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通用9篇)

讀後感1.7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通用9篇)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1

如果是《論語》是我們國家當中小孩子成長當中的必讀書籍的話,那麼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自己拯救自己》也就是人生當中必讀的書籍之首。

因爲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自己拯救自己》帶來的人生的啓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自己拯救自己》也是一度被認爲是“跨越時空的永恆經典,澤被後世的心靈福音”。所以說,其在西方文化當中的地位也是可見一斑的。

在整本書當中,塞繆爾—斯邁爾斯主要是對於人生的奮鬥精神作了一個非常全面的概述以及詮釋。其實,在整個的文學當中,宣揚奮鬥精神的書籍可謂是層出不窮,所以,《自己拯救自己》爲什麼能夠在這麼多的書籍當中脫穎而出成爲榜首呢?

從最重要的方面來說,大概就是因爲整本書的思想引導其實是最爲深刻的。因爲對於奮鬥這樣的主題來說,往往人們理解的層面都是非常淺薄的。所以,對於整個的奮鬥歷程以及精神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

而對於讀者來說,奮鬥其實是一個非常具有內涵的事情。因爲在奮鬥的過程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以及值得被記住的東西都是非常豐富的。所以,對於讀者來說,真正能夠帶來的奮鬥激情的勵志書籍應該是思想非常深刻的。

而對於《自己拯救自己》來說,又剛剛好是迎合了讀者這樣的心理。所以,在整個的奮鬥書籍的市場當中,本書的閃光點也是非常明顯的。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2

前幾天,翻開從圖書館借來的斯邁爾斯的《自己拯救自己》。我和往常一樣,一目十行般瀏覽了一遍,但卻無法讀出其中的味道,不明白這本書究竟講了些什麼。後來又仔細的品味了一番,恍然發現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門,門後便是通往成功,智慧的捷徑。

每一本書都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話,《自己拯救自己》這本書,最大的智慧便是“自助者,天助之”。自己纔是自己最可靠的救星,自己纔是自己最大的貴人。

反覆讀了關於狄士累利的故事,讓我從頭到尾的感受到了個人力量的強大。他是社會政治人物中的一個好榜樣,起初的他是一名文學家,但是他的作品在時代的潮流中被不停的抨擊,甚至被人們視爲精神錯亂的產物,他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演繹成了喜劇,他的每一個詞曲被人們用“鬨堂大笑”來草草結尾。

作爲一名演說家,他的演說也非一帆風順,他被人們諷刺爲“比阿德爾菲的滑稽劇還要刺耳的尖叫而已。”被人嘲笑,被人排擠。如若是我,早已一蹶不振。但是狄士累利並沒有,他在遭遇失敗後仍然繼續前行,爲了成功,他發憤圖強。

在灑滿汗水的路途中,不斷成長,最終成爲了議會史上最成功,最具有感染力的議長之一。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不論是親朋好友還是街坊四鄰,不論是陌生人還是過路者,他們都會對我們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樣的一點,自己纔是自己的主人,我們的命運不會被任何人主宰。同學們,拿起自己奮鬥的武器,尋找自己奮鬥的目標,用自己堅毅不拔的意志,戰勝一切荊棘,我相信未來之路,會因自己而閃亮。

天道酬勤,勤勞創造價值,時間就是財富,成功來自於分秒必爭的累積。“自助者,天助之”,必定離不開天道酬勤的回報。

園藝師洛頓是我一直崇敬的狂人。斯邁爾斯在書中再一次的提及了他。洛頓在十八歲不到便翻譯了《阿貝爾德的一生》。他對知識的渴望,強烈的求知慾,積極的上進心。都鼓勵着他。他白天工作,晚上抽空學習,他自學了法語,還有德語。

在匆忙的生活中,他能夠搞好自己的農場,還能夠在同行中寫出絕無僅有的著作。用書中的話來說:“豐碩的果實來自辛勤的澆灌,洛頓的著作正是他辛勤努力的結果。”天道酬勤,離開了勤奮的努力,你將會一事無成。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同樣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堅持每天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實現未來。從此刻起,做一個有計劃的人,做一個勤奮的人。讓自己拯救自己,自己主宰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3

今天下午讀了《自己拯救自己》。感覺自己拯救自己的這種理念跟我不謀而合,雖然正本書看上去比較雜亂,但很多想法我還是非常認同的。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個敵人會陪伴着你從出生到死亡。只有一次次的超越自我,一次次的戰勝自我才能獲得成功。

