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李白

李白的故事(15篇)

李白2.14W

李白的故事1

李白先後遊歷了長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結識了不少知名人物,寫下很多動人的詩篇。三十歲的時候,他到了京城長安。

李白的故事(15篇)

長安是當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華。李白在長安拜訪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透過他們的推薦,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沒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無法施展,心裏很苦悶。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極宮去遊玩。剛進門,迎面碰到一位白鬍子老人。朋友連忙給李白介紹說,這就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賀知章,當今太子的老師。

“後生李白,久聞大名,景仰得很!”李白興奮地說。

賀知章也聽說過李白的詩名,現在見這位年輕人儀表不凡,也十分歡喜,忙把李白帶到一座酒樓上,打算和他飲酒暢談,可當掏錢買酒的時候,才發現身上一文錢也沒帶。

於是,賀知章把衣帶上的金龜解下來,交給侍者說:“就用它換酒吧。”

“賀老,這是皇家按官級大小給的裝飾品,怎麼好去換酒呢?”李白勸阻說。

賀知章爽朗地大笑起來,說:“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帶錢,沒酒喝,哪能談個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沒帶錢,只好聽從。酒過三杯。賀知章問:“太白君,近來不知有何詩作,可以讓我看看嗎?”

李白從懷裏掏出一卷詩稿,說:“這是我最近寫的詩,請多指教。”

賀知章開啟詩稿,抑揚頓挫地念道:《蜀道難》。他邊念,邊不住點頭稱好。等到唸完全篇,他激動地豎起大拇指,誇獎說:“這詩氣魄雄偉,真能驚天動地了。”

這時候,那位朋友對李白說:“把你的那一首《烏棲曲》也念給賀老聽聽吧。”“快念給我聽聽。”賀知章忙催促說。李白站起身,從容地吟誦起來。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等到李白唸完了全詩,賀知章老淚縱橫地說:“這詩太悽慘了,鬼神聽了也會哭啊!”

他仔細端詳着李白,突然說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謫仙人(意思是受到責罰降到人間來的仙人)吧,不然怎麼能寫出這麼感人的詩呢?”

“謫仙人”是賀知章對李白的極高評價。人們讀了李白的詩篇以後,都感到這個稱讚非常確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稱做“李謫仙”了。

李白的故事2

唐代大詩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寫詩1000餘首,他的詩雄奇豪放,把我國古代的詩歌創作推向了高潮,對後世和世界都有極大的影響,被後人尊爲“詩仙”。

李白5歲那年,跟着父親從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蓮地區定居。到10歲的時候,他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腳下有個客人前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他外出未歸。客人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轉身就要離去。李白見了,連忙拉住客人說:“伯伯,您遠道而來找我父親,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這樣會傷身體和精神的啊。”

客人見李白禮貌熱情,能言會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來。

李白開始忙起來,他又是送茶,又是遞毛巾,對客人非常尊敬。爲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讀的書,到客廳陪着客人說話,他大大方方地說:“請問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轉告父親。”

客人有心要試試李白的才學,便咳了一聲,用手指輕捻(niǎn)了一下鬍鬚,大聲說:“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

李白認真思考了一會,便拱手回答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親回來,我一定告訴他。”

客人疑惑地問:“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李白馬上回答說:“‘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麼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姓俞,名字叫島!”

客人聽後,十分佩服,連連拍着他的腦袋說:“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李白不到10歲時,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家鄉。14歲時,李白來到南浦(今四川萬州市),當地有個姓胡的鄉紳(shēn)自以爲有學問,看不起別人,他想 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當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聯:“梁山栽大竹,無須淋(鄰)水。”這個上聯含有當地三個地名,因此是一個很難對的上聯。誰知李白隨口 答道:“南浦人長壽,何懼豐都。”這個下聯前後也是三個地名,對仗非常工整。

胡鄉紳很不服氣,他又指着牆上的一幅畫讓大家看。那畫上有個老神仙,懷抱一個大酒罈,睡在崖(yá)邊,壇口朝外面流着酒。胡鄉紳以畫爲題又出了副上 聯:“酉(yǒu)加卒(zú)是醉(zuì),目加垂(chuí)是睡,老神仙懷抱酒罈枕(zhěn)上偎(wēi),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長是脹,胡鄉紳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

