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劉禹錫

劉禹錫的《石頭城》審美賞析

劉禹錫1.42W

導語:《石頭城》是劉禹錫組詩《金陵五題》的第一首,對石頭城周圍的地理環境進行了詳細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於往事的感慨以及規勸君主能以前車之覆爲鑑。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劉禹錫《石頭城》審美賞析,歡迎閱讀!

劉禹錫的《石頭城》審美賞析

劉禹錫《石頭城》審美賞析:

劉禹錫《石頭城》是一首吟詠“石頭城”的七言絕句。“石頭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金陵城是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夢死,追歡逐樂,詩家稱之爲“金粉六朝”。但由於統治者荒淫誤國,每個朝代急劇滅亡,昔日的豪華之都,也就荒涼下來了。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曆二年(826)迴歸洛陽時,路過金陵之地,看見昔日豪華勝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萬分,於是寫下了這首懷古詩篇。全詩如下: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詩人寫道:“山圍故國周遭在。”這句寫山。“故國”即舊城、舊都,這裏指石頭城。“國”本來應該指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這裏指都城。杜甫《春望》中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的“國”即爲此意。“周遭”即環繞的意思。“山圍故國”即城外有山聳立江邊,圍繞如垣牆。這句是說,圍繞在石頭城四周的山依然如舊。這與杜甫在《春望》中寫的“國破山河在”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一個“故”字,在時間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悽清與荒涼。

第二句寫道:“潮打空城寂寞回。”這句寫水。“空城”即現在已經成爲荒涼的石頭城。“空”即人煙稀少,或者已經沒人。這裏的“空”就有王維寫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中“空”的意思。“潮打空城”是因爲石頭城西北有長江流過,江潮拍打石牆。“寂寞”往往用來形容冷清孤單的人生活處境。這裏用來描寫水,顯然是運用了比擬手法,表現了空城失去昔日繁華景象而蕭條狀況。“回”江水來回(拍打空城)。這句意思是說,潮水拍打着“空城”,雖有巨響,卻顯得分外淒涼,便又寂寞地退去了。這裏,詩人透過對江水寂寞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石頭城的荒蕪,而且增加了傷感的情調。

前面兩句寫江山如舊,而今城已荒廢。視角是橫向的,由周圍的山到周圍的水。接着寫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頭城。詩人寫道:“淮水東邊舊時月。”“舊時月”即六朝時期的月。“淮水”即橫貫石頭城的秦淮河。杜牧在《秦淮河》中寫道:“煙籠寒月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就描寫出了當時王公貴族們還在醉生夢死,徹夜笙歌、紙醉金迷、歡樂無盡情景。詩人說“舊時月”即見證過“繁華景象”的月亮,而今依舊從秦淮河東邊升起,來照着這座“空城”。真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的審美效果。是的,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都城卻不是原來繁華的都城。月亮用見證了滄桑歷史,詩人藉此寄託了心思。然而,歷史終將過去,昔日的輝煌而今已經是蕭條,詩人的傷感之緒油然而生。

最後詩人承上寫道:“夜深還過女牆來。”“女牆”即城牆上面呈凹凸形的.小牆。這裏代之城牆。意思說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月光還是照過空城的城牆,照在這昔日繁華的石頭城。也就是說,不因爲現在已經成了空城而月光照就不照在城牆上,就不照在這石頭城上。月光依舊,城空蕭條,到處一片寂靜。其中,一個“還”(“仍然”或者“仍舊”之意)很妙,不但把月光擬人化,賦予其人的情感,而且也更好地暗示了石頭城昔日夜晚繁華,今日的蕭條清冷,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感。

藝術上,首先,含蓄蘊藉,寓意深刻。可以說,詩人不只是在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有“引古惜興亡”之意,暗示了中唐時期朝廷昏暗、權貴荒淫、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危機四伏的現狀。可以說,詩人慨嘆六朝之興亡,以警示當今統治者。其次,情景結合,情融於景。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詩人透過山、水、明月和城牆等意象,描繪出荒涼淒涼的景象,表明了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

劉禹錫《石頭城》賞析:

金陵,六朝均建都於此。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在它們悲恨相續的史實中包含極深的歷史教訓,所以金陵懷古後來幾乎成了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在國運衰微之際,更成爲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若論寫得早又寫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石頭城》就是這組詩的第一首。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於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圍繞着這座故都的羣山依然在圍繞着它。這裏,曾經是戰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改名爲石頭城,並在此修築宮殿。經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二百年來久已成爲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彷彿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着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頭城的舊日繁華已空無所有。對着這冷落荒涼的景象,詩人不禁要問:爲何一點痕跡不曾留下?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只見那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舊多情地從城垛(“女牆”)後面升起,照見這久已殘破的古城。月標“舊時”,也就是“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尋味。秦淮河曾經是六朝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遊樂場,曾經是徹夜笙歌、春風吹送、歡樂無時或已的地方,“舊時月”是它的見證。然而繁華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淒涼了。末句的“還”字,意味着月雖還來,然而有許多東西已經一去不返了。

李白《蘇臺覽古》有句雲:“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謂蘇臺已廢,繁華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處在“只今惟有”四字。劉禹錫此詩也寫江月,卻並無“只今惟有”的限制詞的強調,也無對懷古內容的明點。一切都被包含在“舊時月”、“還過”的含蓄語言之中,溶鑄在具體意象之中。而詩境更渾厚、深遠。

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羣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着詩人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深沉感傷。

白居易讀了《石頭城》一詩,讚美道:“我知後之詩人無復措詞矣。”後來有些金陵懷古詩詞受它的影響,化用它的意境詞語,恰也成爲名篇。如元薩都刺的《念奴嬌》中“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彥的《西河》詞,更是以通篇化用《石頭城》、《烏衣巷》詩意爲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