立即行動。0到1之間的距離比1到1000的距離遠的多,有句話不就是踏出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半。有了什麼想法之後要立即行動,不要瞻前顧後的。

比別人付出更多。要想有收穫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晚上比別人晚睡一個小時來閱讀,早上比別人早起一個小時。

毅力是成功的催化劑。在前進的途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只有靠堅強的意志力才能戰勝困難繼續前進,最終通向成功。

讀了《思考致富》。感覺書中的一些理念挺好的,就是一些語言比較乏味。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4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是浪費生命荒唐度日,就是怨憤消極罵天罵地,甚至有的人幻想依靠神,而這世界根本沒有神,若有神,我們也不能依靠他們,我們只有靠自己拯救自己。命運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有我們不斷的努力,方能峯迴路轉,柳暗花明;方能走上屬於我們的康莊大道。這就是我讀《靠自己拯救自己》一書的最大感受。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我們是快樂還是憂傷痛苦,其實決定這一切的正是我們自己,譬如兩個人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看到的是絕望,因爲他痛苦的對自己說:“哦,上帝啊,只剩下半杯水了,接下去怎麼辦呢?”而樂觀者看到的是希望,因爲他對自己微笑着說:“哦,感謝上帝,真的是太好了,我還有半杯水,慢慢喝總會夠的。”

我們面對生活所有的不同的生活態度,決定着我們未來的生活是快樂還是痛苦;是成功還是失敗;是輝煌還是消沉,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人定勝天,要想天助必先自助,無論我們的人生中發生了什麼事,無論遇到了思念困難,無論受到什麼挫折,都務必以堅強樂觀豁達的心態來對待,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直到成功。只要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被命運所淘汰。

明朝末年時,史學家談遷經過20多年嘔心瀝血的寫作,終於完成了明朝編年史《國榷》。可這部著作卻被一個小偷偷走。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爲烏有,這樣的事情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可是年過60的談遷從痛苦中崛起,又繼續奮鬥了十年後,一部新《國榷》誕生了,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實精彩,談遷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目標還站立的話。”美國著名的民權運動的領袖馬丁·路德·金的這句名言和談遷的行動對人要自救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要想自己拯救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還要培養和修煉良好的品格。在這個充滿物慾的時代,我們絕不能忽略了品格的價值。我們要咬定正直品格不放鬆,正直意味着高標準地要求自己,意味着高度的名譽感,意味着具有道德感並且遵從自己的良知,意味着有勇氣並堅持自己的信念。一個熱衷於搞歪門邪道的人不可能真正拯救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要求我們具有愛心,分清善惡,學會微笑,懂得珍惜。

拯救自己最重要的是付諸行動。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鷹、在草原上奔騰的駿馬、在河谷中洶涌的激流,無不是在向我們昭示着行動的力量。毋庸置疑,行動是力量和成功的基石,一旦認真行動起來,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障礙也能被你輕鬆突破。所以我們不能夠只做語言的巨人,而做行動的矮子,那樣只會永遠原地踏步走,不可能走想成功。我們要敢於冒險和嘗試,抓緊每分每秒,讓自己忙碌起來,在平凡中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成功。我們要端正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在學習和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忙碌起來,要相信天道酬勤,不懈追求,也能夠在平凡中創造奇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城也不是在一夜之間建好的,但只要我們堅持自我拯救,鑄造良好品格,認真付諸行動,就一定能夠走向成功的彼俺。

讓我們靠信念、品德和行動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吧。自己我們自己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哦!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5

一本好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給我們諸多啓示。《自己拯救自己》就是這樣一部勵志佳作,這本書的作者以犀利深刻的眼光、幽默風趣的筆調,透過描述歷史上衆多出身苦難的人士如何透過吃苦耐勞、百折不撓、自強自救、耐心寬厚、誠實公正,去挑戰人生道路上的千難萬險,最後走向輝煌。

教導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如何認識自我、塑造自我,是一本極具哲理性、趣味性和現實教育意義的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偉大的道德學家,成功學的鼻祖塞繆爾·斯邁爾斯。