胡鄉紳本想借聯譏笑李白,誰知反被李白針鋒相對嘲諷(cháofěnɡ)了一番,大家一看胡鄉紳肥胖如豬的模樣,都哈哈大笑起來。胡鄉紳羞(xiū) 得滿臉通紅,還想找個機會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後,他領衆人到花園散步,只見荷花池裏有幾隻小鵝浮(fú)在水上,游來游去,便靈動一動,對李白說:“白鵝 黃尚(shànɡ)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裏當然明白鬍鄉紳的用意,回頭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見一隻烏龜伸出頭來,便應聲答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李白的故事3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爲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徵》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後又同遊樑、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 題目:“吟”,古詩的一種體式,內容大多是悲愁慨嘆,形式上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把夢中游歷天姥山的情形寫成詩,留給東魯的朋友作別。

詩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句更是流傳千古。

李白的故事4

今天上古詩課的時候,老師教了一首李白的詩,讀着讀着,我就來到了唐朝,看見了中年時期的李白。他長髮飄逸,一身布衣,高高的個子。

那時我有三十多歲,個子和李白差不多高。在這個年代裏,李白領着我走了許多地方,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名山大川。剛出來時,我和李白來到了峨眉山,我就在那裏看那些看不夠的風景,可是李白看着看着就作了一首詩,是《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當時我覺得很怪,看着峨眉山,李白就想到了三峽,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又過了四個月,我和李白來到了武當山。到了武當山我的收穫很大,李白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從此,我和李白成了好朋友。

後來我們到了唐朝的首都長安,住在客棧裏。住到客棧裏的第二年,八月十五到了,我看出來李白很想家,於是我就出去買回來兩罈子酒,讓他多喝些酒,安慰他別想家。可是誰知道李白他借酒澆愁愁更愁,更想家了,喝着喝着就詩興大發,吟起詩來:“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哈哈,真沒想到啊,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有我的功勞啊。此後,我和李白的感情更深了。

李白的性格很開朗,也很平易近人,他平時總和我開玩笑。但是有時心事也很重,每當這時,就跟我談他小時候在家鄉的那些事,他的家鄉情很深啊,有時李白都流淚了。他對我很信任,就像對待親弟弟一樣親熱。

想着想着,老師來到我面前,驚飛了我的白日夢。我多麼想見到李白,跟他走一回呀!

李白的故事5

早在唐朝的時候,中國各地都佈滿了不爲人知的世外桃源。

一次,李白獨自撐船在江上喝酒吟詩,忽然,一個大浪把他捲進了水底下的一個山洞裏,李白如果向上遊得話,還有很遠的陸,因此他選取了往洞裏遊。不一會就來到了一個氣室,裏面有一個通向陸地的通道,那個通道初極狹,才通人。

李白遊世外桃源再往前走,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李白看到的是一片和諧的鄉村景色,美中不足的是,那裏的科技很落後,房子很簡陋。李白在村莊裏走了走,看了看,發現自己以前很少見到的朋友竟然在那裏,李白上前與他交談。

原來,那裏的人都是早期發生戰亂的時候逃到那裏來避難的,他們在那裏住下來繁衍後代,那裏原來是片荒地,無遮無擋,那裏的人就將邊上幾座不出名的小山搬到那裏來掩護自己。

李白在朋友的邀請下到邊上的一個茶館裏坐下,喝喝茶,吃吃小吃,談一下。李白喝過酒,嘗過菜,頓時呆住了,這但是人間美味呀,這種小吃和酒幾乎只能在皇宮裏見得到,在那裏,茶館裏就有。他們到了街道去逛逛,。李白東瞧瞧,西看看,可就是不能買,這地方的錢與唐朝的不一樣,那位朋友給他買了一支筆和紙,李白把紙平放在一戶人家的臺階上,揮筆寫到:在無人知之之地,有乃世外桃源。此地乃有人間美味,此地乃有樸實之民,吾愛此地之也。衆人都圍過來看。李白就之後寫詩,李白在那裏寫過不少的詩呢。全城上下都知道這位來自於山外的人,都崇拜他,敬佩他,可李白要走了,不然的話外面的人會惦記着他的。

