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溫庭筠

溫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作品

溫庭筠1.94W

《西陵道士茶歌》原文

西陵道士茶歌

作者:唐·溫庭筠

乳竇濺濺通石脈⑴,綠塵愁草春江色⑵。

澗花入井水味香⑶,山月當人鬆影直⑷。

仙翁白扇霜鳥翎⑸,拂壇夜讀黃庭經⑹。

疏香皓齒有餘味⑺,更覺鶴心通杳冥⑻。

《西陵道士茶歌》註釋

⑴乳竇:佈滿石鐘乳的洞穴。濺濺:水流貌。石脈:石中流動的水脈。

⑵綠塵:碾成粉末狀的茶葉。愁草:即春草,人見春草而感懷發愁,因此稱春草爲愁草但這裏的愁草指茶葉。春江色:指茶葉綠如春江水色。

⑶澗花:生長在山澗邊的花草。這句是說,花落入井中連井水也香了。

⑷當人:宜人。直:通“值”,值得欣賞。

⑸仙翁:稱西陵道士。霜鳥:白鳥。翎:鳥的'羽毛。這句是說仙翁的白扇用白鳥的羽毛製成。

⑹拂:拂拭。壇: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黃庭經:道教經名,全稱《太上黃庭內景經》、《太上黃庭外景經》,是七言歌訣,講述修煉的道理。

⑺疏香:留存的稀微清香,指茶葉。有餘味:味道持久。這句是說茶葉的香味,持久的留在齒頰中。

⑻鶴心:仙心。古稱鶴爲“仙禽”,故鶴心猶“仙心”。杳(音yǎo)冥:幽暗深遠的地方。

《西陵道士茶歌》講解

品茶,自古以來,不僅是一種生活藝術,在文人雅士間,更能觸發靈感,創作出絕妙的作品,引人入勝。晚唐文壇奇才溫庭筠也喜好品茶,曾著《採茶錄》一書。他的《西陵道士茶歌》就是這樣一首品茶詩,詩寫西陵道士在山洞裏飲茶讀《黃庭經》,神思更接近仙界的情形。

《西陵道士茶歌》作者介紹

溫庭筠(約812年-866年),是唐代詩人,又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豔麗,語言工煉,格調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溫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容上還是藝術形式上來說,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而溫庭筠是溫彥博的裔孫。可是,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溫庭筠與令狐綯之子令狐滈友好,經常出入於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爲《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溫庭筠詩風上承南唐樑、陳宮體的餘風,下啓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爲文人詞的重要標誌。溫庭筠作爲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爲篇首。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豔,今存310餘首,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