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瑣記》優秀讀後感

讀後感5.5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瑣記》優秀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瑣記》優秀讀後感

《瑣記》優秀讀後感1

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這冊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確實讓人覺得有點不同,那就是《瑣記》。不似前幾篇文章都有個明確的主題,這篇倒有點兒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了。

《瑣記》先從衍太太這一角色入手,回憶了魯迅先生兒時與和衍太太之間的故事。衍太太總是給我留了一個不好的印象的,一個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種種劣根性的婦女,但是孩子們在她那兒總能得到百般的縱容,或許更是一種不負責任。最後竟然還從衍太太口中傳出先生偷偷變賣家當的謠言,此時的衍太太卻愈發的不可愛了。

文章還寫到了當先生不想再留在S城之時,南京求學的事,在那段做做學生的日子裏,先生對於學習的處所倒有個詳細的介紹,也表明了當時自己讀書的態度,對於一些先進的科學讀本均是喜愛的,對於一些陳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沒甚印象。這也得以看出當時先生爲何要倡導新文化運動。

文章就在這樣一種不緊不慢的節奏中展開了。臨到最後的文章末尾,魯迅先生寫到了去日本留學的事情,4箇中國的留學生要去日本留學,文章的最有趣之處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過學的前輩特意指教了關於“襪”和“錢”的經驗,不成想,這些讓新留學生們紛紛遵命的經驗,到了日本,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總而言之,《瑣記》雖提名爲瑣記,但卻頗能展現那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文章很好地顯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很好的回憶性散文。

《瑣記》優秀讀後感2

《瑣記》講的.是魯迅從家到南京,從南京到日本的經歷,從中我不但看到了一個腐敗的舊中國,還懂得了不能從表面來看任何事物和事情。

衍太太是那種小孩子看不出,但大人一眼就看得出來的歪心眼的人,他對別人家的孩子“好”,“讚賞”他們吃冰,並且不告訴他們的媽媽,並且還鼓勵他們多吃,與之成反比的是沈四太太,當他看到孩子們吃冰,即使阻止,但因聲音太響,被母親聽到,罵了一通。表面上看,衍太太心胸寬大,懂得保護小孩的自尊心,會替別人保守祕密,而沈四太太就顯得有些大驚小怪。但是,吃冰對人的害處,遠遠大於衍太太的“熱心”沈四太太雖然方法欠妥,但是它是真心爲孩子們着想。而衍太太所謂的“讚賞”就是變相的慫恿,放縱。當“我們”在那裏打旋,他在那裏計數,突然一個孩子摔倒了,正好孩子的嬸母來了,他非但發佈夫妻那孩子還說:“你看,不是跌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這件事情突出了他愛推卸責任。

當孩子們跌倒了,像母親尋求幫助時,往往是一頓臭罵,但是衍太太絕不埋怨,立刻給孩子們上藥。從表面上看,孩子們的母親心狠異常,但是衍太太卻是和藹可親,孰不知,母親的狠心是要讓孩子們記住這個教訓,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衍太太的不厭其煩,寬容大度,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放縱,是真正的不關心。

看看今天的我們,我覺得似曾相識,世界上對我們追好的是父母,但是,我們真的是這麼覺得嗎?最常見的就是,天冷了,媽媽叫你多穿些衣服,但爲了好看,就是不願意穿,最後生病了,當你苦着一張臉去向他尋求幫助時,他卻升起的不理你,讓你燒着,任憑你苦苦哀求就是不帶你去醫院,心軟的父母,看着孩子這副樣子,聽着孩子的苦苦哀求,忍無可忍最後帶着怒氣送我們去醫院。你會不會覺得父母很壞見死不救,不,他們表面上是在罵你,表面上是在生氣,但心裏已經急得不得了,他其實起你當初爲什麼不聽話,不帶你去,是爲了讓你記住這個教訓,讓你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我們都無久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然而對一些表面上對你好的人,卻是愛戴有加,絕對信任,但當你遇到困難,或讓你陷入困境時,他逃的最遠,甚至讓你陷入困境的元兇就是他。最後真正在你身邊,並且千方百計地幫助你的人,竟然是你以前不理睬甚至是曾經惡語相向過的。

