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王勃

王勃《採蓮賦》

王勃1.5W

   採蓮賦,作者王勃,唐代詩人。上元二年(675),王勃南下交趾省父,途經九江入鄱陽湖,見到滿湖芙蓉,嬌豔欲滴,又不滿於歷史上文人所作的逸曲妙韻,認爲這些作品大都“權陳麗美,粗舉採掇”,於是提筆作賦,以表心中之意。 

王勃《採蓮賦》

         昔之賦芙蓉者多矣,曹王潘陸之逸曲,孫鮑江蕭之妙韻,莫不權陳麗美,粗舉採掇,頃乘暇景,歷睹衆制,伏翫累日,有不滿焉,遂作賦曰 : 非登高可以賦者,唯採蓮而已矣。況洞庭兮紫波,復瀟湘兮綠水。或暑雨兮朝霽,乍涼飇兮暮起。黛葉青跗,煙週五湖。紅葩絳蘤,電爍千里。尤見 重於幽客,信作謠於君子。爾其珍茂,淑類博傳。藻河渭之空曲,被沮漳之淪漣。燭澄灣而爛爛,亙修漲之田田。豈直水區澤國,江漘海壖。是以吳娃越豔,鄭婉秦妍。感靈翹 於上朔,悅瑞色於中年。錦帆映浦,羅衣塞川。飛木蘭之畫楫,駕芙蓉之綺船。問子何去,幽潭採蓮。已矣哉!誠不知其所以然。賞由物召,興以情遷。故其游泳一致,悲欣萬緒。至於金室麗妃,璇宮佚女。傷鳳台之寂寞,厭鸞扄之閒處。侍飲南津,陪歡北渚。見磯岸之紆直,覿旌旄之低舉。上苑神池,芳林御陂。樓陰架沚, 殿彩乘漪。張拜洛之容衛,備橫汾之羽儀。簫鼓發兮龍文動,鱗羽喧兮鷁首移。鹹靘妝而麗服,各分騖而並馳。苹縈槳礙,荇觸船危。視雲霞之沃蕩,望林泉之蔽虧。洪川泱泱兮菡積,綠水湛湛兮芙蕖。披惜時歲兮易晚,傷君王兮未知。折紺房與湘菂,攬紅葩及碧枝。回綃裙兮竊獨嘆,步羅襪兮私自奇。莫不驚香悼色,畏別 傷離。復有濯宮年少,期門公子。翠發蛾眉,赬脣皓齒。傅粉蘭堂之上,偷香椒屋之裏。亦復銜恩,激誓佩寵。緘愁承好賜之珍,席奉嬉遊之彩斿。繡棟曛兮翠羽帳,瑤塘曙兮青翰舟。搴條拾蘂,沿波溯流。池心寬而藻薄,浦口窄而萍稠。和橈姬之衛吹,接榜女之齊謳。去復去兮水色夕,採復採兮荷華秋。願承歡而卒歲,長 接席而寡仇。於時薊北無事,關西始樂。霧靜江垠,氣恬海漠。消怪氣於沅澧,照榮光於河洛。殊方異類,舞詠相錯。王公卿士,歌吹並作。則有侯家瑣第,戚里芳園穿池。灞岸之曲蓄水,河陽之源堤防。谷口島嶼,轘轅嘉木。畢植靈草,具繁沈桂。北之丹藕播荊,南之紫根鬱萋。萋而霧合,燦而霞翻。洎乎氣徹都,鄙景華 川。陸麥雨微,涼梅飇淺。燠命妖侶於石城,嘯娛朋於金谷。乃使綠珠捧棹,青琴理舳。樽芳醪藉,珍餗泛玉。潭之瀰漫,遶金渠之隈隩,石近水而苔濃。岸連山而樹復。排芰末而爭遠,託蘆間而競逐。赴汨凌波,飛袿振羅。