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唐代詩人 > 白居易

白居易爲何買那麼多房

白居易2.64W

白居易爲何買那麼多房呢?大家知道原因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白居易爲何買那麼多房

18歲那年,白居易拜見了長安市作協主席顧況同志,顧主席對他說:長安城房價太高,你想在這裏定居,恐怕不容易啊。一語成讖,在此後的15年裏,白居易一直沒能在長安買下房子,後來中了進士。

當了幹部,晚上下班回家,那“家”還是租來的大雜院。33歲那年,白居易實在憋不住了,揣上存摺去看房,看來看去,都買不起,一咬牙一跺腳,在渭南鄉村安了家。那渭南也是在長安地界,可惜離長安城一百多裏,只能算很遠的遠郊區啦。

再後來,白居易做京兆府考官,做集賢院校理,做翰林學士,做左拾遺,做京兆府戶曹參軍,做江州司馬,做杭州刺史……職務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那腰包自然也是越來越鼓,白居易有錢了。有錢也不怕房價高,白居易開始瘋狂置業。53歲那年,他在洛陽履道買下一豪華別墅;56歲那年,他在長安新昌買下一宰相舊府;67歲那年,他在蘇州城郊買地建房;72歲那年,他又在洛陽龍門買地建房。

那年月,房價並不穩定。對那時候的富人來講,讓資產保值的理想方式決不是買房,而是買地,一個成功人士也不應該去做房東,而應該去做地主。所以從經濟上講,白居易買那麼多房並不是一個值得稱道的行爲。

白居易在洛陽履道買別墅的時候,他爸白季庚已經死了,他媽陳夫人已經死了,他三弟白幼美已經死了,他愛人馮氏、兒子阿崔、女兒金鑾也都死了,二弟白行簡倒還活着,可是常年在外地工作,不跟他一塊兒住。偌大一房子(據白居易說,光建築面積就有五畝七分),只住了三個人,一個是白居易,另外兩個是白居易包養的小蜜,即便加上保安和保姆,也顯得太冷清太孤寂不是?再說那麼大一別墅,白居易也住不完啊,任它廣廈千萬間,睡眠只需三尺寬,那些日常起居用不着的部分,只能在向人顯擺的時候用得上。

咱們中國有一很爛的傳統:當爹的活着時要拼死拼活多掙家業,好讓兒子有條件去做敗家子。但白居易之所以買那麼多房,恐怕跟這一傳統沒啥關係,老白無論女兒還是兒子,都早早地夭折了。

既不是爲自己着想,又不是爲後代着想,自居易幹嘛要買那麼多房呢?我懷疑這傢伙是出於一種報復心理:你不是房價高嗎?不是讓我買不起嗎?現在老子有錢了,老子撒開了買!

當然,白居易很可能不是這麼想的,我這麼推測的理由是――作爲高房價的受害者,我也曾經像白居易那樣買不起房,那種報復心理憋了很久。

拓展: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號稱“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爲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詩歌合爲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爲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因而人稱詩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爲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爲“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爲有名。

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羅隱、杜荀鶴,宋代王禹偁、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啓示。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纔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 《問劉十九》《買花》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

白居易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併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爲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爲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