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手抄報

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

手抄報3.32W

一個人想擁有高尚的獨特氣質,一定離不開讀書的,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

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圖片1

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 第2張

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圖片2

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 一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 —— 陸游《卜算子·詠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 袁枚《所見》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 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 王維《相思》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 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二》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 黃巢《題菊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 李白《行路難·其一》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二:

  勸人讀書名言名句

1、不能做書的奴隸,而應做書的主人,讓書服從我們的意志,供我們運用。

2、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3、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4、我們知道的東西是有限的,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則是無窮的。拉普拉斯

5、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6、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8、書籍應有助於達到以下四個目的中的一個:獲取智慧,變得虔誠,得到歡樂,或便於運用。德納姆

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0、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論語》

11、擁有書籍就是教養的'證據嗎?果然如此,誰在教養上足與擁有滿屋子書籍的書店主人抗衡。路基亞諾斯

12、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是它教會我成功並非不可及。

1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14、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若禪

15、生活裏最大的滿足是堅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人類是善良的。

16、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淵明

17、學習要用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恆心。

18、應該讓別人的生活因爲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19、好自誇的人沒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誇。

20、以往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是明天成功的機遇和本錢。

21、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22、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

2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4、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庫法耶夫

25、真正的書籍應是黑夜和沉默的產物,而不是白晝和閒聊的果實。馬塞爾?普魯斯特

26、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27、書籍透過心靈觀察世界的視窗。住宅裏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28、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9、讀書廣,廣讀書,讀益書,易讀書。

30、我們唯一的悲哀是生活於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

二年級讀書手抄報的內容 三:勸兒讀書

兒名斯遠,字補之。語出《圍爐夜話》“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遠,雲飛而不礙空”。寄予了父親對你的殷切期望。希望你能從小立志高遠,品格高尚。“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希望你勤學苦讀,自強不息。以勤學補天資之不足。然觀兒讀書往往不能專心致志,故作此篇,勸兒。

今日之世界是知識之世界,無真才實學之人,必是碌碌無爲之芸芸衆生,每日爲衣食辛苦勞碌,必定比別人多幾分幸苦。父教兒讀書,無謂其他,只望兒成人立世時,可以以所學知識,養家餬口,可以以滿腹詩書,受人尊敬。若不讀書,品格爲何物,尚且不知,何談高尚?若不讀書,不知禮儀,不知生存之本事,何以立世?人若不讀書,與禽獸何異?人若不讀書,不學習,有何面目對一日之三餐?人生出身可以有高低貴賤,然讀書皆可成千古流芳之人。縱有家財萬貫,總有使盡之日。然而,滿腹詩書,卻任誰也無法劫去。縱觀古今成大事業者,多是愛讀書之人。關於刻苦讀書終成大事的故事,可以隨手舉出數以百計的例子。

孟母三遷:三字經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戰國時代鄒國人,後世尊稱其爲“亞聖”。相傳孟子早年喪父,其母爲引導兒子學習,曾三次遷徙居處,最後在一所學校旁定居下來。孟子的母親,爲了使兒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選擇鄰居而搬家。一次,兒子逃學回來,孟母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以此告誡孟子學習不可半途而廢。孟母三遷,便成爲古今教育兒孫的典範。

鑿壁偷光:況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裏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纔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裏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着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着書本,在洞前映着光來讀書。

車胤囊螢: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爲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裏默默回憶着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裏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製的口袋裏,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藉着螢光苦苦地讀書。

懸樑刺股;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爲了避免發睏,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髮,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幹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樑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負薪掛角: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爲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裏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爲“墨池”。王羲之透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爲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爲“書聖”。

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牀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諸如此類刻苦讀書,終成大事者,可以坐談三日而不能盡。其實道理只有一點:縱觀古今中外之大成就、大事業、大人物,讀書非刻苦而不能成。讀書絕不是一輟而就的事,讀書貴在持之以恆。切忌:一日曝十日寒。無滴水石穿、鐵杵成針的功夫,絕對不可能有大成就。孔子晚年讀《易》曾“韋編三絕”;杜甫有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是刻苦讀書的範例,平時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是教我們認真讀書的方法。

人一生要吃掉食物50噸,喝水25噸,這些食物和水堆起來像一座小山,可是這些重量是平均在70年,25550天去消耗的,任誰也無法在一頓吃完。這和我們的學習一樣,書海浩瀚任誰也無法一日之內,博覽羣書,知識的積累也像我們的吃飯一樣,靠我們每日點點滴滴的時光,日積月累才能厚重。

歷史上許多名人天資並不聰慧,但是就是因爲刻苦,才成就了人生。歷史的事實是大多數巨大成就的人,都沒有擁有讓人驕傲的智商,而是透過超出一般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努力,纔有了驕人的成就。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很差,別人背一篇文章,讀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點的讀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讀幾十遍才行。爲了背文章,司馬光看書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爲白天也在看書,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睜不開眼睛,有時竟會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兒睡着了。後來,他拿了一段圓木頭來當枕頭。半夜,他一翻身,圓木頭就滾走了,頭部跌下來就馬上會清醒,又可以起來繼續看書了。他把圓木頭叫“警枕”。

三字經中“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說的就是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纔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後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爲“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爲“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可見讀書何時開始都不算晚。

今日世界紛雜,誘惑頗多,在此環境下,能靜心讀書者了了。鑑於此,才規定每日睡前讀書之習慣,每週背誦唐詩之任務,想透過此舉,來斷絕外部干擾,以求得靜心。家中藏書二千餘卷,可任兒信手拈來。此他人不備之條件,盼兒能厚加利用。解父母之苦心,繼詩書傳家之厚望,從此發奮。父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