所以,不能憑藉表象來判定一個人的好與壞,事情的對與錯,而是從內心,從本質上來判斷它。

《瑣記》優秀讀後感3

偶然翻到《瑣記》這篇文章,感覺不那麼深奧,便讀了起來。

一開頭,是講一位姓衍的太太,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麼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因此小孩們都喜歡去她家,剛開始我還覺得她很民 主,可看着看着就覺得有問題了,她總是慫恿孩子們幹壞事,事後又充當“老好人”的一個角色,簡單的說就是“虛僞。”譬如,她慫恿孩子們冬天裏去吃水缸裏結的冰,那可是在農村,一個水缸常年不打掃該有多髒啊!她還笑着說,“好,再吃一塊。我記着,看誰吃得多。”;她還鼓勵孩子們比賽“打旋子”,還從旁計着數,但當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來時,馬上就會變換口吻說道,“你看,不是跌倒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們不要旋,不要旋……”看到這裏,她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經大打折扣。

後來,魯迅的父親過失了,她竟然慫恿魯迅去偷錢,魯迅說自己家沒有錢,她又讓魯迅去偷家裏的首飾變賣。魯迅最終還是沒有去偷,可是不到一個月,就聽到一種流言,說魯迅已經偷了家裏的東西去變賣了,事情很明顯就是那個衍太太跑出去亂說的。

這種表面上對你很好,背後卻捅人一刀的人,我是最鄙視的,小時候,我總覺得別的同學的家長特別好,總是和顏悅色,而我媽媽卻很兇,總是管我。看了這篇文章我才明白,其他同學的家長,其實表面上對我好的,總是和顏悅色的,卻很少有內心真正對我好,只是覺得我是客人。而我的父母,平時對我總是很兇,總是管我,這也不讓那也不讓,其實才是真正對我好。

《瑣記》優秀讀後感4

魯迅先從家鄉寫起,回憶兒時那看似和藹卻是壞心眼的衍太太,他透過三件事來寫出描寫衍太太,一是,我們在冬天吃冰被沈四太太發現,結果讓母親聽到被罵了,而衍太太不但不阻止反而鼓勵他們;二是,他們在打旋子,衍太太先是在一旁鼓勵記數,但當阿祥跌倒後,衍太太則從一個“好人”瞬間變成了告發他們的人;三是,在父親逝去之後,他去衍太太家閒聊,無意中說起缺錢,衍太太就慫恿魯迅去偷母親的錢,還在外面散播謠言,並誇大其詞,結果使得魯迅只能離家求學。魯迅先生透過生活的瑣事把一個面善心狠的衍太太描繪的活靈活現,這不免讓我想起平時對我“凶神惡煞“的父母來,現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愛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嚴厲的管教和及時的指正。

因爲流言蜚語,魯迅背井離鄉去南京求學,“那時爲全城所笑罵的是一個開得不久的學校,叫作中西學堂,漢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學。然而已經成爲衆矢之的了;熟讀聖賢書的秀才們,還集了‘四書’的句子,做一篇八股來嘲誚它……”那時新式的學堂在中國剛剛開始,許多進步的青年在那裏學到了全新的知識,而當時“熟讀聖賢書”的文人們卻盲目牴觸外來文化,對先進的科學視若罔聞,當我看到這些時覺得十分可笑,當時的中國是如何的落後,守舊的思想,陳舊的教育把中國禁錮在封建的牢籠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進入雷電學堂的事,“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着《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麼東西呀?……‘”這怎麼不令人發笑呢?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題目,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明明已經如此落後了,可卻要排斥科學和新的知識,我似乎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當時的無奈,這是新舊思想的博弈,也是新舊制度的碰撞,也因爲這樣,魯迅先生最後選擇了去日本留學。

魯迅先生透過回憶自己兒時與求學時的瑣事,卻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做爲當時中國進步青年的代表,魯迅先生用他自己的切身經歷展現出了當時的社會現象,看似瑣碎卻寓有深意。

標籤:讀後感 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