有大成就的人往往並不忽視小細節。相反,他們總是在細微處見真章。而且很多發明和發現都不是純屬偶然,這偶然中也有着必然,它絕不是天才靈機一動憑空而來的,很多時候,這些所謂的偶然都是在從事某項研究長期思索的結晶。——這是我讀《自己拯救自己》這本書的最大感受。

就如書中所說到的`,我們常常列舉蘋果砸在牛頓頭上而使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個事例來說明偶然事件在發現創造中的巨大作用,但往往卻忽視了牛頓關於重力問題的苦思冥想已不知進行了幾年之久。如果撇開了那些寶貴的前期探索和思考,再多的蘋果砸中他,他也會然後大口大口的吃掉這個香甜的蘋果。所以,牛頓是在最熟悉、最簡單的實驗中發現了一些最重要的東西。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很經常但卻蘊含着深刻意義的事。例如,當我們在玩電腦的時候,電腦突然藍屏了,然後又自己重啓了。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一開始我們都會很驚訝,不知道是怎麼了,但後來電腦重啓完了後,又好像什麼都沒發生的繼續開始玩電腦了。最後,電腦就因被病毒、木馬侵害或系統軟件丟失或被破壞而導致電腦玩不了了。可是,如果我們在電腦藍屏重啓完了後,去檢查一下電腦有沒有問,注意一下這些細節,也許電腦也就不會玩不了了。

細節決定成敗,善於在偶然事件中捕捉、發現機會或問題,並從中找出一些必然的內在的聯繫,並得出一些科學的結論,這是很多科學家、發明家成功的祕密,也可以是我們生活的很重要的一種方法。作文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6

《自己拯救自己》這本書詮釋了全世界成功人士都在遵守的100條經典法則,同時也告訴我,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遵守這些法則。

生物學家說:“飛蛾在由蛹變繭時,翅膀萎縮,十分柔軟;在破繭而出時,必須要經歷生與死的痛苦掙扎,身體中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堅韌有力,才能支援它在空中飛翔。”有個故事講了一天有個人湊巧看到樹枝上有一隻繭在蠕動,好像有蛾要從裏面破繭而出,於是他興致勃勃地準備見識一下破繭化蝶的美麗過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只見蛾在繭裏奮力掙扎,但卻一直不能掙脫繭的束縛,好像是再也不能破繭而出了。於是他便決定伸出援手,他用刀在繭上的開了一個小洞,以便讓餓擺脫束縛容易一些。

在他的幫助下,不一會蛾就從繭裏很容易地爬了出來,但是它的身子非常臃腫,翅膀也異常萎縮,耷拉在兩邊伸展不開。蛾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麼也飛不起來,又過了一會,蛾就死了。這個故事很好的詮釋了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貴人,自己是自己最可靠的救星,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任何成功,都是戰勝艱難險阻,用自己的血汗澆灌而成的。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只有擁有堅定的信念,依靠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戰勝困難繼續前進,最終通向成功。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7

《自己拯救自己》以一句古訓自助者,天助之貫穿始終,論述了國家與個人、天道酬勤、幫助與機遇、力量與勇氣、富商的成功祕訣、金錢的善用與濫用、自我修養等所有年輕人應必備的優良品質。

此外,文中還運用歷史上各界名人生動而具體的事例爲佐證,不斷地講述了不屈的生命是自己學會拯救自己,只有學會自己拯救自己,才能在逆境中勇敢地前進,才能獲得成功。長遠看來,國家的價值在於其國民的價值。

約翰斯圖爾特穆勒我們過於相信制度,卻忽視了人的力量。本傑明迪斯雷利自助者,天助之,這句至理名言可謂放之四海而皆準,雖短短6字,卻凝聚着無數人類的經驗與智慧。自助精神不僅是個人立足之本,更可促使國家興盛發達。外在支援往往事倍功半,唯有自助意志方能催人奮發。對個人或是集體施以援助,總會在某種程度上消磨他們自力更生的意志和需求。所以說,在指導過度、監管過度的國家裏,人們就會感覺無助,這是必然的邏輯。

書籍《自己拯救自己》經典語錄社會體制再完善,也無法主動幫助民衆,所以最好的體制或許恰恰是要讓人們自由發展、自我改善。然而一直以來,人們總相信幸福安康的生活來源於體制,而非其自身行動。因此,我們視法律爲人類進步的動力,並經常高估它的價值。