風低綠幹,水濺黃螺。上客喧兮樂未已,美人醉兮顏將酡。畏蓮色之如臉,願衣香兮勝荷。徘徊郢調, 悽慘燕歌。念窮歡於水涘,誓畢賞於川阿。結漢女,邀湘娥。北溪蘂尚密,南汀花更多。恨光景兮不駐,指芳馨兮謂何。若乃南郢義妻,東吳信婦。結褵整佩,承筐奉忽。君子兮有行,復良人兮遠征。南討九真百越,北戍雞田雁城。念去魂駭,相視骨驚。臨春渚兮一送,見秋潭兮四平。與子之別,煙波望絕。念子之寒,江山路 難。水淡淡兮蓮葉紫,風颯颯兮荷華丹。剪瑤帶而猶欷,折瓊英而不歡。既而緣隈逗浦,還歸櫓睠。芳草兮已殘憶,離居兮方苦延。素頸於極,漲攘皓腕於神滸;惜佳期兮末由,徒增思兮何補。又若倡姬蕩媵,命侶招羣。淇上洛表,湘臯汝墳。望洲草兮翡翠色,動浦水兮驪龍文。願解佩以邀子,思褰裳而從君。恐時暮,愁日 曛。嗚環釧兮響窈窕,豔珠翠兮光繽紛。憐曙野之絳氣,愛晴天之碧雲。棹巡汀而柳拂,船向渚而菱分。掇翠莖以翳景,襲朱萼以爲裙。艇楫凌亂,風流雨散。鳴榔絡繹,霧罷煙釋。狀飛虯之蜿蜿,若驚鴻之弈弈。艇怯奔潮,篙憎淺石。絲著手而偏遶,刺牽衣而屢襞。乃有貴子王孫,乘閒縱觀。何平叔之符彩,潘安仁之藻翰。 稅龍馬於金堤,命鳧舟於石岸。錦纜翻灑,銀檣照爛。日側光沈,風驚浪深。紆北渚之新贈,恣東溪之密尋。鴛鴦繡彩之文履,瑇瑁瓊華之寶琴。扣舷擊榜,吳歈越吟。溱與洧兮葉覆水,淮與濟兮花冒潯。值明月之夕出,逢丹霞之夜臨。茱茰歌兮軫妾思,芍藥曲兮傷人心。伊採蓮之賤事,信忘情之蓋寡。雖跡兆於水鄉,遂風行 於天下。感極哀樂,聲參鄭雅。是以緬察谷底,窮覽地維。北盡豐鎬澇潏,南究巴越。沂莫不候期應節,沿濤泛湄,薄言採之興言,服之發文。扃之麗什動,幽幌之情詩。使人結眷,令人相思。宜其色震,百草香奪。九芝棲碧羽之神雀,負青之寶龜。紫秩流記,丹經祕詞。豈徒加繡柱之光彩,文井之華滋。已矣哉!向使時無, 其族代乏。厥類獨秀,上清之境,不生中國之地,學鸞鳳而時來,與鶼鶼而間至。必能使衆,瑞彩沒羣,貺,色沮湯武,齋戒伊臯。延佇豈俾,夫秦童趙僕,倡姬豔女,狎而翫之,擷而採之乎。時有東鄙,幽人西園。舊客常陪帝子之輿,經侍天人之籍。詠綠竹於風曉,賦彤管於日夕。暑往寒來,忽矣悠哉。蓬飄梗逝,天涯海 際。似還邛之寥廓,同適越之淫滯。蕭索窮途,飄颻一隅。昔聞七澤,今過五湖。聽菱歌兮幾曲,視蓮房兮幾株。非鄴地之宴語,異睢苑之歡娛。況復殊方別域,重瀛復嶂。虞翻則故鄉寥落,許靖則生涯惆悵。感芳草之及時,懼脩名之或喪。誓剗跡潁上,棲影渭陽。枕箕岫之孤石,泛磻溪之小塘。餐素實兮吸絳芳,荷爲衣兮芰 爲裳。永潔己於丘壑,長寄心於君王。且爲歌曰:

