸轉變的時代和日常生活用品,將那個社會真正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印象最深的還是雪穗的那句“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爲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一開始我並不能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仔細琢磨了許多遍,這才終於明白,雪穗對亮司怎麼會沒有愛?她的靈魂苟延殘喘,是亮司給她希望,給她光明,於是亮司自殺後,雪穗的背影也如同“一個白色的影子”,爲了愛,爲了亮司,爲了生存,獨自一人在黑暗中前行。

故事的結尾,亮司死了,愛消失了,於是故事也到盡頭了。

《白夜行》讀後感2

上劇作課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好萊塢的電影編劇普遍使用的一種編劇方式:把你的故事按時間順序寫下來,然後分成若干場景,把這些場景打亂順序,重新組織新的敘事線索,然後你會發現即使是再平常的故事也會變得十分吸引人。

很多同學照做了,可是幾乎沒有人能成功地做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因爲我們不知道該把場景分到多細、我們找不到新的敘事線索、我們幾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說什麼故事了。

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女孩,被寡母要求向中年男人出賣身體以賺取生活來源。在一次交易中,被中年男人的幼子目睹,男孩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從此,男孩不擇手段地在暗中爲女孩鋪就了一條“光明”的人生大道,與女孩過着看似毫無關聯、但卻形影不離的日子,直到二十年後,男孩終於無法承受兩個罪孽深重的生命的重量——這樣的故事,該怎麼打碎、又該怎麼重生呢?

讀《白夜行》的時候,我似乎對當年課堂上的教條有了新的認識,也見識到了最直接、最強大的案例。對於擁有如此高超嫺熟的敘事能力的東野圭吾,除了五體投地的崇敬之情和自愧不如的嫉妒之心之外,似乎、好像還有一點點透過文字窺探大師、親近大師的幸福之感。

《白夜行》中國大陸簡體版的'腰封上赫然寫着“同名日劇創造日本20xx年度收視率紀錄”的宣傳語,但事實卻是——電視劇版的《白夜行》作爲20xx年TBS春季檔的深夜劇,平均收視率爲12.3%,在春季檔中僅排名第9,落後於當季富士月九的《西遊記》整10個百分點,收拾表現差強人意。20xx年初,我因爲柏原崇參演的關係,意外地追看了這部劇集,然後在暖意融融的房間裏,不寒而慄——是畫面和劇情中滲透出來的讓人窒息的寒意。將近三年過去了,劇集中的細節早已經模糊,但惟有那股來自心靈深處的寒意至今揮之不去,讓我一想起那些冰冷的畫面和悲慟的生命,就不自覺地毛骨悚然起來。這樣的電視劇,當然不會有好的收視,有誰願意在深夜心靈最柔軟、最脆弱的時候還要經受來自無關生命的折磨呢?

讀小說的時候,那股寒氣又撲面而來,而且文字所傳達出的意境比畫面更深更遠更有力量。電視劇中,把亮司和雪穗的關係以“愛情”作爲詮釋,似乎和善了許多;但在小說中,東野圭吾沒有對兩人的關係作絲毫的解釋和評價,他只是勾勒了兩人二十年的生命歷程,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從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中破譯自己力所能及和願意相信的答案:或許是兩個絕望靈魂脣亡齒寒的共生,或許是兩顆受傷心靈相濡以沫的依偎,或許是兩個體無完膚的孤兒憤世嫉俗的報復——有無數個“或許”字裏行間流淌着。作文

《白夜行》讀後感3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對我而言,實在看不出雪對亮有愛情,或許直至R。K繡包事件(初中),雪對亮或許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學社團事件以後,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斷追求自己嚮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殺人,而亮無怨無悔的幫着雪。或許支援亮的是所謂的愛情,但對雪而言,亮或許只是一個能進行心靈交流的人,或者說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利用的工具。

從雪的生母還在世時,雪就看書,學習茶道、插花,儘量使自己談吐高雅可以看出,雪從來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絕不是和爲了保護自己而殺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謂“雪爲了保護亮而殺了自己的生母”純粹是有些讀者的猜想。場景再現:根據情節推測,兩人在實踐之前在圖書館相識,並有淡淡的初戀。雪被母親逼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給亮的父親,在大樓裏被尾隨的亮看見醜惡的一幕,憤怒之下,亮殺了父親並僞造現場逃逸。那麼,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兩人。雪母迫於外界壓力決定自殺,雪發現這種可能卻不去阻止,顯然已經做好了讓別人收養的打算。記住,雪母應該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說出賣女兒一事,那麼不難推測到此案與雪有關,雪在案發時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如果由亮作證,那麼亮必然受到懷疑,那麼後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說出賣女一事,雪的名節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着生母自殺而不阻止,可以說是爲了亮,也可以說只是爲了她自己的未來。

到了後來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斷利用亮來博取自己的未來。雪這個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很準確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說隱含了卑劣與下流”。女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知道爲什麼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來,她得到的懲罰,太少太少。無論何時,去殺害無辜的人,去陷害無罪的人,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錯。

縱觀全書,可以看到,每次殺人或者陷害,都是由亮親自出手。雪的手,從來沒有沾染污穢,但是每次的罪,幾乎都是雪的原因。就連原初的罪:亮親手殺父,也是爲了雪。對亮來說,或者雪就是那白夜之中唯一的光,這絲光,來自他對雪的愛;但是對雪來說,亮或許是代替太陽的存在,但是,誰對太陽有愛呢?或者說,如果能夠有太陽,何必需要代替的存在的呢?