李白出了小洞撐船到了岸邊回家了,可他的心還是在世外桃源中。

李白的故事6

相傳天寶初年李白來到長安,在一間酒樓裏與賀老前輩相遇了。李白先是拿出自己寫的《烏棲曲》 給賀老看,賀老看罷,贊曰:“此詩可以泣鬼神矣。”李白心裏想,這篇都能“泣鬼神”,俺其他的作品還不讓玉皇大帝哭成淚人兒啊?於是從詩袋裏取出了自己最得意的《蜀道難》。賀知章讀罷,激動得無以言述,長嘆道:“凡人哪裏就能寫出這樣的詩來呢?小李啊,你肯定是天上的文曲星遇謫下凡!”於是他把李白喚作“謫仙人”,並且鄭重聲明:這頓飯我老賀請了。可是賀老一掏腰包,發現沒帶銀子,只得解下腰間皇帝御賜的金龜換酒,與李白大醉而歸。

您看,賀老是朝廷三品命官,在一間小酒館裏吃飯,就是吃霸王餐都算是給老闆天大的面子呀。可是賀老要“進取於善道”——隆重推介詩壇新人,而且又不想以官欺民,所以才把御賜的金龜拿來換酒。御賜的金龜當然重要,一般人捨得命也捨不得它,可是賀老卻將它拿出來換酒,這才能真正見出詩壇老前輩對後學的無比關懷。

李白的故事7

磨杵成針

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容背鍀滾瓜爛熟。由於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誇獎他。可是,李白當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上難免有一些缺點。有一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着聽着就走神了,一雙大眼睛盯着窗外,腦子裏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着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憐。”瞧,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裏。老師看見李白愣愣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你站起來重複一遍我剛纔講的話。”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同學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爲情極了。

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忽然,他發現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擡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繼續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麼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於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幹什麼呢?”老婆婆繼續專心地磨着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繡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說:“這麼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後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拼搏。有一段時間,他爲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正是憑着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爲他以後取得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詩仙下凡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國那可是沒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許多多很有名的詩歌流傳後世。直到今天,很多愛學習的小朋友都在背誦李白的詩呢。李白寫的詩歌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帶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所以喜愛李白詩歌的人又給了李白一個美稱,把他稱作“詩仙”。李白就像一位灑脫狂放、雲遊萬里的仙人一樣,遊遍了中國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個有特點的地方,總會寫下抒發感情的詩篇,而且從來不擺名人的架子,與當地的老百姓成爲很好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民間流傳着很多關於李白的動人故事。

有關李白的出生,就有一個神祕的傳說。說的是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麼呢?原來,她夢到了一片很美麗的星空。那麼多閃亮的星星都在衝她眨眼睛呢,實在讓人有些看不過來了。不過,還是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注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啓明星。它是那麼耀眼那麼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當李白的媽媽擡着頭望着這顆太白星讚歎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裏。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於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爲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決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長大後,爲了實現幫助君王治理國家、幫助窮苦老百姓多做一點好事的遠大理想,用他的詩歌抒發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激勵自己與各種困難作鬥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顆明亮的太白星一樣,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們前進的道路呢。

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爲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於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着大步,仰天長笑着走進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透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現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麼問題,都能對答如流,並能提出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誇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於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纔不怕別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裏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這個太監叫高力士,當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裏總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裏橫行霸道,老欺負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他發現皇帝喜歡李白,心裏就很不舒服,還想着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了。於是趁着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準不準?”皇上因爲急着要李白寫詔書,便着急地說:“你有什麼要求,儘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准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鬍子說:“既然這樣,我就准許你隨便一點吧。”於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鬆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後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淚別汪倫

李白非常喜歡遊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遊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遊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着:“先生喜歡遊玩嗎?我們這裏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裏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可是到了涇縣以後,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麼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着便解釋說:“我信裏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

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後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後,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爲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並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準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裏的鄉親們手拉着手一邊唱着爲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麼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後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麼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爲什麼會這麼美好動人,爲什麼會流傳這麼廣呢?因爲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樸的友情。這也是爲什麼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

