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李白

李白唐詩《長幹行二首》賞析

李白2.02W

賞析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李白唐詩《長幹行》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白唐詩《長幹行二首》賞析

【原文】

長幹行二首⑴

作者:唐·李白

其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

同居長幹裏⑵,兩小無嫌猜,

十四爲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⑶,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⑷。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⑸。

門前遲行跡⑹,一一生綠苔⑺。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⑻。

其二

憶妾深閨裏⑼,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⑽。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雲驄,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註釋】

⑴長幹行:屬樂府《雜曲歌辭》調名。下篇一作張潮。黃庭堅作李益詩。

⑵長幹裏:在今南京市,當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長干曲》多抒發船家女子的感情。

⑶抱柱信:曲出《莊子·盜跖篇》,寫尾生與一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漲水,尾生守信而不肯離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⑷灩澦堆:三峽之一瞿塘峽峽口的一塊大礁石,農曆五月漲水沒礁,船隻易觸礁翻沉。

⑸天上哀:聲一作“鳴”。

⑹遲行跡:遲一作“舊”。

⑺生綠苔:綠一作“蒼”。

⑻長風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慶市的長江邊上,距南京約700裏。

⑼憶妾深閨裏:妾一作“昔”。

⑽思君下巴陵:下一作“在”。

【翻譯】

其一

我的頭髮剛剛蓋過額頭,在門前折花做遊戲。你騎着竹馬過來,把弄着青梅,繞着牀相互追逐。我們同在長幹里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麼猜忌。十四歲時嫁給你作妻子,害羞得沒有露出過笑臉。低着頭對着牆壁的暗處,一再呼喚也不敢回頭。十五歲才舒展眉頭,願意永遠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麼能想到會走上望夫臺。十六歲時你離家遠行,要去瞿塘峽灩澦堆。五月水漲時,灩澦堆不可相觸,兩岸猿猴的啼叫聲傳到天上。門前是你離家時徘徊的足跡,漸漸地長滿了綠苔。綠苔太厚,不好清掃,樹葉飄落,秋天早早來到。八月裏,黃色的蝴碟飛舞,雙雙飛到西園草地上。看到這種情景我很傷心,因而憂愁容顏衰老。無論什麼時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請預先把家書捎給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遙遠,一直走到長風沙。

其二

想起我當初在深閨裏,從不曾去那人跡繁華的地方;自從嫁給了長幹人,每日在江邊沙岸上迎風盼君迴歸。五月的南風颳起時,你順流而下去到巴陵;當八月的西風吹來,夫君應該已從揚子渡口出發。去去來來,總是聚少離多。幾日才能到達那湘潭,在夢中我飛越了重重煙波。昨夜又颳起了狂風,吹段了江邊的樹枝;江水浩渺無邊,行人蹤影何在?我願乘上那駿馬“浮雲”,與君相會在生滿蘭草的小洲。鴛鴦成雙浮游在綠蒲上,翡翠鳥雙雙停棲在錦屏中。十五歲正是面如桃李的花樣年華,只可惜做了商人的妻子,一個人每日在家擔驚受怕,擔心外面的風雨浪濤中夫君是否安全。

【賞析】

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長幹行》是唐詩中較早反映市民生活、感情的優秀篇章。

第一首詩以獨白的口吻,寫年輕的商人之婦的愛情回憶,自青梅竹馬的幼年同遊、羞澀靦腆的新婚初嫁、如膠似漆的私語盟誓,一直寫到丈夫入蜀行商,自己獨守空房,苦盼夫歸的熱切期望。整個的生活歷程與心靈波動,抒寫得十分細膩委婉。詩的風格接近民歌,長乾兒女對幸福愛情嚮往追求的熾烈心態,已經帶有方興未艾的市民文學的新鮮氣息。

第二首詩與前一首同是寫商婦的愛情和離別的詩。清人章燮在《唐詩三百首註疏》中說:“二章詞意,前後層次,一線貫通,不可折斷,直作一首讀可也。”詩以商婦獨白的手法,抒寫了她對遠出經商的丈夫的摯愛和思念。詩從商婦望夫不歸說起,一層一層,直到自憐自恨而止,悽切幽怨,纏綿感人。

