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父親節清晰內容手抄報

黑板報1.95W

父親給了我一片藍天,給了我一方沃土,父親是我生命裏永遠的太陽,祝父親快樂!

父親節清晰內容手抄報

父親節清晰內容手抄報

父親節清晰內容手抄報 第2張

父親節清晰內容手抄報 第3張

父親節清晰內容手抄報 第4張

父親節清晰內容手抄報 第5張

父親節由來

關於“父親節由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

1909年,華盛頓一位叫布魯斯•多德的夫人,在慶賀母親節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既然有母親節,爲什麼不能有個父親節呢?

父親節在全美國作爲節日確定下來,比母親節經過的時間要長一些。因爲建立父親節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製造商開始看到商機。他們不僅鼓勵做兒女的給父親寄賀卡,而且鼓動他們買領帶、襪子之類的小禮品送給父親,以表達對父親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駐紮在英國的美國軍人要求得到父親節的賀卡寄回國內。美國軍人的要求得到英國賀卡出版商的迴應,因而印製了賀卡。雖然英國公衆對這個人爲節日接受緩慢一些,但今天英國在六月裏第三個星期日也熱烈慶祝父親節,和美國的慶祝方式差不多。

父親節似乎遠不如母親節那麼重要,沒有孩子給父親送禮物。但是,美國的父親仍然認爲他們的命運比許多其它國家的父親強得多,因爲那些國家的父親們連個名義上的節日都沒有。

我國的父親節訂於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稱爲“八八節”。這是因爲“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兩字連綴起來,又好象一個 “父”字,所以父親節特別被訂於八月八日。

早在抗日戰爭白熱化的1945年,上海一些愛國人士爲頌揚和紀念在戰爭中爲國捐軀的父親們,發起每年8月8日爲中國的“父親節”。

抗戰勝利後,黨國元老、上海各界名流如吳稚暉、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覺得訂定父親節很有意義,有特別加以提倡的必要,就聯名呈請政府准予規定每年八月八日爲父親節,通令全國遵行。後來呈請獲准,八月八日就正式成爲我國的父親節。

父親節文章

父親節臨近,網絡中鋪天蓋地都是關於父愛的文章,讀着讀着,淚水就會模糊我的視線。一直以來,內心深處有一個地方不能碰觸,那就是我不敢想不忍想不願想我的父親母親。因爲一想起他們,我的淚水就會噴涌而出。

今天,流着淚寫這篇文章,再次想起我的父母雙親,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但是在我心裏,他們是極不普通的父母。今天先說說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性格耿直急躁,本性老實善良,思想簡單古板,平時不不苟言笑,不善言談。年少時想起父親,我對他除了怨恨還是怨恨。隨着年齡增長,我漸漸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愛着他的兒女,儘管這種愛有點粗暴,有點簡單,有點極端。

我在家排行老五,是個典型的夾心餅乾,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所以我註定不被喜歡不被重視。重男輕女的父親更喜歡他的2個兒子,哥哥和比我小三歲的弟弟。

父親生我時,已經52歲了,所以我的記憶中,沒有父親爲了一家人的生計苦拼苦掙的畫面。父親一直是生產隊飼養員,每天和牲口打交道。家裏幹活掙工分的還有母親、姐姐、哥哥和嫂子。

父親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管教我們很嚴。我們家哥哥和弟弟有自由,女人沒有自由。弟弟幹什麼都行,只要不是違法的事情。而我和姐姐們行動沒有自由,上學回來就要做飯、拔豬草、餵豬、打掃衛生、看孩子……幹活就不說了,哪個農家女孩子不幹活?關鍵是,即使大冬天閒得無聊,父親也不允許他的女兒們出門玩耍。

最讓我痛苦的是當村里人娶媳婦嫁姑娘時,幾乎全村人都會去看熱鬧,而我們卻不行。父親絕對不允許女孩子去看新娘子,尤其晚上鬧洞房時,如果我們偷偷去看一眼,那是要付出媽媽捱打的慘重代價,因爲父親認爲女孩子沒教養是母親的責任。

因爲父親的封建專制古板,從小被圈養在家的我們姐妹社交能力比較差,不擅長人際交往,永遠學不會拐彎抹角,更不會阿諛奉承、拍馬溜鬚,說話做事總是直來直去,爲此,在後來的.人生路上處處碰壁。

是父親不愛我們嗎?