李白的故事8

這是一本由一系列李白的小故事串成的小書。

李白小時候很淘氣不好讀書。一天他在河邊看見一位要把鐵杵磨成針的老奶奶,李白很不解,就問老奶奶爲什麼要這麼做,奶奶只說了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讓李白受益終身。從此,李白用功學習,當小夥伴去玩耍時他在奮筆疾書。

《道觀求學》,李白爲了專心讀書,甚至還搬到了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李白與明月》,李白傍着月亮讀書習武,直至雞鳴拂曉。經過不懈努力,李白終於成爲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詩人。堅持就是他成功的必經之路。

對於堅持,我自己也是有親身體驗的。記得一年級時,老師教我們跳繩,可我總跳不好。但老師沒有批評我,反而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只要你天天練、堅持練、努力練,總會練好的。這句話也讓我受益終身。從那一天起,我做任何事想放棄時,總會想起體育老師說的那句話,告訴自己:堅持就是勝利。慢慢地,我跳繩越來越好。從笨拙的一分鐘五十下,到流暢的一分鐘一百多下,我流下了無數的汗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校運動會上,我獲得了一年級男子組冠軍。這再一次證明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讀完這本書,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堅持和百分之一的天才”,這是那些偉人成功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每一個想要成爲不平庸的孩子的座右銘。

鐵杵磨成針,李白一生的堅持,也將成爲我一生的堅持。

李白的故事9

國人對於野史的偏愛,想必由來已久。當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娛樂了楊貴妃,“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趙飛燕的野史形象,無非纖瘦、美豔、命好。楊玉環當然高興,不說其他,單說纖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悅。胖妹子總是喜歡別人誇苗條的,否則賈寶玉說“楊妃體豐怯熱”,寶釵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壞心眼”,呆會再說,他大概料定楊妃讀書少,歷史讀得更少。

那麼,歷史中的趙飛燕,顏值到底如何?《漢書》(下同)載:“孝成趙皇后,……屬陽阿主家,學歌舞,號曰飛燕。成帝嘗微行出。過陽阿主,作樂,上見飛燕而說之,召入宮,大幸。”按慣例,某女生得好,史家會交代,沒交代,就說明容貌平平。

趙飛燕舞技出衆,對顏值自有補益。比如她多半會“芭蕾跳”,顯得體態輕盈,所以人送外號“飛燕”;她打小學歌舞,不會胖,當然也未必瘦弱,畢竟舞蹈也是體力活兒,“掌中舞罷簫聲絕”,那是文學誇張。漢成帝爲她傾倒,緣於青春年少及優美舞姿的可能性較大,無關顏值。

從實際寵幸來看,也能佐證這一點。“皇后既立,後寵少衰,而娣絕幸,爲昭儀。居昭陽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漆,切皆銅沓黃金塗,白玉階,壁帶往往爲黃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自後宮未嘗有焉。”

就是說,成帝對趙飛燕的寵愛,時間非常短,完全像“三分鐘熱度”的那種,熱過了,給個名分,每月支付點贍養費。至於夫妻義務,想起來,履行一下,想不起來,你也別不服!對小姨子趙合德,他反而表現出了異常的癡戀,“姊娣顓(專)寵十餘年”,怕是愛屋及烏的說辭,他連死都要死在趙合德的住處,可見趙飛燕的顏值誘惑遠不及其妹。

常說人靠衣裳馬靠鞍,“倚新妝”,是否也包括穿新衣服呢?漢初服裝尚黑,女子穿黑色裙裾,給人以混夜店的感覺,不會太美;元封改制後,服色尚黃,華貴了許多,可是內命婦的着裝也多了不少條條框框,隨便穿着,不容易了。顏值一般的趙飛燕,就算穿上新,化個“新妝”,又能有多美?