【賞析】

詩人李白寫過許多反映婦女生活的作品,《長幹行》就是其中傑出的詩篇。

長幹是地名,在今江蘇南京。樂府舊題有《長干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二載有古辭一首,五言四句,寫一位少女駕舟採菱、途中遇潮的情景。與李白同時的崔顥有《長干曲》,崔國輔有《小長干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樂府體,所描繪的都是長江中下游一帶男女青年的生活場景。這些詩歌內容都較簡單。李白《長幹行》的篇幅加長了,內容也比較豐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長幹裏的商婦自述的口氣,敘述了她的愛情生活,傾吐了對於遠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了一個具有豐富深摯的情感的少婦形象,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這是兩首愛情敘事詩。《長幹行·其一》對商婦的各個生活階段,透過生動具體的生活側面的描繪,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詩人透過運用形象,進行典型的概括,開頭的六句,婉若一組民間孩童嬉戲的風情畫卷。“十四爲君婦”以下八句,又透過心裏描寫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小新娘出嫁後的新婚生活。在接下來的詩句中,更以濃重的筆墨描寫閨中少婦的離別愁緒,詩情到此形成了鮮明轉折。“門前遲行跡”以下八句,透過節氣變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寫,將一個思念遠行丈夫的少婦形象,鮮明地躍然於紙上。最後兩句則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義色彩。這闋詩的不少細節描寫是很突出而富於藝術效果的。如“妾發初覆額”以下幾句,寫男女兒童天真無邪的遊戲動作,活潑可愛。“青梅竹馬”成爲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又如“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寫女子初結婚時的羞怯,非常細膩真切。詩人注意到表現女子不同階段心理狀態的變化,而沒有作簡單化的處理。再如“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透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了思婦內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動,深刻動人。

《長幹行·其二》恰似《長幹行·其一》中的少婦風塵僕僕地划着小船來到長風沙的江邊沙頭上等候久別的丈夫。該詩在描述女子情感脈絡上非常細密柔婉,像是山林中的清泉涓涓流暢而又還回曲折,給讀者留下數不清的情韻,把少婦的閨怨描寫得淋漓酣暢。這闋詩中,詩人用“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兩句便將女主人公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五月南風興”以下四句交代了詩中丈夫的行蹤。“昨日狂風度,吹折江頭樹”則表現了她對夫婿安危的'深切關懷,最後,“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江。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以少婦感懷身世的方式將滿腔離愁別恨渲染得恰到好處。這首詩將南方女子溫柔細膩的感情刻畫得十分到位。全詩感情細膩,纏綿婉轉,步步深入,語言坦白,音節和諧,格調清新雋永,也屬詩歌藝術的上品。

但是,與《長幹行·其一》相比起來,《長幹行·其二》顯得要稍遜一籌。《長幹行·其二》與其他描寫閨怨題材的詩一樣,是從少婦時期入手,而《長幹行·其一》卻別出心裁,偏偏從童年時期的兩小無猜寫起,李白在此詩中打破了陳規,自出機杼。它透過描繪出的一副副生活場景,精心渲染環境氣氛,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生鮮自然,顯示出完整性和獨創性。一連串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幾乎顯示了女主人公的一部性格發展史。這些是《長幹行·其二》所沒有達到的藝術高度。

透過《長幹行·其一》典型化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典型的商人小婦形象。這就是典型的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讚美這首詩是最貼切不過了,相形之下,《長幹行·其二》略顯平庸,一則在於它的遣詞用句沒有前者的創新性,二者它的敘述方式沒有擺脫掉其他相同題材詩歌的影子。它更加註重愁怨的描寫,而第一首的最後兩句“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則帶有一絲脫離封建禮教的解放色彩。因此,《長幹行·其一》塑造的人物更加鮮明飽滿,更令讀者喜愛。

《長幹行》的風格纏綿婉轉,具有柔和深沉的美。商婦的愛情有熱烈奔放的特點,同時又是那樣地堅貞、持久、專一、深沉。她的丈夫是外出經商,並非奔赴疆場,吉凶難卜;因此,她雖也爲丈夫的安危擔心,但並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慟。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蠶吐絲,綿綿不絕。這些內在的因素,決定了作品風格的深沉柔婉。