芳華兮脩名,奇秀兮異植。紅光兮碧色,稟天地之淑麗,承雨露之沾飾。蓮有藕兮藕有枝,纔有用 兮用有時。何當婀娜華實移,爲君含香藻鳳池。

  賞析:

駢文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多四六對仗,故又稱四六文或四六、駢儷、駢體等,具駢文要點而有押韻者稱駢賦。該文體在文學史上評價不高主要因爲後期華而不實,適於寫景而不適於說理。駢文是以對偶句爲主介乎散文與韻文之間的一種美文。這句話包括三點:一、以對偶句爲主,這是駢文字質所在,舍此不成其爲駢文;二、對音律的要求在散韻之間;三、講究辭藻華麗的美學效果。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駢文理論的萌芽時期。由於駢文創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爲一代之文學,爲理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因而駢文理論也開始了它的歷程。然而衆所周知,唐代文學是以唐詩聞名,那駢文在唐朝是一種怎樣的發展狀態呢?而今就隨我走進唐代的駢文,賞詩般美文吧。

一說《採蓮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這是蕭繹或者是蕭綱的作品,但這次我想要賞析的是王勃的《採蓮賦》——那更有賦者心境與思想的賦文。

都說賞析作品首先要對其作者及其生平有一定的瞭解才更有利於我們對作品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全面的.分析。就讓我們先走進作者,簡要了解一下王勃的一生。

王勃(650~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治)人,王通(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之孫,王福疇(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之子,幼有才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曾爲沛王李賢府修撰。時諸王好鬥雞,高宗見勃之《檄英王雞文》將他斥退。後客劍南,因殺所匿官奴,犯法當誅,會赦除名。其父坐此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一生雖短促,但交遊廣闊,他自幼聰慧,“六歲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他天才早慧,自小受儒家思想教育,素有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他在十五歲作的《上絳州上官司馬書》中就充滿自信地說:“拾青紫於俯仰,取公卿於朝夕。”又在《上劉右相書》中說:“鷹揚豹變,出蓬戶而拜青墀,附景搏風,舍苔衣而見絳闕。”然而終其一生,只擔任過王府修撰及參軍之類的小官職。對此,他是憤憤不平的,時時流露“殷憂明時,坎壈聖代”的情緒,雖然生逢大唐盛世,卻懷才不遇,仕途坎坷多難。這種悲涼的情緒,表現在他的詩歌中,“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更多的則表現在他的辭賦中,如《思春賦》和《採蓮賦》。兩賦的寫作時間和地點雖不同,但寫作處境和心態卻極爲相似——都是在仕途上受到挫折、打擊之後有感而發的。

王勃於上元二年(675)赴交趾省夫的途中,作《採蓮賦》。《舊唐書·王勃傳》雲:“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夫,道出江中,爲《採蓮賦》以見意,其辭甚美。”在此之前,他曾受到打擊。“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泄,乃殺達以塞口,事發,當誅,會赦除名,時勃文福時爲雍州司戶參軍,坐勃左遷交趾令。”這次打擊還牽連了父親,王勃內心的悲憤可以想見。明乎此,再來看《採蓮賦》的序文:“昔之賦芙蓉者多矣,曹王潘陸之逸曲,孫鮑江蕭之妙韻,莫不權陳麗美,粗舉採掇,頃乘暇景,歷睹衆制,伏翫累日,有不滿焉,遂作賦。”王勃之所以不滿前人描寫芙蓉(即蓮花、荷花)的作品——如曹植《芙蓉賦》、潘岳《蓮花賦》、孫楚《蓮花賦》、鮑照《芙蓉賦》、江淹《蓮花賦》、蕭統《芙蓉賦》、簡文帝《採蓮賦》等,主要並非炫耀才華,於前人一爭高低,而在於它們“權陳麗美”,“突闕豔態”,即客觀地描寫芙蓉,詞藻豔麗,而缺乏主觀感情的投入和身世際遇的寄託。

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誌着初唐賦體的繁榮。《採蓮賦》基本上繼承了六朝駢賦的遺風,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風格,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內宮商均有意追求和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內容與表達內容的諧調;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爲主要句型運用,並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注以散行之氣,使文章於凝練中見流暢;《採蓮賦》全賦的本文共309句,四、六言句多達255句(四言123句、六言132句),佔了八成以上;而五、七言只有42句(五言7句、七言35句)。但《採蓮賦》對六朝駢賦又有較大的發展,注以清新之風、振以疏蕩之氣,於是使駢文變繁縟爲清麗,變滯澀爲流暢,創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臺階。《採蓮賦》賦文中除了引進五、七言詩句外,又較多吸收了騷體賦的句法,如在六言句中常用“兮”字:“況洞庭兮紫波,復瀟湘兮綠水。或暑雨兮朝霽,乍涼飇兮暮起。”連用四個“兮”字構成的六言句。又如在六言句間以虛字:“尤見重於幽客,信作謠於君子”、“藻河渭之空曲,被沮漳之淪漣”,虛字的穿插,自然而富有節奏感。這些靈活的句式和自由的韻腳,打破了四六駢賦的技滯、雕飾,顯得清新、活潑、別有風致。