但普通人蔘與立法的程度甚微,僅僅是每隔三五年集體選出一兩個立法代表。所以不管人們在做這件事時是如何盡心盡力,他們的生活或性格也不會因此受到積極的影響。而且,我們越來越清楚,政府總是否定多、肯定少,限制多、促動少,其職能主要是保護人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安全。所以,雖然明文良法可以保護人們的智力和體力成果,而無須個人支付太多代價,但是法律作用終歸有限即便再嚴苛的法律也無法讓懶惰的人變得勤奮,讓揮霍的人變得節儉,或是讓酒鬼戒掉惡習。這種性格的改變不能借助外部限制來實現,只能依賴個人培養良好的習慣,比如勤儉自持、克己自制去完成。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8

最近兩月總感覺身體疲憊不堪,提不起精神,話都懶得多說一句,想起前段時間張心雨寫過一篇文章裏有一句說“人感覺疲憊,主要是心理上的疲憊多於身體上的疲憊”。於是本月我暫停了上級給我安排的書,而選了一本有關心理方面的書《自己拯救自己》來看。

書中第一章就講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活得不快樂,是自己把自己絆住了。我們在內心深處爲自己設定了一套枷鎖,戴着這套枷鎖生活着、工作着、所以感覺生活沉重、工作煩悶、生活無趣,自己要拯救自己,首先要卸下這道心靈的枷鎖。心理學家說過“人是最會製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動物之一”,清掃心靈的障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爲它充滿了心靈的掙扎與奮鬥。不過,可以每天掃一點,要“時時勤拂拭”勤於清掃心地,才能讓自己的心靈時時清澈。

人類是在大自然中生存發展的,人類本能的對大自然有種親切感。心理學實踐證明,當心理出現問題時,到大自然去走走,這種親切感會讓人倍感輕鬆!大自然是需要感悟的,是需要用心欣賞的,是需要用生命去傾聽的……是的,我覺得確實要時不時的給自己放一天或兩天假,隨便找一個安靜美麗的地方,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管,只是靜靜的聽那細雨浸潤着大地,任那蒼翠欲滴的花草樹木遮住雙眼,閉上眼美美的讓自己的肺盡情的享受這芬芳!

當我融入這大自然時,一切壓力、煩惱都已煙消雲散!心靈經過大自然的冼禮也就會更加清澈。家人曾經問我到底喜歡什麼?看完本書,讓我明白了,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喜歡的最好的解壓方式。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枷鎖是自個兒給自個兒套上的,當然也就自個兒才能拯救自個兒!

《自己拯救自己》讀後感9

成功教育之父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15%取決於他的專業知識和技能,85%則取決於他的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因此,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有助於你早日走上成功之路,而且會爲你的日常生活增添許多樂趣。《自己拯救自己》這本別有深意的書教會了我這個道理。

《自己拯救自己》是一本鼓勵人成功勵志的書。讓人感到像品了一碗意味深長的濃茶。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貴人,自己是自己最可靠的救星。一個人在困境的時候,能改變自己,意味着堅強;一個人在順境時,不目中無人、狂妄自大,意味着成熟;一個人在不幸和痛苦面前,能征服和戰勝自己,意味着理智;一個人在心靈受到碰撞和震撼時,能感動自己,意味着心靈的昇華。

記得有一次,我數學考了個75分不敢給媽媽看就說了一次謊。媽媽問我:“天天,今天數學考了幾分哪?”我支支吾吾地說:“考……考了……考了85分。”說完,心裏頓時心跳加速。媽媽立刻看出了端倪,讓我把試卷拿出來,結果是我面臨了一場狂風暴雨般的責罵。我一直沉浸在被罵的委屈裏全忘了媽媽爲什麼而生氣,我不服氣地把凳子弄得很響,結果換來的是媽媽更嚴厲的批評。

在淚眼婆娑中不經意看到了放在桌角的這本書《自己拯救自己》,想起了書中懇切的道理,就像是一位老師在嚴厲地看着我,教導我,讓我頓時明白了我自己的錯處。若要媽媽不生氣,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貴人,自己是自己最可靠的救星。媽媽也拿起這本書來,讓我再仔細地閱讀,說好書讀一遍不夠,希望我真正受益,深刻學習其中的道理。懂得感恩,懂得爭氣。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逆境,就是自己版主了自己;順境就是自己拯救了自己;進步,就是自己超越了自己;成功,就是實現了夢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