那麼,歷史中的趙飛燕,命真的好嗎?可以說,很不好!因爲是女孩,因爲家裏窮,她剛出生就淪爲棄嬰,“三日不死,乃收養之”,頑強的生命力救了她。在陽阿公主家學歌舞,名爲宮女,跟奴婢也差不離兒。嫁了皇帝老公,結果被妹子搶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她知道宮廷水深,姐妹之間不能窩裏鬥,否則早槓上了。肚皮不爭氣,或許是她最大的命苦,如果她有兒子,其家族乃至西漢末期的許多悲劇都可以避免。不明白?回家查史料去,不能啥都推給我吧,短短千字文,實在容納不了。

公元前8年,定陶王劉欣來長安謀奪繼承人位置,其祖母傅太后行賄趙飛燕姐妹,使得這哥們順利成爲太子。成帝也不是沒兒子,只是生一個,死一個,有的無端夭折,有的被趙合德害死了。關於這個公案,哀帝即位時,司隸解光上的一道奏章說得清清楚楚。此君不愧是搞刑偵的,兇手,被害人,時間地點,證人證言,甚至趙合德的原話,漢成帝的態度,各種細節,他都查實了,然後話鋒一轉,“趙昭儀傾亂聖朝,親滅繼嗣,家屬當伏天誅。”此時趙合德已然自殺,解光的真實意圖昭然若揭,若非議郎耿育上疏辯護,趙飛燕在劫難逃。饒是如此,新城侯趙欽、成陽侯趙?等親屬,還是丟了爵位,驅至遼西郡安置。

如果哀帝活得長一些,哪怕活四十歲,趙飛燕“命好”的野史說法也還是可以成立的。這哥們跟姓王的沒啥交情,對趙飛燕,卻是感恩的,尊爲皇太后加以保護。偏偏他是短命鬼,在位七年就去世。他剛死,民間就流傳童謠,誣陷趙飛燕偷漢子,還將趙合德的罪行加於趙飛燕頭上,“燕啄皇孫”之典故即出於此。一個月後,趙飛燕自殺,也許入殮前會給化個新妝。

這首寫給楊貴妃的詩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得罪高力士,那是野史,正史裏沒說原因。只說玄宗很禮貌地送了一些錢物給他,然後拜拜。我個人倒是認爲,楊妃拿到讚美詩,必然研究一下趙飛燕。她又不傻,結果可想而知。枕頭風一吹,小脾氣一發。玄宗又不能將這事兒公開,只好心照不宣,攆走李白以慰佳人。

李白的故事10

少年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後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遊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羣,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後是讚歎,最後竟是擊節拊掌了,他說:“小傢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回到家後愈想愈覺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於是展紙揮筆: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峯。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李白續詩的故事

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 717 年)五月,涪江暴漲,淹沒了大片良田,沖毀了許多民房。可昏庸的彰明縣令不但不設法救災,反而硬拉着衙門裏的人去觀賞水景。

他們來到江邊,只見黃水滔滔,急流似箭,濁浪中,卷雜着破板爛席、殘枝敗葉。忽然,有人驚叫起來:“死人!”衆人隨他手指方向仔細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屍從上游漂下,猛地一個大浪,屍體被衝到岸邊,在蘆葦叢中轉了幾轉,一會兒又不見了。

面對被溺死的女子,腦滿腸肥的縣令卻詩興大發,搖頭晃腦地吟唱起來:“二八誰家女,漂來倚岸蘆。鳥窺眉上翠,魚弄口旁珠。”只作出這幾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隨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氣,眼下看到昏庸的縣令竟以死屍尋歡作樂,更是火頂腦門,於是滿懷疾憤之情,續了四句:“綠髮隨波改,紅顏逐浪無。因何逢伍相?應是怨秋胡。”詩中,李白辛辣地諷刺縣令就象春秋時代行爲不軌、玩弄婦女的秋胡,應該讓被吳王夫差冤殺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縣令一聽,臉色頓變,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李白料定縣令必將尋機報復,便收拾行裝,棄職回家了。

李白非常喜歡遊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遊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遊玩。

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廟前,有一座文德橋。聽老輩人說,每逢冬月十五月亮當頭的時候,站在橋頭朝水上看,倒映在水裏的月影子剛好分成兩半:橋這邊半個,橋那邊半個。圓圓的月亮影子,爲什麼會分成兩半呢?這裏有段故事。

傳說唐朝大詩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來,在文德橋旁邊的一座酒樓上歇腳。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獨自坐在酒樓上賞月,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作賦。李白生平最喜愛月亮,說月亮又幹淨又好看。這天晚上,他擡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潔白滾圓,心裏非常高興,就多喝了幾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興,下樓走到文德橋上。他剛走上橋,一低頭,忽然看見月亮掉在水裏了,河水一動,潔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幾條黑紋。