不是的,只是父親的愛與衆不同。因爲愛,他勤儉持家,讓我們兄弟姐妹有吃有穿。因爲愛,他怕女兒們出門玩耍會有危險,所以以限制自由的方式保護他的5個女兒不受傷害;因爲愛,他參加別人喜宴時,總會裝回來幾塊糖,用牙齒均勻咬開一一分給我們。因爲愛,性格急躁,很容易被激怒的他卻從不曾動手打我們一下。

我至今記得,小時候,父親不允許他的兒女口出髒話,如果我們姐妹之間鬧矛盾,不小心罵一句難聽的話,父親聽見了就會舉起他的拳頭,但是,每次他的巴掌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一巴掌打在身上並不是很疼,長大了才知道這也是一種愛。

除了限制人生自由,我最怨恨的是父親的摳門。其實,從小我就知道,因爲父母親特別能幹,特別會過,我們家的情況總是比周圍人家要好。但是,父親的摳門有點不可思議,我們買書買鉛筆,問父親要一塊,他只給你5角,問他要10元,他只給5元,久而久之,我們自然掌握了他的規律,本來是5元錢的東西,我們開口就要10元,軟磨硬泡好半天,他就給5元。

除了摳門,還有一點就是父親決不允許我們浪費食物。擀麪條的時候,如果我們把面板上的面掃到地上,父親一定會非常生氣的教訓我們:“敗家子,如果是60年,早餓死了。”我小聲嘀咕:“這點面,有啥呀。”父親就說:“點點成海。”

因爲在父親身邊沒有自由,少年時我們姐妹最想的就是嫁人。因爲大姐說她在婆家比在孃家自由快樂。所以,當鄰居嬸子每次說姑娘家只有在孃家才享福,嫁了人可就要受罪了時,我心裏就想,嫁了人我至少有行動的自由了。

父親一輩子沒上過一天學,但是他認識很多字。他將這叫“識白字”,意思是他自學的。平時閒來無事,父親總愛拿起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人。你看他讀書好半天才掀過一頁,我常常懷疑他能讀懂書的內容嗎?父親不僅愛讀書,還時常和幾個老人坐在院牆上興致勃勃地聊着歷史。

最近,讀一首元曲,【雙調】沉醉東風:漁得魚心滿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兩個不識字的漁樵士大夫。他兩個笑加加的談今論古。我就常常想起父親和鄰居老人談古論今的情形,不禁笑出聲來。

除了愛讀書,父親算盤打得也非常好。加減乘除都會,小時候,我就是跟着父親學會的打算盤。以爲學會了算盤,長大了可以當個商店售貨員。

父親最享受的就是每天午後,抽着旱菸半躺在炕沿上,眯着眼想心事。想他的兒女們有沒有面粉吃。

成家後,每次去看望父親,父親總會問:“現在城裏買一袋麪粉多少錢?你一個月工資是多少?能買幾袋面?”在父親心目中,只要買得起麪粉就不會餓肚子,只要不餓肚子就是好日子。

父親是2003年冬天去世的,享年87歲。當父親穿着媽媽做的老衣,閉上眼睛的時候,我發現父親非常好看,臉上滿溢着安詳慈愛,我久久的看着父親,忍不住伸出手去摸了摸他的臉,這是我一輩子嚮往的——能夠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摸摸父親的鬍子父親的臉,這個願望直到父親閉上眼睛才得以實現。

今天再想起父親,我已經完全理解了父親的一切行爲,每次看到網上曝出那麼多花季女孩被人誘拐蹂躪,小小年紀,身心備受摧殘,我自然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女孩子真的不需要太多自由!

父親一輩子沒罵過一句髒話,沒說過一句謊言,沒欠過別人一分錢。做人做事幹乾淨淨,清清白白。一輩子最厭惡的就是撒謊騙人,好吃懶做,滿口跑火車的人。

父親,無論你對與錯,今天,我依舊要感謝你生下我,養大我,沒有因爲我是女孩而拋棄,沒有因爲我不優秀而嫌棄。父親,讓我說一聲從來沒有對你說過的話:我愛你!