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李白

李白望天門山原文及翻譯

李白1.07W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出自李白的《望天門山》。下面是應屆畢業生網小編Lynn整理的.相關內容資料。(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李白望天門山原文及翻譯

原文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⑵,碧水東流至此回⑶。

兩岸青山相對出⑷,孤帆一片日邊來⑸。

【註釋】

⑴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記雲:“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⑵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楚江:即長江。因爲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

⑶至此:意爲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迴轉。指這一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並更加洶涌。

⑷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

⑸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彷彿來自日邊。

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衝開,碧水向東奔流到這裏迴旋徘徊。兩岸邊高聳的青山隔着長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

【創作背景】

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和鬱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發的。

【詩人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爲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