李白這時喝得醉醺醺的,只當是月亮給河水弄髒了。他靴子也顧不得脫,張開雙手就跳下橋去撈月亮。誰知這一跳,月亮沒撈着,卻把水裏的月亮震破了,頓時分成了兩半兒。故事就這樣傳下來了。後來人們在文德橋旁邊修了個“得月臺”,據說那裏就是當年大詩人李白賞月的地方。

李白淚別汪倫的故事

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着:先生喜歡遊玩嗎?我們這裏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裏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

可是到了涇縣以後,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麼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着便解釋說:我信裏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

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後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辦呢。

所以待了幾天後,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爲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並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準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

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裏的鄉親們手拉着手一邊唱着爲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麼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

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後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麼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爲什麼會這麼美好動人,爲什麼會流傳這麼廣呢?因爲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樸的友情。這也是爲什麼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李白的故事11

二十五歲的時候,李白已經成爲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僅能詩善文,而且會擊劍騎馬,還喜歡彈琴唱歌。他決心爲國家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就對父親說:“孩兒打算離家到外面去長長見識。”“還是在家讀讀書,有機會找個事做吧,何必遠離家鄉外出呢?”父親說。李白滿懷豪情地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該志在四方,胸懷天下。待在家鄉怕是沒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後,一來可以遊歷各地,結交名士;二來也可以尋找機會,輔助皇上。”

父親聽了,樂呵呵地笑着說:“好,你既然有這樣的抱負,那就出去闖闖吧!”

過了幾天,李白告別父母,身佩寶劍,上路了。乘船沿着長江東下,過三峽的時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頭,望着兩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動。後來他寫過好幾首描寫三峽風光的詩。有一首是: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漫遊途中,李白還登上廬山,觀望瀑布,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李白的詩裏,祖國山河多麼壯美呀!他的詩自然又流暢,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詩人的手筆。

李白的故事12

李白的成長故事唐朝的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愛念書,常常逃學,去街上閒逛。

一天,李白有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河邊。傢俱廣告語

和暖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鮮花綠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呆在家裏那多沒意思啊!”李白走着走着,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老奶奶正在專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鐵棒。李白好奇地走過去問:“老奶奶,您在幹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老奶奶擡起頭,對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頭繼續磨着。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但是,鐵棒這麼粗,什麼時候才能磨成針呢?”老奶奶反問李白:“滴水能夠穿石,愚公能夠移山,那鐵棒爲什麼不能磨成針呢?”“但是,您年紀這麼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奶奶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他再也沒有逃過學,學習也很用功,最後成了名垂千史的詩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耐心和恆心才能成功。

李白的故事13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句,最近我讀了李白的故事,給了我很多的感觸。

李白小時候學習很不用功,他看見別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親看他學習不好還要出去玩,就不讓他出去玩,讓他在家裏學習。李白在父親的督促下,就去讀書了。但是李白讀了一會兒書,就覺得枯燥無味。他趁父親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邊,看見魚兒很活潑地在水裏游來游去,他想:它們多麼自由啊!我每天讀那麼多的書,一點自由都沒有。這時候,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問老奶奶:老奶奶,您爲什麼要磨這麼粗的鐵杵呢?老奶奶就說:我這是在磨繡花針呢!李白說:老奶奶!你可真會哄小孩!老奶奶說:你可別看這個鐵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會被我磨成繡花針的!聽了老奶奶的話,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讀書,以後肯定會成爲一代文章大師的!從此以後,李白髮奮讀書,最後李白成了一個大詩人,人們都叫他詩仙。

李白的詩流傳到現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李白的故事14

李白曾因醉酒誤事,這不,又因醉酒泄漏國家機密,被皇帝趕出了首都長安,歷史故事網帶你瞭解下具體過程吧。

天寶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徵召李白進京。雖然玄宗並沒有給李白安排什麼官職,只是讓他待詔翰林,但是,這個臨時、候補的身份,卻讓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楊貴妃的機會。天寶三載(744年)春天,李白不得不離開朝廷,離開長安。李白做翰林供奉,前後不過一年半時間。李白爲什麼被逐出長安?

