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柳宗元

關於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2.93W

詩人柳宗元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柳宗元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出生的時候,“安史之亂”剛剛平定20年。雖然已有20年的短暫和平,但這時的唐王朝早已走過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漸衰朽。唐王朝的各種社會矛盾急劇發展,中唐以後的各種社會弊端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氛的家庭。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了南方,母親盧氏帶領他住在京西莊園裏,盧氏信佛,聰明賢淑,很有見識,並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誦古賦十四首。正是母親的啓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盧氏勤儉持家,訓育子女,在早年避亂到南方時,寧肯自己捱餓,也要供養親族。後來柳宗元得罪貶官,母親以垂暮之年,跟隨兒子到南荒,沒有絲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在她身上體現了很多中國古代婦女的美德。母親的良好品格,從小薰陶了柳宗元。

柳宗元被貶到柳州去當刺史,他倒是很平靜的。這不能不歸功於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經歷。

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所以人們也稱他柳河東。他從小就非常聰明,能寫一手好文章。十三歲的時候,他寫過一篇文章呈給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賞,大家都傳着看,都認爲了不起。他在二十一歲的時候考上進士,在京城做官。後來因爲支援王叔文改革的關係,王叔文倒了臺,柳宗元受了牽連,跟劉禹錫一樣發配到邊遠地方去當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當刺史,心情一直不好。怎麼樣才能使心情舒暢一些呢?他在公務完成後,就到附近的山野去遊玩。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他非常喜歡,就在那裏安了家。但是,給這個地方取個什麼名字呢?他想來想去,還是取了個“愚”字:溪稱爲愚溪,丘稱爲愚丘,泉稱爲愚泉,溝稱爲愚溝。他覺得他是因爲“愚”而被貶官的,所以得用這個“愚”來命名。他終究沒有讓自己高興起來。

柳宗元還遊了小石潭,聽到流水的聲音,就像身上佩帶的玉環碰撞發出的丁當響聲,真叫人高興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魚,大約有一百條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動,陽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動也不動。有時突然遊得好遠,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樂似的。美景叫他流連忘返,他應該是很高興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貶,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畢竟心裏關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間去考察百姓的生活。永州出產一種很毒的蛇,把它風乾製成藥,可以醫治許多疾病。他特地訪問了一個姓蔣的以捕蛇作爲職業的農民。那個姓蔣的農民說:“我的祖父因爲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死了;我的父親也是這樣死的;我捕毒蛇已經有十二年了,差一點死去的次數也有好多次了……”

他說着說着,臉色變得悲哀起來。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樣子,非常同情,就說:“你既然怨恨捕蛇,那麼我去跟當官的說一說,更換這個捕蛇差役,恢復原來的賦稅,怎麼樣?”

不料那個姓蔣的慌忙搖着手,更加悲傷了,他說:“您千萬別這樣!我雖然苦,但是比我的鄰居要好多了。我只要捕到蛇,還能太太平平過日子。我的鄰居們天天有死亡的危險啊!我就算因爲捕毒蛇死了,也要比我的鄰居們死得晚一些……”

柳宗元聽了非常有觸動,寫了一篇名爲《捕蛇者說》的文章。他由衷地說:“官府的賦稅對人民的毒害原來比毒蛇還厲害啊!”

柳宗元對當時社會的腐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除了寫遊記外,還採用寓言的形式寫了不少作品進行諷刺。他的《臨江之麋(麋,鹿的一種)》,寫一隻麋得到主人的寵愛,狗怕主人,所以只能跟麋玩但不敢吃它。三年後,麋外出,見到其他的狗還以爲是同伴,結果被狗吃了。柳宗元借這個寓言諷刺那些依仗權貴得意忘形的小人。在永州,他還寫了不少其他寓言,有的諷刺貪官污吏,有的諷刺剝削人民的封建地主。他的寓言,大家都很愛看,流傳很廣。