《採蓮賦》在體物中強化了詩的抒情特質,把內容的中心放在個人心情的抒發,真實反映了初唐才華橫溢的年輕文人心中的苦悶和追求;在表現技巧上既繼承了秦漢騷體賦和六朝駢賦的傳統技巧,又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造,糅合了歌行體詩的意境和手法而自成一格。王勃極善於在賦中抒發情感,表白心志,表現人品。具體表現爲:他在賦中表露出急於人世的心理。當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時,他則在賦中表現自己崇高的品質、美好的人格,抒發心中的憂鬱憤懣、磊落不平之氣。儘管如此,他也從未放棄對功名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採蓮賦》的前部,從蓮的風姿寫到賞蓮、採蓮之人的種種神態心情。如描寫蓮的天然麗質:“黛葉青跗,煙週五湖。紅葩絳蘤,電爍千里。”描寫賞蓮的美女:“是以吳娃越豔,鄭婉秦妍。感靈翹於上朔,悅瑞色於中年。錦帆映浦,羅衣塞川。飛木蘭之畫楫,駕芙蓉之綺船。”描寫盪舟採蓮的風情:“憐曙野之絳氣,愛晴天之碧雲。棹巡汀而柳拂,船向渚而菱分。掇翠莖以翳景,襲朱萼以爲裙。”其中也穿插了良人遠征之艱辛、採蓮女相思銘心的內容:“忽君子兮有行,復良人兮遠征。南討九真百越,北戍雞田雁城。念去魂駭,相視骨驚。臨春渚兮一送,見秋潭兮四平。與子之別,煙波望絕。念子之寒,江山路難。水淡淡兮蓮葉紫,風颯颯兮荷華丹。剪瑤帶而猶欷,折瓊英而不歡。”“感靈翹於上朔,悅瑞色於中年。”有感於萬民翹首於盼望新的開始,歡悅於祥瑞降臨於收成中等之年。“願承歡而卒歲,長接席而寡仇。”可見,王勃關注民生,有一顆懷民之心,他也想在政治上爲君王出謀劃策,爲民生爲社稷貢獻一份力。“問子何去,幽潭採蓮。已矣哉!誠不知其所以然。賞由物召,興以情遷。故其游泳一致,悲欣萬緒。”“披惜時歲兮易晚,傷君王兮未知。”這裏又顯現出王勃的心不由己,仕途不順,有心無力,悲嘆兮。“莫不驚香悼色,畏別傷離。”“恨光景兮不駐,指芳馨兮謂何。”“若乃南郢義妻,東吳信婦。”“又若倡姬蕩媵,命侶招羣。”悲思婦,傷人心。借思婦的離傷之情,抒發自己仕途不遇的無奈。賦的最後吐露身世感慨的嘆息:“感芳草之及時,懼脩名之或喪。誓剗跡潁上,棲影渭陽。枕箕岫之孤石,泛磻溪之小塘。餐素實兮吸絳芳,荷爲衣兮芰爲裳。永潔己於丘壑,長寄心於君王。且爲歌曰:芳華兮脩名,奇秀兮異植。紅光兮碧色,稟天地之淑麗,承雨露之沾飾。蓮有藕兮藕有枝,纔有用兮用有時。何當婀娜華實移,爲君含香藻鳳池。”在此,一方面“感芳草之及時,懼脩名之或喪”,爲自己的歲月虛變、功名不就而哀傷;另一方面又表示要學許由,走其祖王績歸隱山林、獨善其身的道路。可見,仕途上的挫折和失意,在王勃的心靈上留下了深重的陰影。

自古才人活悲運出名篇,其實王勃的賦文是以《滕王閣序》最爲出名,也是在《滕王閣序》最能表現王勃的“仕途不順,命運多舛”;但在我認爲,這篇《採蓮賦》亦並不爲下,賦文結構更以突破六朝駢文而詩化,整個賦自然流暢,情思也夠熱烈奔放,頗具意境又含情達意,細細嚼味,又能從不經意的字詞中看出王勃自身的所感所想,讓讀者置身作者所設之境更能同感作者之情,不似《滕王閣序》“多舛”的悲調,《採蓮賦》透露仕途不順而樂觀寄意希望,儘管命運不饒亦不失人生,這就是《採蓮賦》,這纔是真正的王勃。

標籤:採蓮 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