之後最後的結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陽之物。其實也沒什麼,因爲雪從來沒有親手犯過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麼樣。那麼,從今往後,雪可以生活在太陽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陽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給了她懲戒:不能懷孕。雪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失去了一切。

《白夜行》讀後感4

很多人稱“本書將無望卻堅守的淒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被衆多‘東飯’視作東野圭吾作品中的無冕之王,被稱爲東野筆下‘最絕望的念想、最悲慟的守望’,出版之後引起巨大轟動,使東野圭吾成爲天王級作家。”

我感覺這樣的評語是絲毫不誇張的。

故事形成了兩種視角,由男女主角二人來寫。女主角雪穗是一個在絕望中成長起來,因生活變得邪惡的人,她爲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惜一切手段,就正常的視角而言,她是一個壞人,是一個犯罪者,甚至是一個卑劣的生物體。但是她卻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動人。她的表面是明亮的,但她的內心從來是陰暗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在不停的“奪取”中才找到一點自我。爲了找到自身的地位她不惜利用亮司、利用自己的美色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讀者卻很難恨她,因爲她也是一個從小受盡折磨的人。

再來說說男主角亮,小說中的他從一個喜歡剪紙的男孩成長爲一個在黑暗處的實行者,他也是在不斷的犯罪,可東野先生的筆下卻總讓人對亮心生同情憐憫,他是善良的,但他的善良只對於雪穗和他唯一的朋友友彥,對於其他人,他“精明冷酷猶如地下魔王”。

亮和雪穗之間有着千絲萬縷不可斬斷的聯繫,但在整部小說裏,他們唯一處在同一空間卻是在故事的結尾,亮生命的最後一程,加上雪穗轉身離去的背影,在下着雪的冬季留下了無限的悲哀。

日本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這個國家拍的恐怖片非常出色。美國的恐怖片往往是血腥暴力的,中國的恐怖片往往是“哄”的一聲嚇你一跳,但是真正讓人心理感到說不出來的恐懼的還是日本的恐怖片,我感覺由此折射出的日本人的心理層面也是非常複雜的。而在《白夜行》中,我除了感到男女主人公之間感情的複雜之外,更多的是疑問:“日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有爲了生活讓自己還未成年的女兒出賣肉體,有隻顧自己享樂而視兒子無物的,這讓重天倫之樂的中國人是無法理解的。“虎毒不食子”,亮司和雪穗性格之所以如此扭曲和陰暗,和他們的父母有着很大的因果關係。

東野先生的這部書被稱爲是絕望小說,就字面來理解,亮和雪穗的成長是絕望的,因而纔會不擇手段的追求希望。白夜行——在沒有太陽的白天行走,縱使是白天,眼前的卻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推薦大家讀一讀東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

《白夜行》讀後感5

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這是唐澤雪穗在整本書中爲數不多的幾次真情留露,也是我最喜歡的幾句話之一。因爲我從來擁有的都不是我所想的,所以我不在乎失去他們,也就不怕失去。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在光明中的,就像我們,吃飯睡覺工作就能度過一生,雖然不完美但總能談得上幸運。

但也總有一些人,他們的人生在角落裏,能活着就需要艱苦的奮鬥,這樣的人有時候能從電視上看到,他們可能生活在戰亂地帶,或者童年的陰影下,或者某種巨大的打擊中,然而生活中每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到人生的軌跡,何況的生命中巨大的創傷,爲了理所當然的活下,他們會做些什麼?不管做什麼,人的一切行爲都可以用四個字來解釋,生活所迫。對於活在角落裏的人,人生何其艱難。雪穗和亮司就是這樣的人,亮司爲了保護自己的小愛人殺了自己的父親,雪穗沒有阻止母親的自殺,反而冷漠的製造了一個意外的現場,不正常的童年讓他們擁有了邊緣的人格,人生從此只有寒冬,他們說好裝作不相識,在法律有效期內做彼此的太陽,唯一溫暖的來源。但是有些東西一旦開始就無法收拾,你需要用無數的謊言圓第一個謊言,在他們的世界裏,謊言是需要用生命來編織的,先是別人的生命,然後是自己的生命,所以一旦有人發覺出真相的一點線索,那就是那個人人生的結束。他們在黑暗裏種着自己的太陽,用別人的血當做肥料,就像修羅一樣爲了尋找愛不停的戰鬥,雙手沾滿鮮血的奔跑。但修羅跑不出地獄,黑暗也沒有盡頭。殘酷的東西不只是無盡的黑色,雪穗一直都是白色的,明亮的白色,就像她的名字。跟亮司的黑不一樣,她只要一出現,場景就是白色,白色的傢俱,白色的衣服,白色的笑容。這樣的眼角總是笑意的人能不帶一絲善良的毀了周圍幾乎所有人的人生,就像當初她的母親毀了她的人生。還有在故事裏無處不在的小說《飄》,它一定意味着什麼。

我記得斯嘉麗祈求白瑞德留下時,白瑞德說,有些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寧願記得它最好的時候,也不要修補它,然後一生都看着那個補過的傷痕。也許雪穗就是帶着這樣的信念一直活着,親情友情愛情破碎了就讓它死亡,反正總有能替代它們引導自己前進的東西。這個如女明星一般美麗,笑容和名字像雪一樣純潔的女人,心到底是什麼顏色。最後亮司死在她面前,老警察含着淚問你認識他嗎,她說不,然後轉身走了,沒有回頭。訴訟期已過,她走出來了,沒有回頭。愛情只是一個幌子,人終究是爲自己活着。其實雪穗的太陽不是亮司,有些人用愛支撐着生命,有些人以爲自己是用愛支撐着生命,最後她面無表情的走進了自己處心積慮纔得到的店面,或許連她自己都才反映過來,那纔是自己生命中的光。當太陽升到最高點時,影子便消失了,亮司只是個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