有證據表明,李白進入宮廷之後,的確也是一位出色的“供奉翰林”。被任命爲翰林供奉的當年十月,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溫泉宮,李白奉命隨侍並且寫了《侍從遊宿溫泉宮》等詩。天寶二年(743年)初春,宮中行樂,玄宗親自作曲,想要以新詞入曲,於是急召李白。當時李白正在酒店裏喝得爛醉,但是,被擡進宮中,涼水潑面之後,他頃刻之間就寫了十餘首詩———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

暮春,玄宗跟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觀賞牡丹,一時興起,命李白創作新詞,李白也是沉醉之中一口氣就寫了三首詩,專門歌詠楊貴妃的美貌。這組題爲《清平調詞》的三首詩歌,詞藻華麗,名句琳琅,“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寫出了楊貴妃的美豔神韻,每一首詩都堪稱名作。

按理說,玄宗李隆基讓誰捲鋪蓋,也不應該讓李白走人。那麼,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新唐書》本傳說是李白自己懇求退出朝廷回到家鄉的,“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這當然是有緣故的,即李白“自知不爲親近所容”,也就是說,皇帝身邊的人已經很討厭李白,不可能容忍他繼續待在皇帝身邊,待在朝廷了。換言之,李白得罪了玄宗李隆基身邊的人,例如楊貴妃,例如高力士。

一般權貴排斥李白的說法,不太可信。李白擔任翰林供奉期間,未見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圖和行動,他的地位根本不足以跟權貴叫板,不可能妨礙任何當政者的利益。天寶初年的李隆基,還是能夠掌控朝政的。因此,李白的離開朝廷、離開長安,最重要的原因都是玄宗不再喜歡李白。

玄宗爲什麼要將李白逐出朝廷、逐出長安呢?主要原因就是:李白誤他的事。具體地說,就是喜歡飲酒的李白泄露了宮廷的祕密。範傳正說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清人王琦懷疑李白“曾醉中泄漏禁中事機,明皇因是疏之”。本來,玄宗召李白進宮是爲了點綴文采,孰料李白是一個貪杯嗜酒、口沒遮攔的主兒,這當然使玄宗大失所望,大爲不滿。李白原本有意模仿漢朝的東方朔,但實際上他做不到東方朔那樣超脫飄逸。

《玉壺吟》一詩中“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西施宜笑復宜顰,醜女效之徒累身”四句,就透露了李白承認自己由於沒有學到東方朔隱藏真實心跡、滑稽調笑周旋於帝王身邊的本事因而弄巧成拙的意思。李白不是司馬相如,也不是東方朔,他有較強的自尊心,言語之間難免有鋒芒,他常常醉酒,難以做到守口如瓶,他不甘心於只扮演“俳優”角色。這些,應該就是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魷魚的主要原因。

從李白醉酒的故事,深刻的學習到了醉酒誤事的道理,因醉酒被趕出來還好,如果丟了性命可就不值得了,所以說酒雖好,可不要貪杯。

李白的故事15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被後人稱作“詩仙”。

李白小時候不愛學習,還經常逃課,學習也不用功。有一天,李白又出來逃課了。他走着走着,忽然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

李白很好奇,便走過去看。李白上前問道:“老婆婆,您在幹什麼呀?”

老婆婆說:“我正在用這根鐵棒磨一根又細又長的繡花針呢!”

李白又問:“這麼粗的鐵棒,怎麼可能會磨成一根細長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李白聽了這句話後非常後悔,也很受啓發,於是便發奮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爲一位著名的詩人,寫了許多優美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些詩一直流傳至今。

關於李白,還有一件有趣的故事呢。有一天,李白來到了黃鶴樓,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於是便登上了黃鶴樓。

李白在黃鶴樓上,看到風景如畫,剛想吟詩,突然他看見崔顥已經在上面題了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看到這首詩,李白驚訝的寫不出詩來,只好寫了一首打油詩“三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踏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於是惆悵而去。

儘管在黃鶴樓下留下了遺憾,但李白仍不愧是我國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流傳千古,至今爲廣大人民羣衆所喜愛。

標籤: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