就這樣,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

公元815年,柳宗元又回到長安。他當時還想爲朝廷做點事。可是他怎麼也看不慣那樣官僚只顧升官發財,拍馬奉承的壞風氣。不久又被排擠,貶到更遠的柳州(今廣西櫛州)。

柳宗元已經養成了習慣,常常到民間走走,瞭解一些情況,爲老百姓做一些好事。一次,他看到幾個兇橫的傢伙抓住一箇中年漢子,後面,這個中年漢子的妻子和兒女在悲慘地哭哭鬧鬧。一打聽,原來這個中年漢子欠了債,到期還不出,債主就把他抓去當奴隸。柳宗元實在看不過去,就下令全帶到官府去。經過審問,柳宗元才知道這是柳州的一種陋習,有許多奴隸和奴婢就是這樣失去自由的。柳宗元非常心痛,他決心要改變這種情況。他下令,所有的奴隸或奴婢一律可以由親人或朋友按原來所借的債還清贖回;要是因爲貧困一時沒有能力贖回,可以爲債主打工,等工錢和債務相當的時候,就應該解除債務關係。柳州的貧苦人民聽到這個消息,都高興得奔走相告。

可是不久柳宗元就發現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因爲有些奴隸或奴婢,已經失去勞動能力,他們沒有辦法打工,又怎麼能贖回自己呢?看到這種情況,柳宗元心裏非常悲痛。他拿出自己的俸祿,送到債主家裏,把贖回的奴隸和奴婢送回他們的家中。柳宗元在柳州廢除了人身典押的陋習,對附近的州縣也有深遠的影響。柳宗元還引導人民發展生產、興辦學校。柳州人民怎麼能不愛戴他呢!人們都親切地稱他“柳柳州”。

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重去世。

在唐代,柳宗元還跟韓愈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對改變當時只注意形式不重視內容的文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寫了不少寓言、傳記、政論散文,還寫了許多詩歌。有一首詩是我們熟悉的,其實也是他爲人的象徵: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並稱爲“唐宋八大家”,堪稱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唐中葉,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起和領導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文學主張。在文章內容上,針對駢文不重內容、空洞無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現實,“不平則鳴”,富於革除時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體,突破駢文束縛,句式長短不拘,並要求革新語言“務去陳言”、“辭必己出”。此外,還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這是一種進步的文學主張。韓柳二人在創作實踐中身體力行,創作了許多內容豐富、技巧純熟、語言精練生動的優秀散文。韓柳的古文運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柳宗元哪個朝代的

唐代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爲“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爲國家4A級景區。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東郡(河東柳氏與河東薛氏、河東裴氏並稱“河東三著姓 ”),祖上世代爲官(七世祖柳慶爲北魏侍中,封濟陰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爲宰相,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都做過縣令)。其父柳鎮曾任侍御史等職。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屬范陽盧氏,祖上世代爲官,柳宗元只有兩個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於京城長安。四歲時,母親盧氏和他住在京西莊園裏,母親的啓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因此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盪有所見聞和感受。(九歲時遭遇建中之亂,建中四年,柳宗元爲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年僅12歲的柳宗元在這時也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 公元785年(貞元元年),柳鎮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隨父親宦遊。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他參與社交,結友納朋,並受到人們的重視。不久,他便回長安。 父親柳鎮長期任職於府、縣,對現實社會情況有所瞭解,並養成了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直不阿的品德。能詩善文的父親和信佛的母親爲他後來“統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選爲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親柳鎮去世,柳宗元在家守喪。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祕書省任校書郎。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並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官階從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爲藍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裏行。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遊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願望,成爲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簡介

唐代詩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郡(今運城永濟)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芮城一帶),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爲“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爲“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五年後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後任集賢殿正宇,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裏行(即見習御史)。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革新失敗後,王叔文被殺,柳宗元也從中央貶到了地方先是貶爲紹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貶爲永州(現屬湖南)司馬,十年後,又貶爲柳州刺史。819年病死於柳州任上。

柳宗元的哲學思想

除對文學作出的巨大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個積極投身於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必然是一個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把董仲舒這樣的大人物斥爲“淫巫瞽史”,指責他“誑亂後代”。他反對天符、天命、天道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這在一千多年前神學迷信思想佔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中,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柳宗元還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係,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傑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於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是他參與鬥爭的一種手段。《封建論》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論文。針對分封制和郡縣制兩種制度之爭,柳宗元認爲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分封制暴露出種種嚴重弊端,而新的郡縣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優越性和進步性,因而極力支援郡縣制。對秦始皇的評價,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進步性。《六逆論》、《晉問》等政論文,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世襲特權,甚至認爲天子在用人問題上有了錯誤,也應改正。他重視農戰的思想也比較突出,重視勸農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學,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論,往往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這是他思想異於其他思想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