古代名人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自稱涼武昭王李晨九世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附近),父親客居綿州昌明(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遂生於此。出生之時,母親長庚人夢,故取名爲白,字太白。幼聰穎,五歲誦六甲,十歲誦詩書並涉獵百家,後於江油大匡山喬松滴翠之坪讀書十載。開元八年(720年),蘇理出任益州刺史,他於路中投刺謁見,其才能使蘇題十分驚異,稱讚他說:“這小子天才英特,稍稍再用功學習一下、便可與司馬相如比肩。”他喜歡縱橫術,好擊劍,輕財好施而有俠義之風。曾與邑人東嚴子隱居陽山數年,郡守舉二人有道科,皆推辭不應。後出三峽,與友人吳指南遊襄漢、泛洞庭。指南病死,拗哭若天淪,猛虎臨前而堅守不動。暫將指南遺體殯於湘水畔,後數年爲之營葬。又東至金陵、揚州,不到一年時間散金三十餘萬。後娶故相許國師孫女,居安陸十年。開元二十三(735年)遊太原,識郭子儀於行伍之中,恰遇郭犯有小過,在主帥面前講情減免了對他的刑責。

與誰郡元參軍攜技遊晉相,浮舟弄水。之後至齊、魯,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西等會於祖徐山,縱酒爲樂,號爲“竹溪六逸”。天寶元年(742年),李白遊會稽,與道士吳病居判中。吳病被召,李白亦隨之至長安。往見賀知章,賀讀其詩文,讚歎不已,稱之爲“滴仙人”。又經待盈法師(即玉真公主)舉薦,唐玄宗召見於金鑾殿。論當世事,草答香書,又上(宣唐鴻批一篇。甚得玄宗嘉賞,以七寶杯賜食,御手親爲調羹,並任命他爲供奉翰林,專掌密令,時年四十二歲。李白嗜酒,幾乎日日醉於酒肆之中,故與賀知章等八人有“酒中八仙”之稱。每當唐玄宗召他之時,幾乎都在酒醉之中,故常以水灑面,醉稍解時提筆爲文往往一氣呵成而婉麗精切。如(出師詔)、(宮中行樂詞)、(泛白蓮池序)、(清平調)、(龍池柳色)等,皆爲應詔之作。多次侍宴玄宗帝,曾因酒醉後令高力士脫靴。高力士深感受辱,故摘(清平調)旬以激怒楊貴妃。

唐玄宗欲封給李白官爵,皆爲楊貴妃所阻,同時又不斷遭到張用的讒毀。故在京三年,自知難容於近悻而請求還山,玄宗帝乃賜金放歸。此後李白便浪跡江湖,遊歷商、洛、樑、宋、齊、魯等地,寓家於東魯,與杜甫、高適、李留交遊,並請北海道士高如貴傳道篆。然後再北遊邯鄲、幽州、太原,南至蘇州、會稽、揚州、金陵,又往來於宣城、秋浦、南陵等地,前後共約十年時間。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起,李白轉徙於宿松、匡廬間。次年,永王李磷起兵,重李白才名而將他闢爲僚佐。不久兵敗,李白繫於得陽獄中。乾元元年(758年),以永王事被爲死罪,汾陽王郭子儀請以官爵爲贖,始詔令長流夜郎。行至途中,遇赦而還,前往投靠當塗令李陽冰。唐代宗即位後以左拾遺的官職徵召他,可惜他已於寶應元年(762年)去世了。卒時賦(臨終歌)一篇,時年六十二歲,葬於當塗青山。李白有女名平陽,生卒年不詳;有子名伯禽,卒於貞元年(786年);有一個孫兒,出遊不知所往;有兩個孫女,皆嫁給普通農夫爲妻。李白臨終時,將詩文草稿託付給李陽冰,李陽冰編爲(草堂集),併爲之作序。序言中說:“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唐代宗時,下詔以李白詩、裴是劍、張旭草書爲“三絕”。楊天惠楊天惠,名集,宇佑甫,又號文伯。

北宋四川郡縣(今三臺縣)人,生卒年月無考。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中進士,歷任彭山縣承、鄧州教授。宋元符二年(1099年)正月調任彰明縣令,有政聲。宋徽宗時,因上疏言事,被列人“元佑朋黨”,於崇寧三年(1104年)七月免職,閒居鄲縣而終。楊天惠在任彰明縣令期間著有(彰明附子記)一文和(彰明逸事)一書。(彰明通事)一書惜已失傳,僅能在其他古籍上見到轉引該書的文字,這些被轉載而儲存下來的材料。載,有關李白青。年時期在彰明的一。傳聞。事,。來爲。究純的學者。重視。(彰明附子記)記述了附子的產地、產銷規模、栽培技術和加工方法,總結了附子的生產經驗,是一篇難得的古代農業科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