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溫庭筠

溫庭筠《商山早行》原文與賞析

溫庭筠2.18W

作爲晚唐著名詩人、我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溫庭筠《商山早行》原文與賞,一起來看看吧。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註釋】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陝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交匯處。作者曾於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裏。

徵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槲(hú):陝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芽時才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陝西西安東南),古爲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築陵於東原上,因名杜陵,這裏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

鳧(fú):野鴨。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

【賞析】

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早”字,但是透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的巧妙組合,極爲凝練地勾畫出了一幅山野早行圖,道出了一個人生苦旅者的心音。

首聯點題,直寫悲情。頷聯繪景,冷寂悽清:三四句扣住“早”字,五六句點明早春時令。尾聯借夢發感,思鄉心切,透過景物託寓對長安的思念。

全詩語言明淨,結構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裏行間都流露出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唐詩中的名篇,也是文學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歷來爲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備受推崇。

【匯評】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賈島‘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則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豈不見於言外乎!”

[宋]周弼等《磧砂唐詩》:“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論章法,承接自在;論句法,如同吮出,描畫不得者,偏能寫得。句句是早行,故妙。”

[明]李東陽《麓堂詩話》:“‘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於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閒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爲難得。”

[明]胡應麟《詩藪》:“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故知文章關氣韻,非人力。”

[清]周詠棠《唐賢小三昧集續集》:“三、四膾炙人口,雖氣韻近甜,然濃香可愛,不失爲名句也。”

[清]黃周星《唐詩快》:“三、四遂成千古畫稿。”

拓展閱讀:溫庭筠的兩句詩爲何備受推崇

唐詩之中名篇佳句美不勝收,而溫庭筠的兩句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卻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也備受歷來詩詞選家重視和評論者的推崇,它究竟好在哪裏?我認爲其一是寫出了一種苦寒的人生況味,引起人們共同感嘆;其二是在表現手法上有所創新,他發明了用“特寫鏡頭”敘事的詩語方式,藝術效果特別好。

要說這兩句詩也不關乎什麼宏大敘事、思想浩嘆和情感波折,它出自溫庭筠《商山早行》一詩中的頷聯,只不過記錄了一次很平常的羈旅早行的情景。行路旅人夜宿在偏遠的茅店裏,雞聲報曉、殘月在天之時又起身趕路,而一路風霜和板橋上的腳印顯見早行的人跡。由於作者把現場的情景和感受寫得特別逼真,讓人讀來如同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不但覺得古人當時的生活情形歷歷在目,而且會聯想到自己平生的類似的生活經歷。

歐陽修《六一詩話》記載,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並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於言外乎?”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些籠罩在冷月和霜天裏的景物所含的言外不盡之意是什麼呢,它不僅是道路辛苦、羈旅愁思,更普遍地其實是一種人生苦寒的味道。人生在世、人在途中,都難免會有各種勞苦奔波的生活辛苦,這種苦寒往往是都曾有過的共同感受,因而能引起讀者的生命記憶和思想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其次,這兩句詩在藝術上首創了一種很有特色的表現手法。明代李東陽分析說:“二句中不用一二閒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爲難得。”也就是說 ,它是直接用特寫鏡頭把月、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這六個最令人觸目動情的現場景物客觀地陳列出來,達到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的藝術效果。

據網絡資料介紹,聞一多先生曾在《英譯太白詩》一書中,藉助繪畫藝術的技巧,對溫庭筠的.這兩句詩評述說:“溫飛卿只把這一個一個的字排在那裏,並不依着文法的規程替它們聯結起來,好像新印象派的畫家,把顏色一點一點擺在布上,他的工作完了,畫家讓顏色和顏色自己去互相融洽、互相輝映。詩人也讓字和字自己去互相融合、互相輝映。這樣得來的效力準是特別的豐富。”而學者霍松林先生在《唐宋詩人鑑賞舉偶》則這樣分析:“這兩句如果分解爲最小的構成單位,那就是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當然,根據這十種景物的有機聯繫組成的詩句裏,‘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爲‘定語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於作定語的都是名詞,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這兩句詩,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稱得上‘意象具足’。”這些分析可謂道出了這兩句詩的藝術奧妙。我想強調的是,詩中的“月”和“霜”不僅是具體景物,也是籠罩整個意境的色調和氛圍。

據說歐陽修對這兩句詩佩服得不得了,曾仿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總覺得不及溫詩感人。爲什麼呢?就是因爲後一句的“野色”和“春”還是不得要領,這不是具象實景的特寫鏡頭。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引用了這兩句詩,可他把“雞聲茅店月”寫成了“雞鳴茅店月”,這個“鳴”字是動詞,也是有違原詩的藝術特色的。

但是溫庭筠首創的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對後代作家還是產生了很大影響。最爲典型的是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寫盡了天涯孤旅的人生況味,可以清晰地看出是受了溫庭筠的影響。 柳永《雨霖鈴》中的名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也深得其奧妙,不過傳達的又是另外一種人生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